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一)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和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是指一个人在摄取足够的营养素以满足身体所需的情况下,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代谢的状态。
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和评价对于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和评价指标。
一、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体重指数(BMI)、腰围、生化指标、饮食调查和临床评估等。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根据体重与身高的比值计算得出的数值,常用于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况。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m^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范围可以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等级。
通过比较个体的BMI数值与标准范围,可以初步评估其体重状况。
2. 腰围腰围是评价脂肪在腹部堆积程度的指标,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被认为是腹部肥胖。
3. 生化指标人体内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对个体的血液、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进行评估和判断。
4. 饮食调查饮食调查是指通过记录和分析个体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可以通过食物频率问卷、24小时回忆法等方式进行饮食调查。
通过了解个体的食物种类、摄入量以及饮食行为,可以初步评估其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和摄入营养素的情况。
5.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指通过医生或专业人士的体格检查和症状询问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检查个体的皮肤、黏膜、眼睛、口腔等外部特征以及感觉、力量、神经系统等内部特征,可以对个体的脱水、缺乏微量元素、贫血等情况进行评估。
二、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根据人体不同营养素的需要和代谢情况,综合考虑个体的测评结果而得出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能量摄入、营养素摄取、生长发育情况等。
公共营养师四级操作技能(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简答题 6. 实际操作题简答题1.试述成人身高的测量方法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身高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波动幅度在1~2cm。
一天中,由于脊柱弯曲度的增大,脊柱、股关节、膝关节等软骨的压缩,上午减少急剧,下午减少缓慢,晚上变化很小。
所以,测量身高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进行,此时身高为全天的中间值。
(1)身高测量方法①过去常采用软尺或立尺进行测量。
②现在使用较多的是身高计,包括电子身高计和机械身高计。
(2)身高测量的意义身高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在生长发育阶段,身高与营养状况有关。
对于成人来讲,身高发育已经完成,单纯的身高测量不能反映营养状况,必须和体重指标结合起来才能评价营养状况。
成人身高测量的意义在于计算标准体重,或用于计算体质指数,进而反映能量和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2.测量身高时,要求测量姿势“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具体是指什么内容?正确答案:测量身高时,被测者赤足,立正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
(1)“三点靠立柱”是指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2)“两点呈水平”是指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两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
3.试述成人体重的测量方法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体重在一年之中会发生变化,秋季显著增加;在一天内会随着饮食而增加,随着运动、排泄、出汗而降低。
因此,个人体重测量宜在早晨空腹排便之后进行,群体也可在上午10时左右进行。
(1)体重的测量方法成人体重测量采用体重计进行。
测量时,被测者脱去外衣、鞋袜和帽子,只穿背心和短裤,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
(2)体重的测量意义①在生长发育阶段,体重是反映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②对于成人来说,体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能量的营养状况,长期能量过剩会引起体重增加,而长期能量不足会导致体重降低。
公共营养师三级理论知识(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单选题1.人体体格测量中最重要的指标为()A.臀围B.皮褶厚度C.腰围和胸围D.身高和体重正确答案:D解析:成人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其中以身高和体重最为重要,因为它综合反映了蛋白质、能量以及其他一些营养素的摄入、利用和储备情况,反映了机体、肌肉、内脏的发育和潜在能力。
2.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接近()A.国际标准值B.估计值C.真值D.计算值正确答案:C3.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的生长有关。
A.心脏B.骨骼C.头颅D.牙齿正确答案:B解析: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后天因素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
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4.婴幼儿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的时间是()A.6个月B.2岁C.1岁D.出生正确答案:C解析: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廓的横径增长迅速,1岁左右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12~21个月时胸围超过头围。
5.婴幼儿2岁半时胸围小于头围,则要考虑()A.智力障碍B.营养良好C.骨骼发育不良D.营养不良正确答案:D解析: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与小儿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
而营养不良的小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
若到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
6.上臂肌肉前群部不包括()A.喙肱肌B.肱二头肌C.肱肌D.肱三头肌正确答案:D解析:上臂肌肉分前群和后群,前群主要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等,后群为肱三头肌。
7.下列关于上臂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臂围的测量一般量取上臂自肩峰至鹰嘴连线的臂围长B.5岁以前儿童上臂围变化很大C.我国1~5岁儿童上臂围13.5cm以上为营养良好D.我国1~5岁儿童上臂围13.5cm以下为营养不良正确答案:C解析:上臂围的测量一般量取上臂自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的臂围长;5岁以前儿童上臂围变化不大,我国1~5岁儿童上臂围13.5cm以上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以下为营养不良。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估方式,对一个人的营养摄入、营养状态和代谢功能等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判断。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营养状况,为个体的营养调控提供依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或改善个体的营养不良。
一、身体组成评价:通过测量身体的体重、身高、体脂肪含量等指标,了解个体的体脂肪水平、肌肉量以及水分含量等,从而判断个体的肥胖程度或营养不良情况。
二、饮食调查与评价:通过记录个体一段时间内的食物种类、食用量以及食物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状况,评价个体的饮食合理性和均衡性。
三、生化指标测定:通过测量个体的血液、尿液、呼气中的一些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清脂肪酸等,从而了解个体的血液生化代谢情况,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
四、生理功能评估:通过测量个体的肌力、肺活量、心肺功能、肠道功能等指标,了解个体的身体机能情况,评价个体的运动能力和生理功能状态。
以上各种测定和评价方式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具体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际需要而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科学、准确、可重复性强。
通过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的:一、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饮食和生活干预措施,预防或改善个体的营养不良。
二、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为个体的营养调控提供依据,并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实现个体的营养平衡和健康发展。
三、监测和评价营养干预的效果和成效,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实现干预目标。
四、为人群的营养干预和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社会营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研究领域,通过科学、准确的测定和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营养摄入、营养状态和代谢功能,为实施个体化的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改善个体的营养不良。
公共营养师三级操作技能(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案例选择题 2. 简答题 6. 实际操作题案例选择题赵某抱着6个月大的婴儿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想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以观察6个月来混合喂养对该婴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如果你是公共营养师,需要做()工作。
A.测量身长B.测量体重C.询问喂养情况D.测量其他指标正确答案:A,B,C,D解析:应进行膳食喂养询问,体格测量,了解营养状况。
2.在测量婴幼儿身长时应注意()A.确保婴幼儿头顶至足跟呈一条直线B.防止出现身体扭动C.不能用手扶婴幼儿D.设法扣除衣物重量正确答案:A,B解析:在测量身长过程中应确保婴幼儿头顶至足跟呈一条直线,同时防止婴幼儿出现身体扭动等现象。
3.如婴幼儿哭闹无法进行体重测量时可采用()进行测量。
A.减差法B.扣除衣物法C.直接称重法D.间接测量法正确答案:A解析:在测量体重时如果被测婴幼儿哭闹厉害,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重测量,可采用减差法进行测量。
4.4.婴幼儿体重测量记录单位和数据保留小数点位数是()A.kg;小数点后两位B.g;小数点后两位C.g;小数点后一位D.kg;小数点后一位正确答案:A解析: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5.婴幼儿头围测量软尺零点应固定在头部()A.枕骨粗隆B.左侧眉弓上缘C.右侧眉弓上缘D.右侧眉弓下缘正确答案:C解析:测量婴幼儿头围时,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然后开始测量。
6.婴幼儿胸围测量软尺零点应固定在被测婴幼儿()A.后背两肩胛下角下缘B.胸前右侧乳头下缘C.后背两肩胛下角上缘D.胸前左侧乳头下缘正确答案:B解析:测量婴幼儿胸围时,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然后测量。
7.测量婴幼儿胸围时,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软尺应()A.轻轻接触皮肤B.与皮肤接触稍紧些C.紧贴皮肤D.与皮肤接触松弛一些正确答案:B解析:测量婴幼儿胸围时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
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身高、体脂肪含量、骨密度、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和生物化学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或营养师判断一个人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以及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常用的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方法包括:1.体重测定:体重是评价一个人营养状况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秤进行测量。
2.身高测定: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情况,也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3.体脂肪含量测定:体脂肪含量可以通过皮脂测量或者电阻测量等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肥胖或营养不良。
4.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指标,可以通过骨密度仪进行测量,对老年人饮食和运动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5.饮食习惯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包括每日的摄入量、饮食结构以及膳食多样性等,有助于评估个体的营养摄入是否合理。
6.运动状况评估:了解个体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等,有助于评估个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和能量消耗情况。
7.生物化学指标测定:血液中的各类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血脂、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反映人体内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常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综合上述方法和指标的测定与评价,可以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例如,体重和身高的比例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发育不良或肥胖;骨密度的测定可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运动状况的调查可以提供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身体活动量的建议;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能提供具体的营养缺乏或代谢紊乱的判断。
总之,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是一个多方面、多指标的过程,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并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在现代医学中,它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级营养师专业技能-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是受前天膳食影响较小,其化学成分较恒定的尿液。
A24h尿B餐后尿C任意尿D晨尿正确答案:D简述体格测量标准化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测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遵循(江南博哥)一样(标准)方法、程序和仪器,执行一样(标准化)操作规范,以达到一致的结果。
标准化的意义在于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标准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种“统一规定”,“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则是标准化的实质,标准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通过标准化,是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接近真值。
精确度又称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个体的能力。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和“真值” 相同的程度,即以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真值又叫真实值,是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实际工作中,常将最有经验的调查人员所测的数值,或者是多人多次测定同一个体的平均数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简述婴幼儿测量指标一一体重、身长、头围的意义。
正确答案: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它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
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感,而且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误差小于身长测量误差,故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林。
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头围和胸怀为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
通过将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与年龄参考值比较,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婴幼儿,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
而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
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
若到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
经测定,某居民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的皮褶厚度分别是2. 2cm, 2. 8cm, 4. 3cm,请评价他的胖瘦程度,要求写出判定方法。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断
单元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判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
该病在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但以婴幼儿最为敏感,约一半患儿很难活到五岁。
长期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时,人体内多种激系水平和身体成份会发生明显改变,体重明显降低,各组织器官明显萎缩,出现严重的负氮平衡和一系临床站状。
(1)主要症状:病人极易感到疲劳,情绪不好,虚弱无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认知能力下降。
(2)主要体征:生长停滞,体重下降,容易遭受感染,可出现腹泻,也可发生低血压、低体温和心动过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分类:
(1)水肿型营养不良:以蛋白质缺乏为主而能量供给尚能适应机体需要,以水肿为主要特征。
凹陷性水肿常见于腹部、腿部,也可能遍及全身,也括面部,最明显的是下肢。
水肿程度取决于蛋白质的程度,也取决于膳食中盐和水的量。
主要表现为水肿、腹泻,常伴发感染、头发稀少易脱落,表情冷漠或情绪不好。
(2)消瘦型营养不良:以能量不足为主,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在器官萎缩。
四肢犹如“皮包骨”,腹部因无脂肪呈向舟状腹或因胀气呈蛙状腹。
体重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
(3)混合型:即蛋白质和能量均不同程度的投寄,常同时伴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缺乏。
工作程序:
程序1:了解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程序2:膳食史调,询问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最近常摄取的食物种类,以及食物摄入量等。
对于1岁以下童,还应询问喂养情况,包括是否母亲喂养,辅食添加是否及时合理。
程序3:有无患病,如寄生虫感染、慢性腹泻、消化道疾病、外科损伤、消耗性疾病等。
程序4:进行相关体格检查:A观察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
进一步测量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头围、胸围、上臂围等指标。
并和既往体重作比较,判断体重的变化。
B观察外貌、表情、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反应冷淡。
C检查皮肤弹性,看是否有水肿或皮肤干燥,检查全身皮下脂肪层是否变薄或消失,肌肉组织是否松弛或消失。
程序5:建议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指标的检查。
程序6:询问获得相关信息:了解相关病因:饮食不规律、运动量过大、对食物和营养相关知识的错误观念和态度;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获取食物受限等。
表1-1 营养评价的可能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