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向仲怀 夏庆友抢占21世纪丝绸之路新起点
- 格式:pdf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6
创新不止一面榜样照亮辉煌作者:张震晓来源:《中国纺织》2016年第10期谁,在创新中寻求和落实发展中的新机遇?谁,在创新中履行转型时期的新责任?谁,在创新中打造纺织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谁,在创新中带动纺织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创新不止一面,又是谁,在多面演绎中成为纺织行业新榜样?9月28日,“中国纺织行业2015年度创新人物暨…十二五‟创新人物”在京揭晓。
为了继续在全行业树立创新典范,弘扬行业创新精神,表彰创新先进事迹,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独家支持的中国纺织行业2015年度创新人物暨“十二五”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议期间举行。
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2005年起委托《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累计表彰了200名创新人物。
在各有关专业协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已成为纺织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表彰活动。
特别是被表彰的年度创新人物始终保持着创新的活力,在行业内发挥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表示,值此“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以“三品战略”为契机,以互联网+为纽带,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用创新驱动纺织行业转型发展,是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根本途径。
表彰、总结和学习纺织行业创新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是建设纺织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
因此,本次创新人物表彰不仅针对二十位2015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还特别从“十二五”期间的创新人物当中甄选出十二位行业标杆性的创新人物,希望他们的创新精神能为我国纺织产业继续奋发进取、攻坚克难、万众一心,创新、创造、创业带来强大的正能量。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党委副书记兼镇长朱燕刚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30年标志性事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
正式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突破思想藩篱,砥砺创新勇气,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的30年,同样波澜壮阔,同样惊天动地。
经过挑选的35个标志性事件,虽然并不全面,但是他们所代表的改革开放思想,他们的创新性、带动性和影响力,基本描绘出了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所走过的30年历程。
1、1978年11月7日,香港企业家曹光彪在珠海建立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
香港永新集团董事长曹光彪因为经营毛纺生意,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陈诚忠常有联系。
“四人帮”倒台后,陈诚忠希望曹光彪能帮助中纺公司向外国市场推销国产毛衫。
但当时的国产毛衫,花样古板、质量欠佳,很难推得出去;同时,內地工厂生产管理落后,工人积极性不高,产品出了次货也无人负责。
于是曹光彪表示不如由他到国內来办一个工厂试试。
为此,曹光彪草拟了一份建议书,提出:在接近香港或澳门的地方投资开办一间现代化毛纺厂,由內地负责提供土地,香港永新负责提供机器设备、厂房图纸、建筑材料和人员培训,工厂建成后专门为永新进行羊仔毛、兔毛的加工生产。
原料由永新进口,产品亦全部由永新外销。
合作为期五年,机器设备费用以加工费作为补偿。
建议书送出后,不到三个月时间,曹光彪就接到通知,请他到澳门去出席毛纺厂协议书的签订仪式。
1978年8月31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与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成立香洲毛纺厂。
1979年11月7日,香洲毛纺厂正式在珠海落成。
曹光彪成为1948年以后第一位重返中国经济舞台并颇有建树的香港资本家。
曹光彪由于一举投资数百万美元,在珠海开设了香洲毛纺厂,并由此而开创了“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一系列先河,被誉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
由于曹光彪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种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取得了意料不到的示范效应,国务院于1979年9月颁布了《关于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补偿贸易在全国正式推广了。
C over Story / 封面故事洞见·引领·突破:»创新思想会多维度探寻行业发展前路在“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前夜,6月4日晚,以“洞见·引领·突破”为主题的2019纺织服装创新思想会在延安召开。
一场充满头脑风暴、观点碰撞、思想交汇的重量级座谈,以创新为核心,立足自身实践展开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多维度探讨,呈现了极具含金量的精彩内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峻、《中国纺织》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徐红等有关领导和嘉宾,以及2018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思想会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杂志社副社长赵洪主持。
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从2005年开始在全行业内展开的一项评优推优活动,至今已经推选出260位创新人物。
作为中纺联年度创新人物的承办单位,《中国纺织》杂志社自2017年举办“纺织服装创新思想会”行业高端会谈以来,倍受行业、企业关注,广受社会好评。
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些精神归结到一起都有一种精神在里面,就是创新精神。
创新人物的表彰到今年已经第14届,以创新人物为代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教育人员,都代表了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创新人物身上体现的就是产业的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一种体现。
因此今年在这里举行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
他强调,召开思想会就是希望创新人物在不同岗位上将各自的创新经验和心得进行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从今天看非常有意义。
虽然我国纺织工业有很强的国际比较优势,但是遇到具体环境变化时,不能掉以轻心。
从产业集群到地方政府,行业上下游都需要突破障碍,在不确定性下将行业稳固地向前推进。
希望创新人物在不同行业的创新理念和实践多多分享和交流,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启发,通过会刊的传播,能为行业带来新的引领。
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现场。
”夏令敏强调,全行业要以他们为榜样,让创新贯穿在行业、企中国纺织行业定会循着几代纺织人创业创新的“延安精神”,不断弘扬新时代行业精神,传承发展,坚持创新,朝着“科技、时尚、绿色”的新按姓氏笔划排序)技术等多项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并荣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面料设计师”,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2018年丁彩玲获得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
作为企业工程技术带头人,丁彩玲带领科研团队应用嵌入式纺纱技术、先进织造技术、生态染整技术、数字化染印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上千个、花色上万个,应用范围涵盖了毛纺、棉纺、纤维加工及印染企业,新产品适销率达到70%以上,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丁彩玲致力于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时尚纺织品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行,引进或培养高技术人才,打造核心技术团队,实现科技创新持续开展,为提升整个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申洲集团打造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的针织与服装制造商,集研发、设计、针织、染整、印绣花、裁剪与缝制为一体的现代纺织服装生产与销售的集团企业。
同时,马仁和始终奋斗在生产技术第一线,在集团每一次做出重大决策和战略发展的时候、工作需要的时候,他总是身先士卒,亲自挂帅带领团队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地完成每一项艰巨的任务,并负责项目后期的持续管理工作。
他先后主持完成2013~2018年高新技术科技研发项目99项,研发投入9.42亿;在宁波北仑和德利(越南)胡志明地区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达到34.73亿人民币,受到纺织业界的一致好评。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旭光:心系军民融合发展25载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挡车工王晓菲:一线岗位的“纺织状元”王晓菲从事纺纱工作15年来,从一名普通的纺纱女工成长为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操作冠军,并包揽单项和全项操作第一名。
向仲怀夏庆友抢占21世纪丝绸之路新起点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纺织》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 2004年12月10日,以西南农大为第一作者单位的有关家蚕基因组研究的研究论文<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以4页的篇幅赫然刊登于<科学>杂志,这是近百年来我国在<科学>杂志发表家蚕研究论文"零"的突破.家蚕基因组的研究突破被认为我国继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向仲怀院士和夏庆友教授因此获得2005年桑麻基金纺织科技奖.种种光环背后,经历了多少曲折与艰辛,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发生?
【总页数】6页(P38-4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向仲怀:21世纪"丝绸之路"上的驼铃 [J], 余有成
2.向仲怀夏庆友抢占21世纪丝绸之路新起点 [J],
3.夏庆友和他的“新丝绸之路” [J], 李明明
4.传承梦想,再创"丝绸之路"新辉煌r——记引领现代蚕桑产业创新发展的向仲怀院士 [J], 牛新志;代方银
5.夏庆友教授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找创新力量构筑强国脊梁作者:暂无来源:《中国纺织》 2017年第4期文|本刊记者梁龙3月16 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杂志社、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承办,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独家支持的2016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老领导以及各个专业协会、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500 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主持。
以创新带动转型让创新落地生根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2005 年起委托《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的,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2 届,累计表彰了220 名创新人物。
《中国纺织》杂志社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各有关专业协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已成为纺织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表彰活动。
特别是,被表彰的创新人物始终保持着创新的活力,在行业内发挥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已成为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7 年是“十三五”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下,以“三品”战略为契机,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纽带,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合作协同,用创新驱动纺织行业转型发展,对实现纺织强国目标极具深远意义。
“表彰、总结和学习这些创新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是我们建设纺织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表示:“表彰2016 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就是希望他们的创新精神,能为我们继续奋发进取、攻坚克难、万众一心进行创新、创造、创业带来正能量。
希望全行业以他们为榜样,让创新贯穿在行业、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地生根,全面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强国目标。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宣读了中纺联关于授予2016 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
创新力量作者:暂无来源:《中国纺织》 2015年第4期居新宇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从2005 年起委托《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经联合会各专业协会共同组织推荐评选的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到2014年共评选出180 名,同时这个活动也正好走过十个年头。
这些创新人物中有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专家,有教育家和产业集群管理者,也有高知识现代技术工人。
总结十年创新人物的事迹和经验,可以看出创新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是由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的产业灵魂。
自主创新是我们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生命力所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需要通过创新的力量来推动,《中国纺织》杂志社为每年的创新人物评选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各有关专业协会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年度重要行业活动,也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表彰活动。
举行“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其宗旨是鼓励行业创新事业的发展,表彰行业先进创新人物,弘扬创新精神,使行业创新能够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次2014 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的评选中,有三个感动:一是报名踊跃,在行业增速放缓,发展压力加大,既要应对外部环境各种复杂的矛盾,又要克服内部政策调整升级的种种难题的环境下,这次创新人物的报名是历届最多的,在《2014 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评选通知》发出不久,《中国纺织》杂志社很快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企业和单位的来电咨询。
从众多报名材料上我们看到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到纺织服装领域,我们为在新常态下,行业有这样的发展和成绩而感动和骄傲。
二是在这次报名中,既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康平纳总经理刘琳,有为APEC 服装提供面料的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这次会议两边展示的就是鼎盛的产品。
这次创新人物中还有我们历届年龄最大的,已经70 的行业老劳模,浙江金鹰董事长傅国定,也有历届最年轻的,36 岁的红领集团总裁张兰兰,他们的年龄相差了一倍。
纺织路上的匠心追梦人作者:***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4年第29期訪绍兴水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设计总监马金星步入绍兴水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凝练着四十八字的书法作品,字句铿锵有力。
而今日的访谈主角马金星,更是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幅书法作品的开篇寓意——“自强不息,匠心筑梦”,展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对纺织事业的深厚情意。
从机械到面料,敢为人先1966年,马金星出生在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誉的绍兴华舍街道。
21岁那年,他进入了绍兴县第二纺织厂的生产技术科工作,从事纺织面料的新产品开发和工艺管理。
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冲劲和科研天赋,马金星研发设计出多款国内一流纺织新产品,其中的“抗静电涤纶仿毛织物”被绍兴市科技部门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留学浪潮。
国家也在1992年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
政策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自费出国的人员甚至占当年出国留学人数的90%以上。
马金星就属于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靠着在纺织厂工作8年攒下的存款,于1994年考取了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攻读艺术机械英语专业。
他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在无形中锤炼了自己的艺术感知力,为日后在纺织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中国轻纺城强势启动“二次创业”,提出了“改造一个主体市场、健全完善两个配套市场、发展壮大三个要素市场”的发展战略。
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也难以割舍年少时期的布料梦想,马金星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成立绍兴水乡纺织品有限公司,投入到柯桥纺织行业的建设当中。
时至今日,绍兴水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已走过18年历程,该公司曾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单向导湿工装面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获2019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中国轻纺城众多企业的杰出代表。
从业37年,马金星一路走来,有着割舍不断的本土纺织情缘,从看过外面繁华世界的留学生转身回归根生土长的家乡,他那敢为人先的勇气,不断挑战自我的坚毅精神,为无数创业者树立了榜样,成为纺织行业当之无愧的标杆。
蚕宫春秋吐芳华作者:赵青来源:《当代党员》2016年第18期公元前139年,驼铃阵阵,马蹄声响,张骞出使西域,古丝绸之路横贯东西。
公元2003年,家蚕基因测序、框架绘图,夏庆友破釜沉舟,蚕宫绽放异彩。
无论是古人张骞,还是今人夏庆友,都有着同样的情怀:让中国丝绸走向世界。
不想丢脸2000年新年刚过,日本福冈市。
夏庆友开始整理物品,准备回国。
那时,他在日本九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特别研究员,参与家蚕重点项目研究,学识备受同行赞赏。
日本九州大学开出高薪挽留夏庆友。
每月4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3.5万元,比他回国到西南农业大学(现合并到西南大学)任教获得的薪资高出30倍。
尽管条件优厚,可夏庆友还是拒绝了。
在他心里,有一件事比攻读学位、比赚钱拿高薪更重要。
1999年底,时任西南农业大学校长向仲怀飞抵日本福冈。
这位中国蚕桑专业唯一的院士,是夏庆友最敬重的大学老师。
与夏庆友一见面,向仲怀就直奔主题:“我们正在筹备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要不你回来,我们一起干。
”夏庆友立马答应了邀请。
陪在一旁的夏庆友的妻子赵萍,十分惊讶地看着夏庆友:“老夏是不善于作抉择的人。
这么干脆的回答,在他人生中还是第一次。
”夏庆友心里清楚,家蚕基因组计划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是蚕丝业的发祥地。
近百年来,世界蚕丝业中心却发生了几次变化——从中国转移至欧洲,再从欧洲转移到日本。
现代蚕丝技术形成于日本,日本占据着现代蚕丝研究的中心地位。
20世纪90年代后,基因工程备受青睐。
研究家蚕基因组,能够增加蚕吐丝量、提高吐丝品质,是各国抢占21世纪丝绸制高点的风口。
1995年,日本开始筹划这一项目。
两年后,夏庆友到日本游学,一度成为该项目组核心研究成员。
与日本相比,中国起步已经晚了五年。
“如果中国第一个蚕学重点实验室都不去开展这项计划,中国将永远失去一次历史性机遇。
”夏庆友说。
当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脉相联系时,任何优厚条件都不再有诱惑力。
2000年10月,夏庆友回到了西南农业大学,开始筹备家蚕基因组计划,“不想丢老祖宗的脸,不想负了向仲怀老师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