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讲解

元素周期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要点诠释: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第七周期排到112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中的第8、9、10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ⅠA、ⅡA、ⅢA……ⅠB、ⅡB、ⅢB……

(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价,因而叫做0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第ⅡA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A族:碳族元素;第ⅤA族:氮族元素;第ⅥA族:氧族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第ⅢB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对主族而言)

(3)原子序数=质子数

4.各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布

要点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应用元素周期表,以典型金属元素族(碱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族(卤族元素)为例,运用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达到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目的。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碱金属元素

元素名称元素符

核电荷

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

子数

电子层

原子半径/

nm

锂Li 3 1 2 0.152 钠Na 11 1 3 0.186

钾K 19 1 4 0.227 铷Rb 37 1 5 0.248 铯Cs 55 1 6 0.265

要点诠释:

(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

②不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各不相同。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都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化合价都是+1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3)碱金属单质的性质

①化学性质: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并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4Li+O 22Li2O

2Na+O 2Na2O2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实验探究:对比钾、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实验内容现象结论或解释

与氧气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开始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着火燃

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2Na+O2Na2O2

钾在空气中燃烧钾开始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剧烈反

应,生成橙黄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K+O2KO2(超氧化钾)

碱金属与水反应钠与水的反应钠块浮在水面,熔化成闪亮小球,四

处游动嘶嘶作响,最后消失

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钾与水的反应

钾块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四

处游动,嘶嘶作响,甚至轻微爆炸,

最后消失

化学方程式:

2K+2H2O==2KOH+H2↑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钠、钾在实验室里都保存在煤油中,所以取用剩余的金属块可放回原试剂瓶中,并且使用前要用滤纸把表面煤油吸干。

b.对钠、钾的用量要控制;特别是钾的用量以绿豆粒大小为宜,否则容易发生爆炸危险。

c.对碱金属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可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碱。

碱金属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g·cm-3熔点/℃沸点/℃

锂(Li)银白色、柔软0.534 180.5 1347

钠(Na)银白色、柔软0.97 97.81 882.9

钾(K)银白色、柔软0.86 63.65 774

铷(Rb)银白色、柔软 1.532 38.89 688

铯(Cs)略带金属光泽、柔软 1.879 28.40 678.4

要点诠释:

相似性: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也都很好;碱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小,熔点也都比较低。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钾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的特点

要点诠释:

①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不同。

(2)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1个电子,都表现很强的非金属性,其化合价均为-1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注: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

(3)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

F2淡黄绿色气体 1.69 g / L(15℃)-219.6 -188.1

Cl2黄绿色气体 3.215 g / L(0℃)-101 -34.6

Br2深红棕色液体 3.119 g / cm3(20℃)-7.2 58.78

I2紫黑色固体 4.93 g / cm3113.5 184.4

要点诠释: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液→固;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都较低,且逐渐升高。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F2+H2=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

Cl2+H22HCl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较稳定

Br2+H22HBr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较稳定

I2+H2△

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

为H2和I2,是可逆反应

要点诠释: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F>HCl >HBr >H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F>Cl>Br>I。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探究:对比卤素单质(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实验内容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

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

振荡、静置。

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

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

荡、静置。

现象静置后,液体均分为两层。上层液体均呈无色,下层液体分别呈橙色、紫色。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呈无色,下层液体呈紫色。

方程式①2NaBr+Cl2==2NaCl+Br2

②2KI+Cl2==2KCl+I2

③2KI+Br2==2KBr+I2

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

(4)卤素的特殊性

①氟无正价,无含氧酸;氟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遇水生成HF和O2,能与稀有气体反应,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氟化银易溶于水,无感光性。

②氯气易液化,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且能杀菌消毒。

③溴是常温下唯一液态非金属单质,溴易挥发,少量溴保存要加水液封,溴对橡胶有较强腐蚀作用。

④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要点四、核素、同位素

1.质量数: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要点诠释:

(1)1个电子的质量约为1个质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1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其近似整数值均为1。

(3)质量数的表达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5)精确的测定结果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6)是原子符号,其意义为: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X原子。

2.核素:

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类原子叫做核素。

要点诠释:

(1)核素概念的外延为原子,这里的原子泛指导电呈电中性的原子和带有电荷的简单阴、阳离子。如与为同一种核素。

(2)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包含多种核素。

(3)有的核素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而有的核素具有放射性而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3.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要点诠释:

(1)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如1

1H、2

1

H、3

1

H都是氢的同位素,见下表:

氢元素的原子核

质量数(A)原子名称原子符号应用质子数(Z)中子数(N)

1 0 1 氕1

1

H——

1 1

2 氘2

1H或D

用于制造氢

1 2 3 氚3

1

H或T

(2)“同位”即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

(3)许多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是氧的同位素。

(4)同位素中,有些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如就是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5)同位素中,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造的。如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的各同位素都是人造的。

(6)天然稳定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7)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其原因是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9)同位素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

物的年代,2

1H和3

1

H用于制造氢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 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举一反三:

【变式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

...主族元素的是()

A.氢B.铁C.钙D.碘

【变式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编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B. 每一个横行就是一个周期

C.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D. 每一个纵行就是一个族

【变式3】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所含元素种数分别是()

A. 8、18、32、32

B. 8、8、18、18

C. 8、18、18、32

D. 18、18、32、32

例2.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第ⅡA、第ⅢA族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 B.11C.18D.25

举一反三:

【变式1】A、B两元素分别为某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x+1 ②x+8③x+11 ④x+18 ⑤x+25⑥x+32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变式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建议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元素为第1例,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据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C.第1列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变化趋势相反

D.在所有列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

【变式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A.x+2B.x+4C.x+8D.x+18

类型二: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3、114号元素(289Uuq)是由设在杜布纳的核研究联合研究所的科学家1998年用钙轰击钚获得,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稳定同位素,半衰期达30秒,相比之下,是超铀元素中异乎寻常的长寿核素,似乎正在证实稳定岛理论的预言。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为放射性元素

B. 该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 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ⅣA族

D. 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4、+2

举一反三:

【变式1】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类型三:碱金属元素

例4.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单质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密度都比较小

B.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 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 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都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都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里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变式2】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Li

B. 密度:Li

C. 熔点、沸点:Li

D. 还原性:Li>Na>K>Rb>Cs

类型四:卤族元素

例5.按氟、氯、溴、碘四种元素的顺序,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从KBr溶液中还原出Br2

D.单质都能与H2化合,且逐渐变难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卤素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越稳定

B.卤素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越不稳定

C.卤化氢的稳定性为:HF>HCl>HBr>HI

D.卤素单质与氢气越难反应,生成物越不稳定

【变式2】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4SiO4

B. H3PO4

C.H2SO4

D. HClO4

【变式3】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 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类型五:核素、同位素

例6.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O2和18O2互为同位素

B. 16O和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和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 A个氧原子

举一反三:

【变式1】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的治疗肿瘤。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72 B.19C.53 D.125

【变式2】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14N与15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变式3】下列关于12C和13C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位素B.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两者属于同一种核素D.两者属于不同的元素

家装基础知识

服务的工作人员,其工作通常包括量房、绘制平面布局图、效果图、工程预算、客户沟通谈判、签订装修合同。 13、工长是指装修公司内,对客户家居装饰装修施工负责的人,通常需要购买部分材料,组织工人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4、监理又称巡检,是指装修公司内,对工地现场进行材料、质里、卫生监督、协调的工作人员。 第二节了解家装材料 一、衬板类 1、细木工板细木工板又称大芯板,是最常用的木作衬板,常用的细木工板厚度为18毫米,主壁用于门窗套衬板、柜体板、吊顶造型模板、木门边框或柜门板等。 2、澳松板澳松板是一种进口的合成纤维板,厚度从3厘到18厘不等,3厘板可做饰面板,主用于混油工艺。厚度较高的澳松板也是做衬板的好材料。 3、密度板全称为密度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经纤维制备,施加合成树脂,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压制成的板材。密度板表面光滑平整、材质细密、性能稳定、边缘牢固,而且板材表面的装饰性好。但密度板耐潮性较差。且相比之下,密度板的握钉力较刨花板差,螺钉旋紧后如果发生松动,在同一位置很难再固定。 4、三聚氰氨板三聚氰胺板,简称三氰板,全称是三聚氰胺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三聚氰胺板又叫做双饰面板、免漆板、生态

板,也有人称它为一次成型板。它的基材也是刨花板和中纤板,由基材和表面粘合而成的,表面贴面主要有国产的和进口的两类,由于是经过防火、抗磨、防水浸泡处理的,使用效果雷同于复合木地板。常用于室内建筑及各种家具、橱柜的装饰上。一些面板,墙面,柜面,柜层板等。 5、实木集成材现在一些公司推广实木装修,多数使用的是实木集成材,又叫指接集成材,是将实木切成很小的板块,采用交叉对接的方式,拼成一块很大的木板,方便施工时使用。实木集成材可以用底板,也可直接当作饰面板刷漆即可。目前常用的实木集成材有樟子松、椴木、水曲柳等。 6、多层实木板是由三层或多层的单板或薄板的木板胶贴热压制而成。夹板一般分为3厘板、5厘板、9厘板、12厘板、15厘板和18厘板六种规格(1厘即为1mm)。环保等级达到E1,特点变型小、强度大。双面经过三聚氰胺饰面后,也称为生态板,是目前手工制作家具最为常用的材料。 二、面板类 常用的面板种类有: 1、深色系黑胡桃、紫檀、沙比利等 2、中色系红樱桃、红胡桃、泰牰、红梅等 3、浅色系白胡桃、白樟、枫木、橡木等 三、吊顶材料类 1、吊顶龙骨家装中石膏板吊顶常用木方,木方的规格有4*6、

精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详解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 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 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 A .一定是8个 B .一定是2个 C .一定是18个 D .是2个、8个或18个2.若某Ⅱ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 x ,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A .ⅢB 族B .ⅢA 族 C .ⅠB 族 D .ⅠA 族 3.已知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 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的 2倍,则A 、B 元素 A .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 B .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 C .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 D .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 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 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 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 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点燃 点燃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精讲.doc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本讲主要内容】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三者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元素的推断等。其中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是学习的重点。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二.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三者的关系 主族序数 原子半径 1.同周期左右: 非金属性增强。 2.同主族上下: 化学性质相似, 但又有递变。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

(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 (3)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4)负价绝对值=8-主族数(限ⅣA~ⅦA) (5)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6)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形成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周期表与电子排布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一定是主族元素。 (2)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族元素又可能是副族或零族元素氦。 (3)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4)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5)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3. 从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主族序数,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中氟无正价。非金属元素除氢外,均不能形成简单阳离子,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简单阴离子。 (2)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数的绝对值之和为8,绝对值之差为0、2、4、6的主族依次为ⅣA、ⅤA、ⅥA、ⅦA族。 (3)非金属元素的正价一般相差2,如氯元素正化合价有+7、+5、+3、+1等,某些金属也符合此规律,如锡元素正化合价有+4、+2价 (4)短周期正价变化随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有一个+1到+7价的变化(ⅠA~ⅦA);长周期有两个+1到+7价的变化(ⅠA~ⅦB,ⅠB~ⅦA)。 三.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周期 元素周期表分7个周期,第一、二、三为短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2、8、8;第四、五、六周期为长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18,18,32;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目前有32种元素。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逐渐过渡到卤族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 族 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还有1个零族和1个第Ⅷ族。 过渡元素包括全部副族和第Ⅷ族,都是金属,又称过渡金属。 除短周期外;族序数从左到右的顺序为:ⅠA→ⅡA→ⅢB→…ⅦB→Ⅷ→ⅠB→ⅡB→ⅢA →…→ⅦA→0族,前后从1→8更迭两次。 金属、非金属的分界线

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1、元素定义: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形式的原子存在 形式,如:氢元素的几种形式:H、D(2 1H)、T(3 1 H)、H+、H-。 2、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符号在第一层,黑色字体,用拉丁文大写字母表示,当大写字母相同时,加一个小写字母予以区别。 例如:H(氢)、He(氦);C(碳)、Cl(氯)、Ca(钙);N(氮)、Ne(氖)、Na (钠);Al(铝)、Ar(氩)。 3、元素名称: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名称在第二层,黑色字体,大多数元素的名称是由形声字构成,气态非金属的名称有气字头,固态非金属的名称有石头旁,液态非金属用三点水旁(溴),液态金属用水字底(汞),金属的名称都有金字旁,个别的元素的名称不是形声字,例如:氮不读“炎”音。 4、元素分类: (1)按元素所在的周期分类:同周期元素和不同周期元素 同周期元素共同点:电子层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行中,处于左右关系。 不同周期元素不同点:电子层数不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行中。 (2)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分类:前20号元素或第n号元素 (3)按元素所在的族分类: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第VIII族元素、0族元素 (4)按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2)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 其中金属元素专指主族元素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包括主族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过渡元素是指所有副族金属元素和Ⅷ族金属元素,。 5、元素的特有数值: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在核组成符号中处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位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一层,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呈鲜红色。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元素各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见课本P1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四层,通常保留有效数字4位,数字呈黑色。 6、元素周期表 (1)将化学元素依照某种特有数值从小到大顺序依次排成一行,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依照某种特有数值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所形成的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中特有数值: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3)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依照的特有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现行的元素周期表依照的特有数值是原子序数。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七行和十八列构成,其中每一行为一个周期,从左到右第8、9、10列合起来为VIII族,其余每一列为一族,所以元素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6个族构成。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的基础概念: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从单纯界面装饰走向建筑空间,再从建筑空间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室内装修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为设计主旨且具有传统意识。岩壁绘画是人类栖身洞穴时代的室内装饰;彩绘陶罐成为最初建筑样式人字形护棚半穴居的装饰器物;石构造建筑以墙体为装饰载体,以柱式与拱券为基础要素;木构造建筑以框架作为装饰载体,以梁架变幻为内容的装饰体系,有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装饰构件。室内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并进行创造与组织,使之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既需具有使用价值,也需反应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因素。室内设计的作用:1、功能实用性室内空间的大小,形状、整体布局,家具,环保、健康的材料,合理,顺畅的交通流程以及良好的采光和舒适的物理环境,与工程的科学性密切相关。2、审美艺术性对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个性需求等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安全感,个人喜好、审美情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室内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2、功能性设计原则: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3、审美性设计原则: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4、技术性设计原则: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 5、经济性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室内设计的风格1、传统风格:风格有明清,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伊斯兰,和式。2、现代风格: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表现出简洁的几何形态。3、后现代风格:用装饰手法丰富视觉效果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新结构新材料。4、自然风格:自然材质风格雅致简洁。5、折中风格:将各种风格进行时空融合追求形式美讲究比例。培养目标:以培养装饰设计行业中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员可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AutoCAD施工图、Excel预算报价书、PhotoShop家居平面彩平图等制图技术;以及装饰材料知识、施工工艺流程、现场量房、模拟与客户交流沟通等实践课程。毕业后,学员能成为施工图设计、预算报价等当前人才市场急需的人才。 授课内容:一、室内设计理论:1.室内设计原理;2.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3.室内空间组织与设计;4.室内设计流程;二、AutoCAD:1.AutoCAD软件操作;2.AutoCAD 施工图;3.家装施工图;4.工装施工图;三、室内装饰工程预算: 1.Excel软件:Excel软件的入门与提高 2.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原理:室内装饰工程种造价含义、内容、分类及特点 3.家装预算案例实现:模拟实际家装工程的预决算流程四、PhotoShop:1. PhotoShop工具栏;2. PhotoShop图层、蒙版、路径、通道与滤镜;3. PhotoShop三维效果图处理、PhotoShop彩平图制作;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1.室内设计常用尺寸: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学习室内设计中常用的尺寸、家具的基本尺寸 2.室内装饰材料:常用室内装饰材料的类别、规格、使用要求与最新装饰材料的介绍 3. 施工工艺流程: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油漆涂料施工工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 其中 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 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 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 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 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 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 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 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 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 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 其中第一(2种元素) 二(8种元素)

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 第四(18种元素) 五(18种元素) 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 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 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 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通常具有两性,如Be、Al等。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 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 外层电子和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在目前的112种元素中,只有二十二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 有气体元素),其余九十种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通常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 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Ⅷ族(包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 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 三两周期)或11(第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 若主族元素xA所在的第n周期有a种元素,同主族的yB元素所在的第n+1周期有b种元素,当xA、yB位于第IA族、ⅡA族时, 则有:y=x+a;当xA、yB位于第ⅢA~ⅦA族时,则有:y=x+b。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 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近似原子量 原子 A Z X 3、阳离子 aW 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 阴离子 b Y 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 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同位素的特点 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三、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云:我们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大小——几率 电子云密度大小反映电子在该区域(单位体积)出现的机会(几率)大小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n 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4 易失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4 易得非金属性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2.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1) 在结构上: 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 电子层数:由少→多; 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2) 碱金属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规律: ○1相似性:均能与氧气、与水反应,表现出金属性(还原性); 4Li + O2 ==== 2Li2O(白色、氧化锂) 2Na + O2 ==== Na2O2(淡黄色、过氧化钠) 2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 ○2递变性: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不同;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 (3) 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 1、元素周期表共有横行,个周期。其中短周期为、、。所含元素种类为、、。长周期包括、、。所含元素种类为、、。 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如果排满的话有种元素。 2元素周期表有个纵行个族。包括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第Ⅷ族(包括个纵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16个族排列 。过度元素共包括个纵行(第纵行到第纵行)。包括哪些族。过渡元素全为元素。又称为。 3、写出七个主族和0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ⅠA族 ⅡA族 ⅢA族 ⅣA族 ⅤA族 ⅥA族 ⅦA族 0族 4.同一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元素位于第二、三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四、五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5、同一主族上下相邻两个周期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A在B的上一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a ⑴若A、B位于第ⅠA族或ⅡA族(过度元素的左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⑵若A、B位于第ⅢA族——ⅦA族(过度元素的右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 6、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 。 。 。 7 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阳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阴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8、阴上阳下规律 9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氧化性——元素的非金属性——阴离子的还原性——单

质与氢气化和的能力——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Cl2+Na2S=2NaCl+S得电子能力ClS 10、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还原性——元素的金属性——阳离子的氧化性——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Fe+CuSO4=FeSO4+Cu失电子能力FeCu 11、同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主族元素具有的化学性质。从上到下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原了半径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2、同一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位、构、性的关系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2.周期表中数字与性质的关系 (1)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以确定主族元素的位置。 He:2、Ne:10、Ar:18、Kr:36、Xe:54、Rn:86 ①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应处在下一周期的ⅠA或ⅡA,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7周期第ⅡA。 ②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时,则应在第ⅦA~ⅢA,如84号元素在第6周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整理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 +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编辑本段]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与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原子 A Z X 3、阳离子 aW 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 阴离子 b Y 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 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同位素的特点 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就是游离态还就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就是不变的。 三、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云:我们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大小——几率 电子云密度大小反映电子在该区域(单位体积)出现的机会(几率)大小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就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n 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就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4 易失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4 易得非金属性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2、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1) 在结构上: 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 电子层数:由少→多; 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2) 碱金属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规律: ○1相似性:均能与氧气、与水反应,表现出金属性(还原性); 4Li + O2 ==== 2Li2O(白色、氧化锂) 2Na + O2 ==== Na2O2(淡黄色、过氧化钠) 2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 ○2递变性: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不同;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 (3) 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元素周期表的高中化学问题终极总结 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 主族(IA族)、副族(I B、VIII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 主族(IIA族)、副族(II B、III B、IV 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二、数目规律 1.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 2、"3周期(短周期)相差1; (2)第 4、"5周期相差11; (3)第 6、"7周期相差

25。" 3.设n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 奇数周期为;偶数周期为。如第3周期为种,第4周期为种。 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I 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三、化合价规律 1.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递变。 2.关系式: (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 (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四、对角线规律 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 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 五、分界线规律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学生)

元素周期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门捷列夫制作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依据 (1)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要点诠释: ①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化学家)是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它所制作的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②随着科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门捷列夫给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存在缺陷,真正科学的依据是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2.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3.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要点诠释: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中的第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ⅠA、ⅡA、ⅢA……ⅠB、ⅡB、

空调基础入门知识

培训资料 目录 一,空调制冷原理 (2) 二,空调部件及分类 (2) 三,大多联设计步骤 (3) 四,氟机清单报价 (3) 五,施工管理 (4) 1.前期准备 (4) 2.进场 (4) 3.施工工序和管理要点 (4) 六,售后服务及维修 (7) 七,招投标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7) 八,工程管理中的思维模式 (8) 九,南京越美自控产品培训 (8)

一,空调制冷原理 1.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后,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中吸热汽化,达到循环的目的. 二,空调部件及分类 1.节流装置:电子膨胀阀,热力式膨胀阀,毛细管(小型机),一般节流装置在室内机。 2.压缩机:活塞,涡旋,螺杆(干式、满液式、热回收、全热回收),离心,蒸发制冷(吸收式) 3.水机:水机分为风冷冷水机组和水冷冷水机组 ①风冷冷水机组:风冷螺杆机组、风冷模块机组、风冷涡旋机组 ②水冷冷水机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水冷涡旋冷水机组、水冷柜 冷水机组、水冷分体式管道机、水冷整体式管道机(水源热泵)。 4.氟机:家用机和商用机 商用机:一拖一和一拖多。 一拖一:风管机和天扬机 一拖多:小多连:适用于家庭,别墅等小型场所MAX16KW 大多连:适用于酒店,商铺等中大型场所(室内机控制在15台之内)

三,大多联设计步骤 1.房间编号 2.设计房间面积、了解房间功能 3.确定冷负荷指标 4.计算各个房间冷负荷 5.选出室内机型号 6.按功能区域及负荷划分系统 7.确定各个系统的室外机安装位置(水系统是确定空调主机和主立管安装位置) 8.确定室内机送风、回风及设备安装位置(标注设计型号) 9.用管道连接室内机设备(按系统) 10.计算管径(氟机按制冷量、水机按水系统)氟管、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冷凝管径 11..标注管径 12.确定风管,风量(新风、排风、送风)。风量=风口截面积*风速(风压每米3-5pa的折损,决定送 风距离) 13.确定风速(风管风速:主干管6-8m/s,支管4-6m/s,送风口2-3m/s,回风口1-2m/s) 14.计算风管尺寸 15.图纸绘制 四,氟机清单报价 清单报价主要分为三大类:人材机(人工,材料,设备) 1.设备:室外机、室内机(分歧管—多联机)、室内控制方式线控或者遥控 2铜管(R22铜管和R420a专用铜管)和保温.、信号线、(联锁调试费用),铜管脱油脱脂,及气压试验时抽真空费用 3.支吊架(小五金、卡箍),剃槽(装室内温控面板时),打洞 4.冷凝水管(常用PVC)及保温、风管(复合板材或镀锌铁皮) 5.回风口及送风口。风口单价计算公式:a(长)*b(宽)*200/250*1.2/1.25/1.30(a*b<0.1㎡时按 0.1㎡计算) 施工工序 1.室内机的吊装、定位标高。打丝杆和膨胀螺丝(一般采用8厘丝杆) 2.铜管(多联机需焊接分歧管)、保温、信号线敷设、管线穿墙需打洞 3.风管的制作以及安装 4.空调抽真空、保压。(氮气), 5.冷凝水管及保温敷设、试水 6.设备保压压力稳定后、添加冷媒。(若压力不稳定需查漏) 7.调试

元素周期表知识复习总结及习题答案讲解

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 2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 元素周期表 C 元素的性质和结构T 核素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引导回顾 在元素周期表中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本周知识点本周解题方法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2. 熟记各族名称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3. 元素结构与性质随周期的变化 4.核素 4. 辨析核素和同位素 5.元素周期律 5. 熟悉元素周期表及其变化规律 同步讲解 本章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所示

●重点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关系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等知识。 本章的学习难点是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第ⅠA族________元素,第ⅦA族________元素,O族______元素,第______族和________族称为过渡元素。 答案:碱金属卤族稀有气体第Ⅷ族所有副 ●问题探究 1.元素周期表提供了每种元素的哪些信息? 提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或质量数)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金属,非金属或过渡元素等。若元素符号呈红色表明该元素是放射性元素。 2.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谁排成的?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一样吗? 提示: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他是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个元素周期表跟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不一样。主要区别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即现在我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温馨提示:存在上述等式关系的粒子是电中性原子,而非单核离子。单核离子是在电中性原子的基础上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 1、原子的结构: 肿f时示F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对外显中性 2、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自左向右排成横行,每行叫做一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等 各周期内的信息表

3、族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共18行 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八个纵行,除& 9、10三个纵行叫第毗族外,其余每个纵行各为一个族,它们又被划分为十六个族。 族分为主族和副族,主族用罗马数字加“ A”表示,如I A族;副族用罗马数字 加” B”来表示,如U B。0族和毗族则不加“ A”或“ B” 注意:① 1,2行对应为I A,n A;13---17行对应为川A---A ②3---7行对应为川B --- W B; 11,12行对应为I B,n B o ③8,9,10对应为忸 ④18行对应0族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知识回顾:Na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在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包括 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R+2H2O====2ROH+H 4Li+Q====2L2O 4Na+Q====2Na;O(缓慢氧化) Na+Q==A ===Na s O2 2 卤族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想学好化学知识就必须学好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1 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4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元素周期表知识大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编排三原则: 1. 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 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二)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元素周期表目前有7个周期。 第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第4、5、6、7周期称为长周期,分别含有18、18、32、26种元素;第7周期又称为不完全周期。 (三)族 (1)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称为族,共16个族。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 (2)元素周期表中含有7个主族(ⅠA族~ⅦA族)、7个副族(Ⅲ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1个第Ⅷ族(三个纵行)和1个0族(稀有气体)。 (3)主族元素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4)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因而叫做0族。 二、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一)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1、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2、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3、 (1 (2 域; (3 1 2、主族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1)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族的序数=最外电子层电子数(即价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其最高正化合价

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门捷列夫用元素周期律预言了未知元素,为发现新元素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导工农业生产。 【典型例题】 [例1] 对比下列两组元素性质: (1)下列各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加强的是( ) A. NaOH 、2)(OH Mg 、43PO H 、42SO H B. KOH 、NaOH 、42SO H 、4HClO C. 2)(OH Ca 、2)(OH Ba 、4HBrO 、4HClO D. 2)(OH Mg 、2)(OH Ba 、43PO H 、42SO H (2)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4SiH 、3PH 、S H 2、HCl B. HF 、HCl 、HBr 、HI C. 3PH 、S H 2HCl 、HF D. 3NH 、3PH 、3AsH 、HF 精析: (1)A 项第三周期的Na 、Mg 、P 、S 四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B 项钾、钠是同主族,钾在钠的下方,则KOH 的碱性大于NaOH 的碱性。钠、硫、氯又是同一周期元素且按原子序数增加顺序排列的,由同周期元素组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规律,推断出NaOH 、42SO H 、4HClO 符合此规律。C 项2)(OH Ca 与2)(OH Ba 的碱性22)()(OH Ca OH Ba ,因同主族钡在钙下方,碱性强。不难推断C 项不符题意。D 项Mg 、Ba 同主族,钡在下面碱性强于2)(OH Mg 与C 项相似。 (2)是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对比,这就需要对比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先确立元素位置再根据递变规律进行推断。A 项硅、磷、硫、氯分别是14、15、16与17号元素且在同一周期,其非金属性逐渐加强,故其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不符合题意。B 项氟、氯、溴、碘是VIIA 族卤素且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符合题意。C 项磷、硫、氯是同周期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其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强。氯、氟同主族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也是逐渐加强,不符合题意。D 项氮、磷、砷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同主族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符合题意。但氮、氟同周期,氟位于氮的右方,非金属性强,当然更强于磷、砷的非金属性,从整体看不符合题意。 答案:(1)A 、B (2)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