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整式的加减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数学 《3.6整式的加减》导学案 (1)执笔人于正玉 参与人 谭婷婷 高建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讨论等活动,利用法则进行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法则准确进行运算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102后,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和个位数,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如果用a,b 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交换这个两位数 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是_______,把这两数相加是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完成后组内交流(1)任意写一个三位数,交换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两个数相减得到的数是___________总结: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_______________【典例学习】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例1 计算:(1)2x 2-3x +1与-3 x 2+5x -7的和 (2)-x 2+3xy -21y 2与-21 x 2+4xy -23y 2的差【跟踪练习】(A 类题全部同学都作,有能力的同学完成B 类题)A 类: 课本P103随堂练习第1、题B 类: P103随堂练习第2题【课堂小结】可以是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是系统的说明,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收获组长整【达标检测】A 类:课本P103习题3.9第1、2 、3题B 类:课本P104第4题。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6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6整式的加减》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整式的加减法则,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方法,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整式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逐步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学会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整式加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难点:理解整式加减的实质,熟练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整式加减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整式加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长度宽度问题等,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呈现和讲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过程。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商品的总价。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整式的加减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整式加减的规律。
同时,讲解同类项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6 整式的加减》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2.能利用整式的运算化简多项式并求值.二、重点难点重点:整式加减运算.难点:整式加减运算.三、导学问题模块一 预习反馈学习准备: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x+y)—(2x -3y) (2)()222223(2)a ba b --+2.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教材:第95——96页。
教材精读4、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含义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
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 提示:设a 表示十位数字,b 表示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10a+b;交换位置后的两位数为: 。
再做一做:(1)任意写一个三位数;(2)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3)两个数相减。
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归结:要把上面式子进一步化简,实际上是要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有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实践练习:求整式x 2―7x―2与―2x 2+4x―1的差。
教材拓展例1 已知A=2x 2+3ax-2x-1,B= -x 2+ax-1,且3A+6B 的值不含x 项,求a 的值。
解:3A+6B=3(2x 2+3ax-2x-1)+6(-x 2+ax-1)=因为不含x 项,所以x 项的系数为0.实践练习:一本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是23a b +。
宽是a b +的长方形框,把它减去可围成一个长是a ,宽是b 的长方形(不计接缝)的一段铁丝,剩下部分铁丝长是多少?模块二 合作探究例2、 化简求值:(2x 3―xyz)―2(x 3―y 3+xyz)+(xyz―2y 3),其中x=1,y=2,z=―3。
3.6 整式的加减-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在学习代数式的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介绍整式的概念及加减法运算。
整式是由项代数式相加或相减,其中每一项都是常数或者变量或者它们的某一次方的积,这门知识是数学代数学中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整式的定义。
2.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理解其运算规律。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升对代数式的认识及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整式的定义。
2.整式加减法运算的审题及运算规律。
四、教学难点1.把握整式加减法运算的特性,并且正确灵活应用。
2.掌握代数式加减运算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及自学。
2.教师讲解及板书演示。
3.学生课堂练习。
4.课后作业巩固。
1. 教师引入整式是数学中的重点,其定义对于整个数学代数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略。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深入了解整式的定义及其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通过训练,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整式的定义整式是由项代数式相加或相减的式子,这些项可以是常数或者变量或者它们的某一次方的积。
比如:2x2−3xy+6y−5这个式子中,2x2,−3xy,6y,−5都是项。
3. 整式的加减运算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需要把同类项合并,即把具有相同字母和次数的项合并。
例如:2x2+5y2−3x2+4y2=(2−3)x2+(5+4)y2=−x2+9y2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消去同类项时,只是将它们的系数相加。
2.消去同类项时,变量的字母和次数必须相同。
3.最后的结果形式应按照字母表顺序进行排序。
4.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28-P32页上的例题进行课堂练习,并做好笔记和记录。
5. 课后作业1.完成书本P28-P32页上的练习题。
2.针对性做练习题巩固对整式的理解和运算。
本节课中,教师对整式的定义及加减运算的原理和步骤进行了讲解,通过数学具体的例子,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整式加减的规律和方法。
针对书本课后练习,我们也要着手开展更为多样化的教学练习模式,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并能够熟练应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6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整式的加减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2.难点: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同类项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步骤。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同类项识别和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同类项的概念,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和香蕉是同类项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怀文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一数学(3.6整式的加减)设计:陈秀珍审校:马汉芹2019.10.19学习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2.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学习难点: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作业布置:一、自主探究1、操作:(1)准备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2)思考: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拼成的四边形的周长.2、思考: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步骤?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二、自主合作例1(1)求1422+-aa与5232-+-aa的差;(2)求多项式2x-3y+7与6x-5y-2的和.例2 求)3(4)3(52222baababba+---的值,其中3,2=-=ba.三、自主展示1、计算:(1)aba6)5(++(2))54()72(---xxabb(3))865()133(22-+---a a a a (4))23(25)38(22m mn mn m mn ----2、化简求值:()()222222222y x xy x y x +--++-,其中3,31==y x .四、自主拓展1、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正确的是( )A.3(x+y )=3x +yB. -(m -2) =-m +2C. 2(-a +21) =-2a +41 D. -2(x -1) =-2x -1 2、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 4a + (-a 2-1)-( 3a + 2a 2 ) (2) -x -3(x -y )+4(x -2y ) (3) 2a -3b -[4a -(3a -b )]3、计算:(1)(4a 2-3a )+(2a 2+a -1) (2)(-3x 2-x +2)+(4x 2+3x -5)(3)(x 2+5xy -y 2)-(x 2+3xy -2y 2) (4)2(1-a +a 2)-3(2-a -a 2)4、求2a 2-4a +1与-3a 2+2a -5的差.五、自主评价:教学反思:。
数学学科第三章第六节 3.6《整式的加减》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准备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思考: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画出草图并计算它们的周长.二、合作助学例1 求整式272--x x 与1422-+-x x 的差.例2 计算:()()32223232y xy y x xy y ---+-b b三、拓展导学例3先化简下式,再求值:5(3a 2b -ab 2)-4(-ab 2+3a 2b ),其中a =-2,b =3四、检测促学 计算:(1)()()323232342y x y x y x ---+(2)()()227453x x x x +---+(3)()()22232538x xy xy y xy ----3、化简求值:()()222222222y x x y y x +--+-,其中3,31==y x五、反思悟学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1.(雅安中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 2-4x +3=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 )A .5B .7C .5或7D .102.(广安中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x 2-7x +10=0的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2 B.9C.13 D.12或93.(罗田县期中)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边AB的长是方程x2-7x +12=0的一个根,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16 B.12 C.16或12 D.244.(烟台中考)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2,且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n-1=0的两根,则n的值为()A.9 B.10C.9或10 D.8或105.(齐齐哈尔中考)△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3,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8x +15=0的根,则△ABC的周长是.6.(西宁中考)若矩形的长和宽是方程2x2-16x+m=0(0<m≤32)的两根,则矩形的周长为.【方法8】7.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 +k2+3=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果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5,求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多少.【易错4】◆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的综合8.(泸州中考)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kx+b的大致图象可能是()9.(安顺中考)若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无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m +1)x+m-1的图象不经过()A.第四象限B.第三象限C.第二象限D.第一象限10.(葫芦岛中考)已知k、b是一元二次方程(2x+1)(3x-1)=0的两个根,且k>b,则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1.(广元中考)从3,0,-1,-2,-3这五个数中抽取一个数,作为函数y=(5-m2)x和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mx+1=0中m的值.若恰好使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使方程有实数根,则满足条件的m的值是.12.(甘孜州中考)若函数y=-kx+2k+2与y=kx(k≠0)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根式的综合13.(达州中考)方程(m -2)x 2-3-mx +14=0有两个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m >52B .m ≤52且m ≠2C .m ≥3D .m ≤3且m ≠214.(包头中考)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k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1.B 2.A 3.A 4.B 5.86.16 解析: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根据题意得x +y =8,所以矩形的周长为2(x +y)=16.7.解:∵一元二次方程x 2+(2k -1)x +k 2+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2k -1)2-4(k 2+3)>0,即-4k -11>0,∴k<-114,令其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x 1+x 2=1-2k ,x 1·x 2=k 2+3,∵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且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x 21+x 22=52,∴(x 1+x 2)2-2x 1·x 2=25,∴(1-2k)2-2(k 2+3)=25,∴k 2-2k -15=0,∴k 1=5,k 2=-3,∵k<-114,∴k =-3, ∴把k =-3代入原方程得到x 2-7x +12=0,解得x 1=3,x 2=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8.B9.D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 =0无实数根,∴Δ<0,∴Δ=4-4×1×(-m)=4+4m<0,∴m<-1,∴m+1<1-1,即m+1<0,m-1<-1-1,即m-1<-2,∴一次函数y=(m+1)x+m-1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D.10.B 11.-2 12.k>-12且k≠013.B 14.k≥1。
《3.6 整式的加减》一、 教学目标:1、会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问题的最终答案应化到最简。
二、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 某中学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 名同学,从第二排起每一排比前面一排多1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第四排比第二排多几个人?上面的这些计算就是整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有括号的先去括号;(2)有同类项的再合并。
(二) 新知探究例题1:求1422+-a a 与5232-+-a a 的和。
那他们的差呢。
练习:(1).一个多项式加上1452-+x x 得x x 682+-,求这个多项式(2). 填空:-+-)352(2x x ( )=122-+-x x ++-8322x x ( )=3742--x x例题2:先化简,再求值。
()b a ab ab b a 222234)3(5+---,其中,3,2=-=b a 。
例题3:已知:ab b a A 53-+=,a b ab B 432+-=,求B A -2?如果求B A 2-?(三)拓展延伸1.已知:212=-mn m ,122-=-n mn ,求代数式22n m -与222n mn m +-的值。
2.小丽在计算一个整式减去多项式1432-+-ab b a 时,由于粗心误把减号当成了加号,结果得到52-+-ab b a 。
(1)请你求出这个整式。
(2)求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四)思考题1.若干张扑克牌被平均分成二份,分别放在左边、中间、右边。
(每堆至少2张),按以下顺序操作:首先从左边一堆中拿出两张放进中间一堆中,然后从右边一堆中拿出一张放进中间一堆中,最后从中间一堆中拿出一些牌放到左边,使得左边的张数是最初的2倍。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苏科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第三章《3.6整式的加减》导学案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问题的最终答案应化到最简。
二、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 某中学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 名同学,从第二排起每一排比前面一排多1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第四排比第二排多几个人?上面的这些计算就是整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有括号的先去括号;(2)有同类项的再合并。
(二) 新知探究例题1:求1422+-a a 与5232-+-a a 的和。
那他们的差呢。
练习:(1).一个多项式加上1452-+x x 得x x 682+-,求这个多项式(2). 填空:-+-)352(2x x ( )=122-+-x x++-8322x x ( )=3742--x x例题2:先化简,再求值。
()b a ab ab b a 222234)3(5+---,其中,3,2=-=b a 。
例题3:已知:ab b a A 53-+=,a b ab B 432+-=,求B A -2?如果求B A 2-?(三)拓展延伸1.已知:212=-mn m ,122-=-n mn ,求代数式22n m -与222n mn m +-的值。
2.小丽在计算一个整式减去多项式1432-+-ab b a 时,由于粗心误把减号当成了加号,结果得到52-+-ab b a 。
(1)请你求出这个整式。
(2)求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四)思考题1.若干张扑克牌被平均分成二份,分别放在左边、中间、右边。
(每堆至少2张),按以下顺序操作:首先从左边一堆中拿出两张放进中间一堆中,然后从右边一堆中拿出一张放进中间一堆中,最后从中间一堆中拿出一些牌放到左边,使得左边的张数是最初的2倍。
3.6整式的加减导学案6
姓名 小组
教学目标:
1.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地去括号;
2. 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重难点: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填空:(1)b a -2与b a -的差是 ;
(2)、单项式y x 25、y x 22-、22xy 、y x 24-的和为 ;
.二、合作探究
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 ”h=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的“ ”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合都不变;
(2)括号前面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合都要改变。
三、学习致用:
化简下列各式:
(1)4a-(a-3b) (2)a+(5a-3b)-(a-2b)
(3)(2xy-y)-2xy (4)5x-y-2(x-y)
四、 能力提升
1、(1)求272--x x 与的和1422-+-x x (2)求k k 742+与132-+-k k 的差
2、先化简,再求值:[]224)32(235x x x x ---- 其中21-=x
3、求下列整式的值(先化简,在求值)。
(1)3x 2-(2x 2+5x -1)-(3x -1),其中x=10.
(2) (xy -23y -21)-(xy -23x +1),其中x =
310,y =38。
(3)4y 2-(x 2+y)+(x 2-4y 2),其中x =-28,y =18。
五、中考题
1.化简:2(a+1)-a= ;
2.若2a-b=5,则多项式6a-3b 的值是 。
3.已知当x=1时,2ax 2+bx 的值为3,则x=2时,ax 2+bx 的值为 。
六、课堂练习 课本P94、96 随堂练习
七、作业布置 课本P94 习题3.6 1 奇数题 P94习题3.7 2
八、你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