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601.50 KB
- 文档页数:17
•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体系结构•经济法的法律关系目录•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经济法的实践应用•经济法的未来发展经济法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个部分,是调整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特点经济法具有显著的公法特征,其以国家权力为后盾,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企业等主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强调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整。
此外,经济法还注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强调对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规制,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经济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控,以解决市场失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开始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法规,以规范和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发展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经济法的发展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
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需要制定更加统一和协调的经济法规。
同时,随着新兴产业和市场的不断涌现,经济法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起源经济法的起源与发展VS原则二促进市场竞争。
经济法应当通过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和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来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市场创新和技术进步。
原则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应当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调整经济关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原则三保护消费者权益。
经济法应当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经营行为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定义目的特点030201宏观调控法定义目的特点市场规制法定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的特点产业政策法定义目的特点财政税收法目的特点定义金融法01020304国家企业消费者政府机构03经济制度01经济行为02经济关系经济权利经济法所确认的经济权利,包括财产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
经济法基本理论导言:经济法是指调整和规范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作为一门应用法学的学科,经济法不仅涉及国内经济活动,还涉及国际经济活动。
本文将介绍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经济法的定义、层次结构和基本原则等。
一、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和规范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利益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
经济法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来维护经济活动的秩序和公平。
二、经济法的层次结构经济法的层次结构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经济活动有着基本规范,如保护私有财产权和自由经济权等。
民法是民事法律的总称,主要调整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行政法是调整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理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是具体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
国际经济法是指规范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有着一些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公平原则、自由原则、效率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1. 公平原则:经济法追求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竞争。
它要求在经济关系中公正地分配资源,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公平原则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2. 自由原则:经济法强调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即市场自由竞争。
自由原则强调市场主体的自由意愿和合同自由,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
自由原则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效率原则:经济法追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它关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效率原则是经济法与经济学相结合的重要基础。
4. 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经济活动在保护环境、消除贫困、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
四、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具有一定的功能,主要包括规范功能、保护功能和调控功能等。
1. 规范功能:经济法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规范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契约关系,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公平、有序进行。
经济法基本理论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关系,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熟悉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履行。
了解经济法的渊源和我国现行主要经济法律法规。
【框架结构】本章作为教材的第一章,主要针对经济法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了简要的介绍,目的在于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章的突出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要求正确理解。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渊源我国现行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条件经济法律事实的种类经济法实施的概念与意义经济法的实施违犯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履行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诉讼)【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有: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事实的种类、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本章的难点问题是:对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理解、解决经济纠纷的仲裁方式和诉讼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的概念的提出经济法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就说经济法这个概念最早出现是在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德国魏玛共和国直接以经济法命名,1919年颁布了《煤炭经济法》和《钾盐经济法》。
即现代意义的出现在德国,我国是在1979年。
(二)中国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1、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
2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 、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
即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重点知识总结经济法是指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法律规范和管理的法律体系。
它主要由经济法基本理论和经济法实体法构成,是保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工具。
以下是经济法的重点知识总结,以供参考。
一、经济法基本原理1. 自由原则:允许市场自由竞争,个体经济主体享有自主决策的权利。
2. 平等原则: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主体都应平等地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3. 公共利益原则:经济活动应当符合公众利益,不能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 社会公正原则:维护社会公正,防止富者恶意垄断和虚假宣传。
二、经济法实体法1. 市场准入和退出规定:规定了市场准入的条件和程序,以及企业退出市场的规定。
2. 企业经营和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注册登记、合同订立、财务会计、税费缴纳、员工管理等各项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规定。
3. 市场竞争规则:规定了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原则,禁止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4. 劳动力和就业规定:规定了劳动用工、劳动合同、工资保障、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规定。
5. 货币金融和信用规定:规定了货币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的监管规定,以及对金融犯罪的打击措施。
6. 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方面的规定。
三、经济法相关制度1. 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2. 企业制度:规定了企业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包括独资、合作、合资、股份制等不同形式的企业。
3. 执行制度:规定了国家对经济法律的实施方式和程序,包括立法、行政管理、司法审判等方面的规定。
4. 监管制度:规定了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管方式和措施,保证市场秩序的正常进行。
5. 治理制度:规定了国家对经济行为的管理方式,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四、经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1. 经济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在注册、合同签署、财务会计、税费缴纳、员工管理等方面需要严格遵守经济法规定,确保合法经营。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一、经济法的概念1、来源---- 摩莱里《自然法典》2、经济法的定义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社会公共性、需要由国家协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进行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的一般知识包含: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二、法律规范三、法的渊源四、法律体系五、法律行为六、法律关系七、法律责任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行为规范体系;2、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3、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
(二)法的基本特征1、规范性2、国家意志性3、普遍性4、权利义务性5、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①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1、法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制定)3、法是可以反复适用。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1、制定:法是由国家专门机构依照法定职权或程序创制的规范。
2、认可:国家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
如国际条约3、解释:法律制定或认可后,还有一个再度创造的过程。
③法具有普遍性1、主权范围内人人有效;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普遍一致性Ps:“法律不能强人所难。
”——凡是法律规定的都是我们能做到的。
④法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性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因此法律具有权利义务性。
⑤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并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侵犯公民权利的主体有个体和国家;侵权个体由国家强制力制裁;我们又依靠法律程序控制国家强制力。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规范和处理的一门法学科目。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学基础
经济法学科的出现,与经济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经济学是经济法学科的重要基础。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使用稀缺资源制定决策以满足人们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法学科通过应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研究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如市场竞争行为、交易合同、公司治理等,从而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法学基础
经济法是法律学科的一个分支,因此,法学基础对于经济法的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
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学科。
而经济法则是应用法律知识规范和处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类案件。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法律学科,才能更好地掌握经济法的各种规范和处理方法。
财税法学基础
财税法学是研究财政和税收制度、政策及其实施的学科。
它是经济法学科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财税法学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及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涉及税务的经济法问题。
国际法基础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
因此,通过学习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规定。
这对于处理国际经济合同、跨国公司治理、国际贸易争端等经济法问题非常重要。
,经济法基础理论包含经济学、法学、财税法学和国际法等宏观理论,这些理论相互依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经济法整体知识结构的核心。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理论,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法学科,更好地应用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