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派诗人约翰_邓恩及其十四行圣诗_死神莫骄狂_
- 格式:pdf
- 大小:268.32 KB
- 文档页数:3
约翰邓恩诗歌的玄妙之处
吴春香
【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卷),期】2016(016)002
【摘要】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鼻祖与集大成者,玄学派诗歌以玄
妙著称。
邓恩的作品是诗人坎坷命运的映像。
研究邓恩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可以体味到玄学派诗歌的玄妙之处。
%Metaphysical poetry in seventeenth century is noted for inventive metaphors with John Donne as the founder and the pre-eminent representative. A study of the contents and writing style of John Donneˊs poems helps to tast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metaphysical poetry.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吴春香
【作者单位】吉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江西吉安 34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2
【相关文献】
1.约翰·邓恩诗歌思维模式探析——基于李正栓教授《邓恩诗歌思想与艺术研究》
的思考 [J], 尹丽娟;赵双玉
2.论约翰·邓恩宗教诗歌主题的多变性 [J], 胡伶俐
3.克里斯蒂娃女性主义视域下约翰·邓恩诗歌研究 [J], 梁倩
4.约翰•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研究 [J], 刘露溪;南方
5.略论约翰·邓恩诗歌的荒诞性与崇高美 [J], 农结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作者:刘露溪南方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1期约翰·邓恩(1572-1631),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奠基人与代表人物,以富于理性思辨、新颖大胆的诗歌意象和直率雄辩的诗风挑战了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创作传统,创建了诗思高度合一的玄学派诗歌。
国内外学界一般认为,邓恩诗歌以及英国玄学派诗歌大致经历了一个从17世纪最初的辉煌到18、19世纪的冷清,最终在20世纪大放异彩的文学作品经典化过程。
正如这种“U”形评价图示所显示的,邓恩的玄学派诗歌对17世纪和20世纪英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力已有目共睹,但18和19世纪的评论界如何看待邓恩的玄学派诗歌似乎并非“U”形图所示那般明了。
其实,邓恩的玄学诗在18、19世纪的诗学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和深刻。
18世纪诗人对邓恩诗歌的改写与仿写使邓恩诗歌以曲折的方式嵌入到18世纪英国诗坛,而柯勒律治、德昆西等浪漫主义作家对邓恩玄学诗的赞美表明后者对19世纪诗学的影响。
因此,本文致力于揭示和分析邓恩玄学派诗歌对后世英美诗歌创作以及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有益启示。
17世纪:膜拜邓恩诗歌的纪元伊丽莎白时期彼特拉克诗歌传统依然统治着16世纪的英国诗坛,华丽甜蜜的文风、浮夸空洞的情感和程式化的意象充斥着诗人的创作。
而与这种歌舞升平的文学创作场面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时人心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由于自然科学进步引发的信仰危机。
在这种现实与想象形成巨大差别的历史背景下,邓恩的玄学诗横空出世。
他的诗歌一扫当时诗坛扁平空泛的意象、虚张声势的文风与意义贫瘠的情感表达,以玄奇的诗歌意象、直率大胆的文风和深刻智性的主题震撼了英国诗界,征服了读者与评论家的心。
邓恩的玄学诗很快成为当时受人追捧的新锐创作,并直接影响了当时以及17世纪英国诗歌的走向,继而形成了包括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亨利·沃恩、理查德·克拉肖和托马斯·卡鲁在内的英国玄学派诗歌团体。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631)被公认为是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最著名的诗人。
他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他打破了传统诗歌所采用的彼待拉克式的甜美、娇柔的诗风,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通过逻辑、类比、科学参照的暗示,运用独创性的比喻复杂事物意象的手法,展现了沉博绝丽的诗歌形式和起伏跌宕的节奏”。
他的诗歌凝聚着智慧、幽默、激情、哲理;语言生动、格律多变、意象夸张,具有浓厚的思辨特征。
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认为邓恩“以极富热情的庄严感融合了别人不曾做到过的------辩证之精妙和谈吐的最高升华。
”玄学奇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邓恩的诗歌最显著和最出名的特征。
所谓玄学奇喻,也就是“将很明显的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以一种奇妙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比喻”,即“a combination of dissimilar images,or discovery of occult resemblances in things apparently unlike.”(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如他将夫妻比喻为圆规的两个腿;将死亡和拯救比喻为地图上的东方和西方,甚至将跳蚤比喻为恋人的婚床、婚姻的殿堂等。
邓恩的诗歌类比独特,诡异新颖。
不同的思想、情感、意象的交织,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清新、独特、奇异的美。
本文拟以邓恩在诗歌中的戏剧性独白的元素及口语体为视角,探讨邓恩的玄学奇喻所带来的戏剧性对比及语言口语化的效果。
一、新颖的比喻、奇特的意象约翰·邓恩的诗歌以想象大胆、独特,比喻新颖、别致而著称。
奇思妙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其诗歌最显著的特征。
诗人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中获取意象,并借助于它们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约翰·邓恩百科名片约翰·邓恩约翰·邓恩(John Dunn,1572~1631 ),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为T·S艾略特特别推崇,于其中布罗茨基和这位久远年代的异国诗人 .曾在欧洲大陆游历。
也曾是宫廷中潇洒倜傥、前途无量的绅士。
1598年,他被任命为伊丽莎白宫廷中最重要的一位爵士的私人秘书。
他的仕途似乎一片光明。
邓恩也能够逢迎那些达官贵人。
但是1601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他与一位17岁少女秘密结婚,由此毁了自己的大好仕途。
目录个人简介个人经历影响其他资料后人评价家庭情况文学对比作品推荐部分作品展开编辑本段个人简介近年来,学者们对约翰邓恩(1572~1631)的兴趣大增,尤其是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对他更是推崇备至。
邓恩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两所学校,但未获任何学位。
尽管他从其父处继承了一笔钱,但远远不能使他经济上获得自立。
他不善经商,不得不以另一种途径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他只得依靠智慧、幽默、情趣、学识、勇敢以及别人的恩惠。
他广泛阅读了神学、医学、法律和古典著作,因此在写作中,他有时显示出其不凡的学识、机智和幽默。
邓恩虽婚姻美满,但他上层的朋友们对他耿耿于怀,不肯原谅他。
那些爵士解除了邓恩的职务,并命人逮捕、拘禁了他。
获释后,邓恩不得不干各种差使,以供养妻儿。
30多岁的邓恩已风光不再,他疾病缠身,穷困潦倒,郁郁不乐。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邓恩出身于天主教家庭。
开始他曾经断然拒绝担任神职。
1615年,邓恩终于成为一名卓越不凡的英国车教牧师。
他的玄学风格,大胆显露的博学多才,以及机智和幽默,都在他的布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1621年,他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有多篇优秀的布道文得以流传下来。
不难理解,邓恩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宗教诗。
邓恩的诗歌与其前人和同龄人的作品迥然不同。
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大多讲究雕饰,意象华丽。
邓恩通过使用一种更注重智力的比喻,激情与推理融为一体,而给诗歌重新注入了活力。
英国文学知识简介(English Literature)一、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499-1066)1)《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首英雄史诗,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始。
2)Alfred the Great阿尔弗雷德大帝:英国散文之父二、中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1)allegory体非常盛行2)Romance开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3)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4)Willian Langlaud 威廉·郎兰Piers the Plowman《农夫皮尔斯》5)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6)Thomas Malory托马斯.马洛礼Le Morte D’Arthur《亚瑟王之死》1、Geoffrey Chaucer杰佛利•乔叟1340-1400长诗:The House of Fame声誉之堂;Troilus and Criseyde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小说: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第一部杰作(他是最早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伊丽莎白时代)(14-16世纪)1、Thomas More托马斯.莫尔1478~15352、Thomas Wyatt 和Henry Howard引入sonnet3、Philips Sidney 《The defense of Poesie》《阿卡迪亚》描述田园生活;现代长篇小说的先驱4、斯宾塞The Faerie Queene《仙后》诗人中的诗人;斯宾塞体诗节;5、莎士比亚:长篇叙事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露克丝受辱记》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戏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6、本.琼森风俗喜剧(comedy of manners)《人性互异》7、John Donne 约翰.多恩“玄学派”诗歌创始人8、George Herbert 玄学派诗圣9、弗朗西斯.培根现代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Essays》英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学术的推进》和《新工具》英国文学知识832、Edmu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The Shepherds Calen dar牧人日历Amoretti爱情小唱Epithalamion婚后曲Colin Clouts Come Home Againe柯林•克劳特回来了Foure Hymnes四首赞美歌The Faerie Queene仙后3、Christopher Marlowe柯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5Tamburlaine帖木耳大帝The Jew of Malta马耳他的犹太人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浮士德博士的悲剧4、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1564-1616The Tempest暴风风雨;The Two Gentlemen of V eronaz维罗纳二绅士;The Mercy Wives of Windsor温莎的风流妇人;Measure for Measure恶有恶报;The Comedy of Errors错中错;Much Ado about Nothing无事自扰;Love’s Labour’s Lost空爱一场;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The Merchant of V enice威尼斯商人;As Y ou Like It如愿;The Taming of the Shrew驯悍记;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皆大欢喜;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The Winter’s Tale冬天的故事;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Richard the Second/Henry theFifth/Richard the Third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The First/Second Part of King Henry the Fourth亨利四世(上、下);The First/Second/Third Part of King Henry the Sixth亨利六世(上、中、下);The Life of King Henry the Eighth亨利八世;Troilus and Cressida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考利欧雷诺斯;Titus Andronicus泰特斯•安庄尼克斯;Romeo and Julet罗密欧与朱丽叶;Timon of Athens雅典的泰门;The Life and Death of Julius Caesar;朱利阿斯•凯撒;The Tragedy of Macbeth麦克白;The Tragedy of Hamlet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King Lear李尔王;Othello奥塞罗;Antony and Cleopatra安东尼与克利欧佩特拉;Cymbeline辛白林;Pericles波里克利斯;V enus and Adonis维诺斯•阿都尼斯;Lucrece露克利斯;The Sonnets十四行诗英国文学知识845、Francis Bacon培根1561-1626Advancement of Learning学术的进展;Novum Organum新工具;New Atlantic新大西岛;Essays随笔(Of Studies论学习;Of Wisdom for a Man’s Self)四、启蒙时期(18世纪)1、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为英国人民争辩》2、约翰·班扬:《天路历程》religious allegory3、约翰·德莱顿:英国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桂冠诗人;《论戏剧诗》4、亚历山大.蒲柏:英国新古典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英雄双韵体的使用达到登峰造极的使用;《田园组诗》是其最早田园诗歌代表作5、托马斯·格雷:感伤主义中墓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墓园挽歌》6、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经验之歌;7、罗伯特·彭斯:苏格兰最杰出的农民诗人;8、Richard Steel和Joseph Addison合作创办《The tatler》和《the spectator》9、Samuel defoe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之一;《鲁滨逊漂流记》;《铲除非国教徒的捷径》,仪表达自己的不满;10、Jonathan Swift 《一个小小的建议》;《格列佛游记》;《桶的故事》;11、Samuel Richardson 英国现代小说的创始人;帕米拉;克拉丽莎;查尔斯.格蓝迪森爵士的历史;12、Henry Fielding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奠基人;《约瑟夫。
从认知视角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作者:施春霞叶少晖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2期摘要: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素以其诗歌富含奇思妙喻,思辨性强,想象奇特而著称。
“死亡”是邓恩诗歌中的主题之一,有关死亡意象与死亡隐喻的诗歌占很大比例。
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并对其诗歌中大量死亡隐喻的创作原因作进一步分析,以欣赏邓恩诗歌中死亡概念隐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约翰·邓恩死亡概念隐喻认知一、引言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1631)以其诗歌富含奇思妙喻,思辨性强而著称。
奇喻的大量使用使得邓恩的诗歌独树一帜,也与当时流行的文风格格不入。
德莱顿(John Dryden)说他“喜用玄学”,并称他及其追随者所写的诗为“玄学诗”;18世纪的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也贬斥他“把杂七杂八的想法用蛮力硬凑在一起”(Gerald Hammond,1974:51)。
甚至连赞誉邓恩“在某些方面可称世上第一诗人”的英国古典主义先驱本·琼生(Ben Jonson)也曾预言“邓恩那些将不被人们理解而销声匿迹”(Ben Jonson,1996:139)。
直到20世纪20年代邓恩诗集和玄学派诗选的重新编订,邓恩意象新颖,想象奇特的作品才重新为人们所欣赏。
艾略特(T.S.Eliot)称赞邓恩将“思想与感觉化为一体……一朵玫瑰在他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感觉”(王佐良,1997:136),认为只有奇喻,才能达到用感官了解思想,或实现思想到感情的转换。
邓恩的诗歌充满着柔情与巧智,奇想与悖论,而造成邓恩诗歌语言陌生化和意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隐喻的大量使用。
邓恩诗歌中不仅仅用天文学意象、炼金术意象和圆规意象等创造性地隐喻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爱情观,反复出现的死亡意象也极具隐喻意义。
John Donne 约翰•多恩(1572 - 1631)诗人简介John Donne 约翰•多恩(1572 - 1631)英国诗人。
157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富商之家,1631 年3月31日卒于伦敦。
信仰罗马天主教。
早年曾参加埃塞克斯伯爵对西班牙的海上远征军,后成为女王大臣托马斯•埃格尔顿爵士的秘书。
1615年改信英国国教,后出任教职,成为当时著名的布道者,1621年起被任命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
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启迪了包括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安德鲁•马维尔等一大批杰出诗人在内的所谓“玄学诗派”。
作品包括爱情诗、讽刺诗、格言诗、宗教诗以及布道文等。
诗歌节奏有力,语言生动,想象奇特而大胆,常使用莎士比亚式的机智的隐喻,这些特点在他的诗集《歌与短歌》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多恩和他开创的玄学诗派在18世纪遭到人们冷落,到了20世纪,现代派诗人叶芝、T.S.艾略特等都从多恩的诗歌中广泛汲取营养,多恩因而被看成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约翰•多恩死后出版第一部诗集,长期受人争议,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公认为大师。
在十七世纪初期,出现了一批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的诗人,人们称之为“玄学派诗人(Metaphysical poets)”.这些诗人是一群博学多才的人.正如塞缪尔•约翰逊在The 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 所描述的那样:“… the metaphysical poets were men of learning, and to show learning was their whole endeavor.”“玄学派诗人”的主要代表者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 1572—1631), 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 1593—1633), 理查德•克拉肖(Richard Crashaw, 1613?—1649) 和亨利•沃恩(Henry V augham 1621—1695)等等。
约翰•多恩和他的玄学派诗歌一、引言多恩出身于天主教家庭。
因与掌管御玺的大臣厄格顿的内侄女私奔而入狱,前程因此而大受影响。
出狱后数十年,尽管婚姻愉快,但生活十分艰苦,后因撰文攻击天主教,维护王权而得到赏识,于1615年,成为一名卓越不凡的英国王室牧师。
多恩的诗歌以爱情,讽刺,宗教等为体裁,在语言,描述背景,想象等方面独具特色。
他的诗歌给人一种固有的戏剧性,展示了看上去零散多样的经历与观念,以及漫无边际的情感与心境。
他的诗歌形式是动态的,语言别致精巧,意象栩栩如生,韵律生动活泼,与其他单纯静谧,乐感十足而平淡无奇的伊丽莎白时代爱情诗相比大相径庭。
邓恩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也就是说诗中的反映不是诗意的世界而是现实的世界。
在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反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因素。
他们倾向于对爱情和宗教感情进行细致的心理分析。
所以爱情和宗教往往成为他们诗歌的主题。
玄学派诗人,喜欢使用“奇喻”(conceit),将各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意想撮合在一起,多恩的诗歌便把这一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多恩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独特巧妙的奇喻在多恩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让人初读觉得不可思议,但掩卷细想却又让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喻。
这也是多恩诗歌最典型的特色所在,在这些新奇的意象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别离辞: 节哀》中,以圆规的双脚来比喻离别的男女双方。
(二)语言口语化多恩的诗歌与他的前辈及同时期的诗人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文辞华丽,韵律优美,意象谐调, 而多恩的诗歌在语言上经常采用口头谈话方式。
如《The Flea》(跳蚤)中:Marke but this flea, and marke in this, 光看看这只跳蚤,看看在它体内;How little that which thou deny' st me is;你拒绝我的东西是多么微乎其微;Me it suck'd first, and now sucks thee, 我,它先叮咬了,现在又叮咬你;And in this flea our two bloods mingled be;在这跳蚤肚里,我俩的血混为一体;就是典型的口语化语言,多恩不喜欢当时流行的辞藻华丽的诗风,而他的感情也不是通常的甜美诗体所能表达出来的,因此他选择了这样一种自然的口头谈话式的语言,令他的诗歌处处流露出清新的气息。
英美文学选读复习:英美文学选读时代,年代和作者及其作品大纲列表(英国文学部分)文学名词:讽喻Allegory 如《仙后》白体诗Blank Verse 人文主义humanism 玄学派Metaphysical如约翰邓恩文艺复兴Renaissance 十四行诗sonnet18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学选读时代,年代和作者及其作品大纲列表(英国文学-新古典主义)文学名词: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崇尚理性,平等和科学,主张人有能力完善自己,完善社会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主宰了英国文学的一种古典主义倾向哥特式小说Gothic Novel以魔法,神秘,超自然因素为主要特色的一种小说,运用鬼混,怪物以及诸如旧城堡,地牢,墓场等背景造成一种险恶,可怕的氛围。
英雄双韵体诗Heroic couplet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学选读时代,年代和作者及其作品大纲列表(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拜伦式英雄Byronic hero 是拜伦塑造的一种典型人物形象,常常出身显贵,傲慢而神秘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学选读时代,年代和作者及其作品大纲列表(英国文学-维多利亚)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检验伦理观念的方法就是看它是否对社会有用戏剧独白Dramatic monologue决定论Determinism人的行为和事件都是由决定它们的种种因素控制和导致的一种信仰或理论(Eliot的决定论有两个原因:内因和外因)自然主义Naturalism流行于19世纪晚期,在宇宙中人是被他所生存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控制的一种生物英美文学选读复习:英美文学选读时代,年代和作者及其作品大纲列表(现代部分)英美文学选读复习:英美文学选读时代,年代和作者及其作品大纲列表(美国部分)浪漫主义时期:加尔文主义Calvinism 通过上帝的特殊恩典的输入而获得有限的赎罪美国清教主义American Puritanism 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来到新大陆并在美国定居下来的清教徒们的信仰和习俗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 相信人能够通过直觉认识真理,或者超越感官获得知识自由诗体Free verse 有节奏的诗行长短不一,不符合任何固定的一样个牧师或传统的押韵体系。
浅析约翰邓恩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曹军;祖恩华
【期刊名称】《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2)005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在英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善于运用富于哲学意味而发人深省的奇思妙喻,而约翰·邓恩更是把奇喻发挥得淋漓尽致.围绕邓恩最具代表性的奇喻"圆规","跳蚤"和"太阳"三个意象,可以分析约翰·邓恩的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曹军;祖恩华
【作者单位】安徽教育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23006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9.31
【相关文献】
1.释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玄学奇喻 [J], 孙殿波
2.浅析玄学派诗歌的特点——以约翰·邓恩诗中运用的"奇思妙想"为例 [J], 郭晓燕
3.浅析玄学派诗歌的特点——以约翰·邓恩诗中运用的“奇思妙想”为例 [J], 郭晓燕
4.释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玄学奇喻 [J], 孙殿波[1];
5.奇喻的妙用和爱的原型——释读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跳蚤》一诗 [J], 沈谢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意象张力和文本间性r——以邓恩的《告别辞:莫伤悲》和劳伦斯的《虹桥》为例陈贵才【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2【摘要】玄学派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奇妙的诗学张力和强大的文本记忆力,玄学派诗歌不仅没有在英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的百花园中黯然凋谢,反而在历史的涤荡和沉淀中历久弥新,甚至大放异彩.作为玄学派诗歌的先驱和大师,邓恩既为他的同辈诗人,又为他的后辈诗人提供了有本可依的范文.然而,生性敏感和超自觉的后辈诗人劳伦斯并未受传统的制约和束缚,反而在邓恩等前辈玄学派诗人"影响的焦虑"的集体作用下和充分施展个人才能的基础上,最终成了强力诗人,成了英国玄学派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人和开拓者,成了20世纪英国杰出的玄学派诗人.通过分析邓恩的经典玄学诗《告别辞:莫伤悲》和劳伦斯的玄学诗《虹桥》发现,邓恩所建构的天体意象、金箔意象和圆规意象与劳伦斯所建构的虹桥意象不仅具有强大的诗学张力,而且在文本的对话中呈现出明显的文本间性.【总页数】6页(P66-70,89)【作者】陈贵才【作者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相关文献】1.约翰·邓恩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精神之爱 [J], 张秀芝;2.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初探--以邓恩《告别词·莫伤悲》为例 [J], 徐姗姗3.邓恩《离别辞:莫伤悲》中诗歌意象赏析 [J], 张倩4.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初探——以邓恩《告别词·莫伤悲》为例 [J], 徐姗姗5.约翰·邓恩《告别辞:莫伤悲》与李商隐《锦瑟》对比研究 [J], 李雪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