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 语用概说
- 格式:ppt
- 大小:536.00 KB
- 文档页数:47
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中,人们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目的和效果,以及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共同理解。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意义。
与语言学关注语言结构和规则不同,语用学关注的是人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和达到特定的效果。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
二、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
言语行为是指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包括陈述、疑问、命令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言语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包括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方面。
交际规则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遵循的规范和约定,包括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准则等方面。
三、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
其中,语料库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真实语言数据来揭示语言使用的规律和变化。
实验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和反应。
此外,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语用学的研究中。
四、语用学的应用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次,语用学可以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应用技巧。
此外,语用学还可以应用于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测试的设计,以提高教学和评估的效果。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
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其中包括语料库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
语言学概论语用讲稿第一节语用概说语用即语言的使用。
语用学研究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第二节语境一、语境和语境的分类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时的环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1、口语的前言后语:张三到北京出差去了,他今天来不了。
|做完作业,我就回家了。
2、书面语的上下文: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吕氏春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豳风》)(二)情景语境1、时间:昨天我没去。
2、地点:你过来。
3、场合:正式、非正式等。
4、话题:这件事,你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我也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5、说话人:角色6、听话人:对象(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也构成一种语境,也就是使用语言的大背景。
下面以汉族和英吉利民族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为例,说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使用语言的影响。
1、打招呼:你好。
你早。
你来了?上班去?下班了?上哪儿去?吃了吗?(Good)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Hi!Hello!Lovely weather,isn’t it?2、道别:再见!慢慢走!走好!一路顺风!请回!请留步!Bye!Bye-bye!Good-bye!I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a pleasant trip!3、对恭维与赞扬的反应:在汉语中,人们习惯使用“否认”的方式或“自贬”的方式。
例如:你这件毛衣真漂亮!——漂亮什么?穿了好几年了。
|听说你们俩很会做菜。
——那你就搞错了。
她靠味精,我靠油罢了。
在英语中,听话人往往是迎合,即表示感谢,或流露出高兴的情绪。
You look smart in your sweater.——Thank you.4、邀请:在汉文化中,对别人的邀请,为了显得礼貌,人们往往不是爽快地答应,而总是半推半就地应承。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教学要求与目的:了解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指的关系;了解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区分蕴含义和预设义;了解“言有所为”、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第一节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要讲求交际效果,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话语的表现风格不同,要切合语境,表达得体2、社会性:语言运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3、规约性:语言运用过程必须遵从语言使用的社会习惯和表达规则,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行事二、语用研究的范围语用学是一门对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言的发出者和理解者;使用语言的环境,语言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和附加意义第二节语境和语句的意义一、语境的类型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语境大致分为两类: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1)言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是狭义语境(2)言外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景和社会情境,是广义语境二、语境和语句意义1、言内语境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2、言外语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非义项和句子的非命题,解释特殊词义和句子,解释不但超过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三、语境和词语所指1、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1)指示词语: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是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2)指示意义: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指示意义都要借助语境来确定2、一般名词的指称意义区分名词指称中的“有指”和“无指”。
“有指”就是名词有指称性,“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第三节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2、礼貌原则: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与人会话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做到“得体和慷慨”“赞誉和谦逊”“一致和同情”二、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说话人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只能迁就一种会话原则放弃另一种会话原则2、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说是在语句背后还暗含其他意义甲:我这副山水图怎么样/乙:嗯:装裱的不错三、蕴含义和预设义1、蕴含义:句子的基本信息中包含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具体分为“衍推义”和“隐含义”两种2、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的范围之内,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第四节言语行为一、言有所为用语句做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做“建议、劝告、请求、命令”这一些事,通过语言形式来完成交际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二、言内、言外、言后1、言内:言内行为是一种述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通过语音、语汇、语法的等语言形式和手段来传递信息2、言外:言外行为是说话人用某种语言的语音形式说出了这句话,就完成了述事这一行为3、言后:言后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三、直接与间接的言语行为1、直接言语行为:用字面意义来实现交际如:我们把空调关了好吗?2、间接言语行为:委婉暗示自己的交际信息如:今天有点冷。
语用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者的意图和言语行为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涉及到很多细节和差异,语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方式。
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就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和理解。
2. 语用言语行为语用言语行为是指用语者在言语行为中所包含的具体交际目的和意图。
通过语用学研究,可以揭示用语者的意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
3. 语境的重要性语用学强调语境对语言使用和理解的重要性。
语境包括语境的环境、参与者的身份、前后文的内容等多个方面,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4.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言语中不直接表达的含义和信息,它可能依赖于语境、用语者的意图等多种因素。
二、语用学的研究内容1. 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指语用者在语言交际中的能力,包括语言的适应能力、交际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言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2. 言语行为的分类言语行为可以根据其所包含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分类,如陈述、疑问、命令、祝愿等。
3. 言语行为与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语言交际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礼貌用语、语用禁忌等。
语用规则对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4. 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是指用语者对言语行为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对于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可能有所不同。
三、语用学的相关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将言语行为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
2. 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是指言语行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语言交际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规则,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规律。
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而语用学则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境以及语言的意义、目的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语言学语用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语言学语用学概述语用学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奥斯汀(Austin)和格里斯(Grice)提出,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它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意义取决于具体的使用情境,同时还包括承担对话行为和推理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语用学旨在探索语言的各种功能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关系。
它不仅关注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关注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语言的真实意义往往是依赖于具体的使用背景和交际目的的。
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篇分析、言外之意、语言行为和交际策略等多个方面。
二、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研究、分析对话语篇、观察自然语言使用、社会语言学调查等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实证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验证据来验证语用学的理论假设,以此增进我们对语言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语用学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发现。
这种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促进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实证研究方法外,分析对话语篇也是语言学语用学的常用手段。
通过对实际对话语篇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言外之意和交际策略,深入了解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流方式。
这种分析对话语篇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使用的背后意义和动机。
另外,观察自然语言使用和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也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语用学素材,并从中分析和总结规律和特点,进一步验证和探索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三、语言学语用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语用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表达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情境。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它不仅仅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还关注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和效果。
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交际行为:语用学研究语言交际的各个方面,包括言语行为、语用规则、言语行为的意义和效果等。
它探讨人们在交流中是如何使用语言,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 言外之意:语用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字面意义,还包括言外之意。
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使用间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通过隐喻、比喻、讽刺等手法来传递信息。
语用学研究这些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和解读方法。
3. 语境和交际情境:语用学强调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对语言意义的影响。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根据交际情境来理解和运用语言。
4. 社会文化因素:语用学认为语言使用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可能导致人们在交流中使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和表达方式。
语用学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真实语言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研究。
通过对真实语言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
而实验研究则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
语用学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授外语时,教师可以教授学习者如何根据交际情境来选择和运用语言,以及如何理解和解读言外之意。
同时,语用学的研究也对翻译、口译等语言相关的职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
通过研究语言交际行为、言外之意、语境和交际情境、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语用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它对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语言相关的研究和职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六章语用一、学习提要1.语用概说(1)语用和语用学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特别是话语表达和话语话语理解等活动。
话语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语意具体化,二是产生言外之意。
语用学是研究语用的科学。
语用学和修辞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都是研究语言运用问题,但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主要立足于表达的角度,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利用语言本身的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语用学则立足于言语交际这一广阔视角,重点研究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如何利用语境准确而得体地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
(2)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话语交际的过程可切分为编码、输出、传递、接收、解码和反馈六个环节。
话语交际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接话原则。
(3)制约话语交际的要素是:交际目的、交际对象、言语背景、话语场景、语体风格和美学情趣.2.话语的表达(1)语句的选择①词语的选择词语的选择有两个层级的要求:选准词语,使语句稳妥;锤炼词语,使语句生挥。
②句子的配置从语用的角度考虑,句子的配置的基本要求是:求得上下文的紧密联系和协调;要合乎事理逻辑,使意思严密突出;要随情设句切情切景增强话语的艺术魅力。
主要包括: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配置。
③节律的调整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音节的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韵脚的和谐自然,叠音的优美传神等方面。
(2)辞格的运用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具有固定格式的话语形式。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映衬、示现、移就、移觉(通感)拈连、借代、仿拟、反语、对比、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设问、反问、错综、舛互、警策。
辞格的综合运用包括辞格的连用、套用和兼用。
(3)语篇的组织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用单位,可以是一个句群,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甚至一部著作。
现代汉语笔记(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第一节语用概说一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二)语用学(三)语用学与相关学科二语用意义(一)语用意义的特点(二)语用意义的获得三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一)话语交际的过程(二)话语交际的原则四语用交际的制约因素(一)交际目的(二)交际主体(三)交际话题(四)交际方式(五)交际场景(六)社会文化背景第二节话语表达一话语及其表现形式(一)什么是话语(二)口语表达(三)书面语表达二词语的选择(一)求准确(二)求生动(三)求特效三句子的配置(一)语序的安排(二)结构的整散(三)句形的长短(四)句式的变换四节律的调整(一)音节匀称(二)平仄相间(三)韵脚和谐(四)叠音传神五辞格的运用(一)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二)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回环(三)引用、仿拟、飞白、镶嵌(四)双关、反语、拈连(五)辞格的综合运用第三节话语理解一语境的利用(一)上下文(二)交际情景(三)民族文化和社会习俗二指示语的把握(一)人称指示(二)时间指示(三)空间指示三前提的推知(一)前提(二)前提触发语(三)前提与话语理解四语用意义的推导(一)语用意义(二)语用意义的推导第四节语体风格一语体(一)什么是语体(二)语体类型(三)语体渗透(四)新兴语体二风格(一)什么是风格(二)风格类型。
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教案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第一节语用概说教学目标:1.理解“语用”、“语用学”、“会话”等基本概念。
2.了解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话语交际的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因素。
教学难点: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内容:一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运用语言符号进行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就是语用。
语用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说话人运用语言恰当地表达,听话人准确地理解并积极地回应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其直接结果就是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变成具体的话语。
例如:①今天我累了。
这是一个由语言符号及其规则组合而成的抽象的句子,当它没有进入交际时,表明的只是“某天某人累了”这样的泛指意义。
至于具体指哪一天,哪个人,有何含义,不得而知。
但它一旦被任何人用来交际,进入具体的语境之后,就成为具有具体意义的话语了。
假定2001年9月1日这一天一个叫张三的人说了这句话,那么句中的“今天”就确指2001年9月1日这一天,“我”确指张三这个人,这句话表达的就是“2001年9月1日张三累了”这一意义。
可见,句子一旦进入交际,其意义就具体化明确化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
事实上,说话人说这句话,不会仅仅只是为了说这句话,或只是表达这句话的字面意义,而往往是话中有话,意有所图的。
其真正的含义和意图往往借助具体语境得以显现。
可以设想,如果张三下班回家,一进门就躺在沙发上对他的妻子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就是“请来关心关心我吧”之类的含义;如果当妻子叫张三去做饭时,张三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是“我不能做,你去做吧”之类的含义;如果张三上班时伏在办公桌上打瞌睡,其上司把他叫醒了,他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是“情况特殊,请不要批评”之类的含义;如果午休起床时妻子叫醒张三,张三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是“让我多睡一会儿吧”之类的含义。
可见,句子进入具体的语境用于交际,不仅其字面意义具体化明确化了,而且还能产生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