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试验方法验证--王彦忠2011.8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70
1. 目的(PURPOSE)规范药品质量检查方法的管理,确保药品所用无菌检验方法的可行性、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SCOPE)适用于药品的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3. 职责(RESPONSIBILITY)质量控制部微生物组负责4. 关键词(KEY WORDS)无5. 定义(DEFINITION)无6. 程序(PROCEDURE)6.1 验证的原理6.1.1验证试验方案的设计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1)在检测前样品的预处理方式能有效抵消(或中和)产品中抑菌性;2)样品的预处理方式和检测过程以及培养条件等均不会影响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6.1.2 对同类产品三个不同批号样品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后,通过比较三批样品中挑战菌株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6.2 验证试验用供试品的制备与检查6.2.1 样品组(A组):用适当的方法中和样品,再向其中接入少量的挑战微生物(接种量控制在10~100cfu之间),按照常规检测程序和培养条件检查挑战微生物的恢复生长情况。
6.2.2 蛋白胨对照组(B组):除了用A溶液(0.1%蛋白胨溶液)替代实际样品外,中和方式、检测程序和培养条件等均与样品组(A组)相同。
6.2.3 阳性对照组(C组):不经中和处理,将微生物挑战菌株直接接种于培养基培养,接种量与前两组相同,均在10~100cfu之间。
6.3 验证用挑战微生物6.3.1用于验证试验的挑战微生物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至少包括需气菌、厌氧菌、兼性菌等,所选用的菌株要基本上涵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微生物。
在验证中常选用的微生物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等。
6.3.2 挑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及贮存条件需按《QC-6.2菌种管理》进行,以确保各代微生物细胞的生理状态保持稳定一致。
6.3.3验证时,选择的挑战微生物传代次数不应超过5代,并且详细记录所用菌株的来源、传代次数。
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QY·TS·05·007-00批准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目录1.验证目的2. 验证频次3. 验证操作内容与要求3.1. 验证操作试验3.2 试验菌要求3.3.验证方法步骤3.4. 验证准备3.5验证试验操作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5.附件1.验证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2. 验证频次2.1. 建立药品的无菌检查法时2.2. 修订检验方法时2.3. 供试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3. 验证操作内容与要求:3.1.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要求进行验证操作试验:3.1.1. 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3.1.2.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
3.1.3.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3.2试验菌要求:3.2.1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3.2.2验证试验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之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当同时进行时,若验证试验失败,则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结果是不成立的3.3.验证方法步骤:3.3.1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3.3.2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无菌标准评价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三层共挤膜袋)的无菌检查”对检品中无菌检查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4. 验证准备:准备验证所需的供试品、培养基、试药试剂、仪器设备和菌种。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1. 概述将规定量的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操作,并接种小于100cfu 的试验菌,同时设置阳性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3~5 天,与各相应的阳性对照管比较: 如含供试品各管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可按此法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如含供试品的任一管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采用增加冲洗量或使用中和剂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再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2. 验证前提条件供试品的选择原则:相同配方,不同规格的制品,选择其中装量最大的制品进行验证。
种类相同,含量不同的制品,选择含量最高的制品进行验证。
照此原则,多规格制品按下表选择供试品进行验证。
3. 验证方法3.1菌液制备3.1.1细菌菌液制备程序①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冻干菌种管各一支,分别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营养琼脂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于30~35C培养18h~24h o 同法操作,培养得第3代培养物。
②取生抱梭菌的冻干菌种管一支,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o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于30~ 35°C培养18h~24h。
取生抱梭菌的第二代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C培养18h~24h,得第3代培养物。
③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第3代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制剂及其他制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试验方法!至于无菌检查具体有哪些验证方法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一般分为前验证和再验证两种。
前验证,也称预验证,指在无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检查方法必须进行前验证。
再验证,指某一检查方法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重新验证及对检查方法进行修订、改变时进行的验证。
通常一个无菌产品的检查流程为:首先基于产品的剂型、溶解度等性质,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产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后验证整个检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查过程、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后续步骤的效果和重现性,应是验证的重点。
供试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当前验证工作的重点,尤其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下:1. 菌种的选择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通常选择以下6种试验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标准菌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代表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代表革兰阳性菌、生孢梭菌 [CMCC(B)64 941]代表厌氧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代表革兰阴性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曲霉菌 [CMCC(F)98 003]代表霉菌。
2. 菌液的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24~48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取本品,分别加灭菌注射用水 1ml 溶解,采用薄膜过滤法依法检查(中国药典 2022 年版二部附录Ⅺ H ),应符合规定。
菌液制备: 10 倍稀释法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斜面 培养基菌悬液制备计数结果菌种 代数 稀释级 菌落数(cfu/ml )枯草芽孢杆菌 4 10-6 61金黄色葡萄球菌 4 10-7 89大肠埃希菌 4 10-6 78生孢梭菌 4 10-6 67白色念珠菌 4 10-7 83黑曲霉菌 4 10-4 401、供试品处理将供试品去掉铝塑盖,外表面用75%酒精全面消毒,然后向每支样品中注 入 1.0ml0.1%的蛋白胨灭菌溶液,备用。
2、检查阳性对照: 将等量的试验菌直接加入到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或者改良马丁液 体培养基管中,在相应的温度下培养。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在 30-35℃下培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生孢梭菌 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黑曲霉菌 CMCC(F)98003菌悬液制备用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 1ml 含菌少于 100cfu (菌落行程单 位)的菌悬液加入 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 孢子洗脱,再同上制成每 ml 含菌 小于 100cfu 的菌悬液养;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在23-28℃下培养3-5 天。
观察记录。
阴性对照:将灭菌的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或者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直接放在相应的温度下培养。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在30-35℃下培养;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在23-28℃下培养3-5 天。
观察记录。
样品 (薄膜过滤法):每种实验菌取10 支处理好的供试品溶液,将溶液合并后加入制备好的菌悬液1ml,用0.1%的蛋白胨灭菌溶液稀释至100ml,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取出滤膜,将其分为3 等份,分别置于含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一份作为阳性对照用。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接受标准 (3)4. 抽样计划 (3)5.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3)6. 试验步骤 (4)7. 供试品检查 (6)8. 结论 (6)9. 再验证周期 (6)10. 附件清单 (6)1.目的支据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法进行验证,以确定一种无菌检查的方法能有效的消除该产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
3.接受标准与阳性对照比较,含供试液各容器中的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均生长良好,则可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内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需进一步改进检验条件再进行方法验证试验。
4.抽样计划随机抽取灭菌后的样品24份。
具体信息见表一:表一样品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5.1设备信息详见表二表二设备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2试剂信息详见表三:表三试剂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菌种信息详见表四:表四菌种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1菌液的制备用接种环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生孢梭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白色念珠菌的第四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黑曲霉的第三代培养物,向培养物中加入1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转移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孢子悬液。
以上操作均在微生物检验室阳性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注射用盐酸索他洛尔无菌检查的方法验证【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盐酸索他洛尔的最佳无菌检查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
结果:样品管无菌生长,六株阳性对照菌生长良好。
结论:方法学验证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的无菌检查,可行。
【关键词】注射用盐酸索他洛尔无菌检查法(薄膜过滤法)方法学验证无菌检查时必须选择适宜的方法消除其抗菌作用,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为此我们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 H)无菌检查法项下薄膜过滤法的要求对注射用盐酸索他洛尔进行了实验,对其无菌检查方法进行了验证。
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HTY-2000A型智能集菌仪及全封闭式无菌过滤培养器(杭州高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2 供试品注射用盐酸索他洛尔(吉林市卓怡康纳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0mg/支,批号为060201)。
1.3 培养基及冲洗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批号:050907)、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060419)、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050919)、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060330)、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批号:0604242),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1.4 验证试验用菌种①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②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③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④生孢梭菌[CMCC(B)64 941];⑤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⑥黑曲霉[CMCC(F)98 003];以上菌种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方法与结果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无菌检查法(附录Ⅺ H)方法验证进行试验。
2.1 菌液制备2.1.1 取经36℃培养20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肉汤新鲜培养物1ml加入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9ml,10倍稀释至10-6约为50~100cfu/ml,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