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计划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71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名词解释:1、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3、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4、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5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6、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P89答:①目的性②主导性③普遍性④经济性2、简述计划工作的意义?或简述计划工作的重要性?P90-91答:计划工作是指导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①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②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③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④有利于控制。
3、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P93-96答: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④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⑥选择方案⑦制订派生计划⑧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4、计划工作的原理有哪些?P96-99答:①限定因素原理②许诺原理③灵活性原理④改变航道原理5、简述改变航道原理的基本内容?P99答: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因为未来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制订出来的计划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管理学第四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 什么是计划?计划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在管理学中,计划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和制定的明确指导方针。
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确定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使组织达到这些目标。
2. 计划的特点(1)目标导向性:计划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它为组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综合性:计划需要考虑资源的利用、活动的安排、时间的安排等各个因素,要综合考虑组织的整体利益。
(3)灵活性:计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4)准确性:计划要具备可行性和准确性,不能是空想和随意制定的。
3. 计划的层次体系计划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三个层次。
战略计划是指针对整个组织的长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它通常由高层管理者制定。
战术计划是指针对各个部门或功能的中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它通常由中层管理者制定。
操作计划是指针对具体任务和活动的短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它通常由一线管理者制定。
4. 计划的制定过程(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愿景:首先,管理者需要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确定长期目标。
(2)分析环境和资源:接下来,管理者需要分析内外环境和资源情况,了解组织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可利用的资源。
(3)设定目标: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分析,管理者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包括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制定策略:为了实现目标,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行动方案。
(5)制定具体计划:在制定了策略和行动方案后,管理者需要具体制定实施计划。
这包括明确任务、安排时间、分工合作等。
(6)实施计划:一旦计划制定完成,管理者需要组织资源,实施计划。
(7)监控与评估: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持续监控和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5. 计划与组织管理的关系计划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它为组织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帮助管理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