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派诗人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631)被公认为是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最著名的诗人。
他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他打破了传统诗歌所采用的彼待拉克式的甜美、娇柔的诗风,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通过逻辑、类比、科学参照的暗示,运用独创性的比喻复杂事物意象的手法,展现了沉博绝丽的诗歌形式和起伏跌宕的节奏”。
他的诗歌凝聚着智慧、幽默、激情、哲理;语言生动、格律多变、意象夸张,具有浓厚的思辨特征。
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认为邓恩“以极富热情的庄严感融合了别人不曾做到过的------辩证之精妙和谈吐的最高升华。
”玄学奇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邓恩的诗歌最显著和最出名的特征。
所谓玄学奇喻,也就是“将很明显的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以一种奇妙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比喻”,即“a combination of dissimilar images,or discovery of occult resemblances in things apparently unlike.”(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如他将夫妻比喻为圆规的两个腿;将死亡和拯救比喻为地图上的东方和西方,甚至将跳蚤比喻为恋人的婚床、婚姻的殿堂等。
邓恩的诗歌类比独特,诡异新颖。
不同的思想、情感、意象的交织,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清新、独特、奇异的美。
本文拟以邓恩在诗歌中的戏剧性独白的元素及口语体为视角,探讨邓恩的玄学奇喻所带来的戏剧性对比及语言口语化的效果。
一、新颖的比喻、奇特的意象约翰·邓恩的诗歌以想象大胆、独特,比喻新颖、别致而著称。
奇思妙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其诗歌最显著的特征。
诗人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中获取意象,并借助于它们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译文|艾略特:玄学派诗人(李赋宁译)本文来源:《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英]托·斯·艾略特著,李赋宁、王恩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转自:黄灿然小站从一代人的作品中收集了这些诗[1],格里尔森教授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因为这些作品常被人们提到,而不是被人们阅读,即使阅读了也没有得到很多启迪。
的确,读者会遇到许多已收在其他选集里的诗篇,同时也发现收集在里面的还有像奥雷里安·汤森[2]或彻伯里的赫伯特勋爵[3]这一类人的诗篇。
但是像这样一个选集的作用不同于圣茨伯里教授编辑的查理王朝诗人的极好选集或《牛津英诗选》的作用。
格里尔森先生的书本身就是一部评论著作,而且也是一部激发评论的著作。
我们认为他收集了这么多首从别处也能找到的(尽管版本并不很多)多恩的诗篇,作为“玄学诗歌”的记录证明他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玄学诗歌”这个名称长期以来用作贬义词,或用作一种古雅和诙谐趣味的代号。
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这些所谓的玄学诗人们形成了一个学派(在我们的时代,我们应称作一种“运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这个所谓的学派或运动背离了诗歌的主流。
不仅给玄学诗歌下定义是极为困难的,而且想要确定哪些诗人写的是玄学诗,以及在他们的哪些诗篇里他们这样做,也是很困难的。
多恩的诗歌(与任何其他作家相比,马韦尔和金主教[4]有时与多恩更为近似)是属于伊丽莎白时代晚期的,其情调常常和查普曼的情调极为相似。
“优雅”诗是从琼森派生出来的,琼森又大量借鉴了拉丁诗;优雅诗到了下一个世纪随着普赖耶[5]的柔情和妙语的出现而告终结。
最后还有这些人的虔诚诗:赫伯特[6]、沃恩[7]和克拉肖[8](很长时间以后被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和弗朗西斯·汤普森[9]所模仿);较其他诗人有时更深刻、更少宗派性,克拉肖有一种特征,这种特征通过伊丽莎白时代回到了早期意大利人的时代。
很难找到对于暗喻、明喻或其他奇想怪喻的任何明确的运用,既是这些诗人所共有的特点,又同时作为一种风格的重要因素,足以把这些诗人游离出来成为一个群体。
东晋玄学诗人谢灵运的简介谢灵运是东晋重要的大诗人,也是著名的玄学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东晋玄学诗人谢灵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诗人谢灵运简介谢灵运,原名公义,小名客儿,南北朝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与旅行家,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秘书郎谢瑍的儿子,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女儿王孟姜之女刘氏。
谢灵运是陈郡阳夏人,在会稽始宁出生,小时被寄养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之中,直到十五岁才回到建康。
谢灵运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十八岁时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公或谢康乐。
谢灵运二十一岁出仕,历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
刘裕创刘宋之后,谢灵运的爵位被降为康乐县侯,之后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
公元433年,宋文帝以“叛逆”的罪名将其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少时便非常好学,善书法,诗文俱佳,他的诗与颜延之齐名,二人并称为“颜谢”,且谢灵运将自然美景引入诗中,加强诗歌的艺术技巧与表现力,开创了影响了一代诗风的山水诗派。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首先,魏晋时期是一个玄学昌盛的时候,山水诗的创作也都是在玄学的方式下进行的,山水就是诗人用来领略玄学趣味的道具,而且谢灵运本人在老庄、佛家等领域也有着不错的造诣,所以在诗歌之中往往会显现出佛老之语,因此可以说谢灵运的山水诗还是没有跳出时代的束缚,还有着深深的魏晋玄学的烙印。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他的山水诗之中很少有突兀的出现玄学语句,基本上玄理和景物结合的都比较好,所以一点都不显得晦涩难懂。
从艺术上的特点来看,谢灵运的是非常的优美,简单的景象经过他的描绘就呈现了优美的意境,这些意境有的清秀脱俗,有的幽深秀丽,不一而足,让读者身临其境。
后来人称赞他的山水诗之时经常提到一句:“如清水出芙蓉,自然可爱。
”可见谢灵运的山水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还是在于清新自然,没有华丽的言辞,没有矫揉做作的语句,细细品味之下,显得更加的纯粹自然。
纵观谢灵运的诸多山水诗,虽然不免因为当时时代的局限性,有一些会显得疏于裁剪、铺垫不足,再加上过分注重玄理的交融,所以有些难懂,但是瑕不掩瑜,谢灵运的众多山水诗依旧以其清丽脱俗的风格在中国诗歌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浅析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浅析玄学派诗歌的特点论文导读:正是由于这种融诗人的巧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于一体的特点,才使奇思妙想成为玄学诗的重要标志。
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玄学派诗人的声望迅速提高。
关键词:玄学派诗歌,约翰邓恩,奇思妙想玄学派诗人是指17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一批诗人,他们的创作时间大约从1610年到1680年。
这派诗人以约翰邓恩为领袖,还包括安德鲁马维尔、乔治赫伯特、亨利沃恩、亚伯拉罕考利。
这些诗人在世时并未被称为玄学诗人,这一称谓是后来兴起的。
18世纪,塞缪尔约翰逊在1779年《考利传》中对玄学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第一次明确提出玄学诗人这一术语。
他说玄学派诗人是一群有学问的人,他们的全部努力即是要表现他们的学问,他们习惯作哲理性的争辩诗,并且喜欢用大量牵强附会的意象。
②于是这一派诗人正式得名玄学派。
试着简要介绍玄学派诗歌的特点,并且以邓恩的《告别辞:莫悲伤》、《跳蚤》两首诗为例分析玄学派诗歌中奇思妙想(oneit)的独特性,最后简单阐述玄学派诗歌对20世纪现代诗歌的影响。
一、玄学派诗歌的特点玄学派诗人运用相同的创作手法,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表现出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浪漫主义的甜腻空泛诗风的反叛。
参考。
这一派诗歌说理辩论多于抒情,倾向于对爱情和宗教进行细致的心理分析。
玄学派诗人的比喻新颖奇特、意象深刻,摆脱了伊丽莎白时代玫瑰般的脸颊、樱桃般的嘴唇、珍珠般的牙齿之类的俗套的比喻。
看上去是平常的叙事或者描述,却常常出人意料地穿插天文地理的知识,以纵横时空的想象力启人情思。
这些相异乃至对立的因素并存于一诗之中,成为有机的整体。
③确如所言,玄学派诗人正是在诗中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段与表现形式而特立独行。
诗中多抒发诗人对人生的错综复杂的,充满矛盾的感受,还有对死亡、肉体情爱和献身宗教的沉思,富于理性、善于分析。
玄学派诗人在表现手法上也大胆求新,与伊丽莎白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诗歌不同的是,其诗歌用词简约,以口头谈话的方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玄学派诗歌英国十七世纪诗歌的一派,代表诗人有约翰·邓恩(John Donne)和安德鲁·马韦尔(Andrew Marvell)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是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具匠心的比喻,揉细腻的感情与深邃的思辩于一体。
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对现代主义诗风产生很大影响。
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是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具匠心的比喻,揉细腻的感情与深邃的思辩于一体。
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对现代主义诗风产生很大影响。
十七世纪的玄学派诗歌曾经被德莱顿、约翰逊等人认为取喻怪诞,古奥晦涩,太过学究气和思辨化,而二十世纪盛极一时的新批评理论诸将都不约而同地推崇玄学派诗风,认为玄学派诗歌将思想和情感完美结合,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独创性,堪称英语诗的最高峰.这与当时的文艺背景有关,也与新批评派的诗学观和文学批评思想有关.邓肯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充满了富有哲理的奇思妙喻,而敏捷活泼的思维活动又与强烈的激情——爱的激情、宗教的激情融为一体,从而制造出一种新颖的和谐。
读邓肯的诗,如同参加一项智力游戏,惟有开动脑筋,方能追赶上诗人飞驰的想像,品味出他精妙的思辨分析一诗玄学派诗歌(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作为一种文学倾向流行于十七世纪,但这个称呼最早是英国诗人德莱顿在一六九三年才提出来的。
当时是含有贬义的,他认为以多恩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好弄玄学……爱情诗本应言情,他却用哲学的微妙的思辩,把女性们的头脑弄糊涂了”1。
十七世纪的约翰逊(Samuel Johnson)进一步作出评论,认为十七世纪“涌现出一批可以称之为玄学派诗人的作家”2,从而使这一术语广为流传。
二十世纪的大师艾略特等人(他写过《玄学派诗人》著名论文)更是对该派诗歌大加赞赏。
John Donne 约翰•多恩(1572 - 1631)诗人简介John Donne 约翰•多恩(1572 - 1631)英国诗人。
157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富商之家,1631 年3月31日卒于伦敦。
信仰罗马天主教。
早年曾参加埃塞克斯伯爵对西班牙的海上远征军,后成为女王大臣托马斯•埃格尔顿爵士的秘书。
1615年改信英国国教,后出任教职,成为当时著名的布道者,1621年起被任命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
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启迪了包括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安德鲁•马维尔等一大批杰出诗人在内的所谓“玄学诗派”。
作品包括爱情诗、讽刺诗、格言诗、宗教诗以及布道文等。
诗歌节奏有力,语言生动,想象奇特而大胆,常使用莎士比亚式的机智的隐喻,这些特点在他的诗集《歌与短歌》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多恩和他开创的玄学诗派在18世纪遭到人们冷落,到了20世纪,现代派诗人叶芝、T.S.艾略特等都从多恩的诗歌中广泛汲取营养,多恩因而被看成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约翰•多恩死后出版第一部诗集,长期受人争议,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公认为大师。
在十七世纪初期,出现了一批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的诗人,人们称之为“玄学派诗人(Metaphysical poets)”.这些诗人是一群博学多才的人.正如塞缪尔•约翰逊在The 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 所描述的那样:“… the metaphysical poets were men of learning, and to show learning was their whole endeavor.”“玄学派诗人”的主要代表者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 1572—1631), 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 1593—1633), 理查德•克拉肖(Richard Crashaw, 1613?—1649) 和亨利•沃恩(Henry V augham 1621—1695)等等。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玄学派诗人是指17世纪初在英国出现、以反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因素、用有悖传统的方式对爱情和宗教进行智性阐释的一群诗人,其代表人物是约翰·多恩。
由于其倡导的玄学派诗歌刻意求新,既有悖传统又与后来的诗歌创作风格格格不入,此后几乎沉寂了两个世纪。
直到20世纪初,当英国学者赫伯特·格里尔森编注的玄学派诗集出版后,才引起了强烈反响。
1921年,T.S.艾略特发表了《玄学派诗人》一文,盛赞多恩等人“把思想和情感统一起来”,是“统一的感受性”的典型,自此在西方文学界引发了玄学派诗歌研究热潮。
评论家们对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取得以下共识:新颖独特的意象,醉心于客观与微观世界中的奇想,节奏和韵律的多变,复杂的主题(宗教的和世俗的),对似是而非论点的喜好,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等等。
1986年在美国正式成立了多恩研究会,充分表明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歌在英美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可查资料,我国学界对玄学派的介绍最早出现在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中,但当时未引起国人对玄学派诗人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玄学派研究开始真正起步,杨周翰撰写的《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是这个时期标志性成果。
90年代中后期,更多的研究成果频频出现,如李正栓博士的《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林元富的《透过精致的瓮—从奇喻看玄学派诗歌》等。
这些论文和著作对玄学派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特色进行了有深度的分析,扩大和加深了玄学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影响。
但是,这些研究或偏重于对玄学派诗歌的形式研究,或致力于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事实上,多恩等人大胆破除了传统的清规戒律,在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标新立异,并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统一的感受性”是该流派的最大特色。
本文将以此为轴心,对多恩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具体阐述其如何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本论文包括导言﹑三个章节和结语等部分。
玄学诗派名词解释玄学诗派( Mystic Poetry) 19世纪英国唯心主义诗歌流派,一译“托马斯·阿诺德诗派”。
因“英国唯心主义的领袖”罗伯特·勃朗宁的宗教背景而得名。
代表作家有W·华兹华斯、 A·柯尔律治等。
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序曲集》《古舟子咏》《冬天的猎歌》《诗集》《墓畔哀歌》《彼得·潘书简集》等。
美国诗人赫伯特·斯科特认为,“诗歌的艺术必须源自对于现实事物或意象的精细观察,但不能把这种观察转化成语言,或者停留在这个阶段,因为它已不再具有某种意义。
必须将观察和语言融合起来,这就是玄学诗。
”诗人们在诗中描绘和呈现了与理性相对立的感性世界,将这种非理性的经验上升为一种逻辑化、类型化的表达,这种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形象创造即“玄学”。
玄学诗的产生受到了当时社会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文学批评家普遍强调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沉思和想象,以及超越语言本身的重要性。
玄学诗的目标不是反对理性,而是借助玄学的力量建立感性秩序,在“新的思维方式与神秘的直觉之间”达到平衡。
玄学诗的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心灵,诗人通过内心独白来展示内心的体验,达到一种无限广阔的境界。
玄学诗往往运用联想、暗示、比喻、象征等手法塑造形象,并且力图做到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1、唯心主义哲学是18世纪西欧兴起的一种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主要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创立,强调绝对理念是万物的本原,主张用绝对精神来代替理性进行思考和判断。
2、美国诗人赫伯特·斯科特( 1874— 1937)是美国早期重要的唯心主义诗人,是哈珀的第一位常驻诗人。
他在美国20世纪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曾任《常青藤》杂志编辑,同时也担任哈珀杂志的出版人。
3、玄学诗是一种诗歌类型,因其作者认为诗应该达到一种神秘的境界而被称为玄学诗。
玄学诗大约产生于19世纪初,因诗人在作品中宣扬神秘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得名。
玄学派诗人名词解释
玄学派诗人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倾向于探索哲学、宇宙、人生等深奥主题的诗人。
他们常常通过运用象征、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试图使诗歌超越日常的表面意义,进入深层的思考和感悟。
玄学派诗人注重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深层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他们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他们的诗作常常充满了神秘、哲思和超越性,鼓励读者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感悟。
玄学派诗人的诗作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们常常通过描绘一片寂静的夜空、一朵绽放的花朵或一片飘落的落叶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他们的诗作往往具有强烈的意境和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玄学派诗人还注重诗歌语言的美感和音韵的和谐。
他们常常运用平仄、押韵和修辞等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富有节奏感。
他们追求诗歌语言的韵律和音乐感,使诗歌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总体而言,玄学派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以探索人生的奥秘和意义。
他们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度和
神秘感。
他们的诗作常常注重意境和美感,以及语言的韵律和音乐感。
通过阅读他们的诗作,读者可以获得思考和感悟的启示,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JohnDunne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7⾸(双语)约翰·邓恩(John Dunne,1572~1631 ),是⼗七世纪英国⽞学派诗⼈。
邓恩通过使⽤⼀种更注重智⼒的⽐喻,激情与推理融为⼀体,⽽给诗歌重新注⼊了活⼒。
他创造了极为凝炼意象,这些意象通常包含包含着⼀种戏剧性对⽐的因素。
他在诗中嘲笑传统的爱情诗的陈词滥调。
邓恩不仅在意象和观念上作⼤胆的实验,⽽且在诗的节奏和诗节形式也作创新。
本琼⽣曾经说到:“邓恩在很多⽅⾯是世界上第⼀诗⼈。
”在邓恩的诗中,对爱情的直率坦⽩观点就突出了⽂艺复兴时期⼈⽂主义者的以“⼈”为本的思想。
仔细阅读之后,停浮在诗词表⾯的意象便会逝去,⽽留下更多的是发⼈深思的爱情哲理。
邓恩对爱的追寻既直接⼜含蓄,既看似⼤胆却⼜⼩⼼翼翼。
在诗中,体现了爱的不同层⾯,不同境界。
—、纯真The Good Morrow 早安》》》纯真⽤以修饰孩童,纯真的爱则是纯洁⽆暇的爱情,《早安》中诗⼈⽤没有断奶的孩童与酣睡者来⽐喻未知爱情的情⼈,只有灵魂的苏醒、爱情的迸发才使得⼈去成熟去清醒,体现了爱的魔⼒。
“因为爱控制了对其他景⾊的爱,把⼩⼩的房间点化成⼤千世界。
让航海家发现向新世界远游,让⽆数世界的舆图把别⼈引诱,我们却⾃成世界,⼜相互拥有。
”世界虽⼤,但有了爱情,任何地⽅都会成为⼤千世界。
在这⾸诗的第⼆节中,诗⼈把情⼈⽐做地球的两个半球,但较其更加和谐。
在诗⼈眼中,和谐的爱⾜以让⼈永⽣。
这⾸诗充分体现了邓恩对爱的憧憬,爱是⼀切,爱是整个世界。
⼆、激情A Lecture Upon the Shadow影⼦的⼀课》》》正午的太阳是最炎热的,正午的影⼦是最短也是最清晰的。
《影⼦的⼀课》道出了爱到浓处需把握,莫到终时空悔过这样⼀个道理。
太阳不会总是处于天空的最上空,⼈的爱情如是。
爱情⽆须遮拦,只求抓住最好的时机。
正如诗⼈所说“爱以饱满不移的光照耀世界,单它正午⼀过下⼀分钟就是夜。
”三、善变Song 歌》》》爱情总使⼈猜忌,俗话说⼥⼈善变,所以当⼀个⼈要付出爱情时,⾸先要搞清楚情⼈是否是⼀个值得爱的⼈。
玄学有关简介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
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
玄学派在18世纪的古典主义潮流和19世纪浪漫派的发展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界在文学界才被充分肯定,对20的英美文学影响颇深。
17世纪以约翰·邓恩为首的一派诗人,还包括赫伯特、马韦尔、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特勒贺恩、沃恩、考利、凯利、拉夫莱斯等。
其中有些诗人在风格和内容上也属于“骑士派”,如克利夫兰、凯利、拉夫莱斯。
首先用“玄学派”这名词的是17世纪英国诗人、批评家德莱顿,他指出多恩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
18世纪英国批评家约翰逊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派的特点,指出“玄学派诗人都是学者”,他们的“才趣”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即所谓“奇想”)。
17世纪玄学派诗人想象奇特,语言机智,表达方式新颖,在英国诗歌的道路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其主要代表人物约翰·多恩在语言上经常采用口语体,用词怪僻,韵律不流畅,尤其是运用大量的“奇喻”使得他的诗歌别具一格,充满了哲学辩论与说理意味。
约翰·多恩约翰·多恩的诗歌特色:约翰·多恩是一名颇具影响的怪才,他极具诗歌天赋,开创了“玄学派”,从此掀起了一股新的诗歌浪潮。
多恩的诗歌具有意想奇异、结构严谨的风格,其内容新颖、深刻,特别是他的出人意料的比喻、多变的格律以及口语化诗体更加使人耳目一新,开创了玄学派的一代诗风。
约翰·多恩的诗歌最显著的一个特色毫无疑问是他的奇思妙喻。
他一贯追求新奇的思想,喜欢云前人所未云,经常从各种“新哲学”和日常生活中捕捉稀奇的事例,再把两个属性截然不同的物体安置在一个语境中,使二者的关系既贴切又隐秘,还能在内容上彼此阐发。
玄学派诗人
[编辑本段]
1 玄学派诗人The Metaphysical Poets
指英国17世纪以约翰·多恩为首的一派诗人,还包括赫伯特、马韦尔、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特勒贺恩、沃恩、考利、凯利、拉夫莱斯等。
其中有些诗人在风格和内容上也属于"骑士派",如克利夫兰、凯利、拉夫莱斯。
他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只有在诗歌风格上有共同点。
首先用"玄学派"这名词的是17世纪英国诗人、批评家德莱顿,他指出多恩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
18世纪英国批评家约翰逊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派的特点,指出"玄学派诗人都是学者",他们的"才趣"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
(即所谓"奇想")。
18世纪古典主义诗人重视规范,19世纪浪漫派诗人强调自然,都不重视玄学派诗歌。
20世纪初英国学者格里尔逊先后编选了《多恩诗集》(1912)和《十七世纪玄学派抒情诗和诗歌》(1921),引起了强烈反响。
美裔英国诗人、批评家艾略特广为传布,并指出玄学派诗人是"把思想和情感统一起来",是"统一的感受性"的典范。
30年代"新批评派"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英美文学评论界对玄学派的兴趣迄今未衰。
他们之间有意见分歧,但基本态度是肯定的。
玄学派诗歌主要有爱情诗、宗教诗、挽歌、诗简、讽刺诗、冥想诗等。
爱情诗用说理辩论的方式,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反映出对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式的"甜蜜的"抒情诗的不满。
宗教诗和其他诗歌则多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和解。
玄学派诗歌反映了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日趋反动和旧教重新抬头的情况下人文主义传统中肯定生活、歌颂爱情、个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机。
玄学派诗歌的情绪很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存在的怀疑气氛,符合对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两朝的温情和庸俗道德观念的不满情绪,也符合作家追求新的生活体验和表现方式的要求,因而风行。
[编辑本段]
2 玄学派诗人写作特点
玄学派诗人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试图从伊丽莎白时期传统的爱情诗歌中分离出去。
诗人的措辞采用简洁的白描法,大大区别于伊丽莎白时期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歌风格,并反映了普通语言和强弱自然的节奏。
诗中的意象都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
诗歌的形式经常都是以作者同爱人,同上帝,甚或同自己进行争论的方法存在的。
由于品味的不同,邓恩及其后继者们的作品在18世纪与19世纪初期备受冷落,然而到了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邓恩及其他玄学派诗人的作品。
这种对邓恩的重新承认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他们创艺术的严肃性,并对他们的叛逆精神,他们的现实主义以及他们与现代人思想品味的相似非常感兴趣,同时还由于邓恩派诗人们的确创作了绝妙的作品。
T.S.艾略特,约翰·兰塞姆与埃伦·泰特都是深受玄学派影响的现代诗人典例。
[编辑本段]
3 代表人物约翰邓恩John Donne.
约翰.邓恩便是“玄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给人一种固有的戏剧性,展示了看上去零散多样的经历与观念,以及漫无边际的情感与心境。
他的诗歌形式是动态的,语言别致精巧,意象栩栩如生,韵律生动活泼,与其他单纯静谧,乐感十足而平淡无奇的伊丽莎白时代爱情诗相比大相径庭。
邓恩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也就是说诗中的反映不是诗意的世界而是现实的世界。
除了邓恩,玄学派诗人的代表还有赫伯特,沃恩,克拉肖,马韦尔及考利。
玄学派诗人
[编辑本段]
1 玄学派诗人The Metaphysical Poets
指英国17世纪以约翰·多恩为首的一派诗人,还包括赫伯特、马韦尔、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特勒贺恩、沃恩、考利、凯利、拉夫莱斯等。
其中有些诗人在风格和内容上也属于"骑士派",如克利夫兰、凯利、拉夫莱斯。
他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只有在诗歌风格上有共同点。
首先用"玄学派"这名词的是17世纪英国诗人、批评家德莱顿,他指出多恩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
18世纪英国批评家约翰逊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派的特点,指出"玄学派诗人都是学者",他们的"才趣"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
(即所谓"奇想")。
18世纪古典主义诗人重视规范,19世纪浪漫派诗人强调自然,都不重视玄学派诗歌。
20世纪初英国学者格里尔逊先后编选了《多恩诗集》(1912)和《十七世纪玄学派抒情诗和诗歌》(1921),引起了强烈反响。
美裔英国诗人、批评家艾略特广为传布,并指出玄学派诗人是"把思想和情感统一起来",是"统一的感受性"的典范。
30年代"新批评派"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英美文学评论界对玄学派的兴趣迄今未衰。
他们之间有意见分歧,但基本态度是肯定的。
玄学派诗歌主要有爱情诗、宗教诗、挽歌、诗简、讽刺诗、冥想诗等。
爱情诗用说理辩论的方式,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反映出对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式的"甜蜜的"抒情诗的不满。
宗教诗和其他诗歌则多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和解。
玄学派诗歌反映了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日趋反动和旧教重新抬头的情况下人文主义传统中肯定生活、歌颂爱情、个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机。
玄学派诗歌的情绪很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存在的怀疑气氛,符合对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两朝的温情和庸俗道德观念的不满情绪,也符合作家追求新的生活体验和表现方式的要求,因而风行。
[编辑本段]
2 玄学派诗人写作特点
玄学派诗人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试图从伊丽莎白时期传统的爱情诗歌中分离出去。
诗人的措辞采用简洁的白描法,大大区别于伊丽莎白时期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歌风格,并反映了普通语言和强弱自然的节奏。
诗中的意象都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
诗歌的形式经常都是以作者同爱人,同上帝,甚或同自己进行争论的方法存在的。
由于品味的不同,邓恩及其后继者们的作品在18世纪与19世纪初期备受冷落,然而到了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邓恩及其他玄学派诗人的作品。
这种对邓恩的重新承认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他们创艺术的严肃性,并对他们的叛逆精神,他们的现实主义以及他们与现代人思想品味的相似非常感兴趣,同时还由于邓恩派诗人们的确创作了绝妙的作品。
T.S.艾略特,约翰·兰塞姆与埃伦·泰特都是深受玄学派影响的现代诗人典例。
[编辑本段]
3 代表人物约翰邓恩John Donne.
约翰.邓恩便是“玄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给人一种固有的戏剧性,展示了看上去零散多样的经历与观念,以及漫无边际的情感与心境。
他的诗歌形式是动态的,语言别致精巧,意象栩栩如生,韵律生动活泼,与其他单纯静谧,乐感十足而平淡无奇的伊丽莎白时代爱情诗相比大相径庭。
邓恩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也就是说诗中的反映不是诗意的世界而是现实的世界。
除了邓恩,玄学派诗人的代表还有赫伯特,沃恩,克拉肖,马韦尔及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