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说教材研说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34 MB
- 文档页数:4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线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正确书写线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正确书写线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正确书写线段。
2.教学难点:学生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含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线段。
3.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正确书写线段。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画线段的心得。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线段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定义:两点之间的一段线•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来评估;二是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反思来调整。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这三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1.说内容:《解决问题》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六课时的内容。
2.教材简析:《例4解决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这是在上一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基础上教学的。
这两种问题是同一类问题,后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前者是知道一个数并知道另一个数比它少几求另一个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图。
图上呈现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得的红旗的情况,但具体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全部画出,只能看出它们相差的面数,从图中“二(1)班得了16面红旗”的信息。
很自然地引出:“二(2)班比二(1)班少3面,是几面?”的问题。
提出问题后,教材根据情景图直接列算式出答案。
然后教材还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培养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编写思路:教科书第23页安排了用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黑板上不同班得小红旗的统计图引出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统计知识和计算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综上所述,根据教学参考书和我的理解,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了如下定位: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研究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构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筹办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分歧的角等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分歧的角等二、说教法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用的凸起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我主要接纳以下两种方法: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
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