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并表述音乐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观察、分析和描述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征。
3.学习使用“岛屿图”符号表示乐曲结构和分析音乐的句、段。
4.学会细读乐谱,理解并演奏正确的节奏、音符和音高。
5.学会协作演奏,在和谐的团队中发挥个人的音乐才能。
教学过程:第一步: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讨论。
1.请学生手拿乐谱,静默聆听钢琴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结束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片刻,然后组织学生闲谈演奏前的情感,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用感性的语言表达音乐带给他们的情感。
2.引导学生,回顾音乐作品中穿透人心的情感,追寻音乐作品表达的主题和线索,包括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如何为情感和主题起到支撑作用,建立音乐得分与情感的关系。
详细观察乐曲的特征,包括音乐的速度、节奏形式、和声织构等。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利用语言和绘画记录分析过程和结果。
第二步:乐谱的研究与实践。
1.请学生仔细观察乐谱,并尝试演奏每个小节的节奏、音高、乐器,要求学生理解乐谱中的具体细节和细节之间的关系。
2.注重学生对乐谱的谱号和符号的认识,建议引导学生使用“岛屿图”符号将乐曲分解,看看它如何实现其音乐情感的表现效果,建议采用旋律轮廓图、动态轮廓图等方式实现。
3.建议学生在乐谱研究的同时,练习有效的演奏技能,听觉、视觉、技巧三个方面共同提高。
4.组织学生小组协同演奏, 分担不同角色, 并有老师点拨和指导,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合作和协作的艺术形式。
第三步:测验与总结。
1.请学生领一份考试卷,用可以得到的分数最好的方式回答问题。
2.请学生与同学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发展的技能,并讨论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音乐和生活中。
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建议。
评价标准:1.理解和使用音乐概念和符号的能力。
2.分析和研究音乐作品的能力。
3.使用有效技能演奏乐器的能力。
4.倡导和展示合作和协作的艺术形式。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要注意各个步骤间的平衡,与学生的互动,以及韵律和旋律等音乐元素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教学设计引言:夜晚是一个神秘而富有想象力的时间段,特别是在莫斯科的郊外。
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首都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莫斯科的夜晚更是充满了浪漫和故事。
本篇教学设计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并从中学习到关于夜晚景象和文化的知识。
一、目标:1. 学习描述夜晚的词汇及表达方式;2. 了解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景象;3. 培养对夜晚的观察和感受。
二、内容:1. 介绍夜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a. 词汇教学:星星(star)、月亮(moon)、黑暗(darkness)、闪烁(twinkle)等;b. 口语表达:It's a clear night tonight. The stars are twinkling in the sky.(今晚是个晴朗的夜晚,星星在天空闪烁。
)2. 学习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景象:a. 通过图片或录像展示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景象;b. 学生可以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对景象进行描述;c. 引导学生了解莫斯科郊外的文化特点,例如夜晚里的夏季音乐会或传统的舞蹈表演。
3. 观察和感受夜晚:a. 将学生带到校园或其他安全的地方,观察夜晚的景象;b. 学生可以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他们所看到的;c. 引导学生留意夜晚的细节,如星星的亮度、月亮的形状等,通过想象力和感受来描绘夜晚的氛围。
三、教学活动:1. 词汇练习:a. 让学生带来有关夜晚景象的图片,并请他们用英语描述这些图片;b. 引导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及表达方式,对同学的描述进行评价,提供反馈。
2. 夜晚景象观察:a.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景象,引导学生讨论和描述景象;b. 在课堂上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回顾夜晚景象,使用学到的知识共同编写一篇夜晚景象的描述。
3. 夜晚观察实践:a. 安排实地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其他安全的地方观察夜晚景象;b. 分组讨论和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景象,学生可以用笔记录下来;c.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音乐的兴趣和认识。
3.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首苏联时期的歌曲,由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生米哈伊尔·罗杜欣创作于1949年。
歌曲描绘了夏日夜晚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为ABA型结构,旋律优美、抒情。
A段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B段转为欢快的节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3. 音乐特点:歌曲采用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元素,如音阶、调式等。
演唱时需要注意音准、节奏和音色的把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教学难点:音准、音色、节奏的准确掌握,以及歌曲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歌曲:先教唱A段,让学生熟悉旋律和歌词;再教唱B段,注意节奏的变化;整体演唱。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4.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音乐特点,如音阶、调式等。
5. 巩固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纠正发音和唱腔上的问题。
6. 表演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意义,把握歌曲的情感。
4. 学生对俄罗斯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原版歌曲及合唱版本。
2. 乐谱:提供简谱和五线谱两种版本,方便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3. 教学PPT:包含歌曲介绍、音乐特点、合唱技巧等内容。
4. 教学视频:苏联时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时代特色。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帮助学生了解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3. 通过合作演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录音或视频。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3. 乐谱或简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背景,提到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以莫斯科郊外夜晚为灵感创作了这首音乐作品。
2. 播放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探究:1.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让他们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乐器和情感。
2. 向学生介绍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特点,如使用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等。
3. 分析乐谱或简谱,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合作演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
2. 分配乐谱或简谱的不同部分给每个小组,让他们合作演奏。
3. 引导学生注意合奏的节奏和和谐。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元素,创作自己的音乐小段或旋律。
2. 学生可以使用乐器或声音合成器等工具进行创作。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创作,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总结:1. 让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音乐会上演奏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片段。
2.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穆索尔斯基的其他音乐作品,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演奏和创作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1. 将莫斯科郊外夜晚音乐与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让学生探索不同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俄罗斯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教授如何正确演唱这首歌曲,包括呼吸、发音和情感表达等。
5.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和音乐特点。
2. 运用示范法,展示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演唱歌曲。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歌曲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音频文件。
2. 乐谱:提供歌曲的乐谱供学生学习和演唱。
3. 教学图片:展示歌曲的作者和相关的俄罗斯风景图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并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
2.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
3.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这首歌曲,表现出一定的音乐素养。
4.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歌曲的艺术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2. 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特点。
3. 学习:让学生跟随乐谱学习和演唱歌曲,注意呼吸、发音和情感表达。
4. 分析: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5. 实践:开展小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合作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歌曲,包括呼吸、发音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和作者,讲解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教学主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阅读教学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2.能够理解和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节;3.掌握不同文学手法的运用,如意象和比喻等;4.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主题和情节;2.理解作者使用的各种文学手法。
教学难点:1.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2.掌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Step1:引入(5分钟)1.请同学们阅读作品标题,思考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2.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和猜测。
Step2:阅读与理解(15分钟)1.让同学们独立阅读作品,并回答以下问题:(1)主人公是谁?他在做什么?(2)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和比喻?它们有什么作用?2.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和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Step3:文学手法的运用(15分钟)1.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发现作品中作者所使用的文学手法,如意象和比喻等。
2.请同学们列出这些文学手法的具体作用和效果。
Step4:批判性思维(15分钟)1.让同学们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2.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5:总结(10分钟)1.请同学们集中回顾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使用的文学手法,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自己在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中所需注意的事项。
教学评价:1.基于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的评价;2.评价量化方法:点赞、红心和评分等。
教学延伸:1.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写作文,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学内容: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欣赏和学习欧洲经典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有探究欧洲音乐深刻思想内涵的愿望,听辨出意大利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2、用热情、舒展的歌声演唱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结合歌曲内容描绘并表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正确认识变音记号及其作用,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无误的唱准|#4、#5|大二度音程。
掌握连音记号与切分旋律的流畅进行。
教学重点:深情演唱全曲,旋律完整,节奏无误。
教学难点:掌握变音记号的正确唱法及其不同节奏连接的流畅进行。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1 5 | 1 5 | 1 .5 1 3 | 5 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生:4 4 4 | 3 3 3 | 2 .1 2 3 | 1 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生:x x | x x | x .x x x | x 0 | xx x | xx x | x . x xx | x 0||(击掌打节奏)二、导入新课:(课前就播放音乐——前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生:《共青团员之歌》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生:前苏联…`三、新课进程: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范唱:(问题: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故事?)(通过莫斯科郊外的美好夜景歌颂了一段伟大经典的爱情。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学生打节拍并试着小声唱一下乐谱)3、点出乐谱中出现的变音记号——升记号“#”——(#4 #5):4、轻声跟范唱哼一遍:5、重难点解决:a:3 - | #4 #5 | 76 3|(可以将其看成是下面的音阶构成)1 - |23 | 54 1|b:节奏xxx|xxx|7 6 3 |3 7 6|6、歌曲的完整跟唱:(教师注意指挥)7、形式巩固唱:(分组唱或男女声对唱)四、拓展:1、歌曲的风格特点?与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相似?(抒情歌曲a)a、《小夜曲》;b、《欢乐颂》;c、《小鸟小鸟》;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a)a、一段体;b、二段体;c、带再现的三段体;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米海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
莫斯科郊野的夜晚1 教课目的一、赏识、学唱《莫斯科郊野的夜晚》, 听辨、剖析四个乐句旋律的调式音阶变化, 感悟调式音阶。
二、用热忱、伸展的歌声演唱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野的夜晚》, 并联合歌曲内容描述、表述自己对歌曲的感觉, 指引学生研究歌曲的内涵及剖析俄罗斯音乐的风格特色。
三、正确认识变音记号及其作用, 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无误地唱准|#4#5| 大二度音程。
掌握连音记号与切分旋律的流利进行。
2 学情剖析跟着音乐教课的改革和进步 , 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飞快发展 , 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 , 对音乐教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设计教课设计时 , 依据初中生的年纪特色及心理特色 , 研究音乐的教课方式, 设计新式音乐课型 , 本着“突出审美 , 深入歌曲的主题” 这根主线贯串教课一直 , 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着重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 , 突出“学生主体 , 教师主导”的地位 , 让学生在充满情谊的气氛中学习音乐、感觉音乐、表现音乐。
而“听唱教课法”也是一种比较合适学生年纪特点和心理特色的有效的教课方法。
3要点难点1、深情演唱全曲, 旋律完好 , 节奏无误 , 声音一致 , 特别是掌握变音记号的正确唱法及难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2、歌曲变化的调式音阶, 曲式构造。
3、研究歌曲内涵, 剖析俄罗斯音乐风格。
4教课过程4.1第一课时教课活动活动 1【导入】走进俄罗斯1、发问 :2014 索契冬奥会也就是第22 届冬奥会是在哪个国家举行的?2、发问 : 你对俄罗斯的认识有多少?你知道俄罗斯有哪些有名景点和名人?3、课件展现 : 简介俄罗斯活动 2【讲解】歌曲《莫斯科郊野的夜晚》1、赏识歌曲 :(1)赏识视频 , 感觉莫斯科郊野那迷人的夜景。
(2)发问 : 你从歌曲中感觉到什么情绪 ?歌曲有什么音乐特色 ?2、歌曲介绍 :课件展现 : 歌曲介绍。
3、词曲作家介绍:(1)介绍曲作者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2)词作者米海伊尔·马都索夫斯基。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初中音乐粤教花城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与深入浅出的启发,让学生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通过欣赏几首前苏联歌曲,初步感受前苏联歌曲的小调调式色彩。
2、了解小调三种形式:旋律小调、和声小调、自然小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歌曲的欣赏、演唱,演奏,参与,让学生体验音乐艺术与时代思想完美结合的崇高情感,丰富情感体验。
2、了解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对歌曲风格形成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崇高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启发,使学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通过听辨,了解前苏联音乐小调的三种调式3、通过听辨、参与、演奏、演唱感受前苏联歌曲的音乐风格。
学情分析1、本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音乐之窗——欧洲名曲集锦当中的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通过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名曲的介绍,感受和体会俄罗斯不同风格的音乐,从欣赏、演唱、演奏、经典作品中,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并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调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品位。
2、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其正处于变声期,因此在学唱中采用降调处理(D调),让学生轻声演唱,以此来深刻感受俄罗斯歌曲的独特风格。
3、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学习中不应忽视音乐要素和音乐知识的讲解与挖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在聆听、学唱、感受的过程正确地把握俄罗斯歌曲的风格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1、以音乐要素为切入点,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了解前苏联歌曲小调调式的音乐风格。
2、了解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对歌曲风格形成的重要性。
难点:1、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重要性。
2、了解小调调式的种类并听辨、感受小调式色彩。
3、临时变化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认识手风琴1、从图片上认识乐器——手风琴。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通过欣赏这首前苏联歌曲,初步感受前苏联歌曲的小调调式色彩。
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音乐的要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了解歌曲调式的音乐风格和创作背景。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聆听手风琴《山楂树》独特的音色,感受俄罗斯音乐的风格和魅力。
)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的美妙音乐。
刚才,我们聆听了一段美妙的手风琴感受到山楂树的旋律,请大家说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重点突破:1、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三、难点突破: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称莫斯科之夜。
歌曲原唱者弗拉基米尔·特罗申,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
原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
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成为苏联经典歌曲。
这首歌于1957年9月年经歌曲译配家薛范中文译配后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大众知晓。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他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
用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歌曲是“顺着字母从笔尖底下流出的。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教学内容:
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欣赏和学习欧洲经典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有探究欧洲音乐深刻思想内涵的愿望,听辨出意大利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2、用热情、舒展的歌声演唱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结合歌曲内容描绘并表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正确认识变音记号及其作用,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无误的唱准|#
4、#5|大二度音程。
掌握连音记号与切分旋律的流畅进行。
教学重点:
深情演唱全曲,旋律完整,节奏无误。
教学难点:
掌握变音记号的正确唱法及其不同节奏连接的流畅进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1 5 | 1 5 | 1 .5 1 3 | 5 0 |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生:4 4 4 | 3 3 3 | 2 .1 2 3 | 1 0 ||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生:x x | x x | x .x x x | x 0 | xx x | xx x | x . x xx | x 0||(击掌打节奏)二、导入新课:
(课前就播放音乐——前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
生:《共青团员之歌》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
生:前苏联…`
三、新课进程: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范唱:
(问题: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故事?)(通过莫斯科郊外的美好夜景歌颂了一段伟大经典的爱情。
)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学生打节拍并试着小声唱一下乐谱)
3、点出乐谱中出现的变音记号——升记号“#”——(#4 #5):
4、轻声跟范唱哼一遍:
5、重难点解决:a:3 - | #4 #5 | 76 3|(可以将其看成是下面的音阶构成)
1 - |
2
3 | 5
4 1|
b:节奏xxx|xxx|
7 6 3 |3 7 6|
6、歌曲的完整跟唱:(教师注意指挥)
7、形式巩固唱:(分组唱或男女声对唱)
四、拓展:
1、歌曲的风格特点?与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相似?(抒情歌曲a)
a、《小夜曲》;b、《欢乐颂》;c、《小鸟小鸟》;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a)
a、一段体;b、二段体;c、带再现的三段体;
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米海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
他1942年春天曾在一家战地报纸上发表过一首小诗《歌唱伊尔敏湖》,曾由一位老音乐家马里安•柯伐尔谱成歌曲。
那首歌没有引起反响,但它的音调基础、它的韵律结构却积淀在诗人创作记忆的深处。
25年以后,它终于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
4、欣赏前苏联歌曲:《小路》、《红莓花儿开》,讨论前苏联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情感取向。
5、完整表演唱:(分析歌曲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五、结束全课:
1 2 3 4 5- | 1 5. 1 5. | 5 4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