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伴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02.48 KB
- 文档页数:2
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儿的护理体会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是较常见的上颈椎损伤,占颈椎创伤的7%。
小儿上颈椎损伤病例总体较少,40% ~60% 的儿童脊柱损伤发生于上颈椎,其中以齿状突骨折最为常见[1,2]。
过去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现我科成功对一4岁半患儿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
患儿手术风险大,其危险性比较大,所以加强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方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4岁半,于2013年8月24日玩耍时不慎跌倒致颈部肿胀、疼痛,左耳廓流血。
8月27日上午,患儿父母发现其右上肢活动受限,8月28日上午在当地医院行颈椎MIR及CT检查诊断为:齿状突骨折。
患儿于2013年8月28日夜间以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入我科住院治疗。
患儿查体欠合作,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精神比较差,颈部颈托制动,左耳廓见皮肤摖伤,已结痂,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呼吸音较粗,呼吸尚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
专科体检:颈椎后部压痛、叩击痛(+),左上肢及双下肢活动正常,右手肌力减退,浅感觉,病理征及生理反射无法检查,末梢血运正常。
颈椎CT示C2椎体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关节脱位,骨折块移位明显;MIR示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关节脱位,相应节段脊髓受压。
结合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证据,患儿诊断明确,经枕颌带牵引及颅骨牵引后,骨折块及寰枢椎位置不佳,于2013年9月5日患儿在全麻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防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复查X示齿状突骨折块及寰枢椎位置良好,内固定在位。
患儿于2013年9月17日康复出院。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小,容易哭闹,存在恐惧心理,在沟通交流方面,主要向患儿父母沟通交流,及时做好患儿父母的思想工作,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护理摘要】通过对4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的总结,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亚低温的护理,人工冬眠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的应用等,认为高质量的护理可以降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可以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19-0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颅脑外伤致广泛脑白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特点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伤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时临床病情重笃,死亡率50%,恢复良好者少于25%。
本文总结自2005年3月-2010年2月弥漫性轴索损伤43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8-76岁,平均36岁,车祸伤29例,坠落伤8例,其他暴力伤6例。
入院时(Glasgow Come Scale,GCS)3-5分31例,6-8分8例,9-12分4例。
入院后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亚低温的护理,人工冬眠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的应用等,恢复良好者19例,轻残者11例,重残 6例,死亡7例。
2临床护理2.1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呕吐,误吸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是极为重要的,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采取侧卧并托起下颌,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或气管切开以改善呼吸道的通气情况。
并予持续氧气吸入,使SpO2维持在95%以上。
鼻导管法吸入氧浓度计算法: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1]。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探讨观察及护理的有效措施及方法。
方法: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同时,回顾性分析总结DAI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本组42例患者,除11例因病情危重死亡,8例自动出院外,治愈5例,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结论:精心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观察;护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颅脑损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暴力伤是常见原因.DAI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1]。
它是闭合颅脑损伤中的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具有高伤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2]。
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50%,国内资料显示,DAI的死亡率高达64%。
据报道,几乎所有植物生存状态的颅脑损伤病人及1/3的脑损伤死亡病例,都由DAI所引起[1]。
但目前临床上无治疗的有效药物或措施,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综合以及对症治疗。
因此,精心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我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住DAI患者42例,本文将对DAI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住DAI的患者42例,其中死亡11例,8例自动出院外,治愈5例,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2 护理2.1 急性期护理2.1.1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确保有效供氧,做好入院评估,严防呼吸道梗阻及误吸,患者呕吐、口腔有血液及异物或者误吸时,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处于深昏迷状态,咳嗽能力减弱,有舌后坠时给予口咽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11-11T15:24:48.0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苟旭王晓荣(通信作者)李容汤春梅屈迎春[导读] 重庆市潼南县人民医院 402660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损伤,多由旋转暴力产生的剪切力所造成,伤后即刻出现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重庆市潼南县人民医院 402660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3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历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38例患者,恢复良好14例,好转率36.84%,残疾1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6例,死亡率15.79%。
结论通过预防继发性脑损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昏迷患者的护理、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防;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METHODS with retrospective survey method,medical record data of 38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were analyzed from Jan 2012 to Oct 2014;then nursing methods were summarized.RESULTS 14 of the 38 patients obtained a good recovery,heal rate being 36.84%;11 were disabled;7 were vegetative state;6 died,death rate being 15.79%.CONCLUSION Cure rate can be improved by following methods:preventing secondary brain injury,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vita signs,nursing comatose patients,preventing and nursing stress ulcer and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Key words: Diffuse axonal injury,Preventing,Nursing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损伤,多由旋转暴力产生的剪切力所造成,伤后即刻出现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弥漫性轴索损伤护理常规【概念】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又称弥漫性脑白质伤,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神经轴索损伤。
【治疗方式】保守治疗:降颅压、止血、预防炎症、营养神经、抗癫痫【护理措施】一、入院护理(一)评估:生命体征、意识、GCS评分、自理能力、用药史、过敏史等。
(二)病情观察:1.症状的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肌力、癫痫2.辅助检查:头颅CT(必要时强化);MRA;血气;电解质检查等。
3.护理措施:给予患者风险评估,有癫痫者给予防护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血糖高的患者监测血糖情况。
【护理措施】(一)活动与饮食:无休克和脊髓损伤的DAI患者采取头高位,抬高床头30°,保持病人头部处于正中位置,每2小时为患者行轴线翻身一次,避免剧烈的体位变动。
清醒患者无恶心呕吐即可进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昏迷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
(二)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察用药后反应。
2.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及呼吸的变化,如出现中枢性高热要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同时给予药物降温;注意呼吸的节律及频率,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窒息,必要时吸痰或留置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可给予气道湿化。
(三)用药观察与护理:1.20%甘露醇:脱水药,15-30分钟滴完。
避免液体外渗,以免造成皮肤坏死。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血压过低时慎用,并及时通知医生。
2.丙戊酸钠:抗癫痫药物,静脉滴注时注意输液速度(一般5-8滴/分),遵医嘱调整,口服时要按时按量。
(四)并发症观察与护理1、肺部感染:(1)病情允许抬高病人床头15°~30°;(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开放人工气道;(3)行气道持续湿化或间断雾化吸入(4-6h/日)稀释痰液;(4)胸部叩击:下向上,外向内,每个肺叶叩击1-3分钟,2-5次/秒,叩击时间5-15分钟,饭后2小时至饭前30分钟完成;(5)口腔护理2-4次/日;(6)采取防误吸反流措施:每次鼻饲前评估胃管位置并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在20-30cmH2O之间,以免发生误吸;(7)气管套管每2周更换一次;(8)病情允许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月第7卷第2期ChinJMisdiagn,Jan2007V017N02379内出现2次呼吸困难,其中1次呼吸停止,迅速解除气道阻塞,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3讨论3.1患者自主活动受限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 自主活动受限,伤后48h(休克期渡过后)使用翻身床.有气管切开患者,翻身时注意防止内套管脱落.必要时可增加翻身次数,以便充分引流出痰液.3.2患者治疗的特殊性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 因其治疗的特殊性,创面长期暴露在于燥的环境下,因而会导致干燥空气进入呼吸道.持续吸人干燥空气3,5h后,气道可被黏稠的分泌物堵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失活,可产生局灶性肺萎缩或肺不张,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必须行局部气道湿化法来保持呼吸道的湿化.3.3吸人性损伤后3,20d为气管内坏死黏膜脱落期要及时将坏死黏膜吸出,防止气道堵塞.护理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技术,遵守操作程序,动作轻,速度快,因为气管黏膜较薄,神经, 毛细血管丰富,易损伤.吸痰时由里向外,左右转动或上下轻微移动,不要固定在一处,注意旋转拔出吸痰管,充分吸净包括黏附在气管壁上的分泌物.如分泌物过于黏稠,用无菌注射器直接注入3,5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内套管,要在患者吸气时推人,数秒钟后,在患者呛咳时吸出.吸口腔的吸痰管与吸气管内的吸痰管不能并用,每次吸痰时重新更换吸痰管,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参考文献】[1]谢立华,陈万安,陈力莹,等.82例吸人性损伤治疗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9,15(6):414—415.[23王会军,张捷,王金龙,等.77例吸人性损伤的救治体会[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9,15(6):416. 收稿日期:2006—09—07;修回日期:2006—10-18责任编辑:刘继烈弥漫一陛轴索损伤的护理高淑平,张静,李征【主题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护理【中图分类号】R651.15;R473【文献标识码】B我科2004—01,2005—10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jury,DAI)患者43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6例,年龄16~64(平均35.2)岁.其中车祸伤31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3例.GCS评分:3分7例,4,5 分24例,6,8分12例.经治疗护理,根据GOS评分良好9例, 轻残12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例.2护理2.1急性期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并将患者安置在神经外科监护室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的持续监护,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神经系统症状及四肢活动情况,定时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有的放矢地指导呼吸道管理.对缺氧症状严重,出现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者,应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昏迷,咳嗽无力者尽早行气管切开,定翻身拍背,雾化吸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2)降低颅内压的护理: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抬高床头3O.,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过度刺激,预防因约束患者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内压增高.早期持续测脑室外引流者, 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正确应用脱水药物,遵循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精确记录24h出入量,适当控制水,钠的摄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高热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441ooo 【文章编号】1009—6647(2007)02—0379—02 的护理:我们对15例DAI患者施行亚低温疗法,控制高热效果满意.方法为采用全身降温毯加冬眠合剂,使患者体温在4,6 h降至32,34?并维持数日较稳定的亚低温状态.行亚低温治疗时,在不同时期,应准确把握护理要点[13.导人期护理:观察意识,瞳孔,脑温,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糖,血钾,心功能,预防出血等,冷却期护理:监测体温,每1o,15min一次,控制血压, 脑灌注区,预防脑水肿,出血,防止体温骤升,骤降.复温期护理:以0.1?/h上升,1,2d完成复温.2.2过渡期护理(1)维持营养供给,保证热量摄人:DAI患者早期3,4d内应禁食,通过静脉给予胃肠外营养,3,4d后患者如无频繁呃逆,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使用胃肠道营养,并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干,能由口喂,就不用鼻饲的原则.进食后如无不适可适当加量,如出现腹胀,呕吐,解柏油样便应立即禁食,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每日总热量在 6227~8368kJ](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DAI患者全身免疫力下降,极易并发褥症和各类感染,病室内空气应每日消毒1h.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昏迷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应加强肺部护理,定时拍背,吸痰.留置导尿管者要预防泌系感染,定时更换尿管及尿袋.有学者认为更换尿管的最佳时间为2,4周[3],陈培红等n认为,留置导尿的患者3d更换集尿袋1次为宜.加强皮肤护理,每2h翻身一次,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建立翻身卡,铺气垫床,预防褥疮.口腔护理2次/d,预防口腔感染.本组无1例患者死于过渡期.2.3康复期护理伤后3周既开始进入康复期,此期在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在护理上强调功能锻炼,以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伤残.380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月第7卷第2期ChinJMisdiagn,Jan2007Vo|7No.22.3.1高压氧治疗的护理高压氧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能降低颅内压,提高氧分压,可使椎动脉血流增加,使网状激活系统及脑干部位的氧分压提高,刺激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对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对DAI昏迷患者良好的护理是保证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前提,在进入高压氧仓前要注意保暖, 对于带管患者各管道要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进仓后协助昏迷患者做好咽鼓管的开张.对有吞咽动作的患者,向其口中滴人液体.促进其做吞咽动作,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正确佩带呼吸面罩,避免吸人仓内的压缩空气,以保证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时间.伴有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患者,禁忌做高压氧治疗. 2.3.2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对改善DAI患者的功能恢复,使其能尽早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被动运动:脑外伤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功能,促进运动反射的重新建立.而运动反射的重建可以促进意识的恢复.被动运动主要是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在各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屈曲,伸展,外展等关节活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主动运动: 对于清醒患者可嘱其加强瘫痪肢体的主动运动.刺激疗法;如音乐疗法,呼唤疗法等也有一定的作用.【参考文献】[1]高莉莎,孟鑫.郭巍.脑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国处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0):458. [2]何梦乔.钟后德,毛仁忠.实用急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58.[3]何克芝.循环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程序[J].护理学杂志.2002.17 (12):946.[43陈培红,陈爱清,陈秀萍.一次性集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33.护理学杂志.2002,17(3):171.[53王志明.韩树生.李春波.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效果[33.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1.8(4):231—232. 收稿日期;2006—09—20;修回日期:2006—10—25责任编辑:李新志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谭士君,武宇鼎【主题词】颅脑损伤/并发症;精神障碍/病因学;精神障碍/护理【中图分类号】R749.12~R473.74【文献标识码】B 本文通过对本院近3a86例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干预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33例,年龄6,89(平均 32.5)岁.本组均在伤后3Omin,3d内人院.致伤原因:车祸49 例,打架外伤22例,坠落伤1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6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4例.伤后均有原发昏迷,昏迷时间<30min55 例,昏迷时间>30rain31例.人院时GCS评分,3,8分26例, 9,12分44例,13,15分16例.1.2精神症状伤后1周内出现精神障碍57例,1周后出现精神障碍29例.精神障碍表现为精神分裂症状23例,情感障碍 17例,记忆障碍27例,睡眠障碍15例,癫痫发作4例. 1.3CT检查经头颅CT检查,治疗过程中又多次复查头颅 CT证实:广泛脑挫裂伤31例(其中合并硬膜下血肿17例,脑内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17例(其中合并脑挫裂伤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脑干损伤9例;单纯额叶损伤13例;单纯颞叶损伤5例;额,颞叶损伤6例;额,顶叶损伤3例;其他2例. 2护理干预2.1早期精神障碍的护理早期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患者易发生躁动坠床,碰伤等意外,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精神刺激,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的变化.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脑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文章编号】1009—6647(2007)02—0380—02 2.2躁狂型精神障碍的护理躁狂型精神障碍患者,损伤部位主要累及右颞底部或眶额皮层或右侧丘脑或尾状核,左侧颞叶损伤多伴发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而右侧颞叶损伤则多伴发情感障碍,颞叶损伤的患者多出现癫痫发作.躁狂型患者常表现为恐惧,愤怒,悲伤等复杂的心理状态,躁狂发作时表现出,哭,不睡觉,外跑等症状.护理多采用药物滞动,心理安打,骂慰,疏导的方法.要熟悉患者的病情,伤前情况,心理状态,家庭状况和社会支持能力等,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及早发现躁狂发作的先兆表现,减少一切不良刺激,尽量减轻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样患者,待外伤情况稳定后及早转精神卫生中心进行专科治疗.2.3抑郁型精神障碍的护理创伤后抑郁,其损伤部位主要累及左侧头部,左前岛叶皮层和左颞底部皮层,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对治疗,护理不配合.对此型患者主要采用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必要时给予精神药物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对有消极观念和自杀,自伤倾向者,必须与家属交代,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严防意外的发生.2.4其他症状护理多叶联合损伤时更易发生人格改变和智能缺损?.额,颞叶皮层的局部挫伤容易引起强迫症,同时还出现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情感爆发等口].根据损伤部位不同,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相关精神症状,及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3结果根据国内关于精神病疗效标准:痊愈75例(87.20%),好。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护理姜雄仙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各个阶段的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
结果伤后6个月随访,死亡6例,植物生存状态7例,重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5例,良好35例。
结论虽然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高,但如能及时得到临床诊治和病程中各个阶段的精心护理,就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231-0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外伤导致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1],如护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
我们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收治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0例,经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60例患者均符合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标准[2]。
其中男39例,女21例,8~65岁,平均32岁。
车祸伤38例,坠落伤18例,打击伤4例。
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GCS 3-5分41例,6-8分19例。
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治疗,主要措施有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冲击、营养神经、亚低温治疗、高压氧、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颅内血肿较大或伴有严重脑水肿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2 临床护理2.1早期治疗措施的护理2.1.1生命体征监测 DAI患者因头部加速运动时,脑轴索受剪力作用所致,主要伤及脑中轴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基底节和第三脑室周围,临床表现为伤后意识障碍深,生命体征变化快、抽搐等,弥漫性脑肿胀严重,病死率高[3]。
所以,在患者受伤早期一般每隔30分钟左右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当出现脉搏、呼吸减慢、血压增高应及时报告医生,如发现昏迷程度加深、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时应立即遵医嘱予脱水药使用,并做好术前准备。
弥漫性轴索伤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的重型颅脑损伤疾病。
保持患者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稳定、保持二便通畅是我们的护理重点,也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护理措施如下:一、严密观察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二、临床表现DAI患者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生命体征变化快。
我们通过认真及时地观察瞳孔意识变化每30min一次,有变化时随时观察并迅速报告医生,给予7.5%的高渗盐降低颅内压。
三、体温的观察DAI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热、多汗。
临床中多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案,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耗氧量。
冬眠药物加持续冰帽、冰毯降温。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严密观察降温效果,使患者肛温保持在32℃~34℃为宜。
四、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变化伤后72h为颅高压脑水肿高峰期。
其中血压、心率变化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血压高、心率慢、呼吸深慢等库欣综合征表现预示颅内压增高,脑疝即将发生,而亚低温治疗患者心率<60次/min.心律失常,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肢端发绀,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体温过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予以保暖。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反之,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有力说明亚低温治疗有效。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中枢性呼吸抑制患者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气管切开者应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保持气道湿化,定时做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5%以上,每2h翻身拍背一次,预防肺部感染。
六、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预防药物预防常规使H2受体拮抗剂预防应激性溃疡,近年来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能安全有效的预防应激性溃疡。
其效果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每日1~2次静脉给药。
七、患者伤后早期营养通道的建立这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