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8.76 KB
- 文档页数:3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24例(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作者:傅晨晓周合冰闫树旭【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经过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使得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更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本文针对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种类、抗感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均为我院血液肿瘤科的住院病人,男14例,女10例,年龄19〜72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3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杰金淋巴瘤2例,按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提出的诊断标准作为医院感染的判断标准。
24例住院病人中,1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5例,败血症3例,泌尿道感染2例,肛周感染2例。
1.2治疗方法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多采用现今提倡的抗感染降阶梯治疗,即在开始时使用强有力的足量的广谱抗生素来覆盖所有的致病菌,使感染在早期即可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感染迅速进展;随后根据微生物学的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使治疗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如果治疗有效,则持续治疗至体温正常,体温正常 3 d后停药。
对于非重症感染者,如果在初次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并且伴随体温高而不降者,仍采用降阶梯治疗法,具体的药物使用量及方法与重症感染者相同。
患者再次化疗后,如果出现中度以上发热,则应选用头孢咲辛钠 3.0 g,左氧氟沙星0.2 g,2次/d ;如果疗效不佳则可选用更高效的抗生素。
合并真菌感染者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X 2检验。
2结果2.1感染部位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多数为呼吸道感染,本组24例中有12例(50%发生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5例(20.83%), 败血症3例(12.5%),泌尿道感染2例(8.33%),肛周感染2例(8.33%)。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汤华;樊春凤;刘泽法;周靖泳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2(016)001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46例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者178例,感染率32.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致病菌G(-)杆菌占59.5%,高于G(+)球菌(35.4%).住院时间长、白细胞数在2.0×109/L以下、原发病为急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及时发现感染,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总页数】3页(P105-106,111)
【作者】汤华;樊春凤;刘泽法;周靖泳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兴化,225700;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兴化,225700;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兴化,225700;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兴化,225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5
【相关文献】
1.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J], 赵玉芬
2.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153例临床分析 [J], 王莉华;吴隼;黄琰;郭燕;武金日;贺立山
3.568例次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J], 杨敏
4.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J], 宫趋
5.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J], 陈纯;薛红漫;方建培;黄绍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王丽昕;王育红【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住院的205例次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及疗效,以及感染的防治方法.结果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55.6%,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呼吸道感染占40.35%,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检出阳性率低,广谱抗生素联合G-CSF治疗有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易出现医院内感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感染,及时使用广谱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2)003【总页数】2页(P226-227)【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中性粒细胞【作者】王丽昕;王育红【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晋中,030600;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恶性血液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加之化疗、单抗的应用、靶向治疗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极易并发医院内感染,且感染后病情明显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14例次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报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2008-01~2009-12在我院住院的恶行血液病患者205例次,其中发生医院内感染者114例次。
114例次患者中,其中男性58例次,女性56例次。
中位年龄48岁,急性白血病79例次,多发性骨髓瘤26例次,淋巴瘤2例次,其他7例次,其中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114例次感染患者中死于医院内感染的2例。
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根据文献[1]的标准诊断。
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发病率、易感因素、病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0例次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
结果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住院过程中各种医院感染率为49%。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感染率(65.5%)明显高于其他组;易感因素与年龄、原发疾病类型、粒细胞缺乏、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胃肠道。
结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尤其儿童和老年,疾病性质、粒细胞减少、住院时间长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居首位,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医院感染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成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了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病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积极做好防治感染工作,降低死亡率,我们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因恶性血液病而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共60例,所发生的医院感染29例次,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中位年龄36.8岁。
所有患者均经骨髓或病理检查确诊。
1.2 方法对病例全面回顾,统一设计表格,按项进行分析。
研究该类病例有关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疾病、发生医院感染时是否存在粒细胞缺乏、病原菌培养、感染的好发部位等主要方面加以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和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医院感染的一般情况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49%。
29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其年龄分布情况详见表1。
29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为常见,占19例次(65.5%),不同原发疾病患者感染情况见表2。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院感的危险因素,为院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收集镇江某院血液科 2005年 1月至 2011 年1 月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120个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120 例次化疗中,有 84 例发生感染,院感发生率为 70%;所有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达87.3%。
结论:1、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院感率高,化疗方案的选择与院感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2、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住院天数、年龄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院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疗;医院感染;分析【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19-01恶性血液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贫血、感染和浸润,而感染和出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
临床处理不及时可直接导致治疗死亡率提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120 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助尽早施行相关的干预性治疗。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的选择及一般资料纳入标准:在 2004 年 7 月至2011 年 12 月期间在镇江某院收治的确诊为恶性血液病的患者,淋巴瘤 8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 例,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7 例,其中男性 57 例,女性 63例,中位年龄62( 47 -75)岁。
1.2 实验方法通过跟踪患者治疗情况,结合病例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调查数据由临床护士录入,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化疗强度(常规、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1.3统计方法统计软件使用 spss16.0,使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对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 为显著性差异的判断标准。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37例分析石娜 徐卫 舒雪芹 薛利霞 温鸿 陈永平 中图分类号:R 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0931(2009)022*******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 35 恶性血液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1]。
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不断上升,但由于其免疫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上患者本身细胞或(和)体液免疫低下,极易引起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败血症,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的易感因素、临床和病原学特点对预防控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2005-2007年我院收治的3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院2005-2007年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17~82岁,平均(40105±17124)岁。
其中白血病32例、恶性淋巴瘤4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
2 医院感染败血症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 (90mmH 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13kPa (40mmH g )。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 检验。
结 果1 易感因素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之前的平均住院日是(24168±20139)d ,化疗36例(9713%),抗菌药物使用30例(8111%),白细胞低于115×109/L 24例,骨穿22例(5915%),深静脉置管22例(5915%),浅静脉留置15例(4015%),激素使用11例(2917%),吸氧6例(1612%),腰穿5例(1315%),干细胞移植2例(514%),导尿管留置2例(514%),放疗1例(217%)。
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探析目的:探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1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住院876次,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4例。
呼吸道为最常见感染部位。
病原菌最常见为革兰阴性菌(63.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0.6%))。
结论:恶性血液病是发生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并选择敏感抗菌素进行早期治疗。
标签: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败血症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统称为恶性血液病[1]。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以及规律化疗造成粒细胞减少,身体免疫功能低下,此时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致败血症。
医院感染(hospitol infections)也称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的获得性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及在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除外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
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迅速繁殖,产生的毒素及代谢产物等引起的全身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称为败血症。
为探析医院感染性败血症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恶性血液病患者176例,共住院876次,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4例。
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79岁,平均42.7岁;其中白血病30例,多发性骨髓瘤例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例1例。
1.2 诊断标准(1)体温38 ℃;(2)呼吸>20次/min,或PaCO290次/min;(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或不成熟细胞>10%。
临床满足上述两条或以上标准者,即可诊断为败血症[2]。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如何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160例恶性血液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76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7.5%。
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是否接受大剂量化疗有关(P<0.05)。
感染部位有呼吸道、血液、肛周、口腔、泌尿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呼吸道,占44.74%。
感染的病原菌有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占比最大的为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55.26%。
可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血液病类型有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白血病等,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急性白血病为44.74%。
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是否接受大剂量化疗、恶性血液病类型,针对患者的高危因素不同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标签:恶性血液病;院内感染;预防措施[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pathy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and how effective preventive medicine source inf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software. Who is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Results 160 cases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including 76 ca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47.5%. The high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ender (P>0.05),and age,whether or not to receive high dose chemotherapy (P<0.05). The infection site was respiratory tract,blood,anus week,oral cavity,urinary tract,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tract,accounting for 44.74%. The pathogens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fungi,viruses,which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accounting for 55.26% of the total. Can occur with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of malignant blood disease types have acute leukemia,multiple myeloma,chronic leukemia,etc.,which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of acute leukemia for 44.74%. Conclusion the related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include:age,whether to accept large doses of chemotherapy,malignant blood disease types,and different preventive measures taken for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factors.[Key words]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Hospital infection;Preventive measures恶性血液病就是指骨髓造血细胞发生癌变,机体的免疫作用在大量恶性激增的细胞作用下无法发挥,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其趋化作用降低,使患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