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临港产业区简介

天津临港产业区简介

天津临港产业区简介

天津临港产业区简介

天津临港产业区是临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九大功能区之一,承载着天津市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的重任。该区位于滨海新区东南海域,通过建港造陆建成拥有120平方公里陆域、40公里岸线资源的天津港第二港区。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2.5-3.2亿吨,长30公里、深-15米的主航道,可满足10万吨级船舶双向全天候进出港。该区集港口功能、产业聚集、物流拓展、生态环境四大功能区为一体,成为以港口为核心战略资源、重装备制造产业聚集、生产生活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海上新城。

临港产业区自2007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已经建成岸线15公里,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面启动。到2010年底,临港产业区一期建设累计投资63亿元,合围区域5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包括重装备制造产业园、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及轻工及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在内的三大主题产业园区。临港产业区目前在谈招商项目35个,意向投资额630亿元。今年北方(天津)重装基地、天津港新兴建材产业基地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有关项目落地将进一步推动该区域大型港机成套及配套装备,木材检验检疫、加工、交易、物流,工程船修造、大型钢管加工及配套物流等经济产业的发展。

天津临港产业区在本次招商活动中的重点推介项目是三大主题产业园招商项目。一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项目,该区域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二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项目,该区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面向海上风电、太阳能光伏、LED、电动车辆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及与之相配套的控制系统、精密加工传动系统、气动系统等高附加值的新兴装备行业招商。三是轻工及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招商项目,起步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面向食用油和棕榈油加工、食糖业加工、饲料及面粉加工及相关配套仓储物流行业招商。

1

天津市各区县产业发展研究-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详细

天津市各区县产业发展研究 一、天津市概述 (一)天津市行政区域划分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北方的经济、物流和航运中心。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2006年,国家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并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天津的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全国领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今的天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并吸引了近15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城市,并将承办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 天津有12个市辖区,1个副省级区,3个市辖县。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0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 中心城区指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按照服务业功能,中心城区按照“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 环绕市区的环城区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和宝坻区。 副省级区是滨海新区,由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整合而成。 市辖县包括宁河县、静海县和蓟县。 (二)天津市经济概述 自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的经济重新展现出活力,并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从此京津之间的北方经济中心之争,终于落下帷幕。2008年起,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开始落户天津举办,汇聚了

天津临港调研报告完整版

天津临港调研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07优秀调研成果(11) 关于天津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天津临港工业区是滨海新区化学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规划建设中的国家级石化基地。临港工业区自2003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围海已达22平方公里,其中18平方公里已完成造陆,招商引资已突破1200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中石油、中化工两个三百亿元以上项目的引进,将奠定临港工业区世界级化工区的地位;中船重工项目的引进,使临港工业区向建设全国重要的造修船基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规划背景 临港工业区规划总面积约 80 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约22 平方公里。在产业结构上,临港工业区最终要形成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造修船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发展成为港口物流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一期开发主要是建设世界级的现代化学工业区,发展思路是:以中石油、中化工、渤化集团等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以渤化集团、韩国LG 公司建设大型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等中下游产业项目为契机,建设百万吨级聚氯乙烯生产基地,逐步向上游石化龙头产业延伸。以中石油为依托,建设百万吨级乙烯及千万吨重质原油炼油装置,建设国家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储备基地。最终

形成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以盐化工、氯碱化工为代表的海洋化工及其下游衍生品的材料化工、精细化工共同联合形成的化工产业集群。 在化工产业链条上,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量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从炼油、石脑油、乙烯等上游产品,到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中游产品,到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的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建成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紧密结合为特色,港化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的临港工业区。 (二)目前的开发建设情况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临港工业区始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围海造地中,将建设大坝、围海造地、开挖航道与防洪、清淤、海河口整治相结合,取得了综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皂化渣与吹填泥拌和造地,既解决了皂化渣污染、占地问题,又加快了围海造地的进度;将天津市区的拆房渣土作为工业区主次干道的路基原料,解决了城区拆房渣土污染、占地、填埋的难题。在招商引资中,注重上中下游产业的有机衔接、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各个入区企业之间互为产品原料供应商,同时将“三废”处理与公用工程建设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吃干榨尽”的目标,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区域发展上,结合中心城区建设,全力配合老企业搬迁改造升级,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滨海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二、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 三、历史沿革 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自《自豪滨海》) 五、功能区建设 (摘自《自豪滨海》) 六、历史古迹 七、滨海文化(摘自《自豪滨海》) 1、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 2、汉沽飞镲国家非遗 3、国内首家、国际最大的藏书票馆 4、“八大馇”源远流长 5、源于唐山盛于汉沽的评剧 八、滨海旅游(摘自《自豪滨海》) 1、大型航母主题公园 2、国内最大单体极地海洋馆 3、我国最大的人造沙滩景区 4、华北首个户外超大精品水上乐园 5、亚洲最大室内热带雨林植物景区 6、天津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驻人口263.52万。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进入新世纪,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联谊四校联考地理试卷

地理 地理考试用时60分钟,共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卷Ⅰ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西大同土林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角,景区内植被稀疏,土体裸露,土层多由钙化层、砂石和盐碱成分很高的泥土等组成,成为当地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1,完成1-2题。 1.形成大同土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积 C.河湖沉积 D.流水侵蚀 2.该地植被常年稀疏的原因是() 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严重风蚀 B.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冲刷强 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D.年降水量少,盐碱土广布,土地贫瘠 如图2,示意北半球某地地面及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可能位于() A.西西伯利亚 B.柴达木盆地 C.撒哈拉沙漠 D.北美五大湖 4.图中反应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B.气温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升高 C.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D.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5.该地9m和34m高处的气温白天相差不大,说明() A.夜间空气活动更活跃 B.对流是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 C.地面比热容大,使气温相近 图2 D.空气湿度大,热量散失慢 树穴是在行道树树脚特意留出的供树根呼吸,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近年来,园林部门一直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栽植植物、覆盖树皮、铺设硬质透水板(树池篦子)等,解决树穴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图3是树池篦子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北方城市来说,树穴裸露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扬尘增加 B.生态破坏 C.酸雨多发

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

港口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交汇点, 其区位优势和资源吸引着现代工业不断向临港地区集聚。由于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生产力布局,使得临港地区正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成为带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此背景下,临港地区的工业发展成为各地区的发展重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从环渤海地区的大连长兴岛工业区、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天津临港工业区到长三角的上海临港工业区、舟山临港工业区再到珠三角的广州南沙工业区、珠海临港工业区、汕头临港工业区乃至北部湾地区的钦州港工业区、北海工业区、防城港企沙工业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各地均从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出发布局发展临港工业。如何保障密集布 局的临港工业区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支撑与科学的规划编制是关键。笔者结合钦州港工业区的规划编制,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和岸线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与临港工业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编制思路与要点,为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发展临港经济,进而带动和促进临 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 ———以钦州港工业区为例 徐龙 何冰 图1 港口经济产业分类示意图

港地区乃至区域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一、把握临港特征,构筑临港产业体系 临港工业是指依托港口,以企业集群、成片开发为基础,以重化工工业为主体,以大型化和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高投入、大运量、大产出的产业组织体系,是工业化加速期典型的经济组织形态。 临港经济正逐步成为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国内港口城市纷纷把港口和临港经济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港口经济分为港口直接产业、港口关联产业、港口依存产业和港口派生产业(见图1)。港口依存产业中的临港重化工业经济总量大,是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部分产业往往是临港经济中重点选择的内容。 产业集群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中的时间和费用,缩 短上下游企业间的距离,还可以产生品牌和广告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外部经济效益,最终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环境和降低投资成本。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我国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移的大趋势,是发展临港经济的主要途径。 根据对钦州整体经济发展的把握,判断钦州经济发展阶段为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2006年,工业区工业增加值达17.74亿元,占全市的7.2%。随着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金桂林浆纸等重大项目落户、投产,钦州港工业区初步成为大型石化、能源、林浆纸等产业的聚集区。同时,依据《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南北钦防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研究报告》等已有研究和战略决策,进一步明确了广西沿海三市的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方向(见表1)。 确定钦州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和化工、能源工业、造纸、粮油加工、冶金、修造船六大主导产业。同时,根据港口经济产业门类,加快发展港口直接和关联的装卸、物流产业,港口派生 产业集群钦州防城港北海 石油和化工产业集群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进口煤炭)、磷化工、下游加工下游加工液化天然气、下游加工冶金产业集群特种钢、有色冶金炼钢 林浆纸产业集群制浆、造纸、深加工制浆、造纸、深加工电力能源工业集群火电火电、核电火电 粮油食品产业集群粮油加工粮油加工 船舶修造业船舶修造船舶修造船舶修造 表1广西沿海三市临港工业发展方向一览表 表2不同工业门类对码头岸线需求程度 产业名称 岸线需求(码头吨位) 业主码头需求10万吨以上1万吨~10万吨1万吨以下 1石油和化工★★★★2船舶造修产业★★★3机械装备制造业★☆4特钢精深加工★★ 备注:★★非常需要★很需要☆一般需要

天津临港产业区简介

天津临港产业区简介 天津临港产业区是临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九大功能区之一,承载着天津市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的重任。该区位于滨海新区东南海域,通过建港造陆建成拥有120平方公里陆域、40公里岸线资源的天津港第二港区。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2.5-3.2亿吨,长30公里、深-15米的主航道,可满足10万吨级船舶双向全天候进出港。该区集港口功能、产业聚集、物流拓展、生态环境四大功能区为一体,成为以港口为核心战略资源、重装备制造产业聚集、生产生活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海上新城。 临港产业区自2007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已经建成岸线15公里,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面启动。到2010年底,临港产业区一期建设累计投资63亿元,合围区域5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包括重装备制造产业园、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及轻工及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在内的三大主题产业园区。临港产业区目前在谈招商项目35个,意向投资额630亿元。今年北方(天津)重装基地、天津港新兴建材产业基地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有关项目落地将进一步推动该区域大型港机成套及配套装备,木材检验检疫、加工、交易、物流,工程船修造、大型钢管加工及配套物流等经济产业的发展。 天津临港产业区在本次招商活动中的重点推介项目是三大主题产业园招商项目。一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项目,该区域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二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项目,该区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面向海上风电、太阳能光伏、LED、电动车辆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及与之相配套的控制系统、精密加工传动系统、气动系统等高附加值的新兴装备行业招商。三是轻工及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招商项目,起步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面向食用油和棕榈油加工、食糖业加工、饲料及面粉加工及相关配套仓储物流行业招商。 1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全面介绍_图文(精)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 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

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 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天津滨海新区、苏州工业园规划情况简介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概况

天津 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此后,空客A320,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中新生态城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滨海新区,并开始规划建设。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和国家战略,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2008年编制了《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天津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此后,空客A320,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中新生态城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滨海新区,并开始规划建设。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和国家战略,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2008年编制了《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6年国务院下发20号文,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确定了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并要求新区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2010年,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入新的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要求,需对上一版总体规划进行完善提升。 滨海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滨海新区行政区全部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 为2010 年至2020 年,并对愿景发展进行展望。

天津滨海新区分区规划 ?中部新城和盐田利用规划 ?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 ?滨海高新区分区规划 ?临港经济区分区规划 ?临空经济区分区规划 ?中心渔港经济区分区规划 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7年以前,滨海新区控规仅完成了建成区的30%,且分别由各区自行编制,缺乏协调和衔接。2008年初,滨 海新区和市规划局统一组织、各区共同参与开展了滨海新 区控规全覆盖工作,2009年基本编制完成,经过一系列审 核、专家审议、征求部门意见以及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后, 2010年3月,经新区政府第七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下发执 行。该控规为滨海新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了条件, 为新区土地出让提供了依据。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 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11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11

天津滨海新区填海工程项目简介

天津滨海新区填海工程项目简介 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滨海新区围海造陆工程项目1.2项目地点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及工业区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滨海新区汉沽中心渔港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新区南疆矿石码头及物流区1.3滨海新区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临港工业区、临港产业区、南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新增围海造陆面积80平方公里,35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正在开工建设。 滨海新区兴建八大产业功能区,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压力。向海要地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破解土地紧缺的一种选择。城市工业区通过围海造地形成,一个好处在于方便海上运输。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中国海洋开发力度加大,核电、钢铁、重化等国家重大项目向沿海地区聚集。 天津临港工业区是国内围海造地最大的一个项目,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将用8年左右时间,滚动投资800亿元,完成围海造地以及基础配套、航道码头建设,建成一个海上工业新城。 4年时间里,临港工业区投入滚动资金近400亿元,围合海域45平方公里,造出陆地33平方公里,形成配套齐全、5万吨级航道支撑的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围海造地的资金由多方融资获得,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 围海造地投资巨大,不过新陆地吸引的投资同样惊人。目前,临港工业区的招商引资协议额已经达到1500亿元,百亿元以上项目5个,已开工项目规模680亿元。 滨海新区所引进的企业多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包括以LG、孚宝等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十大外企;中船重工为代表的八大央企;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等为代表的三大津企。"据了解,临港工业区建设项目今年将投资90亿元,在完成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的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临港工业区只是天津滨海新区八大产业功能区之一,临港产业区建设项目,今年将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及建设配套设施;南港工业区建设项目将投资90亿元,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及建设配套设施,定位于世界级重化工业为核心的持续竞争的工业复合体,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滨海旅游区项目建设也将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完成40亿元投资,同时还将启动房地产一期工程,最终将在海上建起水岸休闲居住、水上休闲运动、海洋文化会展博览及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区。 另外,中新天津生态城吹填三期工程今年也将造陆4平方公里,天津还将填海建成3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口。 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本项目发起人为原中交天津航道局第五项目部外聘员工赖殿杰随着滨海新区工程范围的扩大及发起人从事三年以上围海造陆工程的经验不断丰富,发起人决定自己组建工程公司并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项目独立施工。 2.1项目募集资金用途1.2.1组建独立的工程公司1.2.2补充工程款,加强公司承揽项目工程及施工能力 3.业绩工程(07年底至今) 1、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地基处理I标段) 2、天津港南疆专业化石矿码头软基处理工程 3、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雨水管线二期软基处理工程 4、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人工沙滩黄沙铺设工程 5、汉沽区中心渔港围埝护坡项目4.工程现期及远期规划现期:我公司利用自有550万资金完成了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内的20万平方米的软基处理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底前进入真空预压期并如期完工。 规划: 1.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在临港工业区的新址占地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由于天津

天津市各区县产业发展研究-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详细

天津市各区县产业发展研究一、天津市概述 (一)天津市行政区域划分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北方的经济、物流和航运中心。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2006年,国家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并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天津的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全国领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今的天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并吸引了近15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城市,并将承办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 天津有12个市辖区,1个副省级区,3个市辖县。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0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 中心城区指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按照服务业功能,中心城区按照“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 环绕市区的环城区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和宝坻区。 副省级区是滨海新区,由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整合而成。 市辖县包括宁河县、静海县和蓟县。 (二)天津市经济概述 自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的经济重新展现出活力,并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从此京津之间的北方经济中心之争,终于落下帷幕。2008年起,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开始落户天津举办,汇聚了数千全球政界、商界和学界精英人士参与讨论世界经济议题,而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永久会址位于建设中的北塘国际会议中心。截至2010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47家在天津落地生根,投资项目共396个,合同外资额达81亿美元。

沧州市临港区域情况简介

沧州市临港区域情况简介 沧州临港经济区地处环渤海的弓顶处,北倚京津、南接山东,在中国经济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中处于重要位置。该区包括黄骅市、海兴县、临港开发区、港城开发区、南大港管理区、化工园区六个县市区,土地面积3321平方公里,占沧州总面积的23%;人口70.4万人,占沧州的10.3%。2005年区域生产总值116.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财政收入10.14亿元,分别占沧州的12.8%,15.6%和11.3%。 200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沧州要在河北省第二次经济翻番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增长极。根据这一指示,沧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常委挂帅,统携沧州临港区域的临港经济协调发展委员会,并把建设综合大港、打造临港经济区作为全市的战略重点加速推进,努力打造环渤海区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为发挥优势,尽快打造出举足轻重的经济增长极的基本要件,自2005年5月份协调委成立以来,我们按照“建设现代化综合集枢纽港、国际性物流中心、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和能源基地”的定位来统领整个区域发展全局,以建设沧州综合大港为重点,整合东部资源、发展临港经济、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滨海新城,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快推进。 在工作推进上,一是高标准编制四大规划。分别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辖区内六个县(市、区)、332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总体规划;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沧州黄骅港综

合港区总体规圳;委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制定了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化工设计院联合编制了临港化工原区总体规划,为今后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四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进入最后审批阶段,依此为依据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适时启动综合大港建设。应该说,综合性大港建设是实现临港经济区突破性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的龙头所在。黄骅港工程的建设,为发展综合性深水大港创造了条件。目前黄骅港一二期已建成1个10万吨级、4个5万吨级、1个3.5万吨级码头,形成了近7000万吨的吞吐能力,一举成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特别是实施修建的双导堤外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治理大见成效,经受了2005年8月份“麦莎”台风的考验,困扰港口建设的航连回淤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神华集团今年计划将航道挖深至-12.5米,可以满足10万吨级船舶乘潮进出港。因此,黄骅港建设深水大港,实现由煤炭输出港向综合性深水大港转变具备了最重要的条件。为尽快启动综合大港建设,我们在保证煤炭运输畅通的前提下,按照港口规划,实施分期推进,于2005年11月25日,在港区举行了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前期工程开工奠基仪式,拉开了建设综合身性大港的序幕,前期工程投资22亿元,建设周期三年,工程内容包括疏港公路、防波大堤、深水航道、临时围堰、两个5万吨级码头、6个10至20万吨级深水泊位岸线、航道出入口和吹填3.8万亩土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勘测设计、论证、评审立项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路基3.5公里。建成后,将和天津港、唐山港一起成力环渤海区域的国际性团组

2020年(发展战略)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展战略)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滨海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滨海新区加快实施“十大战役”,全面落实功能定位,推进开发开放的关键阶段。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进壹步增强新区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由“滨海制造”向“滨海创造”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壹章“十壹五”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回顾 “十壹五”期间,滨海新区紧紧抓住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功能区开发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新区工业综合竞争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二五”新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十壹五”期间,新区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9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53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年均增长21.7%;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0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16亿元,年均增长25.2%;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新区工业仍是拉动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完成规模之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实施龙头项目带动,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新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绍

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 绍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2007年3月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96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80亿元,增长16.1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226亿美元,增长45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二是,功能优势。滨海新区具有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功能聚集优势,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天津滨海新区填海工程项目简介

天津滨海新区填海工程项目简介 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滨海新区围海造陆工程项目项目地点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及工业区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滨海新区汉沽中心渔港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新区南疆矿石码头及物流区滨海新区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临港工业区、临港产业区、南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新增围海造陆面积80平方公里,35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正在开工建设。 滨海新区兴建八大产业功能区,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压力。向海要地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破解土地紧缺的一种选择。城市工业区通过围海造地形成,一个好处在于方便海上运输。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中国海洋开发力度加大,核电、钢铁、重化等国家重大项目向沿海地区聚集。 天津临港工业区是国内围海造地最大的一个项目,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将用8年左右时间,滚动投资800亿元,完成围海造地以及基础配套、航道码头建设,建成一个海上工业新城。 4年时间里,临港工业区投入滚动资金近400亿元,围合海域45平方公里,造出陆地33平方公里,形成配套齐全、5万吨级航道支撑的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围海造地的资金由多方融资获得,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 围海造地投资巨大,不过新陆地吸引的投资同样惊人。目前,临港工业区的招商引资协议额已经达到1500亿元,百亿元以上项目5个,已开工项目规模680亿元。 滨海新区所引进的企业多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包括以LG、孚宝等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十大外企;中船重工为代表的八大央企;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等为代表的三大津企。"据了解,临港工业区建设项目今年将投资90亿元,在完成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的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临港工业区只是天津滨海新区八大产业功能区之一,临港产业区建设项目,今年将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及建设配套设施;南港工业区建设项目将投资90亿元,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及建设配套设施,定位于世界级重化工业为核心的持续竞争的工业复合体,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滨海旅游区项目建设也将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完成40亿元投资,同时还将启动房地产一期工程,最终将在海上建起水岸休闲居住、水上休闲运动、海洋文化会展博览及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区。 另外,中新天津生态城吹填三期工程今年也将造陆4平方公里,天津还将填海建成3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口。 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本项目发起人为原中交天津航道局第五项目部外聘员工赖殿杰随着滨海新区工程范围的扩大及发起人从事三年以上围海造陆工程的经验不断丰富,发起人决定自己组建工程公司并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项目独立施工。 项目募集资金用途组建独立的工程公司补充工程款,加强公司承揽项目工程及施工能力3.业绩工程(07年底至今) 1、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地基处理I标段) 2、天津港南疆专业化石矿码头软基处理工程 3、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雨水管线二期软基处理工程 4、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人工沙滩黄沙铺设工程 5、汉沽区中心渔港围埝护坡项目4.工程现期及远期规划现期:我公司利用自有550万资金完成了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内的20万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区域发展 (一)区域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市中心区的东部。新区辖塘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汉沽区,核心区域为,塘沽、开发区、保税区。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个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体制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对于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1.经济 自98年以来滨海新区和新区核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大幅度高速增长,形成新区核心区快于整个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快于全天津市的增长格局;目前滨海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 历年GDP 对比 4000 3000 2000 1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GDP(核心区)GDP(滨海新区)全市GDP 滨海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2004年GDP达1250亿元,占全市的42.6%,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GDP为905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4年,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分别增长56.5%和40.7%。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达42%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80.49亿元,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17%,这

也充分说明了整个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 3.区域支柱产业、产业结构: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经过1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港口物流、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现代冶金、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为主导产业。 2004年,滨海新区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二、三产业趋于协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56亿元,增长59.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1.01亿元,增长71%。 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0.3:45.6:54.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74%、 69.33%和29.93%。 三次产业比例 0.74% 29.93% 69.3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区域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为滨海新区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这就是“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 5.重大市政建设情况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建设具有较高水准的商贸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等城市功能区。利用海河南岸开发步伐加快和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条件,加快东西沽地区的建设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实施津塘公路两侧的开发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突出滨海、临港、沿河风格,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和现代风格的港口城市形象。 6.小结:

羊二庄临港产业聚集区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

羊二庄临港产业聚集区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 羊二庄临港产业聚集区东至渤海新区交界处、南至石黄高速,西至中辛公路,北至化工四路,规划面积54579亩。羊二庄临港产业聚集区作为在港口带动黄骅最具发展潜力的园区,是增长极中的增长极,隆起带中的隆起带,是黄骅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发展构想 瞄准“五年翻两番、十年翻三番”和“打造千亿园区”的任务目标,以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为核心,全力加快园区建设,确保到2013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5.2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2014年基础设施投入6.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5亿元,财政收入6亿元;2015年基础设施投入8.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到2020年建成我市首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工业园区,成为拉动黄骅市、渤海新区甚至沧州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 二、园区发展规划 (一)园区总规及专业规划 投资350万元委托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羊二庄镇总体发展规划》及《羊二庄镇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投资320万元由石家庄市政设计院编制的总长22.7公里的园区“两横七纵”路网规划,投资260万元委托石家庄环境科学院启动了羊二庄临港产业聚集区环评工作。 (二)土地利用规划

羊二庄临港产业聚集区土地以羊二庄镇村办盐场为基础,规划总面积54579亩,其中:中盐集团土地8673亩,地类全部为国有建设土地;羊二庄镇土地45906亩,地类全部为集体建设用地。 1、近期规划(2015年前)。以羊二庄煤炭物流交易中心和矿产物流园为重点,开发利用土地8055亩; 2013年11月,完成通六路、通七路周边6107.6亩及中疏港路以北大孙庄盐场和后沙盐场4200亩的土地收储任务,总计收储土地10307.6亩。 2、远期规划(2020年前)。开发园区范围内所有土地总面积54579亩,其中:公共用地11101亩,项目可用地43478亩。 (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2013年建设规划。总投资5.29亿元。 ①路网: 2013年11月底,完成通五、通七及煤炭物流中心4.178公里专用路的土方及部分油面工程; 2013年11月底开工建设总投资2.45亿元,总长7.1公里的通一、通二、通六路、通一延伸线工程以及总投资2.4亿元、总长14.6公里的南疏港路以南与石黄高速之间的石黄高速北路、地铁南路、石黄高速和地方铁路之间道路等园区道路。 ②四月份开工建设南疏港路景观河及绿化坝工程。 ③管网:2013年5月启动总投资4171万元、总长8342米的南疏港路管网铺设工程。 ④亮化:2013年9月底开工实施投资400万元的南疏港路亮化工程。 ⑤供电:2013年底完成投资5579万元的羊二庄110kV变

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调整范围 本次区划调整范围涉及9个环境功能区,分别是: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区、高沙岭旅游休闲娱乐区、汉沽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临港经济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高沙岭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南港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天津港南港航运区、天津港北港航运区、永定新河口综合用海区。 二、调整内容 (一)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区(TJ009BⅡ)面积、主要功能、水质目标不变,备注“可适度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航道,港池执行四类环境功能区标准”修改为“可适度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航道”。 (二)高沙岭旅游休闲娱乐区(TJ011BⅡ)面积、主要功能、水质目标不变,备注“可适度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航道,港池执行四类环境功能区标准”修改为“可适度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航道”。 (三)汉沽工业与城镇用海区(TJ015DⅣ)面积不变,主要功能“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修改为“工业与城镇用海”,水质目标“第四类”修改为“第三类”,功能区编号中“DⅣ”修改为“CⅢ”。 (四)临港经济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TJ016DⅣ)面积

不变,主要功能“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修改为“工业与城镇用海”,水质目标“第四类”修改为“第三类”,功能区编号中“D Ⅳ”修改为“CⅢ”。 (五)高沙岭工业与城镇用海区(TJ017DⅣ)面积不变,主要功能“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修改为“工业与城镇用海”,水质目标“第四类”修改为“第三类”,功能区编号中“DⅣ”修改为“CⅢ”。 (六)南港工业与城镇用海区(TJ018DⅣ)面积不变,主要功能“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修改为“工业与城镇用海”,水质目标“第四类”修改为“第三类”,功能区编号中“DⅣ”修改为“CⅢ”。 (七)天津港南港航运区(TJ013CⅢ)面积、主要功能、水质目标不变,备注中增加“本区南港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东部水域(东西宽约2.6公里),为与毗邻农渔业区和保护区的缓冲水域,执行二类水质标准。” (八)永定新河口综合用海区(TJ019DⅣ)功能区东侧边界点位由现状位置平行调整至天津港北港航道及锚地以西。调整后范围坐标为117°46′15.61″E 39°04′12.36″N;117°46′11.99″E 39°05′13.56″N,面积调整为7.62平方公里。 (九)天津港北港航运区(TJ012CⅢ)主要功能、水质目标不变,面积调整为439.18平方公里。 附件:1.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调整部分) 2.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图(调整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