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哲学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9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新课导入: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也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他们往往会抱着某个问题争辩不休,从而使得哲学领域出现“百舸争流”的思想,但哲学家们,争来争去,最终都要回答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从而将思绪纷繁的哲学派别化为两大对立的阵营,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提问学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教师:从刚刚这位同学的回答里,我们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有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能够用另外两个词语实行替换。
大家知道是哪两个吗?将两组词语对应板书在黑板上,思维和存有、意识和物质。
教师:我们知道这两组词语的意思是一样,为了不使大家的思路混乱,我们这节课只以一组词语作为代表来分析,同学们选哪组呢?学生一般选择意识和物质。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都是以意识和物质为表述,不过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两组词语能够互换的。
教师:那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呢?虽然意识和物质的概念在以后才能学到,不过我觉得在这里,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
教师: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内容是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第二个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也有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
嘿,咱今天来聊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呀?比如说,你觉得自己能完全了解宇宙的奥秘吗?这就好像你要去探索一个超级大的神秘森林,你能一下子就知道里面所有的秘密吗?
咱就拿日常生活来说吧,有时候你看到一件事情,你以为自己明白了,可真的是这样吗?就像你看到一个人笑,你就觉得他开心,但说不定他心里正难过着呢!这思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可复杂得很嘞!
再想想看,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呀,以前觉得对的事儿,现在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
这就像你小时候喜欢的玩具,长大了可能就觉得没啥意思了。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思考,试图去更准确地认识这个现实世界呢!
我的观点很明确,我们的思维和现实世界之间有着紧密且复杂的联系,我们要不断去思考、去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呀!。
高中政治必修4第2课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对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特别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命题,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正确揭示。
高中政治必修4第2课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特别提示:并不是所有唯物主义观点都是科学的,我们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
但从根本观点是来看,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从这一点上来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第一,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第二,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把个性、特殊、个别等同于共性、普遍、一般)●补充: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有荀子,王充,范缜,王廷相,王夫之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考点突破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重难点提示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要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即意识,存在即物质。
故也可说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阵营。
【重要提示】认为物质与意识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 二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持可知论的观点,但也有个别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持不可知论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两人的辩论题小而旨大,辩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能不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如果认为因为我本身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我也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由此推论下去,我不是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事物,所以我除了我之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都不可能认识。
这显然是不可知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核心突破】【重要提示】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要点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