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2.61 KB
- 文档页数:2
口腔粘膜白斑怎么办?介绍科学疗法!口腔黏膜白斑又称为口腔白斑病,这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具体表现就是人的口腔黏膜上出现了白色的斑块,并且根本擦不掉,看起来会非常明显,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口腔黏膜白斑有可能会癌变,所以要及时治疗,下面详细介绍科学治疗方法。
★(一)去除一切致病因素理化或机械刺激是诱发口腔白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去除所有的刺激因素是治疗白斑首位的、不容忽视的方法。
1.戒除所有的不良习惯与嗜好,包括戒除烟酒、不进食过热食物和少吃辛辣食物、纠正单侧咀嚼习惯等。
2.磨改牙齿锐利的边缘,拔除残根、残冠、错位及无功能牙,对不良修复体也应除去或修改,以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3.调整产生电流的金属修复体。
通常认为早期更换引起电流的金属修复物可使病变逆转。
★(二)局部药物治疗1.维生素A局部病变粘膜下注射,亦可用鱼肝油局部涂擦或敷贴治疗白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维甲酸类药物局部治疗白斑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较安全,治疗时应以低浓度为宜,不宜过高,以减少不良反应,一般以0.05%-0.2%为佳。
通常该药只适用于均质型或部分疣状型白斑的保守治疗,而不宜用于颗粒型与溃疡型的治疗。
3.5—氟脲嘧啶(5—FU)常用5%的软膏局部涂抹,每日2次,有一定的疗效,病变消失后即停药。
4.抗真菌类药物部分白斑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而对白斑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合用抗真菌类药物的局部治疗,常可提高疗效。
目前常用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锭剂或克霉唑口含,也可用2%-4%的碳酸氢钠或0.2%洗必泰溶液等含漱。
5.另外,选用蜂胶类膜剂、活血化瘀类膜剂以及离子导入药物等局部治疗方法,亦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三)全身药物治疗1.维生素A对调节上皮组织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分化起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A,可使过角化消退。
常用量为口服2.5万U,每日2-3次,疗程1-2个月。
2.维甲酸类药物该类药物有干扰致癌作用,可防止上皮癌的发生,并可延缓或停止甚至逆转癌前细胞变成癌细胞,另外,还具有维持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使过角化的形成受到抑制。
口腔白斑需要治疗吗口腔白斑病是一种临床上口腔常见的表现,口腔粘膜出现了白色的斑块,这种白色的斑块没有办法擦掉,比较严重的时候它属于癌变的一个信号,一些口腔鳞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疾病征兆,所以说它是比较危险的一个症状表现,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口腔白斑需要治疗吗(一)去除一切致病因素理化或机械刺激是诱发口腔白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去除所有的刺激因素是治疗白斑首位的、不容忽视的方法。
(二)局部药物治疗1.维生素A 局部病变粘膜下注射,亦可用鱼肝油局部涂擦或敷贴治疗白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维甲酸类药物局部治疗白斑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较安全,治疗时应以低浓度为宜,不宜过高,以减少不良反应,一般以0.05%-0.2%为佳。
通常该药只适用于均质型或部分疣状型白斑的保守治疗,而不宜用于颗粒型与溃疡型的治疗。
3.5—氟脲嘧啶(5—FU) 常用5%的软膏局部涂抹,每日2次,有一定的疗效,病变消失后即停药。
(三)全身药物治疗1.维生素A对调节上皮组织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分化起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A,可使过角化消退。
常用量为口服2.5万U,每日2-3次,疗程1-2个月。
2.其他药物治疗病人合并有贫血时,可用维生素B12治疗。
唇和舌的损害可用复合维生素B辅助治疗。
此外,尚可用雌激素治疗。
(四)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白斑病变疗效较好,是治疗白斑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尤其对那些有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应立即尽可能全部切除,并要求病人随诊观察。
通常,手术治疗只有和去除刺激因素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刺激因素包括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
虽然手术切除疗效较好,但较复杂,损伤大,也有一定的复发率,故应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五).冷冻治疗冷冻治疗也是治疗白斑的方法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口腔粘膜位置浅表,比较柔软,表面湿润且组织致密度低,较利于冷冻治疗。
该法常选用液氮,并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无法获得标本做病理检查及病人伤口愈合较慢的缺点,且治疗后复发与癌变的问题也应考虑。
口腔白斑中医知识点总结一、脾胃虚弱是口腔白斑的根本原因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口腔白斑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平时饮食不规律、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都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营养物质的代谢,使口腔黏膜出现异常变化。
因此,中医治疗口腔白斑的首要任务就是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改善口腔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
1.1 调理脾胃气机口腔白斑往往与脾胃气机不畅有关,中医常用调理脾胃气机的方法来治疗口腔白斑。
常用的方法包括调节饮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等;适当进行中药理疗,如使用益气健脾、理气健脾的中药进行调理,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为口腔黏膜提供营养物质;适当进行针灸理疗,如选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进行调理,促进脾胃气机畅通。
1.2 调理脾胃阴阳口腔白斑的发生与脾胃阴阳失衡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阴阳对治疗口腔白斑也非常重要。
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适当进行药膳调理,如糯米粥加枸杞、红枣等食材熬制而成的药膳,有益于调理脾胃阴阳,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适当进行中药调理,如使用滋阴清热的中药进行调理,改善口腔黏膜的炎症情况,促进口腔白斑的愈合。
1.3 调理脾胃湿热口腔白斑往往伴随湿热内蕴的情况,因此调理脾胃湿热是治疗口腔白斑的关键。
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祛湿药物治疗,如使用龙胆草、黄芩、防风等中药进行治疗,清热祛湿,改善口腔黏膜的湿热病理状态;采用适当的饮食调理,如多食谷类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改善口腔白斑的病情。
二、舒肝祛郁是口腔白斑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结,从而影响脾胃功能,进一步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引发口腔白斑的发生。
因此,舒肝祛郁对口腔白斑的治疗非常重要。
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调理情志,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压力过大,有助于舒肝祛郁,改善口腔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适当进行气功调理,如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调理身心,有助于疏肝理气,促进口腔白斑的康复。
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题库: 口腔白斑的成因和临床表现口腔白斑是一种口腔黏膜发生过度角化形成灰白色或乳白色斑为特征的常见病。
口腔白斑的成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口腔白斑是怎么回事?1、吸烟等理化刺激口腔白斑病发生率与吸烟史的长短及吸烟量成正比关系。
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400支/年, 发生白斑的危险度增加。
2、念珠菌感染口腔白斑病者中, 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34%左右, 其中除白色念珠菌外, 星状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可能与白斑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3、微量元素研究发现, 机体中的微量元素锰(Mn)、锶(Sr)和钙(Ca)的含量与口腔白斑病的发生呈显着性负相关。
其中Mn的含量与内斑的关系更为密切。
Mn与酶的形成有关, 而口腔白斑病的发生与组织代谢异常有联系。
4、微循环改变口腔白斑病患者黏膜病损处存在微循环障碍, 在使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 改善微循环状况后, 病变缓解或消失。
因而口腔白斑病与机体微循环状况有关。
5、易感的遗传素质应用染色体技术方法, 研究口腔白斑病患者、正常人、口腔癌患者的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
口腔白斑病与口腔癌患者SCE 频率高于对照组, 自斑患者(特别是不抽烟者)的SCE频率高于正常人, 提示某些口腔白斑病患者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
6、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上皮代谢与维生素关系密切,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黏膜上皮过度角化。
维生素E缺乏能造成人皮肤的氧化异常, 使之对刺激敏感而易患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是什么?1、斑块状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 质地紧密, 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 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
值得注意的是, 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 有时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时已发生癌变。
2、颗粒状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 口角区黏膜多见。
损害常如三角形, 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 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斑。
本型白斑多数可以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20得了口腔白斑怎么办罗厚光口腔白斑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病变的斑块,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也属于慢性病变的一种。
发病部位常见于保护口腔的各部黏膜,主要是口腔内的舌部。
根据临床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口腔白斑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出现类似症状后也未能引起重视,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错过最初的治疗时间。
由于口腔白斑出现的原因不同,对症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区别,但病情的恶化均会引起不良后果,威胁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口腔白斑的认识和理解。
口腔白斑到底是什么?得了口腔白斑应该怎么办呢?一、什么是口腔白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即无意中发现口腔里生长出一些不知名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却不会表现出其他明显的特征,白斑也不会产生任何异常的疼痛或不适感。
从临床研究来看,大多数的口腔白斑对人体都不会产生坏处,但有的白斑会由于病理性质的改变,出现组织癌变的可能性,因此也需要我们在出现口腔白斑后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二、引起口腔白斑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引起口腔白斑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刺激和个人机体变化。
局部刺激如吸烟、喝酒、咀嚼槟榔等,这些长期的不良习惯都会造成口腔受损,从而出现白斑。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口腔白斑患者都具有长期烟酒史,因为烟对口腔的刺激是十分剧烈的,所以长期吸烟者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自身是否有出现此类病症。
个人机体变化如口腔受到细菌感染、机体缺乏叶酸或者某种维生素,也会引起口腔白斑的出现。
三、口腔白斑的主要表现形式口腔白斑患者的口腔黏膜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斑块表现,包括斑块状、颗粒状、皱纸状等,但是由于口腔黏膜组织病变的情况与斑块表现并不会呈现出规律性,所以即便是特别小的斑块也会有癌变的可能。
从病症来看,患者的斑块多发于口角区黏膜,当白斑数量较多并呈颗粒状时,可能提示患者受到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口腔白斑若于口腔溃疡发生在同一时期,则可称为“溃疡型”白斑,但患者病情的诊断还需要依靠临床的病理检验结果来证明,才能根据病情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口腔白斑名词解释
口腔白斑是一类常见的牙周病变,也称为齿龈白斑或正负性口腔白斑(LPD)。
它是由细菌及病毒引起的,细菌不断繁殖,超过正常的水平,并引起口腔黏膜炎。
这种病变的症状通常是口腔痛,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口腔白斑等症状。
一般来说,口腔白斑是指黏膜上的白色或浅灰色斑点或斑块,这些斑点会出现在外侧或内侧齿龈以及口腔壁上形成的不规则形状,贴合口腔壁上形成的不规则形状。
往往可以从口腔内看到这些圆形或椭圆形的白斑,可能有着棕色或浅褐色的斑点,有时会有脓性脓斑。
口腔白斑的病因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的微生物引起的,也可能是口腔的细菌失衡所引起的。
研究表明,某些细菌如细菌拉脱菌,可能会引起口腔白斑的发生。
也可能是因为口腔的抗菌能力下降所致。
过多的糖分也可能会导致口腔白斑的发生,因为糖分可以在口腔里滋生细菌。
此外,口腔炎、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是口腔白斑产生的原因之一。
口腔白斑的预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注意保护牙齿和牙龈,保持口腔的卫生,减少细菌的滋生;另一方面,要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以便维持口腔细菌的平衡。
口腔白斑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用药,口服或局部应用;激光治疗,可以抑制病毒、细菌繁殖;牙周组织切除术,以除去炎症;牙周治疗,可防止口腔病
变的再发生;及牙周洁治,以去除牙周炎症组织。
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牙周病变,也可能是因口腔的细菌失衡或抗菌能力下降而引起的,所以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的卫生,同时,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改善口腔病变症状,减轻口腔病变病变。
口腔白斑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口腔白斑病概述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片或斑块,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疾病者,属癌前期病变或潜在恶性病患范畴,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角化病。
英文名称:oral leukoplak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抑癌基因缺乏等遗传因素有关。
发病部位:口腔,头部。
常见症状:自觉局部粗糙或木涩、刺激痛、自发痛。
主要病因:吸烟、喝酒、感染。
检查项目:视诊、组织病理学检查、甲苯胺蓝染色、脱落细胞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有恶变的风险,应尽早注意。
临床分类:1、均质型病损特点表现为白色斑块,微高出黏膜面,表面略粗糙,呈皱纸状,有时出现细小裂纹。
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发涩感。
2、疣状型病损表现为白色斑块,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结节状突起。
质较硬,有粗糙感。
3、颗粒型病损特点为在发红的黏膜面上有细小颗粒样白色角化病损,高出黏膜面,表面不平似绒毛样。
多有刺激痛。
4、溃疡型病损特点为在白色斑块基础上有溃疡形成。
常有明显的疼痛。
二、口腔白斑病的发病特点三、口腔白斑病的病因病因总述:发生白斑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外来的刺激因素;另一种是机体内在的易感因素。
外来因素多为局部的机械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刺激以及其他原因。
内在易感因素因每个个体不同,同样的刺激,个体反应不全相同。
基本病因:1、长期持续的理化因素刺激如吸烟者由于烟草中的烟碱含有致癌物质,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刺激黏膜形成白斑,甚至癌变。
如果戒烟有些白斑可自行消退或者减轻。
过度饮酒或饮烈性酒也能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而形成白斑。
2、口腔内持续的机械刺激可使牙齿边缘或牙尖过锐而刺激黏膜形成白色角化病变。
舌面有白斑可能是免疫系统问题舌面上出现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症状,可能暗示着免疫系统出现问题。
本文将对舌面白斑的原因、症状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白斑的原因舌面上的白斑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
其中,免疫系统问题是可能的一种主要原因。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系统,它通过产生抗体和其他免疫细胞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身体各部位出现异样症状,包括口腔。
二、舌面白斑的症状免疫系统问题导致的舌面白斑通常伴随着以下症状之一或多个:1. 舌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块状的病变,可能呈现点状、片状或者覆盖整个舌面。
2. 白斑可能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边界不清晰。
3. 可能伴有疼痛或灼热感,尤其在饮食或刷牙时症状加重。
4. 可能伴随口干、口臭、味觉异常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舌面白斑不一定是免疫系统问题导致的,还可能与其他因素,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白斑病等有关。
因此,在确定诊断前,仍需要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和综合分析。
三、舌面白斑的治疗方法针对免疫系统问题导致的舌面白斑,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治疗免疫系统问题:针对免疫系统异常的原因进行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激素替代治疗、免疫调节药物等。
2.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用牙线清洁牙间隙、漱口等,以保持口腔卫生。
3. 避免刺激食物:避免辛辣、热的食物,以减轻舌面的不适感。
4. 草药治疗:一些中草药被认为具有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尝试一些草药治疗方法,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舌面白斑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结语舌面白斑可能是免疫系统问题的体现,因此在发现舌面出现白斑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
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合理饮食和生活方式,对免疫系统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确诊的免疫系统问题,合理治疗和定期随访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保持身体健康。
简单讲解口腔白斑的病因及治疗*导读:口腔白斑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状损害,系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过度角化所致,因此称为口腔粘膜白斑,简称白斑。
……口腔白斑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状损害,系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过度角化所致,因此称为口腔粘膜白斑,简称白斑。
以50~60岁为发病高峰,多发生于男性。
白斑在口腔各部如唇、舌、龈、腭等粘膜均可发生,常以两颊、舌尖、舌缘为多见。
白斑初期呈浅白色、灰白色、乳白色或深浅不均的白色斑块,不突出粘膜面,随着病情的发展,有的略高出粘膜面,有的明显高出粘膜面。
表面粗糙有裂纹,界限清楚,白斑也可以发生破裂、溃疡或糜烂。
白斑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局部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大量吸烟、长期饮酒、不注意口腔卫生、咬牙错乱、牙缘尖锐、残根残冠、龋洞边缘等,对颊舌粘膜的机械刺激,或牙齿有两种不同修复体,可在口腔内产生微量电流刺激粘膜发生角化。
也有人认为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及遗传等因素,与白斑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白斑本身一般无害,但也有资料证实可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5%,50~70岁老人的口腔白斑最易癌变。
在白斑柔软、光滑、色浅、手触感不明显时,不致于有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并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提示有癌变的可能。
因此对白斑要注意及时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1)局部涂抹维生素A,口服维生素A或维甲酸片,每日15~30mg,有助于消除上皮的过度角化。
同时还可辨证服用一些中药。
(2)对有癌变可能性的病人可考虑手术切除,电凝或冷冻等疗法。
(3)忌用腐蚀性药物,因腐蚀性药物有促进癌变的危险,一切疗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还要戒除烟、酒嗜好,不吃辛辣食物,消除一切刺激因素。
只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 2011年版(原创版)目录一、口腔白斑病的概述二、口腔白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三、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四、口腔白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五、口腔白斑病的治疗六、口腔白斑病的预防和护理七、口腔白斑病的预后正文一、口腔白斑病的概述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角化性病变斑块。
这种病变不传染,属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口腔白斑病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颊部和舌部最为常见。
二、口腔白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口腔白斑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饮酒、嚼槟榔、食用过烫或辛辣食物、口腔内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角化,进而形成白斑。
三、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斑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患者通常无明显疼痛或瘙痒感,但在白斑加重时可能出现局部粗糙、硬结等感觉。
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能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
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为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
四、口腔白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口腔白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观察白斑的位置、大小、形状和色泽等,并询问病史,包括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习惯。
如有疑虑,可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方面,口腔白斑病需要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口腔黏膜病变相鉴别。
五、口腔白斑病的治疗口腔白斑病的治疗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1.局部治疗: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拔除口腔内有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等。
局部可以用维 A 酸涂抹,促进恢复。
2.全身治疗:在确认已经纠正吸烟等有害习惯后而损害尚未消失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如口服维生素 A 或维甲酸。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口腔白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1.吸烟
白斑的发生率与抽烟时间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
2.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或联合致病因素之一。
3.全身因素
4.局部慢性刺激
本病的发生与局部的慢性刺激如长期的烟、酒、辣、烫、咀嚼槟榔、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等的刺激有关,
5.其它
口腔白斑可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两大类:前者包括斑块状、皱纹纸状等,而颗粒状、疣状及溃疡状者属于后者。
1.斑块状
白色或者灰白色角化斑块,质地紧密,斑块表面可有皲裂,平或稍高出黏膜表面,边界清楚,触之柔软,不粗糙或略粗糙,周围黏膜多正常。
患者多无症状或有粗糙感。
2.颗粒状
3.皱纹纸状
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
病损呈灰白色或垩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粗糙,但触之柔软,周围黏膜正常。
患者除粗糙不适感外,亦可有刺激痛等症状。
4.疣状
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
除位于牙龈和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结,损害区粗糙感明显,多可
找到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如义齿基板、残根冠等。
5.溃疡状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如戒娴、酒,少吃烫、辣食物,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磨改锐利牙尖及牙边缘嵴等。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经久不愈,治疗后不消退者,白斑区发现皲裂、溃疡或基底变硬、表面增厚显著时,或已证明具有癌前改变的损害,应及早予以手术
切除。
中医辨证认为白斑发病可因气滞血瘀、痰温凝聚或正气虚弱而引起,故可分别采用理气、活血化瘀、健脾化湿及补益气血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