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科大学】优质课《病毒学》 第一章-人体病毒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71
病毒学(一到六章)第一章病毒的结构(1学时)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小,结构容易,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这种病原能通过滤器,命名为病毒。
病毒的基本特性1. 以颗粒形式存在,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普通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过滤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干看见。
2.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3.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是郑重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不能自立生长和繁殖。
5.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持久保持其侵染活力。
6. 病毒无核糖体(rRNA)和转移RNA (tRNA)。
7. 病毒不能长大,不经分裂繁殖。
8. 病毒对普通抗生素和作用于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药物均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9.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埋伏性感染。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一、形态1. 病毒的大小是指病毒体的大小。
测量单位是纳米(nanometer,nm),即毫微米(1/1000μm)。
各种病毒的大小相差很大,普通病毒介于50nm~250nm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病毒都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如痘病毒(poxvirus)为300nm,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看到;最小的病毒如小RNA病毒和极小DNA病毒直径约在20nm~30nm 之间。
2. 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植物病毒多呈杆第1 页/共18 页状或丝状(某些动物病毒也呈丝状);此外,还有呈砖形(痘病毒)、子弹形(狂犬病病毒);而噬菌体(bacteriophage)多呈蝌蚪形。
有些病毒的形态比较固定,如小RNA病毒呈球形;但某些病毒的形态则是多形性的,如粘病毒(orthomyxoviridae),有球形、丝状和杆状。
《病毒》讲义一、什么是病毒病毒,这个在微观世界中活跃的“小家伙”,常常让我们感到既神秘又恐惧。
那么,究竟什么是病毒呢?从本质上来说,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它的结构极其简单,通常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核酸就像是病毒的“大脑”,包含着病毒的遗传信息,决定了它的特性和行为;而蛋白质外壳则像是病毒的“防护服”,保护着核酸并帮助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与细菌等其他微生物相比,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这就好像病毒是一个“寄生虫”,需要“宿主”这个“大房子”来提供一切生存所需。
二、病毒的分类病毒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遗传物质的类型,病毒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比如乙肝病毒;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像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就属于这一类。
根据宿主的不同,病毒又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动物病毒专门感染动物,比如狂犬病病毒;植物病毒则会侵害植物,导致植物生病;噬菌体则是专门侵袭细菌的病毒。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病毒的形态。
有的病毒呈球形,有的呈杆状,还有的像蝌蚪一样。
三、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要想“兴风作浪”,就得找到传播的途径。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飞沫传播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会产生飞沫,这些飞沫中可能携带病毒,如果其他人吸入了这些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
接触传播也很常见。
比如我们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然后又用手触摸了口鼻、眼睛等部位,病毒就可能趁机而入。
空气传播则是指病毒能够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被人们吸入后导致感染。
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四、病毒的感染过程当病毒成功进入人体后,它的“入侵计划”就开始了。
首先,病毒会附着在宿主细胞的表面,就像一把钥匙找到了对应的锁。
然后,病毒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细胞内部,将自己的遗传物质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