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 格式:docx
- 大小:121.65 KB
- 文档页数:29
吉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吉安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吉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项目申报单位(公章):吉安市人民政府项目承担单位(公章):吉安市国土资源局承编单位(公章):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负责人(签字):审核人(签字):编制人(签字):目录一、规划调整背景 (1)(一)工作背景 (1)(二)现行规划评估结论 (2)(三)区域概况 (7)二、规划调整总则 (10)(一)指导思想 (10)(二)规划调整原则 (10)(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11)(四)规划调整依据 (12)三、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调整 (14)(一)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及目标 (14)(二)土地利用战略 (15)(三)土地利用目标调整 (16)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17)(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8)(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18)五、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9)(一)强化耕地保护 (19)(二)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9)(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集中区 (20)(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0)(五)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21)(六)合理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 (22)六、生态用地保护和布局优化 (23)(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4)(二)生态用地布局优化 (24)七、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及开发边界划定 (25)(一)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25)(二)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 (27)八、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7)(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7)(二)县(市、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33)(三)县(市、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36)九、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调整 (38)(一)允许建设区 (38)(二)有条件建设区 (39)(三)限制建设区 (40)(四)禁止建设区 (40)十、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1)(一)中心城区概况 (41)(二)中心城区发展格局 (41)(三)中心城区用地调控目标 (42)(四)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2)十一、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调整 (43)(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3)(二)重点建设项目 (44)十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6)(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46)(二)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制度建设 (47)(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49)(四)提高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50)附表 (51)附表1 吉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51)附表2 吉安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52)附表3 吉安市其他规划指标调整情况表 (53)附表4 吉安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4)附表5 吉安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调整情况表 (55)附表6 吉安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表 (56)附表7 吉安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表 (57)附表8 吉安市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 (58)附表9 吉安市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调整情况表 (59)附表10 吉安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情况表 (60)附表11 吉安市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调整情况表 (61)附表12 吉安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整情况表 (62)附表13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分解表 (63)附表14 园地、林地和牧草地指标分解表 (64)附表15 吉安市2015-2020年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5)附表16 吉安市规划期内不确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7)一、规划调整背景(一)工作背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会议,对严格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规划管控、坚守耕地红线、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4年吉泰走廊建设工作任务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9•【字号】•【施行日期】2014.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4年吉泰走廊建设工作任务书的通知井开区管委会,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确保《2014年吉泰走廊加快改革开放推进发展工作意见》(吉府办发〔2014〕8号)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加快推进吉泰走廊建设,打造重要增长带,市政府决定印发《2014年吉泰走廊建设工作任务书》(以下简称《工作任务书》)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分工。
走廊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工作任务书》提出的目标要求,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明确责任,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再细化,分解落实到县(区)有关责任单位和市直单位相关责任科室,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调度推进落实。
二、协同推进、全面完成任务。
对需要县区和其他市直单位配合推进的工作任务,各牵头单位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加强调度、强化考核评价。
工作任务书将作为走廊县区和市直单位2014年吉泰走廊建设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市吉泰办将对各项工作任务实行每季调度、重点抽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并建立情况通报制度。
附件:1.三县四区2014年工作任务书2.市直有关单位2014年工作任务书2014年5月29日附件1三县四区2014年工作任务书井开区1.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实现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832亿元,增长15%;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95.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吉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赣府字〔2024〕69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吉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吉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审批新干县等13个县(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请示》(吉府文〔2023〕2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吉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吉安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建设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吉泰走廊创新驱动引领区、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具有庐陵文化特色的全域旅游集聚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吉安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7.366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8.861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5.3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72.92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34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8.02•【字号】•【施行日期】2007.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井冈山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吉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七年八月二日吉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及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程序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7]60号)文件精神,我省将开展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市政府已将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列入2007年工作重点之一,为做好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按照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遵循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新时期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根据我市“十一五”发展计划及至2020年发展目标,结合我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广泛征询有关方面和群众的意见,依法依规、科学、严谨的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二)基本原则本次规划修编工作在“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原则。
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为重点,推进耕地保护由单纯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府办字〔2017〕89号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吉安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己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4月11日吉安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6〕4号)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创新城市节水、治污和河流改造方法,完善海绵城市建设、验收和监控各项制度,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其中,2017年至2019年,每年建成的海绵城市面积不少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的6%,2020年建成的海绵城市面积不少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的2%。
从2017年起,下列项目原则上应全部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进行建设:高铁站前新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项目;中心城区新开工的道路、广场、公园、绿地、雨污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住宅小区;正在实施但还没竣工的小区和道路等项目,有条件的要按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完善,并结合城区公园绿地提升,逐步实施海绵改造;中心城区内涝积水点和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区域的综合整治项目。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文本简本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政府2009年09月项目名称: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编)编制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单位:吉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处院长:李玉堂教授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周均清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项目注册号:20050432-赣07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6)第五章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第六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2)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4)第九章绿地系统规划 (30)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2)第十一章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37)第十二章市政工程规划 (40)第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44)第十四章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45)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49)第十六章附则 (5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09)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二)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①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人文规划,绿色规划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划③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④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的规划⑤坚持公平公正,体现群众利益为重的规划⑥加大公众参与,体现公共政策的规划⑦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⑧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体现文化特色的规划⑨注重近期与远期结合,体现弹性的规划⑩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体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规划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第四条规划范围(一)市域:整个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5258.75平方公里。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泰走廊建设有关事项协调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01•【字号】吉府办字[2014]203号•【施行日期】2014.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泰走廊建设有关事项协调意见的通知(吉府办字〔2014〕203号)井开区管委会,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吉泰走廊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吉泰走廊建设有关事项的协调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4年9月1日吉泰走廊建设有关事项的协调意见为协调解决各地、各部门在加快吉泰走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吉泰办在征求吉泰走廊三县四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共梳理出急需协调解决的事项20项。
8月20日,市政府对这些事项进行了研究讨论,就11个事项形成了相关协调意见,并提请吉泰走廊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通过。
具体协调意见如下:1.关于市交通运输局提请的推进公交一体化事项:一是协调解决吉水、泰和及中心城区公交站场建设用地;二是协调解决公交线途经国、省和县乡道时,沿线港湾式候车亭建设问题及其它安全设施的建设、设置;三是协调加快推进加气站、充电站的规划建设问题,并在余家河公交总站布点建设加气子站。
协调意见:一是吉水县、泰和县、吉州区年底前要完成公交总站用地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尽快启动公交站场建设;走廊三县四区要积极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完善沿线港湾式候车亭及其它安全设施的配套完善工程建设。
二是市交通运输局要尽快落实新能源汽车的招标、购车协议,为省供电公司批复充电站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市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市供电公司抓紧推进余家河公交总站充电站的规划选址,并启动城北片区、井开区、青原片区的3座充电站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吉安市中心城区西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规划区位置范围规划范围:东至赣西堤,南至禾河堤,西至君华大道,东北紧邻后河水系。
规划面积8.3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3.68平方公里。
二、规划依据根据《吉泰城镇群规划(2016-2030)》、《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三、规划目标根据规划区在吉安市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规划目标为:营造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示范区;建设集现代生活、信息产业、城市现代服务业及旅游业为一体的复合生态新城。
打造服务产业配套、辐射周边人群、产城互动的城市拓展对接新区。
是禾河时代的开拓区、融城南延的对接区、湿地文化的展示区、文化旅游的体验区、环八畅游的核心区。
四、规划结构吉安市中心城区西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结构为:“一带、两轴、三廊;一核,两心,三点”的总体结构。
1一带:沿禾河的渗透绿带,集禾河、湿地景观、农耕景观为一体,为周边人群提供体验生态的休憩环境。
2两轴:对接城市行政中心的城市文化景观主轴;连接各大片区的核心商业节点的绿色轴线。
3三廊:健康养生居住区、低碳居住区内部及井冈山大道左侧的生态绿廊。
4一核:商业艺术传媒中心,集艺术传媒产业区与核心商业区于一体,是庐陵文化的传承与现代信息传媒的延续。
5两心:两个片区服务中心,配套教育基础设施及商业。
6三点:服务各片区的邻里商业节点。
五、道路交通规划参照《吉泰城镇群规划(2016-2030)》及相关规划要求,规划采用方格网路网结构形式。
规划在现状道路网骨架的基础上,打通东西和南北方向主干道,加强区内的道路交通联系,形成规划区方格网状的道路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三纵三横”主干路道路网骨架。
规划在主干路之间增设了东西、南北向的次干路和支路进行联系。
主干路:“三纵”分别为君华大道、吉州大道、井冈山大道;“三横”分别为吉安南大道、吉祥路、禾河路。
次干路:上海路、安泰路、锦绣大道;各级道路宽度为主干路50-60m,次干路30-40m,支路12-25m。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安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安吉县县城城北分区规划,加强和规范城北核心区块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切实有效地指导城北新区核心区块的建设,特编制《浙江省安吉县县城城北核心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规划范围指安吉县城城北区块的核心区域,西苕溪及西港围合的范围,面积约为685.3公顷。
第三条本规划是规划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拆建、改建、扩建或新建项目,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四条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纸、分图图则和规划说明四部分组成。
文本和图纸(包括规划图纸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五条本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3)《湖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5)《浙江省安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浙江省安吉县县城城北分区规划2006.5》(7)《安吉县生态城市规划(2004—2020年)》(8)《安吉县生态人居名县规划》(2004—2020年)(9)2004年安吉县城北区块地形图(1:1000)实测图第六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和浙江省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安吉县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及地方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安吉县建设局。
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第八条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的规定。
本规划用地性质一般划分至小类。
第九条在满足整体规划功能布局的前提下,允许用地在必要情况下的兼容使用,适建范围按《附表1: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执行。
第十条规划允许部分地块在兼容使用的前提下混合使用,具体情况见土地使用规划图及分图图则。
第一章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1条给水工程规划规划近、远期城区最高日用水量分别为8万立方米/日、13万立方米/日。
以禾河地表水为主要水源,远期可考虑多水源供水,将赣江地表水作为城区的应急水源。
规划敦厚城区供水主要由金山自来水厂供给,扩大规模达8万立方米/日;凤凰园区供水主要由凤凰自来水厂供给,扩大规模达5万立方米/日,新建赣江自来水厂,规划规模10万立方米/日,主要为井开区供水(删除此句)。
两座水厂与吉安市市区水厂联网,纳入市区供配水管网系统。
第2条排水工程规划在城市发展的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旧城区需因地制宜,由合流制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制。
雨水排放划分六个排水分区。
敦厚城区:以庐陵大道、君山大道、吉衡铁路为界分为城北、龙湖、君山、城西四个排水区。
城北片区雨水就近排入将军湖及自然小溪;龙湖片区雨水直接排入龙湖;君山片区雨水直接排入君山湖;城西片区雨水就近排至铁路边沟。
凤凰城区:以凤凰大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排水分区。
凤凰大道以北区域雨水就近排入禾水河支流;凤凰大道以南区域雨水就近排入瑶塘水库。
规划近期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90%,远期2030年污水处理率100%。
近期污水排放量约为6万吨/日,远期城区污水排放量约为9万吨/日。
凤凰城区污水汇集至凤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扩建凤凰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日;敦厚城区污水通过庐陵广场截污主干管和县城工业园截污主干管汇集到敦厚污水泵站,经提升最终输往吉安市螺子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扩建敦厚污水泵站,建设规模达到5万吨/日。
第3条电力工程规划规划城区2020年、2030年用电量分别为6.5亿KWH 、12.5亿KWH,最大负荷分别为135MW、260MW。
第4条通讯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2030年城区固定电话数分别7万部、11万部,移动电话数13万部、20万部。
规划保留现有吉安县电信局,城区按2公里服务半径新建3处电信支局。
单个电信局所用地面积6500-8000m2,装机容量8-10万门。
按2.5公里服务半径新建3处邮政支局,单个邮政支局用地面积2000-4500平方米。
按500米服务半径设置邮政所和邮政信筒(箱)。
第5条燃气工程规划吉安县城区现状供气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天然气作为主要气源。
(LNG)液化石油气(LPG)作为辅助气源,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应急备用气源。
预测近期2020年城区天然气用量为2200万Nm3,液化石油气用量为3900吨;远期2030年城区天然气用量为6100万Nm3,液化石油气用量为2200吨。
城区天然气输送采用次高压——中压二级供气方式进行供气。
在敦厚城区、凤凰城区各设1处次高压-中压调压站,单座调压站占地面积约0.3公顷,设计规模不小于10万Nm3/d。
保留敦厚城区LNG储气站,储气规模达6万Nm3;凤凰城区新建凤凰LNG储气站,储气规模30万Nm3,用地面积3.5公顷。
在横江镇北侧设置一座三类LPG储配站,年供应能力4000吨,用地面积2.5公顷。
在城区的城北片区、龙湖片区、君山片区、凤凰片区各布置两处LPG供应站,单座LPG 供应站占地面积约0.1公顷。
城区共布置3座CNG常规加气站,其中敦厚城区2座,凤凰园区1座,单座常规站加气量为600-1000 Nm3/h。
第6条环卫工程规划规划期末,生活垃圾日产生量250吨,年产生活垃圾量9万吨。
规划在新建、扩建的居住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设置垃圾收集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00米,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规划城区共设置19座垃圾收集站,其中敦厚城区12座,凤凰园区7座。
规划按每2-3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单座垃圾转运站日转运量不大于50吨,用地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
规划城区共设置13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其中敦厚城区9座,凤凰园区4座。
近期吉安县城区禾水河道保洁覆盖率达90%,远期达100%。
建立禾河水域保洁管理作业综合基地,对禾河进行保洁作业和监督管理。
至规划期末共设7处环卫所,单个环卫所用地面积为1600-2400平方米。
第二章城区环境保护规划第7条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县城空气质量环境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上要求,其中良好天数应达到95%左右;工业废气处理率10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大于8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化学需氧量、氮氧排放排量达到国家控制目标。
声环境保护目标:城市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要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dB(A),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dB(A);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大于90%。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10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8条环境功能区划1、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城区内均为二类大气环境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水厂水源地按Ⅱ类、Ⅲ类水控制,其他地表水按Ⅲ水控制。
赣江:从泰和县草坪至吉安市铁路桥执行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景观娱乐用水区;从吉安市铁路桥至吉安市井冈山大桥下0.6公里执行Ⅱ类-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
禾水河:从永新县社背溶江河汇入口至吉安县横江镇吉安县金山水厂取水口上4公里执行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景观娱乐用水区;从吉安县横江镇吉安县金山水厂取水口上4公里至取水口下0.2公里执行Ⅱ类-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从取水口下0.2公里至吉安县下村执行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景观娱乐用水区;从吉安县下村至吉安市余家河禾水入赣江处执行Ⅱ类-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
规划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外的河流、水面,包括城区公园内的水域,执行Ⅲ类以上水质标准,主导功能为城市景观水体。
3、声学环境功能分区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将中心城区分为5类声环境功能区。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区域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第三章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第9条抗震规划1、抗震设防标准城区一般民用建筑城区按6度标准进行设防,新建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重大(重点)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避震疏散场所规划避震疏散场所主要有城市公园、绿地、体育场地、广场、停车场、学校操场、防灾据点等,疏散半径在1-1.5公里以内。
按疏散用地应达到每人不少于3平方米,远期城区避震疏散场所用地面积应不少于90万平方米。
3、旧城区改造旧城区改造时,应充分考虑防震的要求,降低城区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增加和拓宽支路及宅前宅后道路,增加广场和绿地,以有效提供避震疏散用地,对低质量的成片建筑进行改造,以尽可能满足防震要求。
第10条防洪排涝规划规划城区防洪标准近期采用20年一遇,远期采用50年一遇。
城区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干。
1、加固加高城区现有堤防进行,断面达标,堤身、堤基防渗处理;使横江堤、高塘堤、敦厚堤、永和堤连成一体,形成封闭的防洪系统2、吉安县防洪工程属3级工程,其治涝主要建筑物按3级进行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进行设计。
规划原址重建沿线现有穿堤涵洞,敦厚堤段新建坪里排涝闸。
3、依据城区涝区地形划分为高塘片区、城北片区两个独立涝区。
高塘片区新建仕江口、罗家两座排涝泵站,城北片区新建肖家、坪里两座排涝泵站,敦厚堤段新建坪里排涝闸。
4、规整禾水河道现状岸坡,对易冲河岸采用浆砌石护岸,加强沿岸护坡绿化建设,进行清淤疏浚,增加禾水河道水域容量和调蓄水能力,作为城区洪水外排骨干河道。
5、对城区原有排洪渠进行整治,加大排水断面,理顺沟道线性,进行边坡衬护与边坡治理。
6、县城望江路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55.63m-55.08m,路堤顶超高1.5m,路堤结合段道路设计路顶高程57.13m-56.58m,路堤分离段道路设计路顶高程56.58m-54.50m。
规划望江路与城北片区各规划路交叉口均为平交。
第11条人防规划按战时疏散人口为城市总人口的40%,留城人口比例为60%;人防工程按城区总人口人均1平方米进行建设,2030年城区需人防工程总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
1、指挥工程规划完善建设县人防地面指挥所暨民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远期建设县基本指挥工程及各防空片区指挥工程,县基本指挥工程建筑面积均不小于2000平方米,各片区指挥工程均不小于1200平方米。
2、医疗救护工程规划规划城区形成“急救医院—救护站”二级规模的战时医疗卫生保障网络。
3、人员掩蔽工程规划人员掩蔽工程应与住宅建筑和城市公共建筑布局基本一致,主要形式是防空地下室,建设重点是人口密集区。
党、政、军机关的办公楼修建附建式防空地下室;人口稠密区结合城市地下商业街等修建公用地下人防工程;重大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修建地下物资库和地下通道;10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以及人民防空重点城市的居民住宅楼和危房重建住宅项目,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防空地下室;其他民用建筑,地面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建筑面积3%的比例修建防空地下室。
第12条消防规划城区划分为4个消防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分别建设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其中敦厚城区3个,凤凰园区1个。
各消防站建设标准按《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的要求进行建设。
规划沿禾水河两岸设消防专用取水码头,建设消防车道和取水设施。
沿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严格按照不大于120米间距要求设置;新建、改建居住区内应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集中住宅区、商业区根据需要设置消防水鹤或消防水池。
第13条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护措施,对于跨越赣江、禾河的桥梁和各类管线设施应相应提高标准。
1、应急指挥系统:规划设置县级应急指挥中心一个,布置在县人民政府内,负责制订灾害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