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行政监督
- 格式:ppt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21
第⼗章⾏政法制监督主体
第⼀节⾏政法制监督概述
⼀、⾏政法制监督的概念
⾏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机关、司法机关、专门⾏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组织依法对⾏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使⾏政职权⾏为和遵纪守法⾏为的监督。
⼆、⾏政法制监督与⾏政监督的区别与联系
(⼀)⾏政法制监督与⾏政监督的区别
1、监督对象不同。
2、监督主体不同。
3、监督内容不同。
4、监督⽅式不同。
(⼆)⾏政法制监督与⾏政监督的联系
1、两种监督的总⽬标相同。
2、两种监督主体有部分交叉。
3、两种监督有时相互结合进⾏。
第⼆节⾏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及监督内容
⼀、国家权⼒机关的监督
(⼀)全国⼈⼤常委会对⾏政⽴法的监督
(⼆)省、⾃治区、直辖市⼈⼤常委会对地⽅政府规章的监督
(三)其他地⽅国家权⼒机关对相应地⽅⼈民政府规范性⽂件的监督
(四)国家权⼒机关对各级⼈民政府组成⼈员的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民法院的监督
(⼆)⼈民检察院的监督
三、专门⾏政监督机关的监督
(⼀)⾏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
四、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组织的监督
本章思考题:
1、简述⾏政法制监督与⾏政监督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我国国家权⼒机关对⾏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管理(专升本)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行政(西方):是指国家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利,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2)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事务实施科学管理活动。
3)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4)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为目的,系统地研究现状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5)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应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推动国家公务的权力。
第二章行政管理原理6)行政管理原理:是人们在长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理性把握和认识,是揭示行政现象、行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以及行政发展过程的公认的普遍规律。
7)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内的管理内的管理过程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且自如的吸收、加工和做功的完整过程。
8)能位原理:就是根据人的才能,吧人员放到匹配的岗位或职位上。
9)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及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实现动态管理。
10)权变原理:是根据管理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理论。
11)可比性原理:不同事物间只有同量纲的因素才可以用来比较。
因此,通过研究投入智力劳动和得出成果之间的关系,寻求衡量治理劳动相对价值的可比性因子,则是干部考核科学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12)优化原理: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强化管理创造出最大的产值和利润;或怎样一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一定的产值和利润的目标。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授课对象: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目标:《行政管理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讲授《行政管理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学以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学分与学时:学分3,总学时54二、课程目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员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之以录音教材和必要的面授的教学基本方法和形式。
第二部分媒体的使用、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一学期开设。
二、文字教材用主、辅教材合一型。
文字教材是《行政管理学》,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和教学辅导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声音、图象作用于听觉、视觉的优势,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七章至第十章)第七章行政行为原理第一节概念一.概念多歧的行政行为(1)行政活动(2)行政行为(3)行政处理(4)行政决定(5)行政处分(6)其他。
二.行政行为的不同含义(1)最广义: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行政行为(2)广义:公法性的行政行为(3)狭义:公法性的行政法律行为(4)最狭义:具体行政行为三.行政行为的定义(1)定义: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作出的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公法行为(2)特征1.公法行为2.包含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3.包含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第二节分类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分标准(1)对象是否特定(2)效力朝向(3)发生效力的方式二.外部行政行为与内部行政行为三.违法的行政行为与合法的行政行为四.作为的行政行为与不作为的行政行为(1)作为义务来源:法定、约定、先行行为、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上级机关交办、检察建议等(2)作为义务的形式:程序性义务(作出答复)与实体性义务(作出实质性履行的行为)五.程序性行政行为与实体性行政行为(1)程序性行政行为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性行政行为的作出而产生的行为,例如受理、通知、送达、组织听证、调查等行为。
实体性行为是指最后产生的结果(2)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关注的是行政行为的结果,即行为的“瞬间摄影”,而对于行政的过程是关注不足的第三节功能一.设定权利与义务二.形成权利与义务三.确认权利与义务第四节形式(1)书面形式:最为常见的行政行为形式(2)口头形式:【法例】《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订)第87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据事实和本法的有关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3)动作形式:比如交警指挥交通(4)电子形式:例如交通信号灯(5)默示形式: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合同编号:__________第一章:总则1.1合同的宗旨本合同旨在规范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合同各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2合同的原则本合同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合同各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1.3合同的效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对合同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各方应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享有合同权利。
1.4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合同各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经合同各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1.5合同的争议解决合同各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章:合同行政监督机构2.1合同行政监督机构的设立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合同行政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合同监督管理工作。
2.2合同行政监督机构的职责(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合同的法律、法规;(二)制定和组织实施合同行政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三)对合同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四)指导、协调下级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工作;(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2.3合同行政监督机构的人员合同行政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合同法律、法规的专业知识,忠于职守,公正廉洁,秉公执法。
第三章:合同的签订与备案3.1合同的签订合同各方依法签订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3.2合同的备案合同各方应当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合同副本报合同行政监督机构备案。
合同行政监督机构应当对备案的合同进行审查,发现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四章:合同履行与监督4.1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各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的。
4.2合同履行的监督合同行政监督机构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合同违法行为,保护合同各方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