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15
随着城市化和汽车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而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建设地铁、轻轨、公共汽车优先系统等。
本文总结分析了库里蒂巴市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以期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库里蒂巴城市概况库里蒂巴位于巴西南部的东南沿海地区,是巴拉那州的州府。
全市面积132km2,人口300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库里蒂巴在拉美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毗邻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始建于1693年,1842年成为州首府,是巴西联邦大学所在地,巴拉那州的商业、教育及政府中心。
库里蒂巴因城市布局合理、城市环境优良、管理措施得当,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生态环保城市。
1995年,库里蒂巴和巴黎、悉尼等城市一起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但是,库里蒂巴更知名的还在于其高效率与低成本的公共交通系统。
库里蒂巴市是巴西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巴西小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共有70多万辆小汽车,但是,发展完善的公交系统高效地吸收了城市高峰时的出行数量,约有85%的通勤者在工作期间选择乘坐公交车。
因此,其使用的燃油消耗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车辆用油约减少30%,城市大气污染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很少拥挤。
库里蒂巴市的公交系统布局合理,分流科学,条条线路各负其责,是目前世界上最实际和最好的城市交通系统之一。
它为人口密集的城市,提供了一个耗资低、建设周期短、速度快、准时性好的新型高效率公共交通的解决方案,值得借鉴。
2库里蒂巴市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根据自身财力,库里蒂巴市开始构建沿轴线发展的城市公交系统。
经过有效的管理和精心的设计,几十年来,库里蒂巴市的城市公交严格沿着五条轴线发展,构建了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The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7.2.1 库里提巴城市简介库里提巴(Curitiba)是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城市,巴拉那州首府。
人口210万(1990年),其中42%的人口不足18岁。
位于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联合国命名的“生态城市”。
那里的居民和历届政府都极其重视保护环境,给外地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库里提巴是全球十大最“精明”城市之一。
库里提巴市是巴西东南部巴拉那州的首府,是巴西除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以外的第三大城市,也是20世纪60~90年代以来巴西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库里提巴市市区人口159万,市区面积432平方公里,市区交通工具总数65.5万辆。
库里提巴市平均每3-4人拥有一辆小汽车,是巴西小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
与国内城市相比,库里提巴在市区面积和机动车保有量方面相当于我国的特大城市(与北京市大体相当),而人口数只相当于我国的中等城市,其土地利用强度是很高的。
库里提巴的城市结构具有典型的单中心集中布局的特点,但城市核心区却呈现为新颖的轴向带形发展趋势。
7.2.2 库里提巴的公交系统介绍库里提巴是第一批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库里提巴在公路的中央辟出一条公交专用的快速通道,封闭的道路设计保证了公交车的专属权。
司机可控制交叉路口的红绿灯,车速与地铁相当,每小时可达 60公里。
同时他们采用大容量的双铰接巴士运营,配合对传统的公交车站的改造,如水平登降、车外售票,既方便了乘客上下车,也节约了等待的时间。
库里提巴公交系统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快速公交系统30年前起源于库里提巴市,20世纪70年代前的库里提巴和巴西大多数城市一样,面临严重的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社会及环境问题。
Jaime Lerner出任市长后,秉承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辅以少量政府投资,通过贯彻“跨部门整合”、“创意而有效率”、“以人为本”、“绿色城市”等系统化发展策略,激发了公众参与热情,仅用一代人的时间,便在保护并发展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本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并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库里提巴城市交通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库里蒂巴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陆化普随着城市化和汽车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多样化需求的严峻形势。
而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极其重要的环节。
为此,我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建设地铁、轻轨、公共汽车优先系统等。
对于一个特定城市,建立什么样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则应根据城市规模、需求特点、城市财力、城市特点等,全面探讨包括各种新交通系统在内的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和合理搭配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系统——Metrobus 系统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以期为城市交通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同时就公共交通政策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Metrobus的系统特点现有公共交通方式中,地铁、轻轨、单轨、新交通系统和导轨公共汽车以及常规的公共电汽车在运送能力、适用范围、造价、运营速度、准时性等特征上各有优劣,因此他们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存在着相互融合并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输效率的可能性。
Metrobus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它在闻名世界的环保城市——巴西库里蒂巴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为使该系统获得成功,它一方面强化了系统本身,即高容量的交通工具、快捷方便的水平上下车和车外售票等,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了交通管理对策和交通管理的现代化,即路段上的专有路权和在交叉口实现真正的公交优先。
总体来看,Metrobus系统包括了7项核心内容,即现代化的公共交通工具、路段上的专有路权、水平登车、车外售票、交叉口处的优先、乘客信息、车队管理,这7个部分的有效结合,使Metrobus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容量大Metrobus系统独特的大容量公交车使得公交单车载客率上升,同时公交专用道的采用和交叉口优先权的赋予使公交系统的车速提高,因此Metrobus系统单方向小时断面流量较大,可达到与轻轨系统大致相当的运力。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自 1974 年巴西库里蒂巴市建成第一条快速公交线以来,快速公交已经迅速风靡全球。
BRT系统在类型、容量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反映出它在运营方面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大运量公交系统与生俱来的灵活性。
BRT既适用于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同时也适用于特大型都市。
库里蒂巴的公交出行比例高达75%,日客运量高达19万人。
世界上许多城市通过仿效库里蒂巴市的经验,开发改良建设了不同类型的快速公交系统。
由于这种客运方式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已经被国外不少城市所接受,尤其是尚未建立轨道交通系统的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加快发展BRT已成为首选之一。
一、BRT在库里蒂巴的发挥巨大作用的原因库里蒂巴市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将不同公共汽车线路在物理上和运营上统一为一个网络。
物理上的结合,即将不同的公共汽车线路通过换乘站连接在一起,乘客可以在不同的线路间进行方便的换乘。
运营上的结合则是基于单一的收费系统,它允许乘客向各个方向免费换乘,而不论旅程的长短。
库里蒂巴综合公交系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除了BRT系统因其本身固有的特性而具有吸引力之外,以下几个因素也在库里蒂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持续实施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规划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周密的城市规划和决策者的英明决策。
城市决策者最初就确立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理想居住模式,即一个线型城市,然后采用一个集成的、由主干线和支线组合的公交网络来促成城市的发展形态。
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班级:2013级姓名:赵飞学号:1310140301TOD模式城市案例分析引言:联合国《2002年世界城市发展报告》称,库里蒂巴市的快速公交系统是世界上最好、最实际的城市交通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公共汽车专用道、管状的公共汽车候车站、分散的运输线路和在公共汽车候车站设立的售票处等。
该市以合理的投资使城市整体交通系统达到很高的水平,适应了居民出行的需要。
它的示范性不仅适应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适应于工业发达国家。
快速公交系统是城市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的简称。
由于它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等特点,又被誉为“路面地铁”系统。
它的最大优势是综合了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的长处,在技术上兼收并蓄,创造了一种“现代化、高等级、低费用的大容量运送系统”,这一系统充分考虑了大多数城市对先进公共客运交通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可能性,特别是为经济上还不十分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对先进的大运量、快速公交运送系统的渴求与建设,开辟了一条可以迅速实现的通道。
1库里蒂巴概况库里蒂巴始建于1693年,1842年成为州首府,十九世纪50年代库里蒂巴成功地成为了巴拉那州的商业、教育及政府中心。
今天库蒂西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1990年中等家庭入约4000美元。
库里蒂巴平均每两人有一辆车,机动车拥有率仅次于首都西利亚;尽管如此,工作日75%的通勤出行是依赖公共交通,人均共交通出行次数为350次/年。
库里蒂巴市是巴西东南部帕拉那州的首府,该市是巴西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它作为人口超过200万的巴西特大城市,其人均收入就超过了2000美元。
按照国际一般经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人均收入达到1200美元—1300美元时,就具备了建设轨道交通的实力。
然而,库里蒂巴市政府还是出于造价和建设周期长的考虑,决定不修地铁,坚持发展成本低廉的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早在1981年,该城市就与瑞典VOLVO公司联系,希望开发一种现代化、高等级、低费用的大容量运送系统。
一个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整合公共交通系统一个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整合公共交通系统库里蒂巴市是巴西东南部帕拉南州的首府,该市是巴西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1950年市区居民为30万人,到1990年猛增到210万人。
在此期间,库里蒂巴市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急剧变化,由过去一个单纯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变成了现在一个实力强大的工商业中心。
而且与巴西其它城市比较,城市大气污染小,犯罪率低,市民教育水平高。
为什么库里蒂巴能够在其它城市失败的问题上取得成功呢?先进的城市管理者们把库里蒂巴变成了一个展示城市发展风格的活实验室:它侧重于发展公共交通而不是私人汽车;适应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采用恰当的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用高科技来解决问题;让市民参与创新而不是单纯由政府制定总体规划。
三十余年来库里蒂巴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之典范。
联合国认为,库里蒂巴是国际典范城市,它向许多城市介绍了它的公共交通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修建管状的公共汽车候车站、分散运输线路和在公共汽车候车站设立售票处等。
那里的交通运输系统适应用户的需要,采用的是专用道和运输线路一体化的作法。
世界银行认为,库里蒂巴的公共交通系统是世界上最好、最实际的城市交通系统,它的示范性不仅适应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适应于工业发达国家。
事实上,纽约、温哥华和里昂等城市已开始仿效库里蒂巴建立它们自己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美洲开发银行的交通运输专家查里斯·赖特认为,巴西库里蒂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议其它拉美城市向它学习。
赖特认为,库里蒂巴的交通系统甚至优于日本城市和一些欧洲国家的首都,因此也值得第一世界的大都市仿效。
这位专家说,库里蒂巴采用的技术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它采用的是简单和低费用的解决办法,例如设立公交专用道和改善行人流通状况等。
日本交通专家中村文彦先生认为库里蒂巴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巴西库里蒂巴市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作者:郭晓琴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7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巴西库里蒂巴市的城市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总结分析了库里蒂巴市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以期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共交通;快速公交;低碳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化和汽车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而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建设地铁、轻轨、公共汽车优先系统等。
本文总结分析了库里蒂巴市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以期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库里蒂巴城市概况库里蒂巴位于巴西南部的东南沿海地区,是巴拉那州的州府。
全市面积132km2,人口300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库里蒂巴在拉美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毗邻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始建于1693年, 1842年成为州首府,是巴西联邦大学所在地,巴拉那州的商业、教育及政府中心。
库里蒂巴因城市布局合理、城市环境优良、管理措施得当,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生态环保城市。
1995年,库里蒂巴和巴黎、悉尼等城市一起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但是,库里蒂巴更知名的还在于其高效率与低成本的公共交通系统。
库里蒂巴市是巴西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巴西小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共有70多万辆小汽车,但是,发展完善的公交系统高效地吸收了城市高峰时的出行数量,约有85%的通勤者在工作期间选择乘坐公交车。
因此,其使用的燃油消耗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车辆用油约减少30%,城市大气污染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很少拥挤。
库里蒂巴市的公交系统布局合理,分流科学,条条线路各负其责,是目前世界上最实际和最好的城市交通系统之一。
它为人口密集的城市,提供了一个耗资低、建设周期短、速度快、准时性好的新型高效率公共交通的解决方案,值得借鉴。
苏黎世、库里蒂巴公共交通发展对重庆公共交通发展的启示耿林川(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41)摘要:重庆的公共交通正处于从常规公交为主向轨道出行为主公交出行为辅的转变过渡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换乘衔接不畅、公交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将重庆对苏黎世、库里蒂巴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其相似处与差异性,找到重庆转型时期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交通;重庆;苏黎世;库里蒂巴中图分类号:U491一、引言完善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中交通状况,改变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提高道路网整体的运行效率,促进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良性运转。
目前来说,重庆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正处于转型时期,由过往传统的单一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转变为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共交通为辅助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
但在体系的转型构建中,传统的公交问题尚未解决,轨道与公交车出行的协调也并不尽人意。
导致了转型过程中,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协调的优势并不明显。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苏黎世、库里蒂巴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重庆市现状的对比,期望对重庆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些许有帮助的对策。
二、苏黎世公共交通发展与重庆市现状交通对比苏黎世是瑞士经济、文化和金融的中心,也是瑞士最大的城市。
与重庆相似的是,苏黎世也是一座山地型的城市,城市山峰众多,地形较为复杂。
而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与重庆也较为相似,因此,接下来将从城市形态、网络构架和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将两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对比,以此来找到重庆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1、城市形态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城市形态就决定了城市的交通出行组成。
从城市的地形上来看,两座城市都属于复杂地形的城市,但由于长江及嘉陵江的分割,重庆的城市发展形态属于组团式的发展,多个中心共同发展;而苏黎世则在分散城市组成的同时,建立了一个城市的中心,周围的城市类似于卫星城的布设在城市中心周边。
两种不同的城市组成形态,就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交通出行环境。
特别建议:观光 1:几条 BRT的换乘站(中心公园换乘站);观光 2: BRT终点站与接驳线的关系。
观光 3: BRT环线(最新建设的)。
库里蒂巴迅速公交介绍库里蒂巴的城市交通系统以高效率与低成本而有名,其社会经济与环保的成功使交通系统发展明显。
当前,库里蒂巴是巴西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巴西小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市里灵活车总数约70 万辆,均匀每3~4 人拥有 1 辆小汽车。
只管这样,工作日75%的通勤出行依靠公共交通,平常公交出行比率达47%,人均公共交通出行次数为350 次。
1.发展历程公交专用道、圆筒式车站、换乘枢纽及不一样服务功能的公交线路构成了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BRT是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其余公交线路为其供给驳运或增补。
库里蒂巴的BRT于 1972 年开始规划建设,1973 年建成第一条总长20km的南北轴线,197 4 年该线正式营运。
线路两头的终点站经过45km的公交驳运线与BRT 连结,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约 4.5 万人次。
1978 年,长约9km 的东南轴线建成,形成新的发展轴线。
1979 年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Integrated Transit Network,ITN)观点产生。
此时,穿越市里的服务比较单薄,为此,区际间的交通服务开始提上日程。
最先的区际服务是一条44km的环线,经过中间的枢纽站联系 3 条 BRT轴线。
1980 年,中间枢纽站及终点站发展到 9 个,乘客能够在这些车站进行迅速线、驳运线及区际线之间的换乘,日均客流量超出20 万人次。
1991 年, 5 条放射轴线所有建成,以后又在南部增添了两条联系线将两条轴线连接起来,公交专用道总长度达到72km。
库里蒂巴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历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库里蒂巴公交一体化发展历程从 1974 — 1994 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的年均匀客流增添率为15%,是人口增添速度的3~4 倍,公交在通勤出行中所占的比率从8%增添到70%。
一个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整合公共交通
系统
段里仁
【期刊名称】《人民公交》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库里蒂巴市是巴西东南部帕拉南州的首府,该市是巴西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1950年市区居民为30万人,到1990年猛增到210万人。
在此期间,库里蒂巴市的经济基础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段里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
【相关文献】
1.一个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整合公共交通系统 [J], 段里仁
2.一个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整合公共交通系统 [J], 段里仁
3.巴西库里蒂巴市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 [J], 郭晓琴
4.一个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整合公共交通系统 [J], 段里仁
5.公交模式的典范——库里蒂巴市 [J], 张飒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