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的强度刚度计算资料
- 格式:xls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基础篇之四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杆的两端承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两个力偶,杆的任意两横截面将绕轴线相对转动,这种受力与变形形式称为扭转(torsion )。
本章主要分析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以及两相邻横截面的相对扭转角,同时介绍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设计方法。
4-1 外加扭力矩、扭矩与扭矩图作用于构件的外扭矩与机器的转速、功率有关。
在传动轴计算中,通常给出传动功率P 和转递n ,则传动轴所受的外加扭力矩M e 可用下式计算:[][]e kw 9549[N m]r /min P M n =⋅其中P 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n 为轴的转速,单位为转/分(r/min )。
如功率P 单位用马力(1马力=735.5 N •m/s ),则e []7024[N m][r /min]P M n =⋅马力 外加扭力矩M e 确定后,应用截面法可以确定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圆轴两端受外加扭力矩M e 作用时,横截面上将产生分布剪应力,这些剪应力将组成对横截面中心的合力矩,称为扭矩(twist moment ),用M x 表示。
图4-1 受扭转的圆轴用假想截面m -m 将圆轴截成Ⅰ、Ⅱ两部分,考虑其中任意部分的平衡,有M x -M e = 0由此得到图4-3 剪应力互等M x = M e与轴力正负号约定相似,圆轴上同一处两侧横截面上的扭矩必须具有相同的正负号。
因此约定为:按右手定则确定扭矩矢量,如果横截面上的扭矩矢量方向与截面的外法线方向一致,则扭矩为正;相反为负。
据此,图4-1b 和c 中的同一横截面上的扭矩均为正。
当圆轴上作用有多个外加集中力矩或分布力矩时,进行强度计算时需要知道何处扭矩最大,因而有必要用图形描述横截面上扭矩沿轴线的变化,这种图形称为扭矩图。
绘制扭矩图的方法与过程与轴力图类似,故不赘述。
【例题4-1】 变截面传动轴承受外加扭力矩作用,如图4-2a 所示。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一、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不论是轴心受拉构件还是轴心受压构件,其承载力极限状态是指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当截面局部削弱时,还应考虑集中力的影响。
《规范》规定净截面的平均应力不应超过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除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外.应按下式计算: f A Nn≤=σ (5-1) 式中:N —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n A —构件的净截面面积;f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见附录4附表4-1。
对于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的强度,由于计算截面(最外列螺栓处)的高强度螺栓所承受力的一半已通过摩擦力传递,故应按下式计算:f A Nn n n≤⎪⎭⎫ ⎝⎛-=15.01σ (5-2) 式中:n —在节点或拼接处,构件一端连接的高强度螺栓数目;n 1—所计算截面(最外列螺栓处)上的高强度螺栓数目。
按公式〔5-2)验算的同时,尚应按毛截面(A)验算构件的强度:f AN≤=σ (5-3) 二、轴心受力构件的刚度轴心受力构件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还应有足够的刚度,否则在制造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将产生过大的变形;在自重作用下会产生过大的挠度,受到风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时会引起振动或晃动,根据长期实践经验,《规范》规定,构件的计算长细比应不超过允许长细比,即满足下式:(5-4)式中:λ— 构件最不利方向的长细比,一般为两主轴方向的较大值;0l — 相应方向的构件计算长度;i — 构件截面的回转半径;[λ] — 受拉或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按表5-1或表5-2选用。
][0λλ≤=il表5-1 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注:1 承受静力荷载的结构中,可仅计算受拉构件在竖向平面内的长细比。
2 在直接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单角钢受拉构件长细比的计算方法与表5-2注2相同。
3 中、重级工作制吊车桁架下弦杆的长细比不宜超过200。
4 在设有夹钳或刚性料耙等硬钩吊车的厂房中,支撑(表中第2项除外)的长细比不宜超过300。
5 受拉构件在永久荷载与风荷载组合作用下受压时,其长细比不宜超过250。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数据号:7.7-6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3)2.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3)2.2、分析讨论及说明书部分的要求 (4)2.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4)三、设计题目 (4)3.1、数据1)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 (5)2)设计主轴颈D和曲柄颈直径d (8)3)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9)4)校核主轴颈飞轮处的疲劳强度 (15)5)用能量法计算A端截面的转角yθ,zθ (16)四、分析讨论及必要说明 (20)五、设计的改进措施及方法 (20)六、设计体会 (21)七、参考文献 (21)附录一.流程图 (24)二.C语言程序 (25)三.计算输出结果 (28)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一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把材料力学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到处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轴的设计计算轴的计算通常都是在初步完成结构设计后进行校核计算,计算准则是满足轴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轴的强度计算进行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时,应根据轴的具体受载及应力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恰当地选取其许用应力。
对于仅仅承受扭矩的轴(传动轴),应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对于只承受弯矩的轴(心轴),应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对于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转轴),应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进行计算,需要时还应按疲劳强度条件进行精确校核。
此外,对于瞬时过载很大或应力循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的轴,还应按峰尖载荷校核其静强度,以免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 1、按扭转强度估算轴的直径对只受转矩或以承受转矩为主的传动轴,应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轴的直径。
若有弯矩作用,可用降低许用应力的方法来考虑其影响。
扭转强度约束条件为:[]式中:为轴危险截面的最大扭剪应力(MPa);为轴所传递的转矩(N.mm);为轴危险截面的抗扭截面模量();P为轴所传递的功率(kW);n为轴的转速(r/min);[]为轴的许用扭剪应力(MPa);对实心圆轴,,以此代入上式,可得扭转强度条件的设计式:式中:C为由轴的材料和受载情况决定的系数。
当弯矩相对转矩很小时,C值取较小值,[]取较大值;反之,C取较大值,[]取较小值。
应用上式求出的值,一般作为轴受转矩作用段最细处的直径,一般是轴端直径。
若计算的轴段有键槽,则会削弱轴的强度,作为补偿,此时应将计算所得的直径适当增大,若该轴段同一剖面上有一个键槽,则将d增大5%,若有两个键槽,则增大10%。
此外,也可采用经验公式来估算轴的直径。
如在一般减速器中,高速输入轴的直径可按与之相联的电机轴的直径估算:;各级低速轴的轴径可按同级齿轮中心距估算,。
几种轴的材料的[]和C值]2、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校核计算对于同时承受弯矩和转矩的轴,可根据转矩和弯矩的合成强度进行计算。
计算时,先根据结构设计所确定的轴的几何结构和轴上零件的位置,画出轴的受力简图,然后,绘制弯矩图、转矩图,按第三强度理论条件建立轴的弯扭合成强度约束条件:考虑到弯矩所产生的弯曲应力和转矩所产生的扭剪应力的性质不同,对上式中的转矩乘以折合系数,则强度约束条件一般公式为:式中:称为当量弯矩;为根据转矩性质而定的折合系数。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是以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应力为承载力极限状态。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f A Nn≤=σ (4-1) 式中: N ——构件的轴心拉力或压力设计值;n A ——构件的净截面面积;f ——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对于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构件,验算净截面强度时一部分剪力已由孔前接触面传递。
因此,验算最外列螺栓处危险截面的强度时,应按下式计算:f A N n≤='σ (4-2)'N =)5.01(1nn N - (4-3)式中: n ——连接一侧的高强度螺栓总数;1n ——计算截面(最外列螺栓处)上的高强度螺栓数;0.5——孔前传力系数。
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拉杆,除按式(4-2)验算净截面强度外,还应按下式验算毛截面强度f AN≤=σ (4-4)式中: A ——构件的毛截面面积。
2.轴心受力构件的刚度计算为满足结构的正常使用要求,轴心受力构件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构件不会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产生弯曲或过大的变形,以及使用期间因自重产生明显下挠,还有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发生较大的振动。
轴心受力构件的刚度是以限制其长细比来保证的,即][λλ≤ (4-5)式中: λ——构件的最大长细比;[λ]——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规范》对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采用下列形式:f AN≤ϕ (4-25)式中:ϕ——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ycrf σϕ=。
整体稳定系数ϕ值应根据构件的截面分类和构件的长细比查表得到。
构件长细比λ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截面为双轴对称或极对称的构件⎭⎬⎫==y y y x x x i l i l //00λλ(4-26)式中:x l 0,y l 0——构件对主轴x 和y 的计算长度;x i ,y i ——构件截面对主轴x 和y 的回转半径。
双轴对称十字形截面构件,x λ或y λ取值不得小于5.07b/t (其中b/t 为悬伸板件宽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