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式下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中氨氮变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氮循环与污染治理技术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养殖物种,然而,其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氮循环和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养殖发展,我们需要探讨有效的氮循环与污染治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氮循环过程以及当前可行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出一些建议。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氮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饲料中的氮元素进入对虾消化道,并被吸收利用。
而对虾的排泄物则含有大量的氮化合物,包括氨氮和尿素。
这些排泄物进入养殖池水中,成为主要的氮源。
同时,养殖池中的废弃物、残饵和死亡对虾也会进一步增加氮的负荷。
然而,养殖池中氮的积累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和环境污染。
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对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氮循环还可能引发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氮循环与污染治理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目前可行的治理技术:1. 水质管理:定期监测养殖池水质,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
及时清除废弃物、死亡对虾等有机负荷,避免水体中氮积累过高。
2. 生物过滤器:通过引入某些生物种类,如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利用它们的代谢特性,将氮化合物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氮化合物的含量,减少氮源的积累。
3. 循环水系统:采用循环水系统可以降低氮污染。
该系统将养殖池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循环使用,缓解氮积累的问题。
同时,该系统还可节约水资源和能源,提高养殖效益。
4. 混养技术:将南美白对虾与其他物种进行混养,如石斑鱼或藻类等。
这些物种可以利用对虾排泄物中的氮元素,降低养殖池水中氮的浓度,实现氮循环。
除了上述技术外,加强养殖管理也是解决氮循环与污染问题的关键。
合理调配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施用添加剂,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流动水体,促进底泥的分解与氮的转化等都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此外,培养养殖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养殖池水水质和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摘要:南美白对虾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业,但其养殖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通过对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引言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的海鲜,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南美白对虾消费需求的增多,该品种的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
但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问题日益突出,其高含氨量、高浊度等特征使其难以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2. 处理模式介绍本文选取的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分别为:沉淀池处理法、曝气桶处理法、生物滤池处理法和人工湿地处理法。
2.1 沉淀池处理法沉淀池处理法是将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先通过格栅滤去较大的固体颗粒,再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沉淀池通常采取近地平面式,其中沉淀过程主要依靠自然沉降和自流沉降,将水中大部分悬浮颗粒去除。
2.2 曝气桶处理法曝气桶处理法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污泥,通过曝气设备将空气注入污水中,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促进有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有机物质。
生物滤池处理法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微生物生物滤料,通过微生物的吸附、附着和代谢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水质的方法。
2.4 人工湿地处理法人工湿地处理法是建设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将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引入其中,并通过湿地植物的吸取、降解作用等将水中有机物质和悬浮颗粒去除。
3. 比较分析3.1 处理效果四种处理模式的处理效果比较如下表所示:处理模式溶解氧(mg/L) NH3-N(mg/L)总P(mg/L) TSS(mg/L)沉淀池处理法 3.5-5.0 0.2-2.0 0.1-1.0 10-20从上表可以看出,四种处理模式均能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但不同的模式在处理各项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一、引言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废水中的氨氮含量高是水产养殖废水的主要特点之一,过量的氨氮排放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和鱼类养殖受损等。
因此,探索高效的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生成机制水产养殖废水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氨氮:游离态氨氮和氨基酸态氨氮。
其中,游离态氨氮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但过量的排放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氨基酸态氨氮是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留和鱼体代谢产生的,其生物降解速度较慢,容易在水体中积累,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研究氨氮的转化机制以及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1. 生物法处理生物法是目前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氨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生物法处理技术包括沼气池法、微生物降解法、人工沉淀池法等。
其中,沼气池法能够同时处理有机物和氨氮,通过沼气池内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有机质的降解和氨氮的转化。
微生物降解法则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代谢特性,通过生物膜或者悬浮态微生物的附着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机氮。
人工沉淀池法则通过氧化反应和沉淀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沉淀下来,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2. 物理化学法处理物理化学法也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物理化学法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沉淀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氨氮,将其转移到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离子交换法则利用树脂材料的特殊结构和性质,以离子交换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氨氮与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置换,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氧化还原法通过改变废水中的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然后通过滤网或沉淀的方式将其去除。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全球对海鲜品种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而南美白对虾以其肉质鲜美、口感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的一大热门品种。
南美白对虾养殖所产生的尾水对周围水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如何有效地处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成为了该产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污染及其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是指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如果这些有害物质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华现象;氨氮和硫化氢则可能对水中生物造成直接毒害,影响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的尾水处理方法传统的尾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在生物处理方面,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曝气法以及植物净化法等方式来去除水中有机物质和氨氮。
这些方法具有处理成本低、效果良好的特点,但在处理高浓度的尾水时往往效果不尽理想。
在物理化学处理方面,则主要采用絮凝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等方法来去除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这些方法有时效果明显,但也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副产物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尾水生态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尾水处理技术,如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生物膜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处理尾水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1. 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是将特定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结合在一起,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该技术在处理尾水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具有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势。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是一个新兴养殖业,在墨西哥、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得到广泛开展。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业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就是污染和环境影响问题。
为了降低对养殖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来处理养殖废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氨氮、硫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质对养殖环境和生物生长都有一定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在养殖废水处理中大量采用生态方法,例如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技术等。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将污水通过植物和土壤的生物处理方式,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一种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人工湿地中,养虾池排出的废水首先经过机械过滤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沉淀池,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变为底泥,减少了溶解污染物的堆积和表层离子的混浊度。
接着将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中,人工湿地系统由垂直流和水平流两个部分组成。
在水平流人工湿地中,水流经过植物的根系和根茎,在其表面上有着足够的微生物生长,通过消耗或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和氮磷等养分,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生植物技术水生植物技术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
通过合理的种植选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小水体中氮、磷等养分的含量,有效的改善水体环境。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处理中,水生植物技术被广泛运用。
睡莲、慈姑、菖蒲、香蒲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质,同时也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物质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够消除臭味,改善水体透明度和颜色。
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将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处理中,微生物技术可以将有机污染物质、氨氮等物质降低到安全水平。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如东县位于江苏省沿海地区,是我国较早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地区之一。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尾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如东县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生物处理、生物-化学处理、植物净化池处理和海水淡化处理。
本文将对这四种尾水处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养殖业提供科学、高效的养殖尾水处理方案。
一、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通过生物膜、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群落的作用,将养殖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降解,使其水质得到净化。
生物处理系统工艺简单、投资低、运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小型养殖场的尾水处理。
但是生物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质过多会对生物膜和微生物的生长造成抑制,影响水质处理效果。
生物处理系统对水质稳定要求高,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水质处理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生物-化学处理是指在利用生物降解的基础上,再结合化学方法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
通常采用生物滤池结合水质净化剂的方式进行处理。
生物-化学处理系统将养殖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通过生物滤池进行降解,然后再通过添加水质净化剂去除水中的余氯、重金属离子等物质,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化学处理系统在处理效果上比单纯的生物处理系统更为出色,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但是生物-化学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水质净化剂的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合理控制使用量。
三、植物净化池处理植物净化池处理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机制对水质进行净化。
在植物净化池中,通过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的植物(比如芦苇、香蒲等),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和降解,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但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废水难以直接排放,需要进行生态处理才能达到环保标准。
本文综述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生态处理方法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主要采用人工湿地、海洋浮筒等方法。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处理废水的生态系统。
常用的植物有芦苇、菖蒲、香蒲等,它们能够吸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并转化为生长需要的养分。
此外,人工湿地还要进行适当的通气、水位管理和生物调控。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等污染物质,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处理技术。
海洋浮筒是一种固定在海面上的垂直管形结构,通过完整覆盖海洋表面形成一定面积的复合鲜海水体系,对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物理吸收。
研究表明,海洋浮筒能够较好地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氨氮、总氮,且能够提高海区生产力,促进贝类、藻类等的生长。
二、处理效果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各种处理方法的具体效果如下:人工湿地:通常要运行几个月才能达到最佳去除效果,但之后能够稳定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污染物质。
海洋浮筒:处理效果较为稳定,能够实现氨氮、总氮、总磷的消减,且对水体的营养循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趋势未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完善。
首先,处理技术将更加适用于不同的养殖场地和环境。
其次,处理效果将进一步提高,能够稳定处理更高浓度的废水。
最后,生态处理技术将与其他技术结合,形成更加完整的处理方案。
总之,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不同技术的适用性和优化策略,为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尾水处理成为了该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尾水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对虾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水质,保证对虾的生长和健康。
而在南美洲,尤其是巴西,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产业也迅速发展,并且在尾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处理废水中的氮化物。
氮化物作为对虾养殖废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对虾的生长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在南美洲,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消除氮化物。
硝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反硝化过程则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目前,南美洲的研究者已经通过控制硝化反应速率和反硝化反应速率的比例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氮化物的浓度,从而改善养殖水质。
除了氮化物的处理外,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和生物化学需氧量(BOD)也是需要关注的。
悬浮物不仅会导致水质浑浊,还会对养殖设备和对虾产生机械性损害。
而BOD则直接反映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BOD值会导致水质劣化、富营养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南美洲的研究者已经尝试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和生物处理等。
通过使用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还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降低BOD值。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无机污染物也是需要考虑的。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磷、钾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
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问题,而重金属对对虾和水生生物有毒性影响。
南美洲的研究者通过合理调控饲料配方和养殖水质,来控制废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
他们还尝试了一些吸附剂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从而保证水质安全。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这些技术包括氮化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处理、悬浮物和BOD的过滤、沉淀和生物处理,以及无机污染物的调控和吸附等。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如东县位于江苏省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对虾养殖基地之一,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
为了减少对虾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如东县积极探索尾水处理模式,尝试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目前,如东县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主要有生物法、植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
本文将对这四种尾水处理模式进行比较,以期为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尾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实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式。
在如东县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生物法处理模式包括曝气塘、生物滤池等。
这些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降解尾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尾水的水质。
生物法处理模式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操作简单,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有机物,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显著。
通过生物法处理的尾水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利用资源循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生物法处理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反应速度较慢、处理效果易受水温、养殖密度等因素影响,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等方面。
二、植物法植物法处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显著、造价低廉、对环境友好。
植物法处理模式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对虾养殖潜水藻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物理法物理法处理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对水质的改善效果受水量、处理设备等因素影响较大,对大多数有机物无法进行有效处理,需要配合其他处理方式使用。
四、化学法化学法处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处理效果快速、彻底,能够对多种有机物进行有效处理,不受水温、养殖密度等因素影响。
化学法处理模式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化学法处理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对环境可能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对投加的药剂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不同处理方式下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中氨氮变化研究
作者:覃晓宇张学舒赵满意
来源:《河北渔业》2014年第03期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3.003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养殖废水处理方式下,处理前后养殖废水中氨氮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在循环水设备处理方式下,养殖废水中氨氮含量最低,循环水养殖应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根据我国目前养殖现状和外界水域的严重污染,应该尽力完善简单的废水处理方式,使排放于外界的养殖废水能够最大程度地净化。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方式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滨对虾,原产于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温暖水域,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三大养殖虾类,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1-3]。
在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其中氨氮便是一个重要的污染物,高含量的氨氮会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等生物大量繁殖,过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严重影响水质,并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4]。
在沿海地区,养殖排放的废水便是海区中氨氮的重要来源,因此,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处理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通过对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废水处理模式中氨氮变化情况的研究,以期为处理南美白对虾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水样检测仪器为哈希DR2800水质分析仪(水杨酸盐法),实验用水为HF Super NW系列超纯水系统制得的电阻率为18.2 MΩ/cm的超纯水。
1.2 实验方法
实验所需水样采取点为一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养殖密度约为150万尾/hm2,养殖废水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养殖废水仅用筛绢过滤之后便直接向周边水域排放(实验组1);二、养殖废水经沸石过滤器简单处理后排放到周边环境中(实验组2);三、养殖废水经循环水设备处理后循环使用(实验组3)。
在三种养殖废水处理方式中,南美白对虾养殖后期(对虾长约为10 cm)进行取样,分别取处理前废水和处理后废水,取样时间选择在晴天早晨废水排放时,取得的水样为三个重复。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所获得的数据采用生物统计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废水中氨氮含量各有差异。
对于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前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氨氮含量大致相同且远远高于实验组3的含量。
对于不同的组别,实验组1在处理前后无明显差别,且氨氮含量在较高水平;实验组2处理前后变化明显,但处理后氨氮含量仍较多;实验组3在处理前后也无明显差别,但是氨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表1 不同处理方式下处理前后氨氮变化情况
mg/L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处理前 5.7±0.9a 5.5±0.7a 0.5±0.06c
处理后 5.4±0.8a 1.4±0.5b 0.5±0.05c
注:同行上下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方式对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随着外源性有机物质(饲料)投喂量不断地增加,水体中的南美白对虾代谢废物不断地积累,这是造成养殖后期水环境中氨氮浓度处于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实验中用到的三种养殖废水处理方式产生的效果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养殖废水仅用筛绢过滤之后便直接向周边水域排放,仅能除去水体中含有的固体性大颗粒,但对溶解于其中的氨氮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沸石过滤器兼有过滤与吸附功能,不仅可以去除悬浮物,同时又可以通过吸附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氨氮等溶解态物质,因此养殖废水经沸石过滤器简单处理后排放到周边环境中对降低水体中氨氮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沸石过滤器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染物的积累将会导致其处理效果下降,则沸石处理器在使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虽能大幅度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却不能彻底除去水体中的氨氮;循环水设备对养殖废水的处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一般包括微滤机、弧形筛、泡沫分离、臭氧消毒、生物滤池、紫外线杀菌、加热恒温、纯氧增氧等环节[5],可以通过生物过滤的方式对养殖循环水中的溶解性氨氮物质进行吸收式降解,经过连续的循环过程,可以使养殖用水做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
因此,针对不同的养殖废水处理方式,采用循环水设备对降低水体的氨氮效果最佳。
3.2 从资金花费角度选择废水处理方式
水产养殖从业者始终是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目前绝大部分从业者是经济实力薄弱的农民,因此农民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去改善养殖设施,更不用说改善养殖废水处理设施。
目前三种养殖废水处理方式需要投入的资金大致如表2,结合表1中不同养殖废水处理方式对氨氮降低情况分析,作者认为,尽力解决沸石处理器等简单的废水处理方式,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处理养殖废水,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是目前解决养殖废水对外界环境污染的最佳方法。
表2 不同处理方式花费资金情况
筛绢过滤设备沸石过滤器循环水设备
花费/
万元•hm-2 0.15 3.0 900
3.3 循环水养殖的应用前景
就目前而言,仅用筛绢过滤养殖废水之后便直接向周边水域排放和经沸石过滤器简单处理养殖废水后排放到周边环境中,这两种废水处理方式都会将大量无机和有机营养元素如氨氮、磷酸盐、溶解性有机碳和有机颗粒直接排入环境,从而造成整个养殖水域大环境的恶化,进而引发水质污染、病害滋生、水产品的卫生和安全等一系列限制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再者养殖排放的废水对养殖周边环境造成了明显的富营养危害,加之随着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自然环境可用于养殖的“干净海水”越来越匮乏。
因此这两种养殖废水处理方式都与低碳节能、环境和谐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相背离,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看循环水养殖模式将会是未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高静,韩丽萍,孙剑锋,等.南美白对虾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8):254-260
[2] 肖国强,潘鲁青,冉宪宝,等.低盐度地下卤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2(12):36-40
[3] 金风杰,蒋德明,王亭芳,等.南美白对虾养殖底泥细菌多样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3):193-198
[4] 王莉萍,曹国平,周小虹.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9,7(3):26-31
[5] 王峰,雷霁霖,高淳仁,等.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5):11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