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分析摘要:基坑工程是当前很受人关注的岩土工程热点,也是技术复杂、综合性很强的难点。
基坑工程的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如何根据水文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型式以及基坑支护周期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是基坑工程的关键。
基坑支护方案的适宜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是业主确定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主要依据。
基坑支护优化设计师使基坑支护设计对工程特点、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有显著的针对性,突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成果,更好地体现设计成果的适宜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关键词:基坑支护,钢板桩支护。
1.基坑常见支护结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现代建筑项目基坑具有深、大的特点,挖深一般在15—20m之间,宽度与长度较大。
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应考虑结构的空间效应和受力特点,采用有利支护结构材料受力的形式,可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季节及基坑侧壁等级条件选用合适的维护结构体系,选用原则是安全、经济、方便施工。
规律:当地下水位较低、土壤地质情况较好、周边环境宽松且基坑深度在12m以内时,建议采用柔性支护,如土钉墙等;当周边环境复杂,对基坑边坡变形控制要求较严时,应采用较刚性的支护型式,以控制水平位移,如排桩、逆作法或地下连续墙等;对于支撑型式,采用锚杆易造成周边土体扰动并影响周边环境安全,此时建议采用内支撑型式。
当碰到淤泥质土、砂土或对周边土体、民房扰动较大时,应采用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
当土壤地质条件特别差,如碰到淤泥质土、砂卵石或要求进入风化岩层等且地下水位较高,基坑深度较深,周边环境及噪声要求高时,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逆作法这种最强的支护结构型式。
2、工程实例—大同路拓宽改造工程杨兴河桥桥梁工程2.1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2.1.1根据《太原市城市防洪规划说明书》工程编号992208提供资料,杨兴河桥位处百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607m3/s,设计断面宽60m水深3.43m。
2.1.2本桥位于杨兴河之上,现地表河流有污水通过,场地地貌属于平坦的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属于太原盆地次稳定工程地质亚区。
某软土深基坑开挖支护实例研究分析摘要:本文以宁波某处软土基坑工程开挖支护为例,阐述了工程技术人员如何在复杂工程地质情况下选择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通过监测适时掌握基坑开挖中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软土,深基坑,基坑监测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及各种地下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愈来愈多的软土基坑支护处理问题。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及完善,应建立在对地质条件尽可能的准确了解,对周边环境的分析评估实地勘察,及对邻近工程的仔细调研的基础上。
工程技术人员在选择软土基坑支护方案时,不能够生搬硬套,应该因地制宜,做到安全适用。
1工程概况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1岩土工程地质场地内主要由第四系湖沼相、海相、冲积相及湖相地层构成。
根据基底标高推算: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地层为:①层杂填土、②-1层粘土、②-2层淤泥质粘土、③-1层粘土、③-2层淤泥质粘土。
2.2工程地下水类型场地内地基土透水性较差,以浅部孔隙潜水和深部弱承压水为主,地下水位为黄海高程0.26~2.29m。
地下室底板、承台、电梯井、集水井基本位于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和③-2层淤泥质粘土层,开挖范围土质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为可塑、流塑状态,土体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扰动和底部隆起现象。
2.3基坑安全等级本工程基坑开挖范围无地下管线通过,但基坑东侧人行道范围布置有电力、蒸汽管道,埋深1~2m左右。
北侧东部为带一层地下室的商务楼有一独立浅基础弧形石墙距本工程基坑仅5.33m。
对环境及安全要求严格,本工程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的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
3、方案设计3.1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本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地质勘探报告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如何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造成较大困难。
基坑开挖施工前,首先做好基坑四周地面硬化工作。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和现场条件做好降水方案,在基坑外侧宜设置截水沟及集水井,由于杭州地区在八月份雨水较多,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防止基坑被泡水。
软土地区深基坑土钉支护技术的探讨摘要:通过施工实例,对软土基坑围护中喷锚支护的机理模型、施工技术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介绍实际技术处理措施及效果。
关键词:软土地区;土钉;基坑支护;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黄岩财政地税局综合楼位于黄岩劳动南路西侧,环二路以北,北侧为规划管理处在建工地,场地原为农田或菜地,地形罗平坦,局部分布河塘,塘深1~2m。
该综合楼±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6.500m,西北侧标高为-3.3m,东南侧标高为-2.8m,底板垫层底标高为-8.60m;四周多桩承台垫层底标高为-9.90m,四周单桩承台垫层底标高为-9.60m。
考虑承台和基础垫层的厚度,地下室大基坑挖土深度约5.3~5.8m,承台处挖土总深度约为6.60~7.10m。
地下室基坑南北向宽约43.6m,东西向长约65.8m,电梯井位于基坑中部,开挖深度约为7.40m。
土质分布大致为:i粘土:褐灰色~灰黄色,自上而下由可塑浙变为软塑,厚层状,含铁锰质养下班,具高压缩性。
该层为“硬壳”层,层厚1.00~1.50m 左右,物理力学性质稍好。
ii 淤精雕细刻:灰色,流塑,厚层状,具高压缩性。
该层全均有分布,层厚10.45~11.90m,物理力学性质差。
iii 粘土:灰黄色,可塑~硬可塑,厚层状,具中压缩性。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厚6.25~11.05m不等,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粘性土中的孔隙潜水和深部含粘性土卵石层中的承压水。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附表。
本工程大基坑承台底均位于第ii层淤泥层,该层为流塑状土,饱和度高,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开挖后易坍塌,应进行支护处理。
2、土质特征本工程在基坑开挖深度及围护桩长所及范围内的土层附表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3、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考虑到本工程所处场地面积较大,场地四周空旷。
东侧基坑边距劳动路约20m,劳动路地下分布有各种管线,东侧基坑深度达5.80~7.10m,对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要求较高,北侧为规划管理处在建工地。
软土地区超大超深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施工工法软土地区超大超深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施工工法一、前言软土地区的基坑施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技术难题,特别是对于超大超深基坑而言更是如此。
在过去的实践中,传统的内支撑支护施工方法无法满足软土地区的施工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工法——软土地区超大超深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施工工法。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软土地区超大超深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对环境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控等。
与传统的内支撑支护施工方法相比,该工法无需设置内支撑结构,大大减少了人工和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
此外,该工法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减少了施工噪音和颤振,保护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同时,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可控,提高了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软土地区超大超深基坑的施工,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土层稀疏、土层可塑性较强的地区。
此工法特别适合不能使用传统内支撑支护结构的情况,例如土体流动较大、地下水位高、周边管线密集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基于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通过合理的基坑开挖顺序和方法来控制软土的变形和沉降,减小土体的积水和流失风险。
然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预制嵌岩桩或地下连续墙等技术手段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最后,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采用外围加固技术来增加软土的承载力和抗侧承能力。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法的各个施工阶段如下:1)场地准备:包括测量、布置施工标志和临时施工设施。
2)预制墙体施工:采用预制嵌岩桩或地下连续墙技术,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3)基坑开挖:控制开挖的顺序和方法,减小土体的变形和沉降。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分析
摘要】通过对软土地区某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在软土地区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特点及难点,分析了围护桩、桩间挡土方式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今后类似深基坑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并积累了经验。
0引言
目前由于土地资源趋紧,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城市土地利用对提高容积率的需要以及建筑结构及功能上的要求,地下工程已由过去的一层发展到二层或三层,开挖深度也相应增加。
目前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方法较多,但问题也不小。
本文通过某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分析,揭示了在软土地区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特点及难点,并提出了设计、施工防止措施。
1 设计基坑的基本情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瑞安市安阳新区,基坑平面尺寸为75m140m,地下室占地面积近9000m2,工程由A、B、C座三幢单体组成,其中B、C座设二层地下室,地下一层楼面标高-3.85m、地下二层楼面标高分别为-7.65m和-8.40m,基坑开挖深度7.70m~9.05m,电梯井局部开挖达11.20m;A座设一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3.85m~5.35m。
工程桩采用700mm~800mm钻孔灌注桩,基坑周边采用上翻地梁,所有承台均下翻。
本次设计对象为B、C座地下室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