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七 血清尿素的测定(二乙酰一肟法)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清尿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二乙酰-肟法测定血清尿素氮的实验操作。
3. 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是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肝脏产生,通过肾脏排泄。
二乙酰-肟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清尿素氮的方法,其原理如下:在酸性反应环境中加热,尿素与二乙酰缩合,生成色素原二嗪,称为Feorin反应。
因为二乙酰不稳定,所以通常由反应系统中二乙酰-肟与强酸作用,产生二乙酰,二乙酰与尿素反应,综合生成红色的二嗪。
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清中尿素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试剂:- 碱性试剂:在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约100ml,然后加入浓硫酸44ml及85%H3PO466ml冷至室温,加入硫氨脲50mg及硫酸镉2g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升,置棕色瓶放冰箱保存,可稳定半年。
- 二乙酰-肟溶液:称取二乙酰-肟20g,加蒸馏水约9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置棕色瓶中,贮存放于冰箱内可保存半年不变。
- 尿素标准贮存液(100mmol/L):称取干燥纯尿素(MW60.06)0.6g,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毫升,加0.1g叠氮钠防腐,置冰箱内稳定六个月。
- 尿素标准应用液(5mmol/L):取5.0ml贮存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实验室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0、0.5、1.0、1.5、2.0ml尿素标准应用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5.0ml。
-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0ml碱性试剂,混匀。
- 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
- 以540nm波长,1cm光程,测定各管吸光度。
- 以尿素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血清和0.5ml尿素标准应用液,用去氨蒸馏水稀释至5.0ml。
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的原理二乙酰一肟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尿素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尿素能与二乙酰一肟发生反应生成氨基脲的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的原理。
尿素是生物体代谢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氮源。
测定尿素的含量对于了解生物体的氮代谢及肾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乙酰一肟法是一种常用的尿素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将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发生酰化反应,生成氨基脲。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尿液样品,加入适量的三氯乙酸,使尿液中的尿素脱氢酶等酶失活。
2. 加入适量的二乙酰一肟试剂,与尿素发生反应生成氨基脲。
二乙酰一肟试剂的作用是使尿素与一肟酯发生酰化反应,生成稳定的酰尿素化合物。
3. 反应结束后,在碱性条件下,氨基脲水解,生成氨气。
可以利用此氨气的生成量来测定尿素的含量。
4. 使用比色法或者气相色谱法等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尿液中的尿素含量。
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的原理主要基于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反应生成酰尿素的特性。
此反应是一个酯化反应,发生在酸性条件下。
二乙酰一肟试剂作为试剂,可反应生成具有稳定性和可检测性的酰尿素化合物。
此后,在碱性条件下,酰尿素水解生成氨气。
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二乙酰一肟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在水解反应结束后,用酚酞指示剂测定氨气生成量的酸度滴定法,或者使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电位测定。
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尿素的含量。
总结起来,二乙酰一肟法是通过尿素与二乙酰一肟试剂发生酰化反应生成氨基脲,再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氨气来测定尿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灵敏且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尿液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1. 熟悉血清尿素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了解血清尿素浓度与肾功能、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尿素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血液运输至肾脏排泄。
血清尿素浓度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
本实验采用二乙酰法测定血清尿素浓度,其原理是:在强酸条件下,二乙酰与尿素缩合成红色的二甲基氧咪唑化合物,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血清标本: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
2. 试剂:二乙酰试剂、硫酸、生理盐水、标准尿素溶液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试剂、仪器等实验用品准备齐全,并校准分光光度计。
2. 标准曲线制作:取一系列标准尿素溶液,分别加入二乙酰试剂,室温反应一定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以尿素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取血清标本,加入二乙酰试剂,室温反应一定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4. 计算血清尿素浓度:根据标准曲线,查得样品的吸光度对应的尿素浓度,即为血清尿素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制作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2. 样品测定:按照实验步骤对血清标本进行测定,得到吸光度值。
3. 血清尿素浓度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查得样品的吸光度对应的尿素浓度。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试剂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标准曲线的制作要保证足够的浓度梯度,以便在测定过程中有足够的准确度。
3. 血清尿素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肾功能、蛋白质摄入量、代谢分解情况等。
本实验测定的血清尿素浓度仅供参考,具体病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血清尿素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血清尿素浓度与肾功能、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清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3. 了解血清尿素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清尿素含量测定采用二乙酰-肟法,其原理如下:在强酸条件下,二乙酰与尿素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红色的4,5-二甲基-2-氧咪唑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尿素的含量成正比。
通过比色法,可以计算出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试剂:二乙酰-肟试剂、血清、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的标准尿素溶液;(2)向各试管加入2ml的二乙酰-肟试剂,充分混匀;(3)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反应30分钟;(4)取出试管,用蒸馏水定容至5ml;(5)以蒸馏水为空白,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各管的光密度(OD);(6)以尿素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尿素含量测定:(1)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的血清样本;(2)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中的操作,进行反应和测定;(3)以蒸馏水为空白,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各管的光密度(OD);(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尿素浓度与光密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0.998。
2. 血清尿素含量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血清样本中尿素的含量,结果如下:样本1:尿素含量为5.2mmol/L;样本2:尿素含量为6.8mmol/L;样本3:尿素含量为7.4mmol/L;样本4:尿素含量为8.2mmol/L;样本5:尿素含量为9.0mmol/L;样本6:尿素含量为10.0mmol/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二乙酰-肟试剂的浓度、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十七 血清尿素的测定(二乙酰一肟法)【目的】1. 掌握血清尿素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尿素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原理】尿素(urea )在强酸、加热的条件下,与二乙酰缩合生成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ron 反应),其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在540nm 处比色,求得尿素含量。
由于二乙酰不稳定,一般由二乙酰一肟与强酸作用产生。
其反应式如下:CH 3CH 3O O +H 2OH +CH 3CH 3O N OH +NH 2OH二乙酰一肟二乙酰羟胺CH 3CH 3O O 二乙酰+C ON H 2NH 2尿素H +CH 3C C 3N N C O+H 2O2二嗪衍生物【器材】试管、试管架、微量加样器及吸量管、沸水浴、分光光度计。
【试剂】 1.酸性试剂在三角烧瓶中加去离子水约100ml ,然后缓慢加入浓硫酸44ml 、85%磷酸66ml ,冷至室温,加入氨基硫脲50mg 及硫酸镉(CdSO4·8H 2O)2g ,溶解后移入1L 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1L 。
置棕色瓶中,4℃可保存半年。
2.二乙酰一肟溶液称二乙酰一肟20g 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定容至1L 。
置棕色瓶中,4℃可保存半年。
3.尿素标准贮存液(100mmol/L)精确称取于60~65℃干燥恒重的尿素(MW 为 60.06)0.6g ,溶解于无氨去离子水,并定容至100ml ,加0.1g 叠氮钠防腐,4℃可保存6个月。
4.尿素标准应用液(5mmol/L)取5ml上述贮存液用无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
【操作】取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表3-19 血清尿素测定加入物 (ml) 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血清--0.02尿素标准应用液-0.02 -去离子水0.02 --二乙酰一肟溶液0.5 0.5 0.5酸性试剂 5.0 5.0 5.0混匀,置沸水浴加热 12分钟,取出置冷水中冷却 5分钟,以空白管调零,在 540nm 波长处读取各管吸光度。
尿素(Urea)检测试剂盒(二乙酰一肟比色法)简介:尿素(Urea)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尿素检测方法大致分为化学方法和酶学方法,后者被认为是间接方法,先经尿素酶分解尿素为铵离子,然后根据波氏反应,检测铵离子的生成量。
尿素(Urea)检测试剂盒(二乙酰一肟比色法)检测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尿素与乙二酰缩合,生成红色diazine ,该反应被称为Fearon 反应,生成蓝色吲哚酚,吲哚酚的生成量与尿素含量呈正比,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该试剂盒可用于检测人体、动物的血浆、血清、尿液等样品中尿素(旧称尿素氮,BUN)含量,尿液样品可直接检测,无需处理。
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自备材料:1、 离心管或小试管2、 水浴锅或恒温箱3、 比色杯4、 分光光度计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准备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20℃冻存。
尿液中尿素含量较高,应先用蒸馏水作1:50稀释后再测。
2、 配制标准品工作液:取尿素标准(100mmol/L),按尿素标准(100mmol/L):尿素标准稀释液混合,使浓度达到,即为标准品工作液-尿素标准(5mmol/L)。
4℃保存1周有效。
3、 Urea 比色操作:按照下表设置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并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如果样品中的Urea 浓度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后编号 名称TC1173 100T Storage试剂(A): 尿素标准(100mmol/L) 1ml 4℃ 试剂(B): 尿素标准稀释液 2ml RT 试剂(C): Diazine 显色液 25ml -20℃ 避光 试剂(D): Urea assay buffer 250ml-20℃ 避光 使用说明书1份再进行测定。
【目的】学习血清尿素(Urea)测定方法,了解其意义。
【原理】血清尿素(Urea)是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产物。
它的测定是常用的衡量肾小球功能的指标之一。
肾性血清尿素含量增加,提示肾小球损伤。
是研究药物肾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器材】兔固定架、注射器、烧杯、可见分光光度计、试管、水浴【药品】0.5%氯化高汞溶液、生理盐水【动物】家兔2只【方法】取家兔2只,1只注射氯化高汞5ml/kg(0.5%氯化高汞溶液1.0ml/kg),另1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8小时后,从家兔耳静脉取血1ml,制取血清,按血清尿素测定方法测定血清尿素含量。
【结果】记录2只家兔血清尿素含量,比较并分析其差别。
附血清尿素(Urea)测定方法【原理】尿素与二乙酰在酸性反应环境中加热,缩合生成色素原二嗪化合物。
因二乙酰不稳定,不宜直接加入,可由化学反应生成。
通常由反应系统中二乙酰一肟与强酸作用,产生乙二酰。
二乙酰和尿素反应,缩合生成红色的二嗪。
根据颜色深浅确定尿素含量的多少。
【试剂】(1)酸性试剂:在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约100ml,然后加入浓硫酸44ml及85%磷酸66ml。
冷至室温,加入硫氨脲50mg及硫酸镉(CdSO4·8H2O)2g。
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置棕色瓶中冰箱保存,可稳定6个月。
(2)二乙酰-肟溶液:称取二乙酰-肟20g,加蒸馏水约9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L,置棕色瓶中,贮放冰箱内可保存半年。
(3)尿素标准贮存液(100mmol/L):称取干燥纯尿素(MW=60.06)0.6g,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加0.1g叠氮钠防腐,置冰箱内可稳定半年。
(4)尿素标准液应用液(5mmol/L):取5.0ml贮存液用无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操作】按表T4-1进行混匀后,置沸水中加热12分钟,置冷水中冷却5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nm,以空白管调至零点。
比色读取标准管及测定管的吸光度。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血清尿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血清尿素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尿素是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肾脏排泄。
血清尿素氮(BUN)是血液中尿素的浓度,是反映肾功能和体内氮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二乙酰-肟法测定血清尿素,该方法基于二乙酰在强酸条件下与尿素缩合成红色的4,5-二甲基-2-氧咪唑化合物,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血清样本: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
2. 试剂:二乙酰试剂、强酸试剂、显色剂、空白试剂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样本处理:取血清样本100μl,加入1ml强酸试剂,充分混匀后室温放置10分钟。
2. 显色:加入2ml显色剂,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3. 测定:以空白试剂为参比,于54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将不同浓度的尿素标准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尿素含量测定:将受试者血清样本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得到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尿素含量。
六、结果分析1. 血清尿素正常范围为3.2~7.1mmol/L。
本实验受试者血清尿素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肾功能正常。
2. 血清尿素升高可能见于以下情况:- 肾脏功能受损: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等。
-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分解代谢增强:如发热、创伤、肿瘤等。
- 肾前性少尿:如严重脱水、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综合征等。
3. 血清尿素降低可能见于以下情况:- 蛋白质摄入减少:如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等。
- 肝脏功能异常:如肝功能衰竭、肝脏病变等。
-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二乙酰-肟法测定血清尿素,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是临床常用的测定方法。
二乙酰一肟显色法测定血清尿素氮【目的】1. 掌握二乙酰一肟显色法测定血清尿素氮的实验方法。
2. 熟悉二乙酰一肟显色法测定血清尿素氮的实验原理。
3. 了解血清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稳定的二乙酰一肟水解成不稳定的二乙酰,后者与血清中的尿素反应合成红色的二嗪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与同样处理的尿素标准液比色可求得血清中的尿素含量。
其反应式如下:【器材】1 .血清;2 .微量移液器;3 .刻度吸量管;4. 沸水浴;5. 分光光度计。
【试剂】1 .血清新鲜人或动物血清,无溶血。
2 .酸性试剂(或称尿素氮试剂)在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约 100ml ,再加浓硫酸 4ml 及 85% 磷酸 66ml 。
冷至室温,加入氨基硫脲 50mg 及硫酸镉(CdSO 4 ·8H 2 O ) 2g (提高尿素与二乙酰反应灵敏度),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L 。
置棕色瓶在冰箱保存。
可稳定半年。
3 .二乙酰一肟溶液称取二乙酰一肟 20g 。
加蒸馏水约 900ml ,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 1L 。
置棕色瓶中,贮放冰箱内可保存半年不变。
4 .尿素氮标准液( 14mmol/L , 19.6mg/dl )称取干燥纯尿素 4 2mg ,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 100ml 容量瓶,加氯仿数滴防腐,再加蒸馏水至刻度,在冰箱中可稳定半年。
如用 8mmol/L 苯甲酸溶液代替蒸馏水配制,此标准溶液防腐效果更好。
【操作】取 3 支试管,标明测定管、标准管及空白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 ml )测定管标准管空白管血清0.02 - -尿素氮标准液- 0.02 -蒸馏水- - 0.02 二乙酰一肟溶液0.5 0.5 0.5酸性试剂 5.0 5.0 5.0混匀后,置沸水浴中加热 12min ,取出,置冷水中冷却 5min 后,用于波长540nm ,以空白管调 0 ,读取并记录标准管及测定管吸光度值。
【计算】【注意事项】1 .本法线性范围达 40mg/dl 尿素氮,即吸光度 0.7 。
实验十七 血清尿素的测定
(二乙酰一肟法)
【目的】
1. 掌握血清尿素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尿素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原理】
尿素(urea )在强酸、加热的条件下,与二乙酰缩合生成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ron 反应),其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在540nm 处比色,求得尿素含量。
由于二乙酰不稳定,一般由二乙酰一肟与强酸作用产生。
其反应式如下:
C
H 3CH 3
O O +H 2O
H +
C
H 3CH 3O N OH +
NH 2OH
二乙酰一肟二乙酰
羟胺
C
H 3CH 3
O O 二乙酰
+
C O
N H 2N
H 2尿素
H +
CH 3
C C 3
N N C O
+
H 2O
2二嗪衍生物
【器材】
试管、试管架、微量加样器及吸量管、沸水浴、分光光度计。
【试剂】 1.酸性试剂
在三角烧瓶中加去离子水约100ml ,然后缓慢加入浓硫酸44ml 、85%磷酸66ml ,冷至室温,加入氨基硫脲50mg 及硫酸镉(CdSO4·8H 2O)2g ,溶解后移入1L 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1L 。
置棕色瓶中,4℃可保存半年。
2.二乙酰一肟溶液
称二乙酰一肟20g 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定容至1L 。
置棕色瓶中,4℃可保存半年。
3.尿素标准贮存液(100mmol/L)
精确称取于60~65℃干燥恒重的尿素(MW 为 60.06)0.6g ,溶解于无氨去离子水,并定容至100ml ,加0.1g 叠氮钠防腐,4℃可保存6个月。
4.尿素标准应用液(5mmol/L)
取5ml上述贮存液用无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
【操作】
取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
表3-19 血清尿素测定
加入物 (ml) 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
血清--0.02
尿素标准应用液-0.02 -
去离子水0.02 --
二乙酰一肟溶液0.5 0.5 0.5
酸性试剂 5.0 5.0 5.0
混匀,置沸水浴加热 12分钟,取出置冷水中冷却 5分钟,以空白管调零,在 540nm 波长处读取各管吸光度。
【计算】
血清尿素 (mmol/L) = 测定管吸光度
标准管吸光度
× 5
【正常参考范围】
1.78~7.14mmol/L
【临床意义】
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在肝中合成,由血液运输到肾随尿排泄。
血液尿素浓度增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因素。
1.生理因素高蛋白饮食引起血清尿素浓度和尿液排出量显著增高。
血清尿素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0.3~0.5mmol/L,随年龄增加有增高倾向。
成人日间生理变异平均为0.63mmol/L。
2.病理因素
(1)肾前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因血液浓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致血液尿素浓度增加。
见于剧烈呕吐、肠梗阻、幽门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2)肾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降低,而使血液尿素含量增高。
(3)肾后性:尿路阻塞可引起血液中尿素含量增高,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血尿素浓度降低常见于肝功能衰竭患者。
【结果及分析】
【思考题】
1. 什么是NPN,血清中NPN包括哪些物质?
2.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检查肾功能的生物指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