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危险
- 格式:pdf
- 大小:127.01 KB
- 文档页数:1
维生素D与糖尿病闾倩;石勇铨【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6(018)005【摘要】Vitamin D is a fat-soluble steroid hormone which possesses variou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deficiency of vitamin D are recognized as global health problems worldwide, seriously impact people's life. We have found vitamin 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ype 1 diabetes, type 2 diabetes, and pregnancy diabetes recent years. And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include promoting insulin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increasing insulin sensitivity, inhibi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modulating self-immune response, and the polymorphisms of vitamin D-related genes.%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缺乏目前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可能机制为维生素D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及维生素D相关基因多态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对糖尿病的发病及血糖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5页(P16-20)【作者】闾倩;石勇铨【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2+4【相关文献】1.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关系[J], 卓小群;刘素筠;闫萌萌2.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及维生素D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J], 李伟;徐杰;3.维生素D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维生素D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杨士桂; 林海; 杨虹4.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王翠娟;王蕊;尹福在;陆强;孙立军;王锐5.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J], 董铮;李红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生素D水平偏低者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美国内分泌学会期刊《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偏低者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
西班牙马拉加大学曼努埃尔马西亚斯冈萨雷斯博士及其同事以118名参试者为对象,研究了维生素D水平与参试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人员根据参试者病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非糖尿病组。
之后分别测量了每组参试者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
结果发现,身体肥胖但没有得糖尿病的参试者维生素D水平比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参试者更高。
身体较瘦的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也更低。
这表明,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比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更大。
冈萨雷斯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与葡萄糖代谢及血糖水平之间存在重要关联,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
维生素D又称“阳光维生素”,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
另外,通过多吃鸡蛋、鱼和奶制品等食物也有助于补充体内维生素D。
●苏子
涵
维生素D 是身体必需的
维生素。
体内维生素不足与
骨质疏松、肌肉健康等慢性
疾病有直接关系,如心脏病
和癌症。
现在,一项在线发
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
水平越高,糖尿病的发病率
越低。
研究人员对900名平
均年龄74岁的老年人进行了
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在就
诊期间检查他们的维生素D
和血糖水平。
与血液中维生
素D 含量低于30ng/ml 的人
相比,维生素D 水平高于30
ng/ml 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只有1/3,而维生素D 水平高于50ng/ml 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只有1/5。
这项研究并没有证明服用维生素D 补充剂,提高血液中维生素D 的水平,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可能这也是正确的。
一些药学会坚持认为,维生素D 水平的最低目标值设定为20ng/ml 足以满足97%的人的需求。
但也有其他权威人士认为高于20ng /ml 的水平对健康更有好处。
目前正在进行大型研究,未来将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分歧。
健康新知
J。
维他命D和糖尿病的关系摘要:目前,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维生素D能广泛的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和免疫调节等基本生理功能已经被国际研究学者所认可。
两种免疫,即自适应和天生的,是由1,25(OH)2D3所调节的。
而维生素D的性质表明,它可以发挥潜在的治疗作用,预防1型糖尿病(T1DM)。
假设,大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可能影响免疫调节的模式和后续进展T1DM的遗传易感个体。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T1DM的关系模式中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D/类似物对感染人群的免疫规定。
在2型糖尿病(T2DM),维生素D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和灵敏度。
2型糖尿病和维生素D之间成反比关系,从横断面性和前瞻性对其关系进行研究,但是还缺乏确凿的证据。
大量精心设计的、可控制的、随机介入的研究,来发现维生素D和钙在2型糖尿病中起到的潜在预防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β-细胞,维生素D,胰岛素1 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一直被称为抗佝偻病素或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2主要来源于植物和蔬菜。
维生素D3是由皮肤通过固醇类的合成法从7-dehydrocholetserol(7-DHC)合成而来的,当7-DHC暴露在阳光的紫外线B型射线(UV-Brays290–310纳米)(图1)中的时候,2,3维生素D3就会形成。
黑色素,皮肤色素沉着,服装和防晒霜等会限制维生素D3的制造。
UV-B rays辐射强度因纬度而异。
因此,离迟到越远的地方,可以用于合成维生素D3的UV-B rays就越少。
5维生素D需要羟化两次成为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必须先转换为25 hydroxyvitamin D3(25OHD3),进一步为1,25(OH)2 vitamin D3。
2 维他命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2.1 机制2型糖尿病的主要缺陷是:胰岛素抵抗、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和系统性炎症。
主要原因是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所导致的。
也就是说制造足够的胰岛素可以缓解或治愈2型糖尿病。
2.2 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分泌维生素D在许多方面能促进胰腺β-细胞的功能。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变化王凌飞;罗淑颖;陈永兴【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维生素D与儿童T1 d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T1 dM患儿为实验组,4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T1 dM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有可能通过对免疫调节的影响而促进T1 dM 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04【总页数】1页(P60)【关键词】维生素D;糖尿病;1型;儿童【作者】王凌飞;罗淑颖;陈永兴【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450052,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450052,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正文语种】中文维生素D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之一,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多种机制有效地调节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纠正免疫平衡紊乱[1]。
儿童1型糖尿病(T1 dM)由致病性T细胞介导、最终导致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严重受损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2]。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52例T1 dM患儿血清25-OHD水平进行检测,初步探讨维生素D代谢紊乱与儿童T1 dM发病机制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试验血样均来自本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的新发T1 dM患儿(病程<3个月)及健康体检的儿童。
T1 dM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3.5~13(8.4±1.9)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T1 dM诊断标准[3],其中36例发病时有不同程度的酮症酸中毒,39例存在糖尿病自身抗体;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9~12.8(8.1±2.1)岁,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无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
所有受检者2周内未服用维生素D及明显影响其代谢的药物。
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
近年来,研究发现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病有关,并且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肾病发生有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1、探究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之间的关系;2、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3、探讨25-羟维生素D与中医证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观察。
首先,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病史、生化指标等。
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辨识,并检测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不同证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生率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
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25-羟维生素D与中医证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生化指标等;第二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辨识,并检测25-羟维生素D水平;第三年:分析不同证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生率及25-羟维生素D 水平的差异,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得到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证据,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血清FGF19联合25(OH)D预测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微血管并发症的价值苏艳花,郝慧玲,王丽花山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太原030013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预测1型糖尿病(T1DM)患儿并发微血管并发症(MC)的价值。
方法 选取T1DM患儿109例(T1DM组),另取同期儿科接诊的体检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F19、25(OH)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HOMA-IR)。
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T1DM患儿血清FGF19、25(OH)D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随访1年,记录T1DM患儿并发MC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1DM患儿并发MC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19、25(OH)D水平对T1DM患儿并发MC的预测价值。
结果 T1DM组血清FGF19、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FPG、FINS、HbA1c、HOMA-IR高于对照组(P均<0.05)。
Pearson/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T1DM患儿血清FGF19水平与FPG、FINS、HbA1c、HOMA-IR呈负相关(r s分别为-0.612、-0.605、-0.647、-0.790,P均<0.05)。
血清25(OH)D水平与FPG、FINS、HbA1c、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1、-0.694、-0.652、-0.797,P均<0.05)。
随访1年,109例T1DM患儿MC发生率为25.69%(28/109)。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HbA1c、HOMA-IR为T1DM患儿并发MC的独立危险因素,FGF19、25(OH)D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 0.05)。
能不全(P=0102)。
②糖尿病控制情况:所有病人平均HgbA1c为(812±116)%,口服降糖药组明显低于胰岛素治疗组[(810±116)%对(815±116)%,P=0101];口服降糖药组达到HgbA1c<7%者更多[37例(31%)对12例(10%),P=0101];两组合计只有49例(21%)病人HgbA1c<7%。
③心血管危险因素:平均BMI为30±6,口服降糖药物组达到BMI<25者较胰岛素治疗组为多[19例(16%)对6例(5%),P=0101]。
两组BMI为25~29或≥30的病人数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平均LD L2C、H D L2C、TG、平均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控制均无显著性差异;有34例(14%)病人吸烟。
④在治疗标准方面:只有116(52%)例病人LD L2C、32/ 147(22%)男性病人的H D L2C、14/80(18%)女性的H D L2C、177/232(76%)病人的TG达到最佳治疗要求,只有23/233(10%)病人达到控制血压<130/85mmHg,25(11%)糖尿病病人达到BMI<25。
⑤其他变量:比较两组病人的药物治疗,包括降脂治疗、ACEI、β2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治疗均无统计学差异,只有1例(014%)糖尿病病人的治疗达到治疗标准。
结论 根据目前治疗指南,进行了选择性心导管术的糖尿病病人其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未得到适当控制。
(殷晓艳,史文举摘 王 阳校)
206 服用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危险 [英]/Hypp nen E…∥Lancet122001,358 (9292)121500~15031
引起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破坏而发展成1型糖尿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
实验研究中维生素D是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给予动物维生素D可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能否减少1型糖尿病的危险。
方法 调查了12055名妇女于1966年妊娠、分娩的情况,和10821名存活婴幼儿1岁前补充维生素D剂量、次数,定期否,还是未补充。
统计分析这些儿童1997年12月以前确诊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
结果 9124(8810%)名婴幼儿定期补给维生素D,1210(1117%)名不定期补给,32 (013%)名未补给,其中8582(94%)名按推荐剂量每天补给维生素D(2000I U),434名(5%)和71名(1%)分别大于或小于推荐剂量。
1998年前诊断1型糖尿病81例,结果说明婴幼儿不论服用维生素D剂量多少都比不用维生素D 者1型糖尿病发病率要低,与不用维生素D者比较,定期补充维生素D者发病相对危险度(RR)为0112,不定期补充者则为0116。
婴幼儿期使用推荐剂量者比低于这个剂量者发病危险减少80%。
讨论 研究结果提示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1岁前摄入维生素D不足及佝偻病相关。
鉴于维生素D起着免疫抑制剂的作用,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可抑制这种免疫反应,其靶体是胰腺β细胞,婴幼儿有较充足维生素D可防止免疫系统损害,且以后很长时间起着作用。
本研究地点芬兰是世界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地区,由于冬季日照时间很短,皮肤产生维生素D少,因此免疫系统易受损害,使1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增加,可解释这种趋势,近10余年芬兰1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可能与婴幼儿依从性和补充维生素D剂量的改变有关。
(迟丽萍摘 刘蕴衡校)
207 特应性皮炎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英]/Olesen AB…∥Lancet122001,357121749~17521
约有2/3的特应性皮炎患儿有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阳性,这属于一种Th2型免疫反应,在T淋巴细胞受变应原刺激后可引致干扰素γ生成降低而白介素4的生成增加。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 DDM)则属于Th1型免疫反应。
作者探讨两种疾病在人群发病上是否有相互阻抑关系。
方法 选择在Danish登记处注册的儿童,设计病例对照试验。
病例组为920例1999年2
・
6
6
3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年8月第29卷第8
期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