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
- 格式:docx
- 大小:12.22 KB
- 文档页数:1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三、管理内容(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评估及分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体重/年龄M-3SD~M-2SD中度低体重﹤M-3SD重度低体重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中度生长迟缓﹤M-3SD重度生长迟缓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中度消瘦﹤M-3SD重度消瘦2.查找病因(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三、管理内容(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评估及分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M-3SD 重度低体重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中度生长迟缓﹤M-3SD 重度生长迟缓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 中度消瘦﹤M-3SD 重度消瘦2.查找病因(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一、填空题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M-3SD ()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M-3SD ()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 ()﹤M-3SD ()3、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即可结案。
5、根据WHO的资料,Hb的低限制在6个月~6岁者为()g/L,6~14岁()g/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低于次值者为贫血。
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Hb值变化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暂定:Hb在新生儿期()g/L,1~4月时小于()g/L,4~6月时( )g/L者为贫血。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呈( )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
7、贫血程度判断:Hb值()g/L为轻度,() g/L为中度,() g/L为重度。
8、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周后复查Hb,并了解服用铁剂的依从性,观察疗效。
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后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会诊或转诊治疗。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二级P77~110)(一)碘营养缺乏状况评价熟悉人体碘缺乏常见的症状了解碘营养状况常用指标及其意义掌握国家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碘缺乏的原因(1)人类生活环境中碘缺乏是造成碘缺乏病流行的根本原因(2)碘缺乏的其他原因碘在肠道的吸收率一般是比较高的,膳食钙、镁、氟过量及某些药物如黄胺类药物的碘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机体缺乏硒、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时碘的吸收率也会降低,但从碘缺乏病的总体流行而言,这些因素起的作用不如生活环境中缺碘。
2、碘的排泄途径经肾脏由尿排出是碘的主要排泄途径,每天摄入的碘大约85%随尿液排出,尿碘水平反映前一日碘的摄入水平,摄碘量越多,尿碘排出量也越多。
在人体碘平衡的情况下,尿碘排泄量近似于碘摄入量。
因此,尿碘是评估人群碘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碘缺乏危害和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儿童尿碘水平被WHO采用作为碘营养状况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制定用于评价群体碘营养状况的尿碘中位数标准表。
基于学龄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的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成人碘推荐摄入量(RNI)每天为150μ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天1000μg;孕妇、乳母尿碘低于150μg/L也提示该人群碘营养不良。
推荐摄入量:儿童90~120μg/d,孕妇200μg/d 。
3、碘缺乏病的流行现状碘缺乏地区人群智商数比正常人群低10~15个百分点4、碘缺乏病的表现5、碘缺乏病的预防碘缺乏病应以预防为主,其主要措施为推行碘化食盐以消灭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在饮食中注重含碘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鲜海鱼、蚶干、蛤干、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
【案例分析】小青,女18岁,从小在山区(碘缺乏地区)长大,准备进城参加工作,工作体检前她对自己碘状况有担心,就首先找到公共营养师,请求检查相关症状,判断她是否有碘缺乏问题。
1、工作准备(1)在进行判断前,需要掌握碘缺乏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准备好膳食调查表、记录表、笔、计算器、膳食调查计算程序等。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二级P77〜110)(一)碘营养缺乏状况评价熟悉人体碘缺乏常见的症状了解碘营养状况常用指标及其意义掌握国家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碘缺乏的原因(1)人类生活环境中碘缺乏是造成碘缺乏病流行的根本原因(2)碘缺乏的其他原因碘在肠道的吸收率一般是比较高的,膳食钙、镁、氟过量及某些药物如黄胺类药物的碘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机体缺乏硒、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时碘的吸收率也会降低,但从碘缺乏病的总体流行而言,这些因素起的作用不如生活环境中缺碘。
2、碘的排泄途径经肾脏由尿排出是碘的主要排泄途径,每天摄入的碘大约85%随尿液排出,尿碘水平反映前一日碘的摄入水平,摄碘量越多,尿碘排出量也越多。
在人体碘平衡的情况下,尿碘排泄量近似于碘摄入量。
因此,尿碘是评估人群碘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碘缺乏危害和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儿童尿碘水平被WHO采用作为碘营养状况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制定用于评价群体碘营养状况的尿碘中位数标准表。
基于学龄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的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成人碘推荐摄入量(RNI)每天为150u g;可耐受最咼摄入量(UL)为每天1000ug;孕妇、乳母尿碘低于150u g/L也提示该人群碘营养不良。
推荐摄入量:儿童90〜120u g/d,孕妇200u g/d。
3、碘缺乏病的流行现状碘缺乏地区人群智商数比正常人群低10〜15个百分点成人期甲状腺肿及其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智力障碍、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等5、碘缺乏病的预防碘缺乏病应以预防为主,其主要措施为推行碘化食盐以消灭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在饮食中注重含碘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鲜海鱼、蚶干、蛤干、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
【案例分析】小青,女18岁,从小在山区(碘缺乏地区)长大,准备进城参加工作,工作体检前她对自己碘状况有担心,就首先找到公共营养师,请求检查相关症状,判断她是否有碘缺乏问题。
1、工作准备(1)在进行判断前,需要掌握碘缺乏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临床营养评价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前必需对病人的营养现状作出正确判断,以便合理地进行临床营养治疗。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测定身体组成为主(body compsition assessment BCA )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另一种则是主观的全面评价方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 )。
前者需要测定病人的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浆蛋白、氮平衡等客观资料;后者则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等资料。
(一)BCA 临床营养评价方法1977年Blackburn 所研究的BCA 营养评价方法在临床得到应用,此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被用到身体组成的测定中,使BCA 法得到不断完善,如用稳定同位素测定身体中的各种元素,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病人的身体组成等等。
但上述新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不适合临床医生对病人作简易快速的营养评价,本文作重介绍的BCA 营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及生化检验等方面的资料,临床医生需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病人的营养状态作出正确判断。
1.人体测量人体测量是简便易行的营养评价方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上述指标的意义及测定方法在本章第二节的居民营养状况评价中已有详细阐述,临床要注意的是:急性、饥饿性或消耗性疾病或创伤,体重下降达原来体重的30%时,是一个致死的界限,临床工作者不一定能注意到这一点;而当慢性体重丧失时,病人可耐受大于30%的体重丧失。
临床称量病人体重后可通过计算三个参数来评定营养状况:①理想体重百分率(%),表示病人实际体重偏离总体标准的程度;②通常体重百分率(%),表示平常体重的改变;③近期体重改变率(%),表示短期内体重损失的程度。
计算公式与评价标准如下(表1及表2):100*%患者平时体重患者现体重患者平时体重)体重变化(-=实际体重 理想体重百分率(%)= ⨯100 理想体重 实际体重 通常体重百分率(%)= ⨯100 通常体重通常体重-实测体重近期体重改变率(%)= ⨯100通常体重表1 依据体重对营养状态进行评定正常 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理想体重百分率(%) >90 80~90 60~80 <60 通常体重百分率(%)>9585~9575~85<75表2 近期体重改变率对体重损失的评定(仅供参考)时间显著体重损失严重体重损失1周1~2% >2%1月5% >5%3月7.5% >7.5%6月10% >10%2.实验室检查(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反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的敏感指标。
公共营养师三级(操作技能)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简答题 3. 计算题简答题1.试述水溶性维生素有哪些特点。
(5分、正确答案:(1)可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2)容易从尿液中排出体外,并且排出效率高,一般不容易产生蓄积和毒害作用;(3)水溶性维生素绝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的工作,在中间代谢的许多环节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4)这类维生素的体内营养水平大多数可以在血液和尿液中反映出来。
2.试述婴幼儿辅助食品添加的内容与方法。
正确答案:(1)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问:在通常情况下,4~6月时应逐步添加辅食。
(2)添加辅食的原则:a.逐步适应:1种辅食经过5~7天的适应期,再添加另一种食物,逐步扩大添加的辅食品种;b.由稀到稠;C.由少到多,有细到粗;d.因人而异。
(3)辅食添加顺序:2~3个月,鱼肝油;4~6个月,蛋黄、肝泥、果汁、叶菜泥;7~9个月,稀粥、烂饭、碎肉末;10~12个月,饼干,面包,馒头。
3.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正确答案: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1)水肿型营养不良:以蛋白质缺乏为主。
2)消瘦型营养不良:以能量不足为主。
3)混合型营养不良即蛋白质和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判断可以通过主要体征来判断:1)水肿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水肿、腹泻、常伴发感染、头发稀少易脱落、表情淡漠或情绪不好。
2)消瘦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在器官萎缩;四肢犹如“皮包骨”。
3)混合型营养不良主要体征:生长停滞,体重下降,易遭受感染,也可发生低血压,低体温和心跳过速等症状。
4.请在下表中描述体格测量器具、部位和测量方法。
正确答案:5.请向社区人员介绍上表中五个指标测量的意义。
正确答案:婴儿身长:反映婴儿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对婴儿的影响幼儿胸围:反映幼儿朐廓、呼吸器官的发育情况儿童胸围:反映儿.童胸腔容积、胸肌、背肌的发育和皮下脂肪蓄积状况以及呼吸器官的发育情况上臂围: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与体重密切相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反映肢体皮下脂肪的堆积情况,可间接评价人体是否肥胖居民刘大妈在超市购买了一瓶酱油,发现标签上不仅有营养成分标示,还标示出“菌落总数≤30000cfu/ml;大肠菌群≤30MPN/ml;铅Pb<0.2mg/kg”。
营养不良分类及诊断标准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不足或者无法正常吸收利用,导致身体无法满足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需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营养不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 低蛋白质营养不良(kwashiorkor):主要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患者常出现水肿、皮肤改变、肌肉萎缩等症状。
- 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marasmus):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患者通常出现身体消瘦、肌肉萎缩等症状。
2. 维生素缺乏症(Vitamin deficiency):- 抗坏血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主要由于维生素C摄入不足导致,患者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 抗坏血酸缺乏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C缺乏性蛋白能量营养不良):既有维生素C缺乏,又伴随着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不足。
3. 矿物质缺乏症(Mineral deficiency):- 钙、磷、镁、维生素D等骨骼矿物质缺乏症(骨质疏松症):此类矿物质缺乏导致骨骼弱化、易骨折等症状。
4. 其他类型的营养不良:- 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主要由于摄入的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患者出现疲乏、头晕、贫血等症状。
- 碘缺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由于摄入的碘不足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甲状腺肿大等症状。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往往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的结果。
一般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 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指标与同龄正常儿童对比。
- 体脂肪百分比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 血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 骨密度的测量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诊断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或因素导致的症状,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1.评估及分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M-3SD 重度低体重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中度生长迟缓<M-3SD 重度生长迟缓体重/身长(身高) M-3SD~M-2SD 中度消瘦<M-3SD 重度消瘦2.查找病因(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
4.预防(1)指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极治疗可矫治的严重先天畸形。
(2)及时分析病史,询问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个体化指导;对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行为矫治,使儿童体格生长恢复正常速度。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
以下是 7 条关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的内容:
1. 原发性蛋白质营养不良,就好比一棵缺乏养分的小树苗,怎么也长不壮实呀!你看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长期食物单一,获取不到足够的蛋白质,这不就是典型例子嘛!他们可能会身形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呢。
2. 继发性蛋白质营养不良,这就像一辆没了油的汽车,跑不动啦!像生病后身体虚弱的人,身体在和疾病斗争时消耗了大量蛋白质,如果不及时补充,不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嘛!比如说刚做完大手术的人呀。
3. 消瘦型蛋白质营养不良,那简直就是身体在喊饿啊!那些非洲饥荒地区的人们,瘦得皮包骨头,这可太明显了,难道还看不出来是这种营养不良在作祟吗?
4. 水肿型蛋白质营养不良,就如同被充了气的气球。
哎呀,有些孩子明明胖乎乎的,可却没力气容易生病,说不定就是水肿型呢!这不就是被表象给迷惑了嘛。
5. 混合型蛋白质营养不良,那可复杂啦,就像一个混乱的战场!又有消瘦又有水肿的表现,可让人头疼了。
想想那些长期重病卧床又饮食不佳的人,真让人担心呀。
6. 咱怎么判断是不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呢?那得仔细观察呀!看看体重是否一直不增甚至下降,这不就很关键嘛!像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好久都不长个儿,真得考虑考虑是不是这方面的问题呢。
7. 还有呀,精神状态也能看出一二呢!整天没精打采的,那能正常吗?这不和缺乏蛋白质有很大关系嘛!大家可得留个心眼呐!总之,蛋白质营养不良可不是小事,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呀,咱都得重视起来!。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
答: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
1)水肿型营养不良;以蛋白质缺乏为主。
2)消瘦型营养不良;以能量不足为主。
3)混合型营养不良即蛋白质和能量均有不太程度的缺乏。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判断可以通过主要体征来判断:
1)水肿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水肿、腹泻、常伴发感染、头发稀少易脱落、表情淡漠或情绪不好。
2)消瘦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在器官萎缩。
四肢犹如“皮包骨”
3)混合型营养不良主要体征:生长停滞,体重下降,易遭受感染,也可发生低血压,低体温和心跳过速等症状。
2、什么标准人?标准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答: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由于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无法用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进行互相间的比较,一般将各个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进行比较。
以其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作为1,其他各类人员按其能量推荐量与10.03MJ之比得出各类人的折合系数。
然后将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被其总人日数除即得出该人群折合标准的系数(混合系数)。
3、分别写出三种有氧运动方式和无氧运动方式。
答:有氧运动:步行、骑车、游泳
(健美操,慢跑等)
无氧运动:举重、跳跃、快跑
(力量训练,器械训练等)
4、鱼贝类肉中甲基汞来源毒性特点及中毒表现?
答:来源:含汞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后,其中所含的金属汞或无机汞可以在水体(尤其是底层污泥)中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并可由于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而在鱼体内达到很高的含量。
毒性特点:汞是强蓄积性毒物,在人体内可长期存在。
中毒表现:主要表现是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如运动失调、语言障碍、视野缩小、听力障碍、感觉障碍及精神症状等,严重者可致瘫痪、肢体变形、吞咽困难甚至死亡。
甲基汞还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