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合作学习之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全新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中,合作学习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生们可以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
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反思,倾听他人的思路,充实自己的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全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合作学习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和推崇,我也深感合作学习的必要,故把自己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记录下来,和广大同仁共同进步,从而推动新课改发展。
一、人人参与,培养学生合作理念我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封闭的、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我上课表扬的是哪个学生坐得直、哪个学生不在课上和同学说话,哪节课的课堂纪律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合作教学法使我改变了以往旧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了。
学生不再是沉默的羔羊,而成了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鼓励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人人都要参与,分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学生分成二人一组或邻座四人一组、一行一组,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平时不敢参与,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有自信加入进来,给他们一个敢想敢说的机会,同时老师对他们的观点、看法要适时鼓励。
二、营造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讲究一言堂,老师说了算,学生没有自主能力,也很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教师面前,学生只有乖乖地听从才是好学生。
新课改的合作学习方式,打破了陈规旧俗,我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个民主的环境中,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的探析【摘要】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人文精神为基础综合提高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目前已成为广大导师所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
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展开初步的讨论与分析,并深入透析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所需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以期同行朋友们参与指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对策【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27-01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中以若干个人联合成为小组为完成一个共同学习目标,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且又相互帮助促进个体学习。
通常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是以社会心理学作为基础,主要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于认知发展的一些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竞争和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开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是必要的。
1、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1.1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活动能够参与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学生通常需具备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从自身情况而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这种活动当中显然不现实,同时也不会得到家长的同意。
整个班集体对于活动投入的热情看似非常热闹,实则跟一盘散沙无任何区别。
1.2 学生与学生之间未能形成真正地协作帮助关系在一堂课程教学中,普遍会发现部分学生与导师的主动交流极少。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此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想与导师交流,大多数原因则在于顾虑心理。
太多的顾虑造成了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少,进而不愿意与同学合作,这样一来学生与学生之间未能形成真正地协作帮助关系。
1.3 导师对于学生角色的分配问题导师对于教学的把握首先应将自己定位于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向导。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三)江苏省金湖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许万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生敢想、想说、敢做,让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探索、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并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进行合作交流呢?一、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是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是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儿童在孩提时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可以终生不忘。
杨振宇博士也感:“中国的儿童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儿童动手兴趣浓。
主要原因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可以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探索和发展思想的材料和工具,并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动手操作的活动,因为学生对操作有兴趣,喜欢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
尤其是一些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更需要给学生提供可感知实物模型和可动手操作与实验的材料,学生才能更好地在具体形象的操作与实验中去体验、去思考、去创造。
同时又培养动手与实验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人教版本十二册)时,很多老师都采用自己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是记住了公式,也能够套用公式计算,但这种方法太陈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动机,殊不知学生多么想跃跃欲试,亲自动手实验。
如在验证“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结论时,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来完成。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其中一、三小组用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二、四小组所用的是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验证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很快就有了实验结果:一、三小组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而另外两个小组都得出了不同的反对意见。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探析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
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在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小组中分工明确,责任不同,对于个体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对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优化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一、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现状第一,合作学习讨论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会耗费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
而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因为课程结构、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在合作小组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样就导致合作学习讨论活动时间不足,无法凸显自身的价值与效能,整体来说收效甚微。
第二,无法凸显合作关系。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多,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顾虑心理,缺乏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即便教师组织了小组活动,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沟通交流也不多。
这样就导致学生之间无法构建真正的合作关系,不利于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第三,角色定位问题。
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其主要起到指导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要重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而在整体上来说,在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活动多数都是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汇集问题,教师再解决问题。
这样教师主要的职能就是解决问题,但是无法深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念与要求。
二、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对策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合作模式进行分析、了解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可以合理规避各种问题与不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意识,凸显合作教学的功能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价值。
新课标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等,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我就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看法,以作引玉之砖。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效率。
具体做到:1、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思考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
2、让组长学会接纳他人。
3、调整小组空间结构。
我们要注意定期调整小组的座位,及时更换各成员的角色,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宜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进行角色转换,避免以自我为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二)进行合理的分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合作,鼓励竞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将同桌的2位同学或前后4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往往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2、学优学困生高低搭配。
为了发挥学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按学生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学困生可以在学优生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学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加强,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3、同学之间自由组合。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课堂,树立新的课堂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自由的,同时又是高效率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因此实施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合作学习,是最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数学课堂学习形式。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一)职责不明,合作学习任务不清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都没有提出组内分工的要求,基本上处于传统教学中“小组议一议、试一试”层面上。
教师应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合作学习前,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立学习任务后,小组要根据组员的特点分工合作,明确不同的角色,落实个人责任,形成互相依赖,同舟共济的关系,防止角色不清,职责不明,组内吃大锅饭的现象。
(二)讨论时间控制不当,合作次数过频过滥合作的次数与讨论的时间问题也常困惑着教师。
我曾听过一节题为《平移》公开课,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头到尾安排了六次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简单重复,缺乏生气,课堂效果并不好。
因此,合作学习安排的次数、时间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次数应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合理安排,讨论次数不能过多过频,要从教学任务出发,从实际需要考虑,有时并非一定要安排合作学习。
一般情况下,讨论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5分钟,最短不得少于2分钟,一般4-5分钟较为适宜,时间过短,学生得不到充分思考,其结论肯定是草草应付,过长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设计上的错误观念一些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为合作而合作,讨论问题上粗制滥造,缺乏精心设计,达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中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其中一项重要变革就是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中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进行探析。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角色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接受者。
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些学生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难以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转变角色,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合作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组织管理问题。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组内学生之间的不平衡。
一些学生可能过于依赖组内的高手,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习责任;另一些学生可能在合作中表现消极,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别分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知识评价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个人的知识掌握和表现,通过考试或者测验进行评价。
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的知识流动和交流是频繁的,个人的贡献难以评估。
教师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方法,既能够考察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又能够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贡献度。
可以采用小组展示、小组讨论和互评等方式,将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知识整合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知识和理解。
不同小组之间的知识产出可能存在差异,难以进行整合。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享和相互学习,通过课后讨论或者项目制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将各自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
中学生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施合作学习也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学生角色问题、组织管理问题、知识评价问题和知识整合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谁都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的大多是一些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同学则若无其事,一言不发,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
还有的合作学习内容本身就不大适合学生讨论,或难度偏大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或难度偏小根本没必要讨论。
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新的反思。
分析几个教学片段,概括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片段一: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
背景:在课前学生已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数张。
在老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
师: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于是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一个明白不可……一会儿,师示意学生停止了验证、探索,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验证。
思考:这节课是一节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的实验课题,但我们看到了不应该出现的怪现象:1、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
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仍然没有解放,要说合作也是在传统教学观念覆盖下的合作学习。
笔者记了一下时间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3分钟,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摘要】随着新世纪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目前新课程理念对于中学教师提高了新的要求,中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立足于合作氛围,逐步为未来培养具有团队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未来社会对于能够与人合作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需求,因此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本文通过简单探索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关于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实际的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数学;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理念中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那么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良好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群体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彼此学习,合作成长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品质,笔者通过多年中学数学实践,从三方面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将学生分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和动因,开展教学,在此过程中,师生出于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合作的建构知识体系为手段来学习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新课程理念下最为符合当下教育体制的学习模式。
二、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问题的探究现象: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提倡的是灌输式教学,基本的思路就是将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师一成不变的讲授给学生,运用抽象的训练和记忆知识来达到教授数学知识的目的。
这样的模式已经在新课标理念提出前遭到各界教育人士的怀疑。
因为这种灌输式教学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重要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问题:合作学习不断地应用于广大的数学教学课程中,但是其运用过程还是有一些小的问题存在,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1)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实践无法全面贯穿起来,这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具体实际操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掌控不了合作学习的进度和秩序。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合作学习之探索
【摘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本文在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及要求的基础上,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探究、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引导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等六个方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Under the new course principle mathematics cooperate learning of investigate
MaJun-Chen
【Abstract】Cooperate learning is currently many nation be all widespread adoption in the world of teaching theories and strategy system of a kind of full of creativity and real results。
This text in elaborat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operate learning and request of foundation,from leading student’s learning with a view to its application,leading student experience mathematics investigation,leading student experience mathematics of profound mystery,leading living interaction,leading the student be full exertive corpus function and leading student solidify cooperation’s etc。
be six rightnes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mplement the cooperate learning carried on study。
【Key words】Independence investigate;Cooperation exchanges
1.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及要求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它不仅重视师生之间互动,而更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体形式;在评价目标上,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理念。
2.选取行之有效之法实施合作学习
2.1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存贷款”一课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到当地银行去调查,进一步搞懂存贷款中的本金;利息;利率;税率;本息和等基本量。
并当场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某爱国华侨将6000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把它的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山区改善办学条件”请同学们以两人为一组,帮该华侨设计一份最佳方案,怎样存款捐
赠给“希望工程”的钱最多?第二天上课时,各小组都争先展示自己的方案。
当场选了三份设计方案,先请设计者分别阐释自己的方案,然后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对其进行评论,最后教师再点评、总结。
课后从反馈信息得之,收到了出乎意料好的效果。
这样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探究。
例如,“将腰长为m,底边长为2n,高为h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高h剪成两个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你能拼成多少种四边形,试一试,并分别求出它们对角线的长。
”这个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解题途径均有较大的启发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
对中等生及以下程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加深学生对四边形及特殊四边形等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活动2黄金矩形”一课时,事先安排学生收集“黄金分割”知识的用途,上课时在课堂上交流。
甲:黄金分割被广泛用在建筑设计、美术、音乐、艺术、摄影等方面;乙:舞台上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音响效果会更好,而且显得自然大方;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利用黄金分割知识发明了优选法,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丁:……接着再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金分割知识的广泛用途,屏幕上显示出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人体塑像、动物、植物,就连在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家的作品里也都流淌着黄金分割的完美和谐……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同学们的精彩介绍,听着音箱里传出的优美解说,看着屏幕上……不时发出赞叹,呀!太神了!太奇了!太妙了!太美了!大家陶醉在数学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数学的奥妙。
接着安排学生以两人为一组,照教科书的办法折出黄金矩形,一人折,一人观察,并说明为什么?老师稍加启发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学生感到它神,它奇,它妙,它美,才会用心去探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合作学习中,引导生生互动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次作业先由学生在组内交换作业本互批,学生在作业本上作出正确“√”或错误“/”或疑惑“?”的标记。
批改完了交小组长复查,小组长的作业本由大组长复查,大组长的作业本由科代表复查,最后再全部交老师复查。
若有问题“打官司”,按小组→大组→科代表→老师的程序进行。
在互批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他们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自己试着作出判断,边判断边思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连学困生也积极动了起来。
“互批”,这无疑是一项发现活动。
美国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将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每学完一章,全班分六个小组,安排每个小组均出一套检测试卷,由小组长安排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具体人选,由于每个小组都希望被选上,因此出题非常认真,反复交叉检查,生怕出错,生怕出的题覆盖面不宽,生怕出的题水平不高,生怕……因此,要想出好题,就得弄懂这章的每个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考虑与过去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这意味着不但要把不懂的知识想法搞懂,在此基础上还要上一个台阶,才能担当出题的重任,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出题,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不但出好了试卷,而且掌握和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并在发挥主体作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6.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
教师要告诉学生实施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合作技能。
如,同学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要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求大同,存小异,坚持原则问题不让步,枝节问题不纠缠;要学会反思,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合作学习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有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