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高尿酸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青年脑梗死一例随晓菲;尤志珺;蔡志友;邓晓玲;秦碧勇【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8(013)007【总页数】2页(P375-376)【关键词】青年脑梗死;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者】随晓菲;尤志珺;蔡志友;邓晓玲;秦碧勇【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3.3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出租车司机。
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 d”入院。
患者3 d前上午8时在坐位休息时突感右侧肢体发僵、活动不灵活,右上肢持物不稳,右下肢行走拖步,伴言语含糊不清,右侧口角流口水、右侧吃饭夹食。
既往史:有痛风病史,自诉饮啤酒后发生左侧第1跖趾关节疼痛数次,未规范治疗。
发现血压升高1月余,最高约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未确诊及治疗。
偶尔有吸烟史,平均1包/周,偶有饮啤酒史,否认毒品接触史。
否认糖尿病病史。
父母及兄弟姐妹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BP 134/98 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言语含糊不清,眼球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伸舌偏右,颈软,右上肢肌力3+,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共济运动、深浅感觉检查未见异常,NIHSS评分6分。
辅助检查:颅脑MRI、DWI示左侧半卵圆中心、顶枕颞岛叶脑梗死(图1A)。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例青年学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案报道发表时间:2018-05-11T15:18:35.757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4期作者:王南晔[导读] 3位患者无诱因出现阵发头晕,无恶心、无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异常、无心悸、无胸闷。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内科【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抑制内皮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磷酸化,增加氧化应激,引起血管炎症反;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小板聚集,诱发血栓形成;促进组织因子的活性,使凝血酶激活,致使血栓形成;促进脂蛋白的沉积,加强低密度脂蛋白的自身氧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遗传、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维生素B12和叶酸在同型半胱氨酸的合成中发挥主要作用。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年轻化趋势明显。
除经典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三高之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青中年人群控制好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尤为重要。
1.病例 1.1基本情况患者均为男性,在校学生,均以“头晕不适”为主诉于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
3位患者无诱因出现阵发头晕,无恶心、无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异常、无心悸、无胸闷。
就诊后完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并询问既往史、家族史。
患者心肺腹查体均无异常。
患者体重指数、血压、生化指标见表1,既往史、家族史、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见表2。
患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学习压力大,活动量小,饮食偏油腻,摄入蔬菜、水果少。
1.2病例分析 3位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增高(正常值<10µmol/L)。
患者1、患者3血压水平为正常高限。
患者3合并高脂血症,有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颈动脉内膜增厚,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么桂兰;王煜【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34)009【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唐山市第九医院就诊的青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将其中120例测定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选择50例健康体检的青年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上述人员空腹血,分离血浆,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Hcy水平检测,测量患者血压.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最高[(23.70±3.27)μmol/L],其次为高血压组患者[(19.07±2.31)μmol/L],对照组患者最低,为(10.69±3.25)μmol/L.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cy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酰甘油及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是青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总页数】2页(P1173-1174)【作者】么桂兰;王煜【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青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探讨2.20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3.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探究4.青年脑梗死患者脂联素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5.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与青年脑卒中的关系朱海暴;王晓成;杜海松【摘要】我国卒中患者有700余万,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其中70%为缺血性卒中患者[1].在我国青年卒中发病率占全年龄组卒中的2.5%~5.9%[2],且卒中发病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青年脑梗死发病病因包括: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因素、脑血管发育异常、脑动脉炎、颈部动脉夹层等.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等被认为是促发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3页(P511-513)【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尿酸;半胱氨酸;青少年【作者】朱海暴;王晓成;杜海松【作者单位】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我国卒中患者有700余万,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其中70%为缺血性卒中患者[1]。
在我国青年卒中发病率占全年龄组卒中的2.5%~5.9%[2],且卒中发病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青年脑梗死发病病因包括: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因素、脑血管发育异常、脑动脉炎、颈部动脉夹层等。
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等被认为是促发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尿酸(uric acid,UA)在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否可以作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争议,是否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更需要不断的研究,同时研究认为,UA和HCY之间联系密切。
本研究旨在明确青年脑梗死与血清叶酸(folic acid,FA)、HCY、UA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卒中单元入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71例(脑梗死组),男44例,女27例,年龄18~45岁,平均(33.7±6.6)岁,所有患者皆无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每例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及头颅CT检查,存在明确责任病灶。
±垦塞旦塑丝壅塞盘查;!!!笙!!旦箜!!鲞笙!!塑堡垒也!苎』!!!旦堂!!£!!生!!!型!!!业!垡!!!!竺旦墼!!!!:∑!!:!!塑!:!!45。
目前,国内缺血性卒中PSC I患病率的研究多以医院为基础。
杨娇等L43报道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病人PSC I的发生率为26.56%。
R squi n等[5]报道,卒中发生l、6、12个月后PS-C I的发生率分别为71.1%、61.3%、51.5%。
本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PSC I的患病率为7.9%,低于前述研究。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本研究纳入部分门诊卒中病人,该人群腔隙性梗死患者比例大,病人病情较轻;本研究参照M M SE评分来划分PSC I,对于失语及病情危重的患者不能进行检测;入选病例为卒中后3个月的恢复期病人,而急性期PScI的患病率较高;不同人群的人口学因素及卒中相关因素不同,均可影响PS C l的发生率。
在人口学因素中,文化程度影响PS C I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认知功能是学习知识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复杂的皮层功能,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这可能是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P SC I更易发生的原因[6]。
在临床因素中,卒中影像学分型、卒中发作次数、抑郁状态、A D L情况是PSC I的独立影响因素。
血栓形成及脑栓塞较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二次复发较单次卒中病人对脑功能的影响重,可以解释在这些人群中PSC l高发。
卒中后的抑郁状态是脑功能损害的一种表现,在卒中后3个月和12个月的发病率高达53%和42%,而且已经明确卒中后的抑郁状态会影响患者的记忆、非语言问题解答、注意及心理运动速度【7j,这和我们的研究相符,可以解释存在抑郁状态的病人PSC I发生率显著增高的原因。
T a ng等报道N I H SS评分和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分呈明显负相关[8。
],本研究采用B at h e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间接反映卒中对躯体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 at h el 评分低的病人PS C I发生率明显增高,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预后及复发的关系【摘要】目的观察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0月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选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hcy)正常患者及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各60例,对两组治疗14天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并随访6个月。
结果 6个月复发率明显高于hcy正常组,并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患者明显好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患者。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佳及复发的一种重要因素。
【关键词】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复发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2-02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高发疾病中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中的10%。
并且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50%-70%的存活者遗留失语、瘫痪等严重残疾[1]。
因此,从研究看出,目前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已明确被列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患者,均为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并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同时选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患者各60例。
其中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为男40例,女20例,其中年龄在45-82岁之间,而男女平均年龄为62.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患者男39例,女21例,其中年龄在46-78岁之间,而男女平均年龄为63.8岁。
两组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其饮食生活习惯相似,具有可比性。
其中排除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意识不清等患者,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见表11.2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方法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肝素抗凝),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血清置于0-7oc冰箱内储存。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危害、治疗措施、与卒中关系及青年卒中病因筛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紊乱,与多种健康问题和疾病有关。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酶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影响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代谢,从而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
高血同与不同疾病关系1)心血管疾病:积累的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会增加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神经系统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抽搐以及共济失调等。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3)眼部疾病:同型半胱氨酸的积累可能影响眼部组织,导致青光眼、晶状体脱位等眼部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视力和眼部健康。
4)骨骼问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骨骼健康问题相关,增加骨折的风险。
这可能是因为同型半胱氨酸的积累干扰了正常的骨组织维护和修复机制。
5)肾脏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肾功能损害。
这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积累在肾脏内引起损伤有关。
6)免疫系统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免疫相关问题的影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很大程度上与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健康有关。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这些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至关重要。
如果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家族史或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进行检查和咨询。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除了健康生活的干预外,主要通过营养补充治疗。
表1.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营养补充治疗建议叶酸作为甲基载体提供甲基给Hcy生成甲硫氨酸0.8mg/d是降低血同的最佳剂量,大剂量(大于1mg/d)可能会掩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锌的缺乏。
长期大剂量服用还会增加癌症风险。
维生素B12负责将5■甲基四氢叶酸的甲基转移给Hcy 4.8μg∕d,餐后口服吸收好;缺乏维生素B12或有基因缺陷时可以加大剂量或补充甲钻胺。
HEILONGJIANG MEDAIAE AND PHARMACY Juo.0016,Vol.47No.3・71・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分析①魏艳丽,王凤玲,隋小芳,费秀斌,李欣(住木斯大学附属第一*+,黑龙江住木斯134055)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分布情况。
方法:将脑卒中高危人群8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Hcy组和无HHcy组,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HHcy分布特点,对比两组性别、测量指标、生化指标及基础疾病差异。
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HHcy检出率579%,其中男性检出率64.9%,女性检出率57.9%,不同性别及年龄段HHcy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Hcy组收缩压、年龄及吸烟明显较无HHcy组高,HHcy组甘油三酯低于无HHcy组(P<0.05)。
Hey与年龄、高血压病(收缩压)、性别(男性)、吸烟呈正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P<0.05)。
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HHcy与年龄、高血压病、性别、吸烟及甘油三酯呈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国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144(2416)03-007)-07同型半胱氨酸(Hey)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含一种有毒性含硫基氨基酸。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损或参与其循环的关键辅助因子缺陷导致机体血浆Hey升高,血清Hey水平>lORmoi/L1]视为异常。
有研究表明Hey水平降低25%,脑卒中的风险可降低12%[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脑卒中筛查出的高危人群中HHcy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段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脑卒中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1对象和方法61对象2517年02~05月应用整群抽样方法严格按照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筛选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90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60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脑出血10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同期90 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
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6umol/l,排除半年内服用过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者;全部病例除外吸烟、饮酒史,除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病史,且无其他代谢性疾病及肝肾疾病。
1.3 全部受检者标本均取自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收集血浆,贮存备用。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hcy,测定值以umol/l 表示。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作为治疗组,给予叶酸片
2.5mg、弥可保片500ug和维生素b6片5mg联合口服,1次/d,连续用药7 周后复查血浆hcy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脑卒中组高血浆hcy患者共61例,占67.7%,男32 例,女28例,脑梗死45例,tia11例,脑出血5例;正常对照组高hcy者22 例,占24.4%,男12 例,女10 例,结果显示脑卒中组患者合并高hcy血症的比例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
卒中组患者血浆hcy平均含量[25.9±11.7 umol/l] 与对照组人群血浆hcy的平均含量[11.2±5.6 umol/l] 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高hcy血症患者,经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治疗7 周,治疗后患者血浆hcy含量[13.6±7.1 umol/l] 与治疗前[25.9±11.7 u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hcy是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主要来源于蛋氨酸脱甲基反应,在人体中含量甚微,肝脏和肾脏为其主要代谢器官。
引起高hcy,血症主要因素是遗传缺陷和营养障碍,遗传因素是指编码hcy代谢所需的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致hcy代谢障碍和在血液中堆积[1]。
有学者证实,脑卒中患者中血浆高hcy 血症发生率达70%,本文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67.7%,考虑与患者病情较重和膳食中摄入的维生素及叶酸不足有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hcy,血症导致脑血管病的机制有以下几点:(1)血浆hcy水平升高可促使氧自由基生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高hcy血症可增加细胞内k 腺苷,后者调控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引起内皮功能受损,血浆hcy水平升高还可抑制内皮细胞生长。
高hcy可促使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加速胆固醇的氧化,削弱胆固醇的保护性作用,从而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致使血管壁增厚,导致闭塞性血管病的发生。
(2)增加血小板凝血恶烷的产生,激活血小板的粘附和凝血因子l的活性,促进凝血机制,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3)hcy可能作为一种血栓形成剂,影响血
栓调节素的表达和蛋白8的活性。
(4)还有研究表明,蛋氨酸负荷后的血浆hcy中度增高常伴有低纤溶活性,说明其在形成血栓机制中可能还与其干扰了纤溶系统有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高hcy 与心脑血管病关系密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注意及早应用降低血浆hcy 的药物[2]。
血浆hcy 的增高可用辅因子疗法使其成功地降低,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分别通过转甲基和转硫途径减少hcy在体内的堆积,联合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能使高hcy血症患者的hcy 值降至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 ribo m,montaner j,monasterio j,et al.role of homocysteine in the acute phase of stroke[j]. neurologia,2004,19:10.
[2] 李振英,朱惠萍、刘力,等.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