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静态结构图
- 格式:ppt
- 大小:783.50 KB
- 文档页数:36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在前两个课时中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对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用于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乐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尝试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结构图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型:新授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教具:图片、词语卡片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
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课文中的2-13段是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描写灰雀的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六年级教案声音与健康1、听觉与声音活动目的:(1)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受我们生活环境的多姿多彩。
(2)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音量,音高的不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通过两个小实验,学习有关声音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探索知识的水平。
活动过程:(1)把学生分为几个调查小组,对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身边的声音。
(2)设计一些调查项目表格,收集一些有关的声音素材及必要的教学用具,为课堂作好准备。
(3)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把好你说我说`小调查`小实验三个环节,其中“你说我说”活动环节可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归类总结出声音的特点:1、声音无处不在2、声音的存有与我们息息有关。
3、人类凭借听觉器官感受到声音的存有。
“小调查”环节,也应在分组交流的同时,实行实物操作展示,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音量和音高。
“小实验”环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行,通过实验比较和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实行验证,体会声音的多姿多彩,激发求知欲,引导到课外延伸活动。
二、声音与健康活动目的:(1)知道声音对人健康的影响。
(2)培养学生探究水平和组织活动水平。
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交流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质感的声音的感受,分辨噪音和乐音。
(2)、策划组织音乐欣赏会。
a、采访调查乐音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作用。
b、确定音乐欣赏会的主题,再由学生自行分组策划,然后c、分别由学生组长展示和主持欣赏会。
(3)、课外延伸:播放收集到的各种噪音;看图了解声音响度的计量单位;分辨噪音的无害区的有害区;查找资料并结合自身经历,完成“分析记录”。
三、拒绝和噪音活动目的:1、理解噪音的主要来源和噪音的分类。
2、引导学生注重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环保意识和把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活动过程:(一)、按学生生活的社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实地实行考察,掌握学校和社区的环境概况及噪音污染的第一手材料。
(二)、组织学生调查小组交流和班内各组交流,根据调查资料实行分析,弄清噪音的分类和各类噪音的产生原因,弄清声源是什么。
教学班级:美术学专业教学课时:8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油画全身像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人体比例、结构、光影和色彩的基本认知。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通过对经典油画作品的赏析,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内容:1. 油画全身像的基本概念和艺术价值。
2. 人体比例和结构分析。
3. 光影与色彩的运用。
4. 油画技法和材料介绍。
5. 经典油画作品赏析。
6. 油画全身像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理论讲解1. 介绍油画全身像的基本概念和艺术价值。
2. 讲解人体比例和结构的基本知识,展示人体比例图和结构图。
3. 分析光影与色彩在油画中的运用,展示光影和色彩变化的作品。
第二课时:油画技法和材料介绍1. 介绍油画的基本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刮刀法等。
2. 讲解油画颜料、画笔、画布等材料的使用方法。
3. 进行简单的油画技法实践,让学生初步体验油画创作。
第三课时:经典油画作品赏析1. 展示和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时期的油画作品。
2. 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光影等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第四课时:人体比例和结构练习1. 让学生根据人体比例图和结构图,绘制静态的人体素描。
2. 强调人体比例和结构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绘画中注重细节。
第五课时:光影与色彩练习1. 让学生根据光影和色彩变化的特点,绘制静物写生。
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光影和色彩,提升绘画表现力。
第六课时:油画全身像创作实践(一)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模特进行全身像创作。
2. 老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课时:油画全身像创作实践(二)1. 学生继续完成油画全身像创作,完善画面细节。
2. 老师点评学生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课时:作品展示与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油画全身像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 老师点评学生作品,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学习成果。
《角的度量》教材解读基于整体聚焦本质识“器”量角——“四上《角的度量》”单元教学的思与行大家好,今天由我代表我们团队以“基于整体聚焦本质识“器”量角”为主题汇报《角的度量》单元教学的思与行,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角的度量”。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一、整体框架;二、单元解读;三、课例分析;四、活动感悟。
一、整体框架2022版的新课标将“图形与几何”领域由原来的4个分支整合为2个主题,即: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今天《角的度量》这个学习内容就属于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分为三个维度:一维是线的度量,二维是面的度量,三维是体的度量。
三者之间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内在关联性,而且在要素构成上具有内在逻辑性:一维的长度是二维的面积的构成要素,一维的长度和二维的面积又是三维体积的构成要素;反过来,后者又是在前者基础上形成和拓展的,在学习上起到类推和迁移的作用。
无论是一维线的度量,还是二维三维面、体的度量,本质都是看“度量的对象自身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
从行为上看,度量就是将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标准量”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
不管哪个维度,其本质就是单位数量的累加。
度量教学的关键是“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
三个维度从形式上不一样,但内涵是一样的,都具有正则性,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
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迁移,类比出角的度量单位,发现角的大小与度量单位之间的关联,以及角的度量的基本方法,自此,角的度量不再只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模块,它与之前的其他的度量活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角的度量,只是度量世界的一次向外拓展,丰富了度量的内涵,并没有改变度量的本质。
于是,新的学习不再外在于学生的经验,而是有机融入学生原有的思维框架与认知背景,让已有的经验整合、融通,获得新的生长。
2022版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点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眼光主要表现: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课时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基础巩固1.(2022金华)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
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A )A.清洁时,用擦镜纸擦拭镜头B.安放时,显微镜放置于身体前方正中间C.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解析:安放时,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B错误;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过强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C错误;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D错误。
2.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只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
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D )A.改用凹面镜,大光圈B.改用平面镜,大光圈C.改用凹面镜,小光圈D.改用平面镜,小光圈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细准焦螺旋和遮光器,结果得到下面亮度相同的各图。
试问其中通光孔通光量最大的是( C )A BC D4.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C )A.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视野变暗5.(2022苏州)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如下图),转动转换器和移动载玻片后污点没有动,则该污点最可能在( A )A.目镜上B.物镜上C.载玻片上D.反光镜上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当转动转换器和移动载玻片后,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物镜和载玻片上,所以污点只可能在目镜上。
6.(2022绍兴)下面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D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解析: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A错误;②是粗准焦螺旋,其作用是大幅度升降镜筒,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B错误;视野太暗时,应该使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
第3课时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9·石家庄]如图3-8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图3-8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 D、②→①→③2、[2019·滨州]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C、目镜10×,物镜40×D、目镜15×,物镜40×3、[2019·云南]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慢慢盖上,目的是( )A、幸免细胞重叠不易观察B。
防止水溢出污染显微镜C、防止被观察的材料移动D、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4、[2019·绥化]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的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
P B、d C、qD、b5、[2019·娄底]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关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一部分看得清楚而另一部分则较模糊,这是由于( )A。
物像受损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C、反光镜未调好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6、[2019·海南]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7、[2( )图3-9A、移动装片B、转动物镜转换器C、转动细准焦螺旋D、转动粗准焦螺旋8。
[2019·泸州]在泸州市2019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 )A、小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9、[2019·安庆]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A、目镜B、物镜C、装片D、反光镜10、[2019·厦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A、漱口→涂片→刮取→染色→盖片B、漱口→刮取→涂片→盖片→染色C、刮取→涂片→盖片→染色→漱口D。
静态数码管显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态数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让学生掌握静态数码管的连接方式,能正确进行电路搭建;3. 让学生掌握静态数码管显示数字的基本方法,能实现0-9的数字显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静态数码管电路的搭建和调试;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静态数码管设计简单的数字显示电路;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对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进行改进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适用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学生。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需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明确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数码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静态数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静态数码管的驱动方式及电路连接;- 数字显示原理及方法。
2. 实践操作:- 静态数码管电路的搭建与调试;- 数字0-9显示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优化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提高显示效果;- 电路故障排查与解决。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数码管基本概念、分类及静态数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静态数码管的驱动方式、电路连接及数字显示原理;- 第三课时:静态数码管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数字0-9显示电路设计与实现;- 第四课时:优化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电路故障排查与解决。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显示器件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了静态数码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及创新设计方法。
【导语】1982年11⽉24⽇,在印度新德⾥举⾏的第xx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跳台跳⽔冠军。
《“飞天”凌空》就是报道当时的盛况。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 【教学⽬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品味⽂章优美⽽⽣动的语⾔。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豪感。
【教学重点】 品味⽂章优美⽽⽣动的语⾔。
【难点】 区别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步骤⼀: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qiáo) 屏息(bǐng) ⼀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不吝惜。
轻盈:形容⼥⼦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的,出⾃内⼼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喻过去⼀直糊涂,在别⼈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过来。
震⽿欲聋:形容声⾳很⼤,⽿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25⽇《光明⽇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记者别具匠⼼地选⽤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动词的新闻经典范⽂,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赛像刚发⽣在昨天⼀样,现场动态感⼗⾜,是那样的真切感⼈,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等奖。
步骤⼆:整体感知⾛进⽂本 1.听课⽂录⾳。
学⽣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姑娘吕伟在新德⾥亚运会上赢得⾦牌的事。
课⽂抓住吕伟跳⽔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认识千米1.联系生活,引出千米2.认识1千米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用途联系学校操场认识1千米估测3.应用练习第二课时:认识吨1.联系生活,引出吨2.认识1吨 认识吨 t 1吨=1000千克 吨的用途联系生活实际认识1吨估测大约有多少位同学的体重是1吨3.应用练习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 :最多剩下多少元 探究新知 数量关系:剩下的钱 = 带的钱——花去的钱运动服130元和运动鞋85元巩固理解想一想: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从问题入手(条件较多或复杂)回顾反思提炼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确定条件列式解答第二课时: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一套衣服多少元?探究新知数量关系: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一套的价格巩固理解想一想: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从问题入手回顾反思对比总结分析数量关系——倍数关系——线段图确定条件列式解答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步2. 探究新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综合对比明确解题思路相同介绍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3. 巩固理解例1的第2问分步——综合——书写格式4. 回顾反思对比总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课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2. 探究新知用综合算式解答对比明确解题思路相同明确计算的步骤3. 巩固理解试一试4. 回顾反思对比总结: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第三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步2. 探究新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综合——引发认知冲突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介绍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3. 巩固练习试一试4. 回顾反思对比总结: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五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1.出示年历,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