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研究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
尽管目前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包括化疗药物的疗效不确定性等问题。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伊利替康和替吉奥联合使用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伊利替康是一种克隆抗体,能够结合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替吉奥是一种化疗药物,通过抑制DGTP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复制。
伊利替康和替吉奥联合使用后能够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显著的疗效提高。
一项基于荟萃分析的研究发现,在伊利替康和替吉奥联合使用的患者中,在肿瘤缩小、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方面均较单独使用替吉奥的患者有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伊利替康和替吉奥联合使用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耐受性也有帮助,能够减轻患者化疗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虽然伊利替康和替吉奥联合使用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证据支持,但是其不良反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替吉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诸如肠道梗阻等不良反应,而伊利替康则常常脱落细胞的表面中介体(EGFR)的正常作用,从而导致药物抗性。
因此,在具体实施联合治疗方案时,也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药物剂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伊利替康和替吉奥联合使用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不良反应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18 期2018 Vol.5 No.1865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姬 丽(赣州市肿瘤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目的 实验研究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替吉奥治疗,观察组采取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93%,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明显(P <0.05)。
结论 在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中,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相对单一替吉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替吉奥;伊立替康;晚期大肠癌【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8.65.02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同时将其形成的粪便排出脏器。
大肠主要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故而临床上大肠癌包括盲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等多种,大肠癌患者患病早期,体征和临床症状均不慎明显,一旦检查诊断出来,已发展为晚期,在晚期大肠癌的治疗过程中,主要采取化疗方式治疗。
本院通过对以下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由病理诊断为晚期大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1.2±1.5)岁,盲肠癌患者7例,结肠癌患者15例,直肠癌患者8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1.2±1.5)岁,盲肠癌患者9例,结肠癌患者12例,直肠癌患者9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可以进行实验对比。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伊利替康(Irinotecan)是一种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抗癌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RNA合成,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替吉奥(Tegafur)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常常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晚期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转移性高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
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其中化疗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伊利替康和替吉奥作为常用的化疗药物,已经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能够有效控制晚期结直肠癌的进展。
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联合治疗能够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抑制肿瘤的进一步扩散,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能够减少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疼痛症状。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疼痛和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伊利替康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而替吉奥则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伊利替康和替吉奥作为化疗药物,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但是研究发现,伊利替康与替吉奥联合使用时,能够减轻这些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这主要是因为伊利替康和替吉奥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和相似的药理作用机制,能够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中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该治疗方案的适应症、剂量和疗程尚待进一步明确和验证;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伊利替康和替吉奥联合使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何更好地优化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的治疗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名晚期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入组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名患者。
参照组患者使用伊利替康进行诊治,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前提下联合替吉奥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和诊疗效果。
结果:经过诊治以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是63.33%远远高于参照组的36.67%,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采用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的治疗方法较单纯使用伊利替康治疗方法效果好,能够很好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结直肠癌;伊利替康;替吉奥;不良反应结直肠癌是一种经常见到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病初期没有明显的表现症状,不易被发现,有着很高的死亡概率[1]。
患病初期可能会因为没有明显的表现症状而被错误判断为普通肠炎,所以等到诊断为此病的时候通常已经到了中晚期,已经不能采取手术进行诊治,而要采取化疗的方法,现在诊治此种疾病的化疗方法主要是采用伊利替康结合氟尿嘧啶为主要药物进行长时间使用于此种疾病[2-3]。
此次研究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名晚期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入组进行研究,目的是研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
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名晚期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入组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名患者。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前瞻性临床观察焦勇;王巍【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一线治疗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42例无手术指征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未接受姑息化疗,接受以下方案作为一线化疗:替吉奥40mg/m2,2次/d,口服,d1~d9;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 d1;14d为1个周期(IRIS方案)。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
结果:有40例可评价疗效,中位化疗周期数8(4~12),部分缓解14例,稳定22例,疾病进展4例,有效率为45.0%,疾病控制率为90%。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5个月(1.5~10.0个月)。
主要毒副作用有皮肤色素沉着、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多为I~II度,III度以上毒性发生率为7.1%,无治疗相关性死亡。
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应用方便,近期疗效与目前标准方案相当,毒副反应可耐受。
【总页数】2页(P16-17)【作者】焦勇;王巍【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佛山 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内科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03【相关文献】1.替吉奥胶囊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J], 颜芳;孟荣荣;陈琳;傅强2.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J], 董秋霞;宋岩;王兴元;王玺;黄镜3.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J], 李红4.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二线及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J], 戴月娣;张德祥;谭越;郭伟剑5.替吉奥联合顺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J], 张惠茹;郭卫东;张惠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4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于放疗当天开始行化疗,CPT-11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口服替吉奥80 mg/,口服2次/d,d 1~14。
间隔1周后进入下一周期化疗。
对于伊立替康治疗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响,给予的相应的处理。
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无一例因不良反响影响化疗,总有效率为53.1%。
结论伊立替康治疗大肠癌疗效确切,适宜的处理方法可降低伊立替康毒性反响,从而确保化疗方案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伊立替康;晚期大肠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兴旺国家中明显上升,近20年来在我国尤其是在大城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占消化道癌的第2位【1】。
晚期大肠癌既往总体化疗效果较差,因此寻求疗效好又能为患者所耐受的化疗药物,一直是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
伊立替康就是治疗大肠癌的一种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物,于2000年3月获FDA批准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目前伊立替康已广泛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治疗。
但如何尽量减少伊立替康不良反响的发生以及提高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是一直研究和探讨的工作。
现将本科从2021 年7月~2021年6月应用盐酸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4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科于2021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46例入院治疗患者,其中女19例,男27例,年龄35~68岁,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其中印戒细胞癌5例,粘液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4例。
所有治疗患者治疗前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1. 2 用药方法全组共46例,于放疗开始当天行化疗,CPT-11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口服替吉奥80 mg/,口服2次/d, d 1~14。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伊立替康100mg/m2.第1.8天;替吉奥口服40-60mg/次,2次/日,第1-14天,21天重复)对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并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等进行观察。
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为13.3%,部分缓解率(PR)有效率为46.7%,总有效率(RR)为60%,稳定(NC)为23.3%。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迟发性腹泻等,多为Ⅰ/Ⅱ度。
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关键词】伊立替康替吉奥晚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切除,而化疗是晚期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一线治疗方案为依立替康联合5-FU/CF的FOLFIRI方案,而替吉奥作为替加氟的一种增效减毒性改良制剂,疗效和静脉内连续输注氟尿嘧啶相似,且耐受性良好。
我院自2009年12月开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了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0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结肠癌13例,直肠癌17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9-71岁,中位年龄61岁。
KPS评分≥60分。
1.2 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替吉奥口服,每日2次、每次40~60mg,第1-14天。
伊立替康100mg/m2.第1.8天;21天为一周期。
化疗中常规给予托烷司琼止吐,出现骨髓抑制给予瑞白等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本组患者化疗前均行CT检查,每2周期化疗后复查CT评价疗效一次,疗效评定标准按WHO(1981)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及进展(PD)。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效果不佳。
伊利替康是一种靶向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已经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替吉奥是一种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来抑制肿瘤生长。
联合应用伊利替康和替吉奥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过去的临床研究表明,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较好,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目前仍缺乏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来验证此结论。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探讨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具体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包括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肿瘤缩小率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评估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探讨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进一步完善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组及分组方法、干预措施、评估指标等。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研究对象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计200例。
100例患者接受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另外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经过随机分组,保证组间的比较具有可比性。
在干预措施方面,伊利替康与替吉奥按照标准剂量给药,治疗周期为6个月。
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生存率、疾病进展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数据采集和分析由研究团队进行,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性。
通过对比分析,评估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伊立替康联合国产替吉奥胶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转移性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治疗难度大,疗效差异较大。
近年来,伊立替康联合国产替吉奥胶囊成为了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重要选择。
在临床研究中,该组合疗法的疗效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期一项针对该疗法的临床研究显示,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国产替吉奥胶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病人,整体生存期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研究使用新辅助化疗后单独使用该组合疗法的治疗方式,总共纳入了100例病人,其中50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
替吉奥胶囊治疗,50例单独使用替吉奥胶囊进行治疗。
结果表明,使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的病人中,生存期中位数为11.7个月,而单独使用替吉奥胶囊治疗的病人中,生存期中位数仅有7.3个月。
此外,使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
胶囊治疗的病人在有效缓解疾病的同时,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治疗的耐受性也更高。
此项研究表明,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是一种有效的组合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相信在未来,该组合疗法将会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2月第20卷第17期伊立替康与替吉奥联合用药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影响肖佳罗盘周强#(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岳阳414021)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与替吉奥联合用药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50、糖链抗原199水平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4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
对照组给予FOLFIRI 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50、糖链抗原199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00%、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56.25%(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50、糖链抗原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伊立替康与替吉奥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50、糖链抗原199水平。
关键词:晚期结肠癌;伊立替康;替吉奥;糖链抗原50;内癌胚抗原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B%%%%%%%%%%%%%%%%%%%%%%%%%%%%doi :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7.02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结肠癌患者发病隐匿,早期无典型症状,因此在确诊时一般处于晚期[1]。
姑息化疗是当前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也有临床研究显示,伊立替康与替吉奥联合治疗结肠癌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大多局限于疗效观察。
血清内癌胚抗原(CEA )、糖链抗原(CA )50和CA199为临床结肠癌诊断较为常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2]。
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伊利替康和替吉奥是目前常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药物。
伊利替康属于靶向治疗药物,替吉奥属于化疗药物。
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关于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研究的详细介绍。
晚期结直肠癌是指癌症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的病情,生存率较低。
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疗,然而化疗药物对肿瘤周围健康细胞也有一定的伤害,且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
伊利替康是一种针对结直肠癌特异位点KRAS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
它通过抑制KRAS突变蛋白的活性,阻断了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替吉奥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过程中的嘧啶酸合成和DNA链断裂修复的过程,使癌细胞无法继续分裂和生长。
在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的临床研究中,研究对象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组别,一个组别接受伊利替康和替吉奥的联合治疗,另一个组别接受单独的替吉奥治疗。
研究人员记录了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的时间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的治疗组在生存期上相对于单独替吉奥治疗组有显著的延长。
此外,联合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也明显延长。
相比之下,单独替吉奥治疗组的病情发展较快。
这表明伊利替康和替吉奥的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关于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研究显示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的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多数副作用为轻度和可控的。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给予对症治疗来减轻副作用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总结来看,伊利替康联合替吉奥的临床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副作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例数(n )占比(%)例数(n )占比(%)例数(n )占比(%)例数(n )占比(%)多-卡联合组18422.22950527.781372.22培-卡联合组191473.68421.0515.261894.74χ²值 1.792<0.05P 值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组别例数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总计例数(n )占比(%)例数(n )占比(%)例数(n )占比(%)例数(n )占比(%)例数(n )占比(%)多-卡联合组18316.67211.111 5.56211.11844.44培-卡联合组191 5.261 5.260000210.53χ²值 1.541<0.05P 值卡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44%),P <0.05。
综上所述,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1] 陶俊,刘澄英.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116-117.[2] 李军,陈芳,卢萍,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学疗法过程中监测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J].华西医学,2016,12(8):1380-1383.[3] 董猛,卿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134-135.[4] 王月,金建华,陆文斌,等.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7):106-108.[5] 王慧.用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3):171-172.[6] 秦凯,张鹏,张菁,等.培美曲塞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6,3(2):182-185.3 讨论非小细胞肺癌起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的病情都是在进入中晚期后才得到确诊。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分析张洪玉;黑龙江【摘要】目的探究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共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连续治疗21 d 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对于治疗晚期结肠癌具有突出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8【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替吉奥;伊立替康;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作者】张洪玉;黑龙江【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辽宁沈阳 110023;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辽宁沈阳 1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晚期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50岁中老年人中,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替吉奥单药治疗常用于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但其治疗效果不明显,故此本文旨在研究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特此选取我院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共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须满足:①所有患者严格符合我国晚期结肠癌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实验均知情并同意;③患者对治疗药物均无过敏史;④患者治疗前未进行过化疗或辅助化疗时间≥12个月以及复治患者既往接受化疗时间<12个月。
对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45.68±3.59)岁,平均体质量(60.32±2.35)kg,预计生存时间≥12周,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观察组为4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6.12±3.65)岁,平均体质量(60.58±2.41)kg,预计生存时间≥12周,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治疗中应用替吉奥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替吉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后,观察分析组间患者的治疗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显示,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使用替吉奥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晚期结肠癌;替吉奥;伊立替康;近期疗效结肠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是指起源于结肠位置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的方式、环境及饮食结构等出现明显变化的影响,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等[1]。
为将其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本研究就对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33例)与对照组(n=33例)。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KPS(卡氏)评分均在60分以上,TNM分期在Ⅲ期及以上。
研究组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为48至82岁,平均为(61.3±5.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为46至83岁,平均为(60.8±6.4)岁。
两组入选患者均知情、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将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伴有肝脏、脑部转移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严重感染、造血系统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存有心、肝、肾等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
对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研究组治疗中应用替吉奥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替吉奥(国药准字:H20100151,广东博州药业公司生产)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口服用药治疗,其中对于肿瘤面积在1.25m2以下患者,一次用药40mg,对于肿瘤面积在1.25至1.5 m2之间的患者,一次用药50mg,对于肿瘤面积在1.5 m2以上的患者,一次用药60mg,全部患者一天均用药治疗2次(餐后用药);伊立替康(国药准字:H20143007,四川协力制药公司生产)依据患者情况采用150mg/ m2溶于250mL生理盐水后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停药1周为一个治疗周期。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4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于放疗当天开始行化疗,CPT-11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口服替吉奥80 mg/(m2·d),口服2次/d,d 1~14。
间隔1周后进入下一周期化疗。
对于伊立替康治疗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给予的相应的处理。
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无一例因不良反应影响化疗,总有效率为53.1%。
结论伊立替康治疗大肠癌疗效确切,合适的处理方法可降低伊立替康毒性反应,从而确保化疗计划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伊立替康;晚期大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中明显上升,近20年来在我国尤其是在大城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占消化道癌的第2位[1]。
晚期大肠癌既往总体化疗效果较差,因此寻求疗效好又能为患者所耐受的化疗药物,一直是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
伊立替康就是治疗大肠癌的一种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物,于2000年3月获FDA批准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目前伊立替康已广泛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治疗。
但如何尽量减少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提高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是一直研究和探讨的工作。
现将本科从2010 年7月~2013年6月应用盐酸伊立替康(CPT-11)联合替吉奥治疗4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科于2010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入院治疗患者,其中女19例,男27例,年龄35~68岁,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其中印戒细胞癌5例,粘液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4例。
所有治疗患者治疗前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1. 2 用药方法全组共46例,于放疗开始当天行化疗,CPT-11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口服替吉奥80 mg/(m2·d),口服2次/d, d 1~14。
间隔1周后进入下一周期化疗。
2周期后评价疗效。
化疗前常规止吐,从化疗前1 d开始,口服碳酸氢钠和庆大霉素,连用4 d,预防腹泻发生。
出现腹泻症状时即口服易蒙停,必要时使用生长抑素加强止泻治疗。
1. 3 评价标准参照WHO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化疗不良反应按照WHO 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
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全组46例患者,其中PR 19例,CR 6例,PD 6例,SD
15例。
总有效率为54.3%。
2. 2 不良反应全组46例均未出现药物所致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
迟发性腹泻发生率Ⅰ+Ⅱ度为14例(30.4%),Ⅲ+Ⅳ度为3例(6.5%);恶心呕吐发生率Ⅰ+Ⅱ度为18例(39.1%),Ⅲ+Ⅳ度为2例(4.3%)。
急性胆碱能综合征Ⅰ度3例(6.5%)。
骨髓抑制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5例(54.3%),Ⅲ+Ⅳ度为7例(15.2%)。
3 讨论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也逐年上升。
部分因早期症状不典型,不被患者重视,临床上也容易漏诊、误诊,确诊时已经成为晚期。
采用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是临床工作者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
伊立替康为半合成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是DNA拓扑异构酶I(TOP I)抑制剂。
其与TOP I-DN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导致DNA复制及RNA合成障碍,起到抗肿瘤增殖作用。
伊立替康单药用于晚期大肠癌的一线治疗,有效率为15%~32%[2],联合化疗疗效略有所提高,有研究表明,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为39%~56%[3,4]。
替吉奥作为第3代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综合了替加氟、吉美嘧啶以及奥替拉西钾的效用,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促使组织中的血药浓度达到平衡。
吉莫斯特和奥替拉西钾两种生化调节剂提高了抗癌活性的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消化道毒性。
考虑到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放疗的优势,本研究采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
N9741和V308等几项大宗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均显示FOLF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总有效率为34%~54%[5]。
在本研究中,采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总有效率(CR+PR)为54.3%,疗效确切。
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腹泻、消化道反应、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等,经临床处理后均能得到缓解。
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较为特殊的不良反应,较为多见且发生后对患者身体状况影响较大,有报道3~4级腹泻发生率为20%~40%,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6]。
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可能与患者UGT1A1*28和UGT1Al*6等基因多态性相关[7-9]。
本研究中迟发性腹泻发生率Ⅰ+Ⅱ度为14例(30.4%),Ⅲ+Ⅳ度为3例(6.5%),发生率较低,对患者采用了预防性处理以及及时对症处理,迟发性腹泻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0.
[2] 韩冰,徐瑞华,史艳霞,等. FOLFOX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4):1418-1421.
[3] 马冬,张绪超,杨冬阳,等.中国人UGT1Al*28的基因多态性以及与伊立替康毒性和疗效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l,32(4):495-499.
[4] 张君孝,王晨亮,黄关近,等. UGTIA1基因多态性与转移性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化疗毒性及疗效的关系.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5):823-828.
[5] 高亚丽,韩英民,侯建峰.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3(16):17-19.
[6] 汪云超,冯锋,黄普文.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5-氟尿嘧啶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江苏医药,2013,39(8):908-911.
[7] 杨立学,马韬,张俊,等.伊立替康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300-304.
[8] 胡艳玲,史爱欣,傅得兴,等.基因多态性影响伊立替康疗效及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5):1298-1302.
[9] 杨立学,项明,朱正纲.伊立替康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4):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