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

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

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
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14549317.html,

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露溪南方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1期

约翰·邓恩(1572-1631),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奠基人与代表人物,以富于理性思辨、新颖大胆的诗歌意象和直率雄辩的诗风挑战了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创作传统,创建了诗思高度合一的玄学派诗歌。国内外学界一般认为,邓恩诗歌以及英国玄学派诗歌大致经历了一个从17世纪最初的辉煌到18、19世纪的冷清,最终在20世纪大放异彩的文学作品经典化过程。正如这种“U”形评价图示所显示的,邓恩的玄学派诗歌对17世纪和20世纪英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力已有目共睹,但18和19世纪的评论界如何看待邓恩的玄学派诗歌似乎并非“U”形图所示那般明了。

其实,邓恩的玄学诗在18、19世纪的诗学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和深刻。18世纪诗人对邓恩诗歌的改写与仿写使邓恩诗歌以曲折的方式嵌入到18世纪英国诗坛,而柯勒律治、德昆西等浪漫主义作家对邓恩玄学诗的赞美表明后者对19世纪诗学的影响。因此,本文致力于揭示和分析邓恩玄学派诗歌对后世英美诗歌创作以及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有益启示。

17世纪:膜拜邓恩诗歌的纪元

伊丽莎白时期彼特拉克诗歌传统依然统治着16世纪的英国诗坛,华丽甜蜜的文风、浮夸空洞的情感和程式化的意象充斥着诗人的创作。而与这种歌舞升平的文学创作场面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时人心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由于自然科学进步引发的信仰危机。在这种现实与想象形成巨大差别的历史背景下,邓恩的玄学诗横空出世。他的诗歌一扫当时诗坛扁平空泛的意象、虚张声势的文风与意义贫瘠的情感表达,以玄奇的诗歌意象、直率大胆的文风和深刻智性的主题震撼了英国诗界,征服了读者与评论家的心。邓恩的玄学诗很快成为当时受人追捧的新锐创作,并直接影响了当时以及17世纪英国诗歌的走向,继而形成了包括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亨利·沃恩、理查德·克拉肖和托马斯·卡鲁在内的英国玄学派诗歌团体。其中,马维尔的《致他娇羞的女友》、克拉肖的《哭泣者》被誉为英国玄学诗的经典名作,而邓恩的《跳蚤》《封圣》《告别辞:莫伤悲》以及神圣十四行诗系列更是英国玄学诗的扛鼎之作,对其同时代的诗人创作影响巨大。

邓恩诗歌在18世纪的影响

邓恩的玄学诗是对彼特拉克诗歌创作传统的自觉偏离与反拨。在他的诗歌中,似是而非的矛盾意象清算了程式化的意象,强势直白的书写击退了温柔浪漫的表达方式,庞杂深邃的思想冲击了浅显明了的主题。邓恩这种标新立异的诗歌创作令人耳目一新,更符合了17世纪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对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因此获得了当时学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许。然而,在英国18世纪是理性当道的时代。追求和谐、讲究秩序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令充满矛盾张力的

1 玄学派诗人The Metaphysical Poets

1 玄学派诗人The Metaphysical Poets 指英国17世纪以约翰·多恩为首的一派诗人,还包括赫伯特、马韦尔、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特勒贺恩、沃恩、考利、凯利、拉夫莱斯等。其中有些诗人在风格和内容上也属于"骑士派",如克利夫兰、凯利、拉夫莱斯。 他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只有在诗歌风格上有共同点。首先用"玄学派"这名词的是17世纪英国诗人、批评家德莱顿,他指出多恩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18世纪英国批评家约翰逊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派的特点,指出"玄学派诗人都是学者",他们的"才趣"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 (即所谓"奇想")。 18世纪古典主义诗人重视规范,19世纪浪漫派诗人强调自然,都不重视玄学派诗歌。20世纪初英国学者格里尔逊先后编选了《多恩诗集》(1912)和《十七世纪玄学派抒情诗和诗歌》(1921),引起了强烈反响。美裔英国诗人、批评家艾略特广为传布,并指出玄学派诗人是"把思想和情感统一起来",是"统一的感受性"的典范。30年代"新批评派"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英美文学评论界对玄学派的兴趣迄今未衰。他们之间有意见分歧,但基本态度是肯定的。

玄学派诗歌主要有爱情诗、宗教诗、挽歌、诗简、讽刺诗、冥想诗等。爱情诗用说理辩论的方式,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反映出对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式的"甜蜜的"抒情诗的不满。宗教诗和其他诗歌则多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和解。玄学派诗歌反映了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日趋反动和旧教重新抬头的情况下人文主义传统中肯定生活、歌颂爱情、个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机。玄学派诗歌的情绪很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存在的怀疑气氛,符合对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两朝的温情和庸俗道德观念的不满情绪,也符合作家追求新的生活体验和表现方式的要求,因而风行。 [编辑本段] 2 玄学派诗人写作特点 玄学派诗人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试图从伊丽莎白时期传统的爱情诗歌中分离出去。诗人的措辞采用简洁的白描法,大大区别于伊丽莎白时期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歌风格,并反映了普通语言和强弱自然的节奏。诗中的意象都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诗歌的形式经常都是以作者同爱人,同上帝,甚或同自己进行争论的方法存在的。由于品味的不同,邓恩及其后继者们的作品在18世纪与19世纪初期备受冷落,然而到了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邓恩及其他

约翰·邓恩诗歌的玄妙之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14549317.html, 约翰·邓恩诗歌的玄妙之处 作者:吴春香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鼻祖与集大成者,玄学派诗歌以玄妙著称。邓恩的作品是诗人坎坷命运的映像。研究邓恩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可以体味到玄学派诗歌的玄妙之处。 关键词:约翰·邓恩;玄学派诗歌;玄妙;文艺复兴时期;骑士派诗歌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2-0041-05约翰·邓恩(1572-1631)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活跃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文坛,他未像同时代作者一样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诗歌影响,是当时最为独立的韵文作者。他一改伊丽莎白时期辞藻华丽、句式复杂诗风,创作了兼具口语体风格、哲学思辨内涵的玄学诗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坛独树一帜。 一、创作背景 (一)社会动荡 在英国历史上,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际会的时代。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晚期,诸多社会矛盾开始显露。呼吁宗教改革的清教与腐败的国教的矛盾,资产阶级掌控的议会与封建王权的矛盾,无能政府与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民的矛盾,各种矛盾最终引起了1642年内战爆发。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克伦威尔开始军事独裁政府,又引起人民不 满,继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这一系列变革的结局看似回到原点,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革命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已成历史,一个新兴自由社会开始形成。 新兴的社会总是有各种思想涌现,各种价值观交锋。社会动荡在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上都有反映,其在诗歌上的反映尤为鲜明。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形式便是诗歌,从《贝奥武夫》到但丁的《神曲》,诗歌都是历史的载体。十六世纪异军突起的玄学派诗歌和骑士派诗歌就是时代最典型的代表。玄学派诗歌少有阳春白雪气质,时常前言不搭后语,融入的思想也是杂七杂八;骑士派诗歌则严格遵循古典主义原则,音调优美,行文晓畅。两种流派的诗人都以贵族青年居多,但所著诗歌风格迥异,说明当时人们解放思想,观念多元。如果说骑士派诗歌是怀旧经典,玄学派诗歌则是时代潮流。首先,玄学诗歌虽然仍以精妙语言闻名,但又兼具口语体风格。日常生活语言出现在文学诗歌中,这说明文学正走向市民阶级,普通人的思想也得以被记录。其次,玄学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玄妙。玄妙的意象和玄妙的语言让读者或莫名其妙或恍然大悟。玄妙特性反映出的是社会转型时期文人才具有的复杂世界观。玄学诗歌另一特征是融自然科学元素于文学诗歌中,这是自然科学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天文、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有了新的发现。其中影响最深刻的有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地球中心论;哈维

陆机诗歌10篇陆机写的诗

陆机诗歌10篇陆机写的诗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1]。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与潘岳合称”潘江陆海“之称,被誉为“太康之英”。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陆机诗歌,来欣赏一下吧。 拟青青陵上柏诗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冉冉高陵苹。习习随风翰。 人生当几时。譬彼浊水澜。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 方驾振飞辔。远游入长安。 名都一何绮。城阙郁盘桓。 飞馈缨虹带。层台冒云冠。 高门罗北阙。甲第椒与兰。 侠客控绝景。都人骖玉轩。 遨游放情愿。慷慨为谁叹。 诗·老蚕晚绩缩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老蚕晚绩缩。

老女晚嫁辱。 曾不如老鼠。 翻飞成蝙蝠。 齐讴行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洪川控河济。崇山入高冥。东被姑尤侧。南界聊摄城。海物错万类。陆产尚千名。孟诸吞楚梦。百二侔秦京。惟师恢东表。桓后定周倾。天道有迭代。人道无久盈。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爽鸠苟已徂。吾子安得停。行行将复去。长存非所营。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八章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一章 于皇圣世。时文惟晋。 受命自天。奄有黎献。 阊阖既辟。承华再建。 明明在上。有集惟彦。

二章 奕奕冯生。哲问允迪。天保定子。靡德不铄。迈心玄旷。矫志崇邈。遵彼承华。其容灼灼。三章 嗟我人斯。戢翼江潭。有命集止。翻飞自南。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四章 人亦有言。交道实难。有頍者弁。千载一弹。今我与子。旷世齐欢。利断金石。气惠秋兰。五章 群黎未绥。帝用勤止。我求明德。肆于百里。佥曰尔谐。俾民是纪。乃眷北徂。对扬帝祉。六章 畴昔之游。好合缠绵。

英美文学流派整理

英美文学 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它们往往以精致典雅的形式表现情感与观念的矛盾,把古典主义的性情与浪漫主义的风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三联剧:在古希腊悲剧创作中,有一类悲剧均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即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联系。这种剧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代表作家为埃斯库罗斯。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和杜贝莱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伤感主义: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也称为“主情主义”。该派的得名,源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该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任务的心理动态和描写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唤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表达出对当时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伤感主义把个人主义和主观幻想的因素带进文艺,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斯特恩,理查逊,法国的卢梭(如《忏悔录》《遐想录》),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里希特,海涅等等。 “梅塘集团”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由以左拉为核心的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因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为主要活动场所而得名。一八七O年开始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

英国玄学派诗歌形成的历史背景

17世纪的英国充满动荡和不安,以弥尔顿为代表的清教诗歌忠实记录了这一剧变时期的社会情况。除此之外,17世纪还存在着一个极富特色的诗歌流派——玄学派诗歌(Metaphysical Poetry)。 发端于16世纪末,勃兴于17世纪初的玄学派诗歌,内容复杂,多写信仰和情感上的苦闷、焦虑和思索,充满紧张的情绪,深刻反映了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初期黑暗、冷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创作手法上,玄学派诗歌强调理性与激情结合,大量运用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悖论,意象出人意料,诗歌构思新奇,充满独特的哲理思辨。这些在西方诗艺中被称为“巧智”(wit)的手法给玄学派诗歌带来了一种“严肃的与幽默的,幻想的与平凡的因素相平衡”的怪诞效果。 正是因为这些怪诞效果,使得玄学派诗歌在20世纪之前倍受冷遇和攻击,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视其为“异端”。但是,随着20世纪现代派诗歌的崛起,英美诗坛巨匠给予玄学派诗歌以高度评价,确立了它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玄学派诗歌研究的重新提及,反映了文学批评对诗歌创作审美情趣的一种转变。 文本的意象组合 意象是构成诗歌境界的基本要素。意象在西方被称为“image”。image来源于西方的叙事文学传统,侧重于“形似”之象,具有简洁和说理的特性。简洁,并不意味着意象在诗歌中只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诗歌境界的呈现靠的就是意象的组合。意象进入作品后,由于组接的方式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意义。玄学派诗歌的呈现的是“玄”的诗歌境界,源于它自身独特的意象组合,使整个艺术实体显现出全新的美感意蕴。 (一)点面式意象组合 运用点面式意象组合的诗歌,往往是在全诗中穿插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意象,起到以点带面的核心作用,从而凸现诗意的境界。如安德鲁·马韦尔《爱的定义》一诗: 虚伪的爱恰似那条斜线, 总能从各个角度致意问好, 而我们的爱却是平行线, 永远延伸,却绝不相交…… 诗人所要表达的完美的爱情必然分离永不相交的主题,全都凝结于“平行线”这一意象中,抽象的命题却充满具体可感的形象,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使全诗境界获得了哲理性的升华。 再如,约翰·多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临别:莫伤悲》: 即便是两个,也好比是 圆规的一双脚紧固相连; 你的灵魂,那定脚,坚定不移, 但另一脚移动,它也旋转。 虽然它居坐在中心, 但另一个在外远游时, 它便俯身倾听它的足音, 那一个回到家,它便把腰挺直。 你对我就会如此,我必得 像另一只脚,环行奔走; 你的坚定使我的圆画得正确, 使我能回到起始之处。 圆规自此成为英国诗歌史上最著名的意象之一。女方是圆心脚,男方是圆周脚,倾斜着身子围绕中心打转,暗示着坚贞不渝相爱的情侣。圆规两脚紧紧相连,象征着即使离别,双方

20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复兴

2007年11月 河北学刊 Nov.,2007第27卷第6期 Hebei Acade m ic Journal Vol.27 No.6 20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复兴 王海红,刘立军 (石家庄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801) [摘 要]兴起于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给当时的英国诗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但是,其特立独行的风格却在以后的近三百年间鲜被关注。20世纪的人们却在玄学派诗歌中找到了共鸣,并把玄学诗歌称为英语诗的最高峰。本文拟从玄学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魅力以及新批评派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玄学派诗歌在20世纪复兴的根源加以探究。 [关键词]玄学派;新批评派;复兴 [作者简介]王海红(1968—),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石家庄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刘立军(1970—),男,河北省丰润县人,石家庄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7)06-0240-03 [收稿日期]2007-08-12 17世纪,英国诗坛上涌现出了一派玄学诗人,这支突起的异军由约翰?多恩引领,旗下还有马韦尔、赫伯特、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考利、凯利等多位代表人物。“玄学”这一标签,是德莱顿最先贴用在约翰?多恩的诗歌上的,原意是在批评多恩在诗歌中多用复杂的哲学思辨。然而,在玄学诗人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对形而上的哲学命题的直接处理和关注,故而有论者认为,玄学诗这个名称实际上是误用。但也有论者认为,正是在某个玄学问题的语境中表现爱情、死亡、上帝等题材才造成了玄学诗的独特品质。 玄学派诗歌对当时甜腻空泛的诗歌传统提出了挑战,改变了当时奢华铺排的文风。玄学派诗人和他们的诗歌共同构成了英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在他们身后的近三百年里,玄学派诗人一直被主流派诗人和评论家们认为是次等诗人,他们的诗歌也大多被埋没了。但20世纪以来,玄学诗歌以新的生命力得以复兴。本文拟从玄学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魅力以及新批评派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玄学派诗歌在20世纪复兴的根源加以探究。 一、玄学诗歌的复兴与17世纪和 20世纪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艾略特曾指出,判断一个诗人是否具有现代性,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这个诗人曾有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陈述;二是他的头脑和我们(现代读者)之间有着偶然的联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就玄学派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关系而言,更多地属于后一种[1]。玄学派诗歌在荒诞不经中隐藏着的求真意识、理智与情感,在多重象征中水乳交融,早已使他们的诗歌远离了之前或同时期那些寓言式或浪漫式的场景而独树一帜。无论主题、结构或是修辞手法都表明,他们的诗歌不再完全属于伊丽莎白时代,而是具有现代性[1]。但是,玄学诗歌的现代性与17世纪和20世纪相似的历史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相似的社会背景让20世纪的人们在玄学派诗歌中找到了共鸣。17世纪的英国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史称“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复辟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及其贵族之间的政治矛盾和斗争不断升级,政权交替更迭,民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17世纪的英国,国教已经被确立,而以多恩为首的玄学派诗人们大多为天主教徒,他们要在社会上取得地位,就不得不依附权贵,这使得他们的内心极度困惑。当时的詹姆士一世和查里一世两朝政治腐败,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更是败坏到了极点。所以,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中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怀疑、幻灭的感觉[2](P242)。玄学派诗人不仅将《圣经》作为政治和道德真理的典范,更遵循“通灵、玄想”,抑或神秘主义,即借助祈祷和默想得知真理及与上帝同在的经验,并试图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加以再现。20世纪的现代诗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们所面对的饱受战火摧残的世界,满目疮痍,所处的时代同样动荡不定。艾略特的《荒原》就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生活的极度荒唐、贫乏、枯涩和绝望。当社会上出现信仰“断裂 042

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一)

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一) 【内容提要】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关键词】陆机/士族意识/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 后人对陆机的评价可以初盛唐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六朝时期一直到初唐时代,陆机受到了崇高的礼遇。葛洪云:“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1](P1481)钟嵘许其为“太康之英”2](P38)。唐太宗认为:“百代文宗,一人而已”1](P1481)。盛唐以下,虽然也有对陆机给予高度评价者,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就每况愈下了。清人陈祚明、沈德潜等对陆机多有批评,沈德潜说:“士衡以名将之后,破国亡家,称情而言,必多哀怨。乃词旨敷浅,但工涂泽,复何贵乎?”3](P156)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都将陆机看作一个六朝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认为他的诗歌一味模拟前人,敷衍成篇,繁缛华丽,对后世诗风产生了不良影响。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注:本文所引陆机作品,据金涛声点校《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又在《遂志赋》主张“声为情变”,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中不仅描写情感的词语比比皆是,而且直接使用“情”字的地方也随处可见。一个首次提出“诗缘情”主张的文学理论家,一个在作品中频繁使用“情”字的诗人竟然被人认为言不及情,这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的确,陆机诗歌中缺乏那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P349)的英雄意识,也缺乏那种“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4](P347)的“诗史”之作。从这个角度看,沈德潜等人的指责不无道理。但是,陆机诗歌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概括地说,陆机的诗歌着重在表现一种士族意识。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 所谓士族即是中古时代的门阀大族。士族形成于东汉时代,钱穆先生指出:“门第在东汉时已渐形成。……‘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便造成士族传袭的势力,积久遂成门第。”5](P184)士族势力在两晋时代进入兴盛阶段,在东晋时代与皇权结合形成了门阀政治,直到初唐时期门阀士族势力才逐步衰亡。中古士族在政治上与政权关系密切,在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庄园,在文化上引导社会文化学术思潮,在文学上引领时代审美时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古时代是一个门阀士族的时代。产生于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自然会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从诗歌的角度看,士族意识的出现是魏晋时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而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 其实,说陆机诗歌中包含着一定士族意识,并不是什么新发现,因为,陆机出身于江东士族家族,陆机诗论倡导绮靡的诗风,陆机诗歌涉及到对父祖的歌颂,经过陆机的改造,诗歌进一步走向文人化和贵族化,这是文学史上的常识。但是,正因为已经被大家习以为常,反而缺少了必要地深入地探究。迄今为止,虽然有一些文章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但似乎还没有专文予以全面地探究。从士族意识的角度看,也只有从士族意识的角度看,才可以挖掘陆机诗歌中“言不及情”的深层原因,才可以说清陆机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位置。有鉴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人不揣浅陋,就相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士族意识在文学上的表现,首先就是诗人对自己的贵族出身拥有无比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陆机之前,也有流露出贵族意识的诗人。战国时代,屈原在《离骚》的开篇就写道:“帝高

玄学派诗人

玄学派诗人 [编辑本段] 1 玄学派诗人The Metaphysical Poets 指英国17世纪以约翰·多恩为首的一派诗人,还包括赫伯特、马韦尔、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特勒贺恩、沃恩、考利、凯利、拉夫莱斯等。其中有些诗人在风格和内容上也属于"骑士派",如克利夫兰、凯利、拉夫莱斯。 他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只有在诗歌风格上有共同点。首先用"玄学派"这名词的是17世纪英国诗人、批评家德莱顿,他指出多恩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18世纪英国批评家约翰逊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派的特点,指出"玄学派诗人都是学者",他们的"才趣"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 (即所谓"奇想")。 18世纪古典主义诗人重视规范,19世纪浪漫派诗人强调自然,都不重视玄学派诗歌。20世纪初英国学者格里尔逊先后编选了《多恩诗集》(1912)和《十七世纪玄学派抒情诗和诗歌》(1921),引起了强烈反响。美裔英国诗人、批评家艾略特广为传布,并指出玄学派诗人是"把思想和情感统一起来",是"统一的感受性"的典范。30年代"新批评派"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英美文学评论界对玄学派的兴趣迄今未衰。他们之间有意见分歧,但基本态度是肯定的。 玄学派诗歌主要有爱情诗、宗教诗、挽歌、诗简、讽刺诗、冥想诗等。爱情诗用说理辩论的方式,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反映出对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式的"甜蜜的"抒情诗的不满。宗教诗和其他诗歌则多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和解。玄学派诗歌反映了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日趋反动和旧教重新抬头的情况下人文主义传统中肯定生活、歌颂爱情、个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机。玄学派诗歌的情绪很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存在的怀疑气氛,符合对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两朝的温情和庸俗道德观念的不满情绪,也符合作家追求新的生活体验和表现方式的要求,因而风行。 [编辑本段] 2 玄学派诗人写作特点 玄学派诗人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试图从伊丽莎白时期传统的爱情诗歌中分离出去。诗人的措辞采用简洁的白描法,大大区别于伊丽莎白时期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歌风格,并反映了普通语言和强弱自然的节奏。诗中的意象都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诗歌的形式经常都是以作者同爱人,同上帝,甚或同自己进行争论的方法存在的。由于品味的不同,邓恩及其后继者们的作品在18世纪与19世纪初期备受冷落,然而到了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邓恩及其他玄学派诗人的作品。这种对邓恩的重新承认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他们创艺术的严肃性,并对他们的叛逆精神,他们的现实主义以及他们与现代人思想品味的相似非常感兴趣,同时还由于邓恩派诗人们的确创作了绝妙的作品。T.S.艾略特,约翰·兰塞姆与埃伦·泰特都是深受玄学派影响的现代诗人典例。 [编辑本段] 3 代表人物约翰邓恩John Donne. 约翰.邓恩便是“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给人一种固有的戏剧性,展示了看上去零散多样的经历与观念,以及漫无边际的情感与心境。他的诗歌形式是动态的,语言别致精巧,意象栩栩如生,韵律生动活泼,与其他单纯静谧,乐感十足而平淡无奇的伊丽莎白时代爱情诗相比大相径庭。邓恩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也就是说诗中的反映不是诗意的世界而是现实的世界。除了邓恩,玄学派诗人的代表还有赫伯特,沃恩,克拉肖,马韦尔及考利。 玄学派诗人 [编辑本段] 1 玄学派诗人The Metaphysical Poets

2约翰·邓恩诗歌文献综述

约翰·多恩诗歌的文献综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在英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3翰·多恩更是将这种方式推向极致。这些诗歌语言口语化,节奏和韵律有很大的灵活性,主题复杂,充满了智慧与创造力。而其中的那些奇异而新颖的意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约翰·多恩(1572—1631)出生于一个天主教的商人家庭,四岁丧父,曾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先后读了六年书,但从未获得学位,早期过着放荡的生活。多恩涉猎广泛,包括神学,医学,法律和古典名著。1621年,多恩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说教词,并持续进行宗教诗歌的写作,直至生命的终结。 玄学派诗人是英国17世纪早期的一组诗人,其主要成员包括约翰·多恩,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等。玄学派诗歌的突出特征在于对一种新颖的意象和奇特比喻的运用。作为玄学派诗人的领导人,约翰·多恩把对“奇思妙喻”的运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从而奠定了他在文艺复兴时期诗坛甚至整个诗坛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多恩的诗歌与他的前辈及和他同时期的诗人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文辞华丽,韵律优美,意象谐调,而多恩的诗歌在语言上经常采用口头谈话方式。 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里,用来赞颂美好事物的东西本身也应该是完美的。诗人常用皎洁的月亮来象征团圆,表达思念之情,如苏轼那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就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在歌颂爱情时,人们又会赋予一双蝴蝶以人的灵性,让他们谱出一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化蝶恋曲,更不消说那让人心泣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爱情了,似乎这样的比喻才是贴切而又合情合理的。相形之下,多恩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另一妙喻“跳蚤”则显得那么另类,让人难以接受。任谁也无法将让人见之即厌的“跳蚤”与人类视之神圣的爱情与婚姻联系起来,这恐怕又是多恩另一次大胆的尝试。

陆机《拟古诗》与古诗之比较(一)

陆机《拟古诗》与古诗之比较(一) 关键词:陆机古诗拟古诗 摘要:把陆机的《拟古诗》与古诗作比较,可以断定:陆机的《拟古诗》作于陆机入洛仕晋后。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拟古诗》融入了陆机入洛后的个人体验,偏爱于乡愁的描写; 二、《拟古诗》中的描述更符合陆机入洛后的身份;三、从创作方法上讲,《拟古诗》十二首受到了玄学影响,而陆机是入洛后接触玄学的。 对于陆机《拟古诗》的写作时间,姜亮夫在《陆平原年谱》中曾做如下推测:“审其文义,皆就题发挥,抽绎古诗之义,盖拟模实习之作,且辞义质直,情旨平弱,即有哀感,哀而不伤,不类壮岁以后饱经人事之作,疑入洛前构也。”而通过对陆机的生活经历及其《拟古诗》十二首的更深研读,并综合各方面分析,笔者认为《拟古诗》十二首更应该写于陆机入洛仕晋后。 首先,拟作比原作更钟情于描写思乡之情。古诗往往没有涉及思乡或者思乡的意味比较浅淡,而拟诗则多处点明浓重的思乡之情或者将思乡之情更婉转细致地表达出来。如陆机拟《涉江采芙蓉》是:“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采采不盈掬,悠悠怀所欢。故乡一何旷,山川阻且难。沉思钟万里,踯躅独吟叹。”这首诗结尾四句明确指出思念的主体对象就是故乡。而这与古诗中思念的主体却有明显差别。例如古诗问道:“采之欲遗谁”,很显然这个“谁”是诗人内心所思所想的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故乡;从诗末“同心而离居”中是可以比较明晰地看出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的主体就是远在家乡的妻子,所以才会有“同心”、“离居”之叹。当然在思念妻子的同时会伴随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思念的重心是妻子,或者说全诗包含的思念家乡之情是由思念妻子引起的,思乡只不过是个掩饰而已。再如,从古诗《明月何皎皎》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可以看出,抒写的是久客异乡、夜不能寐的丈夫对独守空闺的妻子的思念,或者是思妇因其丈夫久客不归忧愁而望思之情。而在陆机拟诗中夫妻思念之情已淡,更多的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游子内心的苦闷。从拟诗中“我行永已久”和“游宦会无成”等句可以看出,这里表达的是在外求取功名的游子因游宦无成、功名未就而兴起的怀归之情。这种愁情在作者心中挥之不去,并无原诗中所说的“乐”,反而从“凉风”、“寒蝉”等词语中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悲。此外,古诗并未明说客为何远游在外,而拟诗则明确指出“游宦会无成”,是出于寻求功名。以此可见拟诗中“我”之客观处境成分较浓。尤其是从“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两句可以看出作者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但又仕途阻滞,想归却又不得归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如在古诗《行行重行行》中,从“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以及“思君令人老”等描述中能更加明确地看出,表现的是思妇对远游丈夫的思念。而陆机拟诗却说:“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伫立想万里,沉忧萃我心。”比起原作,拟诗中思念之对象更鲜明地指向“万里”之外的家园。由此可见,陆机拟诗颇用心于思乡之情的抒写。 纵观陆机入洛前后的处境,我们不难发现,能够让陆机产生如此浓重思乡之情的时期,最有可能是在陆机入洛之后。在陆机远离家乡入洛期间,故乡始终是他内心最温暖的角落,也始终是他灵魂的一大归属。虽然陆机出生时,孙吴的国势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是毕竟陆机有一个显赫家世的庇护,在吴国灭亡以前他的生活还是较为稳定的。即使父亲过世之后,他也依靠家族,没有遭受什么困苦。而陆机离家北上,成为羁旅行役之人之后,对北方中原有诸多不适应之处,甚至时时刻刻处在北方人的各种歧视之中。《世说新语·简傲》记载:“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余嘉锡案:“士衡兄弟,吴中旧族,习于礼法,故乍闻道真之语,为之骇然失望。当时因风尚不同,南北相轻,此亦其一事。”北方中原的习俗、思想和自然环境,都与他所熟悉的南方有着很大不同,他身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看不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也吃不到家乡的美味佳肴。在此状态下,陆

陶渊明诗歌中的玄学思想

陶渊明诗歌中的玄学思想 一、魏晋玄学 (一)关于玄学 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由此可见,玄学可以称之为是研究深玄问题的学说。 玄学作为魏晋时期主要的哲学思想,它以《周易》、《老子》和《庄子》这三部儒家和道家的著作为经典,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否定了汉儒传统,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儒家教义束缚了人的自然欲求,应该反叛礼教,追求自我。这一时期文人的生活及文学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 (二)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魏末西晋为清谈前期,承袭了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进行反复的辩论,可以概括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期。前期主要的仍是政治态度的不同,即对儒家名教不同态度的辩论。正始时期的玄学家以何晏和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发展的无名;竹林玄学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标榜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的政权同流合污;元康时期的玄学代表人物有郭象;东晋时期为清谈后期,清谈已失去了政治作用,并与佛教结合,呈现出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趋势。 魏晋玄学的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的许多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都是前人没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关于“自然”与“名教”关系的讨论。 在玄学乃至先秦老庄那里,自然与名教之辩有着特定的涵义。自然是一个本体性范畴,意为自然而然、本来如此,一方面指天地万物的自然无为的本性,另一方面指人的纯真本性。名教则指用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所谓“仁义礼法”也。自先秦老庄所处的“礼崩乐坏”之世到汉末及其后分崩离析的社会状态,名教的政治功用受到极大的挑战,自然与名教的冲突一步步激化,魏晋学者进一步探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但汉魏不同于先秦,儒学作为流行百年的官学,它所推崇的名教也已深入人心,因此玄学不会如同老庄那样以自然贬斥名教,而是表现为对二者的调和。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名教出于自然。这一阶段是正始玄学时期,其代表人物主要是何晏和王弼。 正始玄学的基本哲学命题是“以无为本”。无为体而有为用,体用为一。无与有的体用关系就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因此,自然与名教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上,也就是说在玄学哲学与道德伦理两者关系上,王弼认为自然是名教之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因此他认为自然与名教是统一的,两者并不矛盾。名教本于自然,是自然本体的表现,在人类社会,要按照这种本体的法则运行,实现无为而治。他认为尊卑各有定分,统治者只要设定好官职、名分,就可以长久地坐享其成了。在这里提倡名教的儒家与崇尚无为而治的道家,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表里。 第二阶段:越名教而任自然。之一阶段是竹林玄学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嵇康和阮籍。 针对司马氏集团用以篡权的名教工具,嵇康尖锐地指出司马氏所提倡的以孝治天下,本身就是束缚人性,违反自然。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主张不应为名教所拘,而求

诗言志论文:陆机诗歌情感研究

诗言志论文:陆机诗歌情感研究 【中文摘要】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创作理论,结果其诗歌却被后代诗论家目为“不及情”或者“感情贫乏”,这一矛盾现象很值得深究。“诗缘情”与陆机诗歌情感的互证研究,还有继续深入开掘的空间和意义,而且尚没有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正是基于这个意义和考虑,本文才不揣浅陋,拟用知人论世、文史互证和创作心理学等研究方法,从“诗缘情”与陆机诗歌创作的互证的角度,希冀对陆机诗歌的情感类型、特征和情感表现之得失做一个“持而未周”的尝试性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比较全面地了解20世纪至21世纪初十年,国内外研究陆机及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后,确定本文的研究论题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嬗变。分别阐述“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理论的提出背景和丰富内涵,以及历代对于“志”与“情”的辨析,探讨个体情感(“诗缘情”)对于诗教传统(“诗言志”)的疏离。第二章,“缘情”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统一。本章主要结合陆机的诗歌作品分析其诗歌中所表现的丰富情感和体现的鲜明特征,论证陆机诗歌是“及情”之作。第三章,“缘情”的追求与困境。本章重点从专重形式美的时代审美风尚的习染和西晋“政失准的”的特殊环境与入洛处境对陆机诗歌情感的约束和限制两个视角,析论陆机诗歌情感表现的得失,从而廓清历代论者评定陆机诗歌“少情”、“不及情”的迷雾。第五部分为余论:“言志”标准与“缘情”实践的分歧。通

过考索探微历代论者的评价立场和标准,辨析历代论者对“诗缘情”与陆机诗歌的情感评价,认为陆机诗歌“少情”甚至“不及情”的大多数论者多是以“诗言志”的教化标准看待陆机的“诗缘情”理论下的诗歌作品,所以导致了评价的偏颇以至错误,从而进一步补正了陆机诗歌是“诗缘情”理论下的“及情”之作。

英美文学流派整理笔记

MTI(翻译硕士)百科·英美文学流派整理笔记 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它们往往以精致典雅的形式表现情感与观念的矛盾,把古典主义的性情与浪漫主义的风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 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三联剧:在古希腊悲剧创作中,有一类悲剧均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即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联系。这种剧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代表作家为埃斯库罗斯。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和杜贝莱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伤感主义: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也称为“主情主义”。该派的得名,源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该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任务的心理动态和描写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唤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表达出对当时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伤感主义把个人主义和主观幻想的因素带进文艺,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斯特恩,理查逊,法国的卢梭(如《忏悔录》《遐想录》),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里希特,海涅等等。 “梅塘集团”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由以左拉为核心的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因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为主要活动场所而得名。一八七O年开始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亚尔萨斯、洛林两省,并赔款五亿法郎。成为法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使得法国的一些爱国主义作家大为震惊和愤慨。 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其间产生战斗性的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群众,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反映工人的苦难生活,表达争取自由的愿望,抨击资本家的罪恶。大多采用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人。宪章派文学在历史上却是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是以后巴黎公社文学和一切社会主义文学的先驱,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

试论陆机的诗歌

试论陆机的诗歌 安海民1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的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本文据此并结合文本探讨了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陆机;陆机诗歌;艺术特色与成就 陆机被称誉为“太康之英”,受到了其时代的推崇,然自唐代否定六朝文学起,陆机及其诗歌创作往往遭到评论家的诟病,如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雕镌刻镂之工日益增,而诗人之本旨扫地尽矣。”[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陆士衡之‘来日苦短,去日苦长’,……语若卑贱,而亦实境所就,故不忍多读。”又云:“若陆机《辨亡》、傅玄《秋胡》……令人一见匿笑,再见呕秽,皆不免为盗蹠、优孟所訾。”[2]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士衡旧推大家,然通瞻自足,而绚采无力,遂开出排偶一家。降自齐、梁,专攻对仗,边幅复窄,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陆氏滥觞也。”[3]此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当代,几部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中,更是将陆机的诗歌目为形式主义代表,加以否定与鞭挞,即就是新近出版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而言,在论述陆机时也认为:“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求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4]因此,作为西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陆机,其诗歌创作到底有何特色与成就,仍有继续研讨的必要,笔者不揣简陋,撰此文就此问题试加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 据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所载,现存陆诗有九十首﹙辑录的佚诗不计﹚,其中,乐府诗四十八首,拟古诗十二首,公宴、赠答、招隐等徒诗三十首。综观陆诗,我们将其表达的思想情绪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统治者的功德和同僚友朋的诗酒唱和。如《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一首,描写西晋承魏祚,统一天下,宅京洛阳,惠承武隆,笃生太子,陆机以远方小臣侍奉太子一事。其中,“时文惟晋,世笃其圣。钦翼昊天,对扬成命。九区克咸,讴歌以咏,皇上纂隆,经教弘道。于化既丰,在工载考。……”这是对统治者功德的歌颂。再一首是关于元康三年(293年)冯文罴迁斥丘令事的,诗中叙述详瞻。其中,“阊阖既辟,承华再建。明明在上,有集为彦。奕奕冯生,哲问充迪。……”不乏对冯文罴的益美之辞。如此颂德、唱和之作,在魏晋诗坛亦有不少。今存陆机诗中尚有《皇太子赐宴》、《答潘尼》、《赠冯文罴》、《赠顾交阯公真》、《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等。 2.叙述日常生活和抒发日常情感的。通过初步统计我们发现,陆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悲”(30多次)、“思”(20多次)、叹(15次以上),这些词语均与日常思想感情有关。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陆诗抒写最多的不是颂德、唱和,而是叙述日常生活和抒发日常情感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情绪具体表现在离愁别绪中交织着深沉的乡思、亲友手足之情。 陆机远离水乡吴都,到京洛出仕,实为婴时牵网。离愁别绪,不绝如缕。请看: 1【作者简介】安海民(1964-- ),男,甘肃秦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青藏高原文化研究。

陆机的诗全集_陆机简介_古诗大全

陆机的诗全集_陆机简介_古诗大全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陆机的代表作品: 《猛虎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机。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门有车马客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机。其古诗全文如下: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 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 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 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芒芒。 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赴洛道中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陆机。其古诗全文如下: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文赋》作者为魏晋文学家陆机。其古诗全文如下: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晢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暑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a/38814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