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某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3、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5、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

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6、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7、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8、准备律:指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9、练习律:指学习者的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其练习次数有关。

10、效果律:指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

11、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2、概念转变理论: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3、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14、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

动方式。

15、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16、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17、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某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

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18、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9、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X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20、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来结束教学活动的方式。

21、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

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

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22、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23、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24、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或以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师生间或生生间共同完成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体评价为标准的教学策略。

25、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6、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

27、观察:是指利用五种感觉----视、听、味、嗅、触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

28、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29、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6-1-130、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生物体形态。3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32、搜索引擎:指的是可以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关键字搜索的远程可访问程序。

33、形态学实验: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为目的的实验。

34、生理学实验:是研究动植物体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的实验。

35、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实验。

36、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试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37、模仿式实验:是指教师一边讲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X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X进行实验。

38、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

前进行的实验。

39、学习任务:是指对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活

动和活动结果的描述。

40、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41、学习环境: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人际交互的组合。

4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或操作程序。

43、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44、诊断性评价:这类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

45、形成性评价:这类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

46、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某一集团中,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也叫相对评价。

47、简答题:是指要求学生填写几个很短的字句的命题。

48、难度:是指试题答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亦即是指试题正确反应的机率。

49、区分度:是指试题能够区别答对和答错人数的百分比,也是指试题能够区别高低不同能力群的功能。

50、纸笔表现:是一种比较强调在仿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

51、仿真表现:为配合或替代真实情景中的表现,局部或全部仿照真实情境而设立的一种评价方式。

52、检核表:是一组列出表现或成果的测量维度,并且提供简单记录或判断的资料表。

53、生物学校外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之一,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5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

55、教学理论:它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和处方,以指导课堂实践的一整套理论。

56、学习理论: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各种学说。

57、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58、测验法:是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编制一组标准化测试题,按规定程序去测定某些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59、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理论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

60、析因实验:是由已知结果和现象去探索产生这种结果或现象的原因的实验。

61、学习方式: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62、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上给予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63、常模:同一情况被试在某种行为上的分数结构模式。

64、教学艺术风格:教师个体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独特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

二、填空题

1、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看,是学科课程、技术课程和科学课程。

2、生物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

和内容标准。

3、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

生学习的成果,是用行为动词描述了学生学习后

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4、生物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

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5、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10个主题,并选择了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6、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7、我国生物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领域。

8、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

习的工具。

9、教师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来对待,要在教学中体现出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10、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

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研究

的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11、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假设、观察和实验。

12、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科学素养,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

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出决策。

13、生物学课程对学生进行STS的教育,目的在于突出科学、

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