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医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7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WHO提出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条标准:①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②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③有良好的心态④有较高的工作效率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3、健康的资源:①和平②适当的经济资源③食物和住所④稳定的生态系统⑤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5、医学模式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①临床性②个体性★10、健康疾病连续带:①对个体:就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
②对群体:就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WHO:从健康—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绪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B. 群体C. 动物D. 植物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早期干预C. 个体治疗D. 群体干预答案:C3. 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疾病诊断B. 疾病治疗C. 疾病预防D. 疾病康复答案:C4.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研究B. 理论研究C. 临床研究D. 以上都是答案:D5.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项?A. 环境卫生B. 职业卫生C. 食品卫生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预防医学的目的是______疾病和______健康。
答案:预防;促进2. 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______预防和三级预防。
答案:二级3. 预防医学的学科基础包括______、______和流行病学。
答案: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4. 预防医学的实施策略包括______、______和健康教育。
答案:健康促进;疾病控制5. 预防医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
答案:预防医学主要关注群体健康,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临床医学则侧重于个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简述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疾病监测、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
3. 简述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答案: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群体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成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 简述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
答案: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进行管理,减少疾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预防医学第一章绪论1.预防医学: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预防为核心思想,通过多个方面多个学科研究各类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达到保证健康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利用有利环境和控制不利环境以达到保证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预防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的,社会卫生策略是通过制定国家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推行免疫接种计划而实现的,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传染途径、传染源以及易感人群,通过卫生立法和群众性的卫生运动等预防措施来控制疾病的流行。
3.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预防慢性非传染病为主,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而采取预防措施。
并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加强疾病监控特别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控制。
改善生活环境,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生物医学模式:细菌学主导了当时的医学发展。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本观点:在考察有关人类健康和疾病时,对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分析、判断、对策都必须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精神和躯体、肌体的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意义:①为医学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②深刻揭示了医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③提示了医疗保健事业改革的必然性。
6.新时期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7.“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障”的战略的总目标是:①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②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③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8.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是依靠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普遍能享受的,及国家能够负担得起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