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病人护理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70
风湿性疾病病人护理知识风湿性疾病是一类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累及关节、肌肉、皮肤等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我们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护理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因此,本文将介绍风湿性疾病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知识,希望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一、风湿性疾病的分类根据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风湿性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单关节或多关节对称性肿痛,发热、疲劳等症状。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不明,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为疲劳、关节疼痛、皮肤损害等。
3.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和肋软骨,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和疼痛性脊柱侧弯。
4. 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慢性进展性,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特征。
5. 干燥综合征:涉及多个器官系统,表现为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
二、风湿性疾病的病因风湿性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风湿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身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正常组织而引起的。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了关节内的软骨和骨头,导致炎症和损害。
三、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风湿性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因疾病类型以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1. 疼痛和僵硬:风湿性疾病通常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运动受限,尤其是早晨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
2. 疲劳和乏力:风湿性疾病患者常感到疲劳和乏力,可能由于慢性疾病和身体炎症导致的。
3. 皮肤变化:某些风湿性疾病可以引起皮疹和发红,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4. 重大器官受损:某些风湿性疾病可以影响心、肺、肾等器官的功能,具有严重的致命危险。
四、护理知识1. 保持健康的饮食:饮食对风湿性疾病的患者非常重要,应避免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2. 适度锻炼:适度锻炼对维持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如散步、游泳等,应避免过量运动。
风湿病护理常规护理常规:风湿性疾病一、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等变化,包括是否发热、头昏、乏力、纳差等。
2.观察皮肤黏膜情况,是否有红斑、皮疹、皮损、肢端硬化、雷诺现象,以及口腔、外阴黏膜是否有溃疡、霉菌感染等情况。
3.观察关节肿胀、压痛等情况,是否有晨僵、畸形等症状。
4.观察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包括是否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水肿、尿少、高血压等症状,同时还要关注病人的情绪、心理状态。
5.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以及家庭应对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措施:1.按照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护理等级,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或下床活动,急性期多卧床休息,保持关节功能位。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增加光敏食物,如有并发症则按医嘱治疗饮食执行。
3.遵医嘱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重并记录,高热者做好高热护理,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4.巡视病房,了解并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5.对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注意预防感染,同时也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不良情绪。
健康教育:1.注意口腔、皮肤黏膜的清洁卫生,做好防晒,尽量避免使用化妆品。
2.适当运动,注意功能锻炼,劳逸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3.定期到门诊复查,遵医嘱调整药物的用量及决定能否妊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关节肿痛情况、活动情况、自理情况、关节症状等。
2.观察贫血情况。
3.观察肺部情况,包括肺间质纤维化等。
4.观察神经压迫症状。
5.观察关节周围皮损情况,是否由于血管炎引起。
6.了解关节炎影响程度的测量标准。
护理措施:1.对于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不宜睡软床垫,枕头不宜过高。
2.类风湿病人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受侵犯,血管收缩缓慢且不充分,使皮温升降迟缓,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加重关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