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治国理政论坛)

李萌

《人民日报》(2016年08月10日07 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高度契合,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世界科技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既是支撑当前市场竞争的“近实力”,又是增强国家长远发展能力的“远实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是否强大,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充分演绎了从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基本路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和政治格局,一些欧美国家抓住机遇,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一条清晰脉络就是科技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使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相连。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主要考量因素,成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评价的关键衡量标准,成为参与全球范围竞争合作的关键内容。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随着我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跟踪仿制的路越走越窄,利用后发优势的空间日益缩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打造先发优势。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核心,制度创新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求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既要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又要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重大部署的落实

优化重大科技布局,加快培育重要战略能力。培育战略能力,关键要有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要有一批功能强大的创新基地,抢占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一方面,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面向长远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使两者形成相互衔接、梯次接续的格局。另一方面,优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在重大创新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形成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力量。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基础前沿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力争在更多重要领域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开辟新的发展方向。要在我国具备优势的领域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建立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全面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拥有先进适用、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表现。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强化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等重点领域研发部署,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统筹推进科技领域和其他领域改革,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例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企业,构建协同高效的创新网络;健全高效的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多元投入的创新格局;等等。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加快培育集聚创新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是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要培育一批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理念,加强科技创新成绩和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的宣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为科技部副部长)

2020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优秀范文

2020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优秀范文 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托起强国梦主题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科技托起强国梦主题作文1 当你正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游玩时,当你和家人欢聚一堂享受家的温暖时,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时,你是否会想到这些幸福时刻的来之不易?你是否知道是谁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是解放军叔叔,是他们在边疆保卫国家,才有了和平稳定繁荣的大好环境。军人全天候的训练,每个动作必须精准,任务必须完成。有时甚至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你能做到吗?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强大的国家,而科技强军,科技强国更是他们保卫祖国的坚韧利剑! 面对大海的召唤,2012年我国的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中国海军,中国结束了五大国唯一没有航母的历史,航母下水百年梦,拼死为国显军威。就在今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航母事业迈出了重大一步,令全国为之振奋,让世界为之惊叹,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海洋大国的自信。科技强国不再是口号,而是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的世界亮相。 还记得”神舟五号”的载人航天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还记得”嫦娥四号”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吗?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国家了。2020年我国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等等,这些重大科技事件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崭新的科技大国,在我们中国发展的征途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科技强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无论有多艰难,让我们为着拳拳爱国之心勇往直前,最是行稳能致远,最是科技能强国,不为别的,只为了中国的未来! 科技托起强国梦主题作文2 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竭力的了解自然,以图掌握更高更新的知识,这成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但现代科技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人类也遭受过自己文明的摧残。

最新世界科技强国排名·参考

1、美国 美国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以及技术产品创新方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人类工业史上许多最重要的发明,包括轧棉机、通用零件、生产线等都是源自美国,其中工业的生产线尤其重要,它使得工业的大量生产从梦想变为真实。其他重要的发明包括飞机、电灯泡与电话。美国最早研制出原子弹,将人类科技带入原子时代的新纪元。在科学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赢得了大量的诺贝尔奖,尤其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国生物医学的聚焦点,并已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人类对肿瘤、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治愈研究进入重要阶段。 2、日本 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等领域尤为突出,日本政府把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列为国家的3大支柱产业技术,并把3大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细分为16项。日本拥有很多大集团和大公司,如东芝,三菱等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 3、英国 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科研涉及很多科学领域。英国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有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较强。 4、德国 德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相当显著,而投入研究开发为整体经济的一部份。有103位德国人获颁诺贝尔奖,在20世纪,德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较其他国家为多,尤其是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等科学领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及马克斯·普朗克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德国在环境科技开发及运用上较为成熟,企业投入于环境科技领域达2,000亿欧元以上,德国环境科技重点包括发电、永续能源交通工具、原料效率、能源效率、废弃物管理、资源回收及永续水管理。 5、以色列 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重大,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全球顶尖企业,包括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升阳微系统,在以色列都有研发中心。

11南京公需课《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习领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课后习题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习领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根据本讲,科技创新的意义不包括()。 正确答案:C、民族賴之以富强 2、()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正确答案:B、1988 3、()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正确答案:D、2010 4、根据本讲,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十大关键词不包括()。 正确答案:D、全球治理 5、()曾经在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过“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 正确答案:B、刘 6、2017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比重为()%。 正确答案:B、15.2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要经过三轮中长期规划,其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包括()年。 正确答案:B、2006 C、2020 D、2035 E、2050 2、本讲引用了哪些人物关于科技重要性的论断?()

正确答案:A、马 B、d+eng D、x+i 3、本讲提到的“三个面向”指的是()。 正确答案: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B、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C、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4、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突破?() 正确答案:A、两弹一星 B、载人航天 C、载人深潜 D、超级计算机 E、以上都是 5、根据本讲,科技创新有利于()的提升。 正确答案:B、社会生产力 C、国际竞争力 D、综合国力 E、国家安全 6、根据本讲,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 正确答案: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E、以上都包括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7、本讲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重塑人类社会。 正确答案:错误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治国理政论坛) 李萌 《人民日报》(2016年08月10日07 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高度契合,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世界科技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既是支撑当前市场竞争的“近实力”,又是增强国家长远发展能力的“远实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是否强大,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充分演绎了从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基本路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和政治格局,一些欧美国家抓住机遇,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一条清晰脉络就是科技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使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相连。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主要考量因素,成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评价的关键衡量标准,成为参与全球范围竞争合作的关键内容。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随着我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跟踪仿制的路越走越窄,利用后发优势的空间日益缩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打造先发优势。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 诺贝尔奖看重的是该科学家对这一领域长期的、有革命意义的贡献,所奖励的是原始性创新科技,是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对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一次全面的评价,它包括:现代科学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政府及社会对科技的投入水平,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等等因素。但是显然,我们在稳定持久的科技投入产出以及科研体制等等方面,还没有来得及顺应这一潮流。 首先,在科技竞争力方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版的历年《国际力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一直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也处于较低水平,人均科研费用更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无论从每年的科技论文总篇数看,还是选择科学技术的基础投入等指标,我国总体的科技竞争力现在仍处较弱水平,基本上与印度持平,不敌韩国,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在科研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目前国内科研经费的申请,需要依靠三五年内就能取得成绩,但正如专家指出的,真正重大的发现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必须拥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而国内的基础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今年春天暴发的SARS疫情也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国内科研队伍内部的交流目前还很有限,而且派别之争依然存在,跨学科的联合研究更为有限。 而在科研人才的储备方面,也存在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事实,这就是优秀人才的出国潮。近几年国内一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出国人数基本保持了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左右。美国人不必做什么,只需在中国设置两个“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托福、GRE,就轻轻松松把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尖子——也就是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收割走。这是2000年10月15日《北京晚报》的一则报道,三年过去了,这种现状有所扭转吗? 不必否认,我们的确需要一次诺贝尔奖,这已成为中国人历久弥坚的一种情结。但是,如果我们依然不能理顺包括上述缺陷在内的一些关系,诺贝尔奖依然是梦。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不是因为诺贝尔奖,我们同样急需解决科研投入产生以及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获得持久和良性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国运之所系,国民福祉之所系,社会进步之所系。这是最需要我们看清的,也许,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需要一次诺贝尔奖的真正理由。 本帖最后由 greenland 于 2011-6-8 20:51 编辑 就这个问题,我想谈一点我的个人看法,以下观点只属于我个人。 1)诺奖需要时间诺奖分为自然科学类,和平奖,文学奖。我只关注自然科学类,后面两个与意识形态和语言有关,你很难想象《红楼梦》翻译成英文会不会保持原著的魅力!对于自然科学类,我觉得应该要时间的,我们大陆的现代科学的发展不过才近百年的事,中间经历了战乱频仍,文革的暴虐。而后者在国内造成了大量知识精英的失去,自然科学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而彼时国际上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一个样,七十年代又另外一个样子了”。我国的科学逐渐地落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