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展法规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48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展览会管理,保障展览会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展览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包括国际展览会、国内展览会、专业展览会、综合展览会等。
第三条举办展览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保护参展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展览会业的发展,培育展览品牌,提高展览会质量,推动展览业与国际接轨。
第二章展览会组织者第五条展览会组织者(以下简称“主办方”)是指举办展览会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六条主办方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营业执照;(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三)有举办展览会的经验和能力;(四)有举办展览会的合法资质;(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七条主办方应当依法办理以下手续:(一)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二)向举办地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三)向举办地文化行政部门申请文化许可;(四)向举办地消防部门申请消防安全检查;(五)向举办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
第八条主办方应当制定展览会计划,包括展览会名称、时间、地点、规模、参展商范围、展品范围、收费标准等。
第九条主办方应当与参展商签订参展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主办方应当依法对参展商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参展商的合法性和信誉度。
第十一条主办方应当设立展览会现场管理机构,负责展览会现场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三章参展商第十二条参展商是指参加展览会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三条参展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营业执照;(二)有合法的展品;(三)有参展的合法资质;(四)有参展的意愿和能力。
第十四条参展商应当依法办理以下手续:(一)向主办方提交参展申请;(二)签订参展合同;(三)缴纳参展费用;(四)按照展览会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1章会展业法律制度概述1.1 会展概述“朝阳产业”1.1.1 会展的起源与发展1)国际会展发展的历程(1)萌芽期——集市大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末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是世界上公认的会展业发源地。
公认最早的国际集会交易会是公元629年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圣丹尼斯举办的交易会。
(2)发展期——博览会大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大展览会”)1928年11月22日,巴黎成立国际展览局(BIE),形成《国际展览公约》,最初31个国家,截至2002年底已有89个成员国。
(3)成熟期——会展旅游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二战后,会展经济的热浪(每年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博览会有4000多个,国际会议40万个)会展业在各国受到重视2)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历程(1)尝试阶段(1851—1926年)①出国参加世博会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以私人身份参加首届世博会1873年,英国人包腊代表中国参加了维也纳博览会1876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费城博览会1915年,参加巴拿马博览会②国内办初期展览会1926年6月—11月,南京,晚清中国第一次全国博览会(南洋劝业会)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2)起步阶段(1949—20世纪90年代)①1951新中国参加莱比锡春季博览会。
1953年第一次接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198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诺克斯威尔世博会②起步阶段的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一时期总体水平较低(3)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新世纪,各地会展业纷纷出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会展产业带初步形成。
西部大开发西南会展业产业带正在形成。
中部崛起1.1.2 会展的概念1)会展的含义一般狭义:会议和展览(会展等同展会)一般广义:在一定地域和空间范围内,由多个团体或个人聚集,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业务会议、协会、社会团体会议、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展览,甚至包括体育竞技活动和各种博览会。
第一章:导论(远观会展法)第一节:法与会展法概述一、法(一)法的含义:是由国制订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有旨在维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二)法的由来(三)法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早期习惯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3、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4、共产主义社会道德二、定位会展法三、会展法体系(一)会展法:会展民商法会展经济法会展诉讼法(二)会展法:通用法律法规专门法律法规四、定义会展法:会展法是国家在调整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会议展览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第二节: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二章:企业法第一节:企业概述一、企业的概念(一)涵义:企业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二)特征: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二、企业的分类按照企业法律形式分为: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公司独资企业: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该自然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合伙企业:两个以上合伙人投资设立的,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公司:一人以上股东投资设立的,股东对公司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第二节:公司法概述一、公司概念涵义P24: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他是依法建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
一人以上股东投资设立的,股东对公司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特征:P24 法人性营利性集合性二、公司分类(一)按责任形式: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二)按公司之间关系:总公司、分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三)会展公司P25:是指依法建立并以赢利为目的的、从事会展经营活动或会展服务的企业法人。
三、公司的合并分立与变更一)公司合并涵义:P37: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规定的程序,通过协商一致,已订立书面协议的方式合并为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一. 会展业法律制度概述1.会展管理体制我国的会展管理体制实行的还是审批制,具有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与德国、法国不同的是,我国的审批制表现为政府对会展企业是否具备主办会展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批,对会展公司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甚至表现为政府直接作为市场主体进行市场活动。
1)国内展的会展管理体制境内举办的展览会先有原商业部、内贸部、国内贸易局归口管理,后又由国家经贸委行使管理职责,中国贸促会可以审批其系统举办的国内展。
2002年11月,国务院取消了关于“全国性非涉外经济贸易展览会”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
目前,在国内举办全国性非涉外经济贸易展览会已经不再实行审批制,只要到有关部门登记就可以了。
2)境内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会展管理体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加强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包括国际展览会、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境外民用经济技术来华展览会等),由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负责协调和管理。
《通知》规定有关审批部门和主办主体的资格问题,具有明显的审批制性质。
3)出国境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的会展管理体制2001年2月15日,中国贸促会和原外经贸委联合出台了《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对出国办展单位、审批和备核的程序、审批的依据和要求、展览团的管理以及处罚措施做了明确的规定。
现在出国展相比原来由外经贸部的行政审批有了很大改变,在审批内容和范围方面比过去有所减少。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会展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会展管理体制必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或备案制过渡。
2. 我国会展业的立法状况20世纪80年代仅被当做中介服务机构没有被当做行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相关法规。
我国会展立法工作尚处在初期阶段。
从立法内容上看,展览业立法主要在于明确展览业的管理部门、管理办法、展览活动的主体以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增强展览活动的透明度,为经营者创造一个法治的市场环境。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概述1.公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公司相比企业的特征:a、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B、公司是由法定人数的股东出资经营的。
C、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D、公司是依照《公司法》成立并进行活动的企业。
3.公司的分类:a、有限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两合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e、股份两合公司4.会展公司:是指依法设立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会展经营活动或会展服务的企业法人。
根据政府的有关规定,主办或承办会展业务、是会展产品的主要销售者。
5.《公司法》的概念:广义《公司法》是实质意义上的公司法,它包括一切有关公司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法规、规章。
狭义《公司法》即这一部法律。
6.《公司法》的性质:既是组织法又是行为法,主要是组织法。
7.《公司法》的特征:a、对公司形式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并专门规定了上市公司。
B、突出股票和债券的规范,分别设专章规定。
C、既重视公司的共性规范,又加强了不同公司特殊性的规范。
D、更具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8.《公司法》的原则:a、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b、公司股东应当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C、公司的设立与运行要严格依法进行。
D、公司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设立,由不超过一定人数的股东共同出资组成,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a、公司的股东均负有限责任b、公司的全部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c、公司股份转让有严格限制。
D、公司股东人数有法律限制,由50人一下股东出资成立。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商品展销会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展销会,是指由一个或者若干个单位举办,具有相应资格的若干经营者参加,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用展销的形式,以现货或者订货的方式销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动。
第三条举办商品展销会的单位(以下简称举办单位)、参加商品展销会展销商品的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以下简称参展经营者),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展销会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举办商品展销会,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商品展销会登记证》后,方可进行。
未经登记,不得举办商品展销会。
第六条举办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具有与展销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场地和设施;(三)具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措施和制度。
第七条参展经营者必须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其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八条举办单位应当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若干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应当由其中一个具体承担商品展销会组织活动的单位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县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应当向举办地地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地、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应当向举办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委托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展销会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条异地举办商品展销会的,经申请举办单位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第十条申请办理商品展销会登记手续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证明举办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有效证件;(二)举办商品展销会的申请书,内容包括:商品展销会名称,起止日期、地点、参展商品类别,举办单位银行帐号,举办单位会负责人员名单,商品展销会筹备办公室地址、联系电话等;(三)商品展销会场地使用证明;(四)商品展销会组织实施方案;(五)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
会展法律法规会展法律法规第一章法律法规的基本概述1.1 会展法律法规的定义和范围会展法律法规是指针对会展行业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会展行业的组织和管理、市场秩序、安全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2 会展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会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障会展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参展商、展览场馆、参观者等合法权益,促进会展经济的繁荣。
它们对于规范会展行业的组织与管理、市场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会展行业的组织和管理2.1 会展行业的管理机构2.1.1 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中央和地方的规定,负责行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部门。
2.1.2 地方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会展行业的组织和管理。
2.2 会展行业的组织形式2.2.1 会展协会:负责协调会展行业内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推动行业的发展。
2.2.2 会展公司:从事专业的会展服务工作,包括会展策划、场地租赁、搭建布展等。
2.3 会展行业的管理措施2.3.1 许可证制度:规定从事会展活动的主体需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
2.3.2 监督检查:加强对会展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活动的安全、合法、有序进行。
第三章市场秩序维护3.1 会展市场的竞争秩序3.1.1 反垄断法规:禁止任何形式的垄断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3.1.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2 会展市场的合同管理3.2.1 合同法规定:在会展活动中,参展商、展览场馆、会展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
3.2.2 合同纠纷解决:对于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第四章安全保障4.1 会展场馆的安全管理4.1.1 场地规划和设计:会展场馆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参展商和参观者的安全需求。
第一章会展法概述
第一节会展概述
◇案例引导1-1
第10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企业预计营业收入7.9亿元,比上届增加约1.6亿元,但税金比上届下降,预计可实现企业所得税1.2亿元。
本届广交会规模历届之最,中东、东盟和新兴市场到会采购商普遍增多,对新兴市场国家成交活跃;机电产品仍是成交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纺织品成交有所下降;民营企业成交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民营企业成交226.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2.8%;品牌展区成交活跃,成交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品牌示范效应继续增强。
问题:案例体现了会展的什么特征?
【法律分析及参考答案】
(1)会展的经济性。
会展业作为产品展示和交易的窗口,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博览会、交易会等,推动经济细分行业的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行业涵盖的多个产业链环节,拉动当地关联行业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会展的传播性。
会展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媒介,信息交流是会展的核心与本质。
通过运用各种媒介实现展会参与者之间各类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提升展区的活跃度,推动会展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
(3)会展的集聚性。
会展活动能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同一时间、空间上的集聚。
会展通过信息集聚性产生规模效应,可以使参与者段时间内集中交流信息、交换产品,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往来,创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