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43.20 KB
- 文档页数:2
轴承工作原理轴承是一种用来减少机械部件之间摩擦和保持运动精度的机械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旋转轴的重量和转动力,同时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损失,从而使机器能够更加平稳地工作。
轴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包括摩擦和滚动两个操作。
摩擦是指载荷作用于轴承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滚动是指轴承内置的滚动体在载荷作用下以滚动方式在内外圈之间滚动。
不同的轴承类型有不同的工作原理。
在常见的滚动轴承中,由于轴承内部有滚珠或滚子滚道,使外环和内环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减小了摩擦损失,同时也使轴承的寿命有了大幅提升。
而在滑动轴承中,由于轴承内部没有滚珠或滚子,因此只能靠润滑油来减小摩擦力,从而达到减少摩擦损失的目的。
不过,由于滑动轴承的摩擦损失相对较大,因此在高速转动和高负荷条件下,滑动轴承往往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改为使用滚动轴承。
无论是滚动轴承还是滑动轴承,都需要选取适当的润滑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常见的润滑方式包括干式润滑、润滑脂润滑、油润滑等,油润滑方式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润滑方式之一,因为它能够保证高速运转和高负荷条件下的长期稳定运行。
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需要对轴承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最重要的一项是检查轴承内部的润滑状态,以确保轴承内部充足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并及时更换或添加润滑剂。
还需要定期检查轴承的加工精度和轴承座的磨损情况,以及及时更换磨损的轴承部件。
轴承作为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稳定性对于机器的长期运行和性能发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机器类型和工作条件来选择适当的轴承类型和润滑方式,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机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轴承大致可以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滚珠或滚子、保持架等部件组成。
当旋转轴向载荷作用在轴承上时,由于内外圈之间有滚珠或滚子作为滚动介质,减少了运转摩擦,从而使摩擦转矩和功耗降低。
但轴承中滚珠或滚子滚动时会产生接触应力,容易导致滚珠或滚子和滚道的疲劳损伤,需要加强润滑和使用高质量的轴承;滑动轴承则通过外套环作为滑动介质减少摩擦,但摩擦热和功耗较大。
轴承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
轴承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减少摩擦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滚珠、滚子或滑动面在轴和座之间形成的滚动或滑动摩擦来支撑和传递载荷。
轴承的结构设计通常包括内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部分。
内圈与轴紧密配合,外圈与座壳配合,内外圈之间通过滚动体进行接触,以减少摩擦。
滚动体通常有滚珠、滚子或者滚柱等,通过滚动来承受载荷。
保持架则用于固定滚动体在合适的位置,并保证其正常运转。
轴承的结构设计还包括密封装置、润滑系统和预紧装置等。
密封装置主要用于阻止进入尘土和其他杂质,确保轴承的正常工作。
润滑系统用于减少摩擦和延长使用寿命,通常使用润滑油或者脂润滑。
预紧装置则用于调整轴承的游隙,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
轴承的结构设计和选用需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考虑。
有时需要考虑承受的载荷、转速、温度、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和尺寸。
此外,轴承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注意,及时更换润滑油或脂,清洁轴承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轴承产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组件,它用于支持旋转或往复运动的轴,以减小摩擦和传递载荷。
轴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学的理论,通过滚动或滑动的方式,将载荷转化为摩擦力,以使轴能够顺利转动。
一、轴承的基本结构轴承通常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
1.内圈:内圈是与轴直接接触的部分,它的内孔直径与轴的外径匹配。
内圈通常采用孔加工或热处理的方法来加工。
2.外圈:外圈是与轴承座直接接触的部分,它的外径与轴承座的内孔直径匹配。
外圈通常采用圆柱加工或热处理的方法来加工。
3.滚动体:滚动体是轴承的核心部分,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滚动,从而减小轴承的摩擦力。
滚动体通常有球、圆柱、锥形或滚针等不同形状。
滚动体通常由钢球、陶瓷球或合成材料制成。
4.保持架:保持架用于保持滚动体的间距,并使其保持相对的位置,以防止滚动体之间的相互干涉。
保持架通常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常见的形状有球形、圆柱形、锥形、桶形等。
二、轴承的工作原理轴承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的存在而建立的。
当轴承承载时,轴的旋转或往复运动将荷载转化为滚动或滑动摩擦力。
轴承的设计目的是最小化摩擦力,从而减小能量损失和部件的磨损。
1.滚动摩擦轴承:滚动摩擦轴承是最常见的轴承类型之一,它通过滚动体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动来减小摩擦力。
滚动体通常是球形或圆柱形的,这使得滚动更加平稳。
当轴旋转时,滚动体在内外圈之间滚动摩擦产生的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
2.滑动摩擦轴承:滑动摩擦轴承是另一种常见的轴承类型,它通过两个相互接触表面之间的滑动来减小摩擦力。
在滑动摩擦轴承中,内圈和外圈之间通常添加了润滑剂,如润滑油或润滑脂,以减小摩擦力和热量的产生。
无论是滚动摩擦轴承还是滑动摩擦轴承,轴承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摩擦力将载荷转化为旋转或滑动的运动。
这种摩擦力可以减小能量损失和磨损,以提高轴承的效率和寿命。
三、轴承的应用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特别是在旋转或往复运动的部件上。
滚动轴承原理
滚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用于支撑和转动轴或轴颈。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滚动体在轴承内滚动,减少滑动摩擦,从而降低能量损耗和磨损。
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内圈与轴紧密配合,外圈与座孔配合,滚动体则放置在内外圈之间的滚道内。
滚动体可以是滚针、滚子或滚珠,其形状和数量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而变化。
当外部力作用于轴承时,滚动体会在内外圈的滚道上滚动,从而产生滚动摩擦力和滚动阻力。
相比于滑动轴承,滚动轴承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和惯性,能够提供更高的转速和较大的负载承受能力。
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滚动摩擦:滚动轴承通过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小了能量损耗和磨损,提高了效率和使用寿命。
2. 分散载荷:滚动体的滚动分散了承载力,在相同尺寸下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3. 定位作用:内外圈滚道和滚动体的结构设计,使得轴承能够精确定位和保持轴的位置。
4. 吸收冲击:滚动体的滚动还能吸收轴传递来的冲击力,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总之,滚动轴承通过滚动摩擦和分散载荷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转动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领域中。
滚动轴承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
滚动轴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和运输设备中的机械部件。
它的
设计原理和应用技术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滚动轴承主要由内外套筒、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其设计原理是通过
滚动体的滚动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提高机械传动效率和寿命。
滚
动轴承的滚动体有球形、圆锥形和圆柱形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滚
动体可以适用于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
在滚动轴承的应用技术方面,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轴承的选型和安装。
选型需要考虑负荷、转速、工作环境条件和轴承的寿命等多个参数。
安装时需要保证轴承和轴承座的配合精度,避免在运转过程中发生异响、振动和过热等异常情况。
另外,滚动轴承的维护和保养也非常重要。
维护要求包括加油、清洗、检查和更换轴承等方面。
特别是在高温、高速、潮湿等恶劣环境下,
轴承的维护要求更为严格。
滚动轴承在机械制造和运输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汽车、飞机、火车、船舶、轮船等各类运输设备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滚动轴承。
在工
业制造中,滚动轴承也被广泛应用于机床、冶金设备、矿山机械、石化设备和农业机械等领域。
总之,滚动轴承设计原理和应用技术是机械制造和运输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技术领域。
其设计原理的优化和应用技术的提高,对于提高机械传动效率、降低能耗和提高设备寿命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滚动轴承的研发和应用推广。
轴承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轴承的概念和分类1. 轴承的概念轴承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减少机械部件之间摩擦的装置,通常由内、外圈和滚动体组成。
它能在旋转或直线运动过程中传递载荷和支撑旋转轴。
2. 轴承的分类(1) 滚动轴承:分为滚动体轴承和滑块轴承,滚动体轴承由滚动体和轴承座两部分组成,常见的有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自调心轴承等。
(2) 滑动轴承:滑动轴承依靠滑块在轴承座内滑动以支承载荷,常见的有滑动胶片轴承、滑动材料轴承等。
二、轴承的工作原理1. 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滚动轴承通过滚动体在内外圈之间滚动,将滚动摩擦转化为滑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损失,降低能量损耗,使轴承运转更加平稳。
2. 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滑动轴承依靠滑块在轴承座内滑动,通过表面间的滑动摩擦来支撑和传递载荷,从而减小摩擦损失,使轴承的运转更加平稳。
三、轴承的安装与维护1. 轴承的安装(1) 在安装轴承之前,应用洁净油布或棉纱把轴承座内外净,特别是在输送系统上,要特别注意;还需擦净附在轴承的深沟球和滚子上的油或其他污物。
要特别注意收放两端盖板时切勿损坏密封件。
这样都可以使轴承的密封性更好。
(2) 在安装轴承时,倘若黏涂润滑脂或油脂在安装前有所情况,应丢掉这部分脂或油,因此它们可能含有有害或渍染杂质。
调合油污,否则将导致轴承渐渐处于不适当的情况,并失真。
轴承上会润滑剂断层、化学裂化,或引起金属赛铬现象。
这样会大大降低轴承的寿命。
(3) 在选配轴承之前,最好先参考厂方以及翻译轴承各方面扉页拼装指南并应对这部分指南分明,特定型号的测量、胎造、圈化以及安装是比较重要的。
在特定型号的轴承课的脂必须究其有关文件,用热气被量切勿过量,而且前,在装有脂条轴承上加油必需由翻译接洽,切勿偷换;在特定型号的轴承中的充油必须严格按照这种种中指定散装油脂的量加入(4) 加油条轴承加油最好就地加油。
这将大大减少在输送系统上可供数据的信息引起的人为装错机。
加油时必需十分小心,引导表可供数要比规定数据小的地方,多加的油将排不尽,引起泡沫2. 轴承的维护(1) 使用时应确保轴承是在适当的温度和润滑条件下工作,以及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轴承内部。
滚动轴承基本知识培训一、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滚动轴承主要由外圈、内圈、滚动体(球体、圆柱体或圆锥体)、保持架和密封圈等部件组成。
外圈和内圈在轴向上安装,并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滚动体的运动,以减少摩擦和支撑载荷。
密封圈用于防止灰尘、水分和其他污染物进入轴承内部,保持轴承的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当外圈和内圈相对旋转时,滚动体会在其间滚动,从而形成滚动摩擦,减少了摩擦阻力,使轴承的运行更加顺畅。
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点进行支撑和传递力量,从而实现旋转和线性运动。
三、滚动轴承的主要型号根据滚动体的类型和数目,滚动轴承可以分为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等不同型号。
每种型号的滚动轴承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场合,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要求来确定。
四、滚动轴承的安装注意事项1. 在安装滚动轴承时,应确保轴承和轴承座的匹配度,避免因尺寸不合适而导致安装不牢固或者损坏轴承的情况发生。
2. 在安装过程中,应避免轴承在外部受到冲击或振动,以免影响轴承的性能和寿命。
3. 安装前要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异物进入轴承,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转。
4. 在将滚动轴承安装到轴上之前,应将轴与轴孔的表面进行清洁,以确保轴承和轴的连接紧密可靠,避免因为不良的安装而损坏了轴承。
五、滚动轴承的维护与保养1.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润滑及保养工作,确保轴承表面光滑、无损伤,减少磨损和摩擦。
2. 轴承的润滑剂要选用适当的润滑脂或润滑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加注和更换,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行。
3. 定期对轴承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六、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1. 运转异常:可能是轴承安装不当、润滑不足或者轴承内部损坏等原因所致,应及时停机检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2. 运行噪音大:可能是轴承内部损坏或者润滑不良导致的,可以通过更换轴承或者进行润滑添加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滚动轴承的知识第一节滚动轴承的差不多结构以滑动轴承为基础进展起来的滚动轴承,其工作原理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一样由两个套圈,一组滚动体和一个保持架所组成的通用性专门强、标准化、系列化程度专门高的机械基础件。
由于各种机械有着不同的工作条件,对滚动轴承在负荷能力、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种不同要求。
为此,滚动轴承需有各式各样的结构。
然而,最差不多的结构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所组成。
各种零件在轴承中的作用分别是:关于向心轴承,内圈通常与轴紧配合,并与轴一起运转,外圈通常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起支承作用。
然而,在某些场合下,也有外圈运转,内圈固定起支承作用或者内圈、外圈都同时运转的。
关于推力轴承,与轴紧配合并一起运动的称轴圈,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并起支承作用的称座圈。
滚动体(钢球、滚子或滚针)在轴承内通常借助保持架平均地排列在两个套圈之间作滚动运动,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截了当阻碍轴承的负荷能力和使用性能。
保持架除能将滚动体平均地分隔开以外,还能起引导滚动体旋转及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性能等作用。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分类1.按滚动轴承结构类型分类(1) 轴承按其所能承担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1) 向心轴承----要紧用于承担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从0到45。
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径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
2) 推力轴承----要紧用于承担轴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大于45到90。
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轴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
(2) 轴承按其滚动体的种类,分为:1) 球轴承----滚动体为球:2) 滚子轴承----滚动体为滚子。
滚子轴承按滚子种类,又分为:圆柱滚子轴承----滚动体是圆柱滚子的轴承,圆柱滚子的长度与直径之比小于或等于3 ;滚针轴承----滚动体是滚针的轴承,滚针的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但直径小于或等于5mm; 圆锥滚子轴承----滚动体是圆锥滚子的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一一滚动体是球面滚子的轴承。
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是通过在滚动接触处形成一层润滑膜来减小接触的摩擦和磨损,同时提供稳定的摩擦和滚动条件,使轴承能够正常运转。
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包括润滑膜形成机理、滚动轴承润滑油膜的厚度、滚珠和内外圈的接触形状等方面。
滚动轴承润滑膜的形成机理主要有润滑油黏附机理和压力润滑机理。
润滑油黏附机理是指润滑油分子在滚动接触面附着形成一层分子薄膜,阻挡金属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
压力润滑机理是指当轴承负载下压时,润滑油被压入滚动接触区域,形成一个液体油膜,使滚动和表面之间的接触变为滚动和滑动的混合状态。
滚动轴承润滑膜的厚度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润滑膜过厚会增加滚动摩擦,使轴承的摩擦损失增加;润滑膜过薄,则容易导致轴承接触面的直接接触,增加摩擦和磨损。
因此,润滑膜的厚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才能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
滚动轴承润滑还受到滚珠和内外圈的接触形状的影响。
滚珠和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形状决定了滚珠在轴承内部的运动状态,直接影响润滑膜的形成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滚珠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滚动摩擦较小;而如果接触片是点接触,则容易产生滚珠的滑动而增大摩擦。
滚动轴承润滑的方式有干摩擦润滑和润滑油润滑两种。
干摩擦润滑是指在滚动接触处不使用润滑油的情况下,依靠滚珠和内外圈材料的自润滑性质来减小摩擦和磨损。
这种润滑方式适用于低速、低负荷的工作条件,如大型传动装置。
润滑油润滑则是最常用的润滑方式,通过在滚动接触处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形成润滑膜来减小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的选择和使用十分关键,要根据轴承的工作条件、负荷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总结起来,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滚动接触处形成一层润滑膜来减小接触的摩擦和磨损。
润滑膜的形成机理包括润滑油黏附机理和压力润滑机理,润滑膜的厚度需要适当控制。
滚珠和内外圈的接触形状也会影响润滑膜的形成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滚动轴承润滑方式主要有干摩擦润滑和润滑油润滑两种,润滑油的选择和使用十分重要。
滚动轴承是如何受力的原理
滚动轴承是常用的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冶金、电力等领域。
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滚动体(滚珠或滚柱)在内、外圈之间滚动,从而减小接触面积,降低摩擦损失,实现高效、稳定的旋转运动。
滚动轴承的受力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压力分配原理:滚动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滚动体承担了大部分载荷,通过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分布更密集,使得单位面积的压力更高,从而减小了滑动摩擦,降低了能量损耗。
2. 滚动摩擦原理:滚动轴承通过滚动摩擦来传递力和转矩。
滚珠或滚柱在滚动过程中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面产生滚动摩擦,由于滚动摩擦系数一般比滑动摩擦系数小,因此摩擦损失较小,能够减小能量消耗。
3. 随动性原理:滚动轴承内的滚动体与外界受力的物体(例如轴)之间是通过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来传递力和转矩的。
滚动体在内、外圈上的接触线上运动时,会由于外界受力的作用而随动,实现力的传递。
滚动体之间相互滚动和滑动也会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力和转矩的传递。
4. 分载原理:滚动轴承内、外圈以及滚动体的形状和材料选择都会影响受力分
配情况。
设计合理的滚动轴承结构和优质的材料能够保证受力均匀分布,避免过大的局部应力,从而提高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滚动轴承通过滚动体的滚动和随动,实现力和转矩的传递。
其优点是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
在设计和使用滚动轴承时,需要考虑受力分布、轴向和径向载荷、速度和转矩要求等因素,以保证滚动轴承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以上回答约295字)。
纯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申请号:201910757011.7)
在申请号为201910757011.7的发明专利中,公布了一些可以纯滚动方式工作的轴承结构。
纯滚动轴承之所以能够以纯滚动方式工作,是因为磁场使滚动体之间自动保持间距,从而不用保持架,没有了保持架与滚动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对于有滚道的球形滚动体轴承、滚珠丝杠、对称球面滚动体轴承、对称锥形滚动体轴承等轴承就可以实现纯滚动工作方式。
现以原申请文件中图52的推力球形滚动体轴承为例对轴承滚动体自动保持间距和磁场代替滚道的无滚道原理进行说明。
图中上下座圈中设置有与座圈相应的圆环形状限位永磁体,磁体磁场方向相同,球形滚动体为软磁材料,上下座圈为非磁性材料,磁场方向如图。
轴承滚动体保持间距的作用原理为:
当图中球形软磁材料滚动体处于限位磁体的磁场中,软磁材料滚动体被限位磁体的磁场磁化为一个个独立的磁体,这些被磁化为磁体的滚动体的磁场方向与限位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只要限位磁体的磁场方向不变,那么无论被磁化滚动体的滚动方向如何变化,被磁化滚动体的磁场方向始终与限位磁体磁场的方向相同,即所有被磁化滚动体的同一侧为同名磁极,因而相邻被磁化滚动体之间因同名磁极之间的相互排斥,始终会保持间距,这种原理适用于所有形状的滚动体在滚动中保持间距;
轴承无滚道的原理:
因为软磁材料滚动体被限位磁体磁化为一个个独立的磁体,每个被磁化的滚动体与限位磁体之间的吸引作用相当于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的吸引作用,这种异名磁极吸引作用会把两个
磁体自动限定在作用力最大的位置,只要偏离这个作用力最大的位置,就会产生恢复力矩,直到滚动体恢复到作用力最大的位置,恢复力矩消失,这个滚动体与限位磁体之间作用力最大的位置就相当于轴承的轨道,这就是限位磁体对软磁材料滚动体的磁场滚道限位作用,简称磁滚道。
这种作用可以使图中的轴承在没有滚道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并且因为上下座圈的磁体相互吸引,轴承不会散架。
这种限位磁体对软磁材料滚动体保持间距的作用和滚道限位的作用适用于所有形状的软磁材料滚动体和所有类型的轴承。
轴承具体的工作过程,可参考本人发布在爱奇艺视频网站上的“纯滚动轴承工作原理”视频。
当轴承只用限位磁体磁场代替刚性滚道而对滚动体限位时,径向轴承的主要载荷在径向方向,轴向轴承的主要载荷在轴向方向,那么,
(1)当轴承的应用环境允许轴承在轴向上或径向上的一定范围内窜动,轴承在轴向上或径向上的窜动力要小于限位磁体的限位力,就可以保证径向轴承内外圈或轴向轴承两个座圈的相对对齐和工作的相对稳定;
(2)当轴承的限位力小于外力时,对于径向轴承而言,轴承内外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在轴向的一定范围内移动,其效果类似于无内圈轴承或无外圈轴承;
(3)当轴承的限位力小于外力时,对于轴向轴承而言,两个轴承座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延径向移动,使轴向轴承的座圈两边的轴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如果只用限位磁体代替轨道对滚动体限位,又要求限位精度高,可以同时使用径向轴承和轴向轴承对支撑载荷定位,用一个径向轴承可以对支撑载荷径向精确定位,用一个轴向轴承对支撑载荷轴向一个方向精确定位,两个轴向轴承可以对支撑载荷轴向两个相反方向精确定位,这样就可以达到所需的定位精度要求,也可以使用只用限位磁体代替轨道的径向和轴向组合轴承达到对支撑载荷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精确定位,或者还可以用角接触轴承组合实现轴向与径向定位或其他方向定位;
(5)如果只用限位磁体代替轨道对滚动体限位,又要求限位精度高,可以同时使用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一个双内圈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一个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等对支撑载荷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精确定位。
上述的磁滚道轴承,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偏离限位磁体限位位置的外力消失时,在磁力的作用下,轴承内外圈或两个座圈自动恢复到限位磁体限定的位置,并且这些磁滚道轴承全部是纯滚动轴承。
轴承的磁体限位可以与轨道限位相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限位,当偏离限位磁体限位的外力小于磁体限位力时,则以磁体限位为主,当偏离限位磁体的外力大于磁体限位力时,则限位磁体与轨道同时对滚动体限位。
普通的圆柱滚动体轴承、圆锥滚动体轴承等轴承要以纯滚动方式工作,则可参照上述(4)、(5)实现纯滚动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