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分析余清2013_1393425279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79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
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事情案例解析近年来,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时,在医院内部被病原体感染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医院感染事例,来深入了解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控措施。
案例描述:某市一家综合医院接收了一名因心脏问题住院的患者,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了相应的检查,并开始接受治疗。
然而,在住院期间,患者的病情并未得到改善,且出现了高烧,并伴随呼吸道症状。
经过医生的进一步检查,患者被诊断为一种细菌感染。
原因分析:这起医院感染案例发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医院内部卫生管理不到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需要高度重视清洁和隔离措施。
然而,在该医院中,卫生管理标准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导致了细菌在不同患者间的传播。
其次,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也是该案例的原因之一。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导致了细菌的传播。
此外,医护人员观念的缺乏也是一大问题,他们对医院感染问题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控制感染的重要性。
最后,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由于患者心脏问题的存在,他的免疫系统受损,抵抗细菌的能力较弱,从而容易被感染。
防控措施:针对这起医院感染事例,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控措施:1.加强医院内卫生管理。
医院管理层应重视卫生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
确保清洁卫生的环境和设施,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意识。
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了解感染的危害和防控方法,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个人卫生和洗手等基本操作。
3.加强患者感染风险评估。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医院应该做好感染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进行抗生素预防等。
4.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感染事件1. 背景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多例术后感染病例。
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 感染原因分析(1)手术操作不当:部分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2)抗生素使用不当:术后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剂量不足或过度使用,导致菌群失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得以繁殖。
(3)病房环境因素:病房空气质量不佳,消毒不彻底,患者间交叉感染。
3. 防控措施(1)加强手术操作规范:提高手术团队技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
(3)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房通风,定期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二、案例二:某综合医院呼吸科感染事件1. 背景某综合医院呼吸科出现多例病毒性肺炎病例,经调查,感染源为流感病毒。
2. 感染原因分析(1)患者流动性大:呼吸科患者流动性大,容易导致病毒传播。
(2)防护措施不足: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时,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感染。
(3)病毒变异: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疫苗保护效果有限。
3. 防控措施(1)加强患者管理: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降低患者流动性。
(2)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3)疫苗接种: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三、案例三:某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事件1. 背景某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出现多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感染病原体为大肠杆菌。
2. 感染原因分析(1)产房感染:部分新生儿在产房过程中,接触到感染源。
(2)医疗器械污染: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新生儿感染。
(3)母乳喂养问题:部分母乳喂养不当,如哺乳器清洁不彻底,导致感染。
3. 防控措施(1)加强产房管理:提高产房卫生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2)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确保医疗器械消毒彻底,降低感染风险。
-!最近几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最近几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单增添了患者的难过,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很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加强全院人员参加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随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得病防治工作,我们采集整理了最近几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要事件的事例,以期从中吸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含患者被感染,也包含医务人员被感染。
本文主要环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概括里近20 年来被公然报导的 21 起重要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 10 月 9 日至 12 月 27 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 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 18名发新手术切口味染。
经检查,该事件是因为手术器材灭菌不合格以致的手术切口味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检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由:该院手术器材等冲洗不完全,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可以达到灭菌成效,对部分手术器材及物件的灭菌成效未实行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略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漠,防控知识短缺。
2、2009 年 11 月 16 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 5 例重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儿科病房5 名重生儿自2009 年 11 月 14日正午起接踵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检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绝制度、监察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备不完美,肥皂湿润;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观点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洁净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洁净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以为这是一同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应对院感暴发的实际案例分析2023年,一家大型医院发生了院感暴发,该事件持续两周左右,导致该医院床位紧张,患者数量激增。
医院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下面是该医院应对院感暴发的实际案例分析。
1. 强化员工培训,增加院感知识普及率面对突如其来的院感暴发,该医院部门第一时间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培训,提升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院感病原微生物、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日常消毒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培训,全院员工了解了院感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并学习了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
2. 加强环境消杀力度该医院部门从两个方面加强了环境清洁消杀力度。
一是加强常规清洁,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定期对各种公共区域、医疗用具和床铺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二是加强二次消毒,疫情期间,医院实行了“日清夜洁”的消毒制度,每日全面消毒,在夜间加大力度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杀,如手术室、ICU病房、急诊科等。
消毒液的选择和配比也要求严格,确保有效。
3.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针对院感病例,该医院部门要求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
对于患者、家属和疫情区域的医护人员,都必须进行隔离。
医院制定了详细的隔离流程和标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控和管理,严格控制隔离区域的进出。
同时,对隔离人员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用具等都采取了严格的消毒和处理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4. 合理安排资源,增加救治能力疫情暴发期间,该医院部门采取了优化资源利用的措施,增加了床位数量、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配备等规划。
另外,还加强了对新型病毒诊治方案的研究和验证,使得医院在确诊、鉴别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专业性和治愈率。
总的来说,该医院部门在疫情暴发时采取了及时、有效、可操作的防控措施,阻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合作方面、弱化器械清洗等,需要更为系统地进行完善和规范。
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预案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疫情分级Ⅰ级:5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Ⅱ级:5例及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及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Ⅲ级:10例及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三、处置、报告流程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钟征翔669209副主任:邵平扬664685、董叶丽661563成员:李永康667440、金钰梅669798、周礼湘638251、王波669241、黄俊军665097、徐少毅669837、祝永明667301、陈松劲668267、涂厉标661427、郑叶平666305、石海明666083、祝惠琴667336、殷秀娟667075、施玉铭665719、居培华665028、蔡仁美667656、杨求真6686722.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小组:组长:钟征翔669209副组长:邵平扬664685、董叶丽661563组员:李永康667440、金钰梅669798、周礼湘638251、王波669241、杨求真668672、姚扬伟667388、莫伟强663964、吴鸣668611、滕懿群660228、徐少毅669837、郑叶平666305五、报告制度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
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24小时内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防保院感管理科。
(1)医生或护士发现有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
(2)微生物室发现某种细菌的检出率增高,或在某个病区短期内集中检出某种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