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王利超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因双侧大脑半球以及脑干损害以后引起的,分为假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两种,表现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吞咽障碍训练的介入时间:吞咽障碍患者,如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没有重度心肺合并症,呼吸平稳,痰不多,无发热,血压稳定,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能听从张口提舌的提示,便可进行康复训练;病情严重者,于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

摄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摄食训练前进行认真的评估。我们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握不同疾病如脑损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摄食。(3)意识水平。(4)高级脑机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及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口面部运动训练;2、舌运动训练;3、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颌运动训练;4、软腭功能训练;5、呼吸运动训练、头颈放松训练;6、加强患者排出误咽物、促进声门闭锁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摄食体位:让患者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头歪向健侧。

2、食物形态:本着先易后难原则进行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容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残留,如菜泥、果冻、蛋羹等,同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

3、一口量:最合适于吞咽的每一口的摄食量,正常人为20ml左右,但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先以3-4 ml少量试之,然后酌情增加。

4、定速:指导患者以均匀的速度摄食、咀嚼和吞咽。

5、吞咽残留食块去除训练包括吞咽训练、数次吞咽训练、点头样吞咽训练、侧方吞咽训练。

6、选用餐具:勺子面应小,不易黏上食物,勺柄粗、长度要适宜。

7、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辅助用具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

近日我科最新引进一台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它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促进受损神经复苏,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提高病人吞咽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患者杨某,女,22岁,因外伤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住院,治疗一个半月后,意识清楚,但张口不能,吞咽反射不能引出,鼻饲进食。给与针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十天后,患者可逐渐进食流食,言语功能基本恢复,可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患者王某,男,42岁,因“脑干出血”住院,意识模糊,张口无力,饮水时呛咳。

给与针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半个月后,可食半流食,饮水基本无呛咳。

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意义: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失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改善摄食和吞咽能力,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王利超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因双侧大脑半球以及脑干损害以后引起的,分为假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两种,表现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吞咽障碍训练的介入时间:吞咽障碍患者,如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没有重度心肺合并症,呼吸平稳,痰不多,无发热,血压稳定,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能听从张口提舌的提示,便可进行康复训练;病情严重者,于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 摄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摄食训练前进行认真的评估。我们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握不同疾病如脑损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摄食。(3)意识水平。(4)高级脑机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及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口面部运动训练;2、舌运动训练;3、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颌运动训练;4、软腭功能训练;5、呼吸运动训练、头颈放松训练;6、加强患者排出误咽物、促进声门闭锁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摄食体位:让患者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头歪向健侧。 2、食物形态:本着先易后难原则进行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容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残留,如菜泥、果冻、蛋羹等,同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 3、一口量:最合适于吞咽的每一口的摄食量,正常人为20ml左右,但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先以3-4 ml少量试之,然后酌情增加。 4、定速:指导患者以均匀的速度摄食、咀嚼和吞咽。 5、吞咽残留食块去除训练包括吞咽训练、数次吞咽训练、点头样吞咽训练、侧方吞咽训练。 6、选用餐具:勺子面应小,不易黏上食物,勺柄粗、长度要适宜。 7、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辅助用具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 近日我科最新引进一台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它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促进受损神经复苏,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提高病人吞咽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患者杨某,女,22岁,因外伤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住院,治疗一个半月后,意识清楚,但张口不能,吞咽反射不能引出,鼻饲进食。给与针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十天后,患者可逐渐进食流食,言语功能基本恢复,可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患者王某,男,42岁,因“脑干出血”住院,意识模糊,张口无力,饮水时呛咳。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题(答案)

2017年第一季度康复医学科护理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日期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口腔到胃)的过程。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人群。 2.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发生肺感染。 3..进食体位:调整摄食姿势(患者可先尝试30°仰卧、颈部前屈的姿势),半坐位: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 )°,颈部稍向前弯曲,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 4. 食物:调整食物形态(避免进食干、黏食物,应采用稠厚流质),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糊)状食物,如香蕉、蛋羹、豆腐等。 5. 食具开始选择(小而浅)的(长柄)勺子。 6.食物在口中的位置: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或(健侧颊部)以利于吞咽。 7.一口量:正常人约(20 )ml,患者一般先以少量试之(1-2ml),然后酌情增加3ml、5ml、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持续( 30min )为宜。 8.代偿性训练:( 侧方吞咽)、(空吞咽)、(交替吞咽)、(点头样吞咽)、(重复吞咽)(低头吞咽)、用力吞咽。 9.随意性咳嗽:有意识性咳嗽使(进入气道内的食物)被咳嗽出来。 10..痰多患者,先清理(呼吸道)再进食。 11.有义齿的患者,进食时应先(佩戴上)再进食。 12.口腔感觉差者,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刺激感觉)。 13.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口令提示)。 14.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同样不能咽下(大粒)的药片或胶囊。 15.餐后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30~40 )分钟。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卷试题标准答案.doc

2017 年第一季度康复医学科护理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日期 一 .填空(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口腔到胃)的过程。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人群。 2.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发生肺感染。 3..进食体位:调整摄食姿势(患者可先尝试30°仰卧、颈部前屈的姿势),半坐位: 30- 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身 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 )°,颈部稍向前弯曲,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 4. 食物:调整食物形态(避免进食干、黏食物,应采用稠厚流质),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糊)状食物,如香蕉、蛋羹、豆腐等。 5.食具开始选择(小而浅)的(长柄)勺子。 6.食物在口中的位置: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或(健侧颊部)以利于吞咽。 7.一口量:正常人约(20 )ml ,患者一般先以少量试之(1-2ml),然后酌情增 加3ml、5ml 、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 ,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 2 口,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持续 ( 30min )为宜。 8.代偿性训练: ( 侧方吞咽 )、(空吞咽)、(交替吞咽)、(点头样吞咽)、(重复吞咽)(低头吞咽)、用力吞咽。 9.随意性咳嗽:有意识性咳嗽使(进入气道内的食物)被咳嗽出来。 10..痰多患者,先清理(呼吸道)再进食。 11.有义齿的患者,进食时应先(佩戴上)再进食。 12.口腔感觉差者,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 (刺激感觉)。 13.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口令提示)。 14.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同样不能咽下(大粒)的药片或胶囊。 15.餐后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30~40 )分钟。

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吴耘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卒中患者入院时约45%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1]。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2]。我科针对吞咽障碍病人开展了吞咽训练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符合2001年第五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有摄食吞咽障碍。 1.2治疗方法 1.2.1吞咽障碍的评估: 1、了解与吞咽相关的临床情况:病史、服药史、营养状态。 2、口颜面功能评估度:口腔黏膜、颊部、唇、舌、软腭、喉等运动及其功能。 3、吞咽功能评估:触摸吞咽动作、反复唾液吞咽实验、参照洼田饮水试验[3]进 行吞咽功能评定,。 4、摄食评估:进食姿势、食物认识、放入口的位置、每口量、进食吞咽需时间、 呼吸情况、口腔残留情况,是否有吞咽失用。 5、吞咽障碍影像学:喉内窥镜检查,吞咽造影检查等。 1.2.2吞咽障碍治疗:根据评测结果,针对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1、唇的训练方法:严重障碍者,轻拍唇周引出原始反射,唇部振动刺激,唇内 外按摩,快速冰刺激。轻、中度障碍者:主动地唇缩、唇拢,唇夹压舌板,吹哨子训练。 2、下颌、面颊部的训练方法:瘫痪无力的患者,鼓腮加轻拍,抗阻力吸吮动作, 张、合口运动,下颌左右运动。肌张力高的患者,下颌牵张训练,面颊部放松按摩。 3、舌头训练方法: 严重障碍者: 轻拉舌头做伸舌、缩舌、左右摆舌、舌上下运动。舌头轻擦刺激训练,舌本体感觉按压刺激,冰刺激训练。 中、轻度功能障碍者: ⑴舌前部运动练习:舌抵上齿、左右嘴角或面颊部内侧;舌伸出绕唇周;舌 尖抵于上牙齿背沿硬腭后卷;功能音d、t。 ⑵舌根部练习:尽量后缩,压舌板按压舌中部抗阻前伸,功能音gkh。 ⑶舌中部的练习:舌中部抵硬腭后缩至软腭处,舌中部紧贴硬腭做上下运动, 功能音j、q、x。 4、腭咽闭合、声门闭合训练:棉签、吸管吸允练习,冰刺激,用力推压发音练 习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影响吞咽功能的康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交流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耐心地讲解疾病知识与治疗过程,缓解其紧张及恐惧情绪,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 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 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 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 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

(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级 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一、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指导 1、在患者进行吞咽治疗中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 2、注意一般情况下患者进食时需要坐起,除非治疗师有特别要求 3、鼓励患者小口进食 4、允许患者有足够的进食时间 5、在进食更多食物时要确信患者前一口食物已经吞咽完。 6、一般进餐后让患者坐位休息20-30分钟 二、吞咽器官训练 (一)唇部练习 1、咬紧牙齿,说“衣”声,维持5秒,做5次。 2、拢起嘴唇,说“乌”声,维持5秒,做5次。 3、说“衣”声随即说“乌”声,然后放松,快速重复5-10次。 4、紧闭双唇,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5、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闭紧及拉出压舌板,与嘴唇抗力,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6、压舌板放嘴唇左面,用力闭紧,拉出对抗嘴唇咬合力,然后放右面再做,重复5-10次。 7、吹起练习:吹气球/口哨/肥皂泡/蜡烛。(由于院内禁止明火,以防危险,故吹蜡烛在院内 勿用) (二)舌训练 1、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5秒,然后缩回,放松,重复做5-10次。 2、舌尖伸向左唇角,再转向右唇角,各维持5秒,然后放松。连续做5-10次。 3、用舌尖舔唇一圈,重复5-10次。 4、伸出舌尖,用压舌板压向舌尖,与舌尖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抗力时尽量不 用牙齿夹着舌尖来借力) 5、把舌头伸出,舌尖向上,用压舌板压着舌尖,对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 6、把舌尖伸向左唇角,与压舌板抗力,维持5秒,随即把舌头转向右唇角,与压舌板抗力, 维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5-10次。 7、重复说“da”音10次“ga”音10次“la”音10次 8、重复说“da ga la”音10次。 (三)腭咽闭合训练 1、口含住一根吸管(封闭另一端)作吸吮动作,感觉腭弓有上抬运动为佳。 2、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同时发“ka”或“a”声;或按住墙壁或桌子同时发声,感 觉腭弓有上提运动。 3、寒冷刺激用冰棉棒刺激腭咽弓,同时发“a”音。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治疗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

(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级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使其能够及时吞咽,称感觉促进法。感觉促进法包括: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题

2017年第二季度康复医学科护理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日期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的过程。常发生于()、()、帕金森病等人群。 2.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发生肺感染。 3..进食体位:调整摄食姿势(患者可先尝试30°仰卧、颈部前屈的姿势),半坐位:30-60°卧位,头部()屈,()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颈部稍向前弯曲,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 4. 食物:调整食物形态(避免进食干、黏食物,应采用稠厚流质),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状食物,如香蕉、蛋羹、豆腐等。 5. 食具开始选择()的()柄勺子。 6.食物在口中的位置:从()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或()以利于吞咽。 7.一口量:正常人约()ml,患者一般先以少量试之(1-2ml),然后酌情增加3ml、5ml、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持续( )为宜。 8.代偿性训练:( )、()、()、()、()()、用力吞咽。 9.随意性咳嗽:有意识性咳嗽使()被咳嗽出来。 10..痰多患者,先清理()再进食。 11.有义齿的患者,进食时应先()再进食。 12.口腔感觉差者,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 13.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 14.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同样不能咽下()的药片或胶囊。 15.餐后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分钟。

三.问答题(第1、2小题每题10分,第3小题20分,共40分) 1.吞咽训练的目的? 2.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评估哪些内容? 3.简述洼田饮水试验?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治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

(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级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使其能够及时吞咽,称感觉促进法。感觉促进法包括: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题(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017年第一季度康复医学科护理考试试题姓名分数日期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口腔到胃)的过程。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人群。 2.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发生肺感染。 3..进食体位:调整摄食姿势(患者可先尝试30°仰卧、颈部前屈的姿势),半坐位: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 )°,颈部稍向前弯曲,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 4. 食物:调整食物形态(避免进食干、黏食物,应采用稠厚流质),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糊)状食物,如香蕉、蛋羹、豆腐等。 5. 食具开始选择(小而浅)的(长柄)勺子。 6.食物在口中的位置: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或(健侧颊部)以利于吞咽。 7.一口量:正常人约(20 )ml,患者一般先以少量试之(1-2ml),然后酌情增加3ml、5ml、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持续( 30min )为宜。 8.代偿性训练:( 侧方吞咽)、(空吞咽)、(交替吞咽)、(点头样吞咽)、(重复吞咽)(低头吞咽)、用力吞咽。 9.随意性咳嗽:有意识性咳嗽使(进入气道内的食物)被咳嗽出来。 10..痰多患者,先清理(呼吸道)再进食。 11.有义齿的患者,进食时应先(佩戴上)再进食。 12.口腔感觉差者,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刺激感觉)。 13.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口令提示)。 14.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同样不能咽下(大粒)的药片或胶囊。 15.餐后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30~40 )分钟。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Word 文档 (2)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见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的球麻 痹和双侧皮质脑干束的假性球麻痹 球麻痹:是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球麻痹。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食物向咽部移动困难,常有食物及大量唾液滞留于口腔内。重症者口常张开,唾液外溢,不能讲话和吞咽,局部检查可见舌肌萎缩或有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则产生假性球麻痹,症状与球麻痹相似,但讲话困难比吞咽障碍更为明显。咽反射存在,常伴有强哭强笑等情感反应。在首次发病CT仅见单侧病灶者,也有30%--40%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但一般症状轻,多在1-2周内改善,少数(不到10%)迁至慢性期,但多数不超过3个月。 一、吞咽障碍的评定 1、正常的吞咽过程可分为三个期 口腔期(由口腔至咽入口处):为随意运动。在此期,固态食物的吞咽过程包括五个步骤:1是食物在舌、峡、硬腭之间经过反复咀嚼,并靠舌的运动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聚集在舌面,准备下咽;2于吞咽前小吸一口气;3口唇闭合、峡肌收缩,闭合口前庭;4舌尖抬高抵住硬腭,舌体由前至后一次抬高,把食团挤向舌面后部;5下颌舌骨肌收缩,口

底抬高,此时,舌腭肌收缩使咽峡缩小,舌体将咽峡封闭,迫使食团通过口咽,进入咽喉部。液状食物的吞咽过程包括两个步骤:一饮料入口后,口唇紧闭、口腔前庭闭合,舌尖抵硬腭,舌面与硬腭围城一官腔(容纳液体),舌体由前向后一次抬高使该官腔自前向后闭合,使液体逐步后移;二口底抬高,舌后缩,迫使液体通过口咽,进入咽喉部。 咽期:(由口咽到食管入口处):此期通常不到1秒,为一快速短暂的反射活动。食物刺激咽部,反射性地使:1腭肌收缩,软腭(悬雍垂)抵咽后壁,鼻咽关闭,防止食物反流入鼻咽部和鼻腔;2咽提肌收缩,上提咽喉,使喉入口关闭,防止食物误入气管;3食道入口开放4咽缩肌依次收缩,使咽腔缩小(闭合),把食物挤入食管中。 食管期:(由食管入口至胃):为蠕动运动。 1、吞咽功能评定通过饮水、唾液吞咽试验等方法评价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 2、吞咽功能评定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的筛查。 (2)禁忌证:昏迷或低反应状态。 3、吞咽功能评定设备与用具 (1)一般用具:茶勺和杯子等餐具、秒表。 (2)医用器材:1毫升注射器、乳胶手套、鼻喷器、蒸馏水、20%生理盐水酒石酸溶液。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吞咽的康复治疗 何谓摄食-吞咽功能障碍? 这是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双侧大脑半球以及脑干损害以后引起。分假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两种。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吞咽障碍训练的介入时间 吞咽障碍患者,如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没有重度心肺合并症,呼吸平稳,痰不多,无发热,血压稳定,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能听从张口提舌的提示,可进行康复训练;病情严重者,于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哪些? 1、口面部运动训练; 2、舌运动训练; 3、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颌运动训练; 4、软腭功能训练; 5、呼吸运动训练、头颈放松训练; 6、加强患者排出误咽物、促进声门闭锁功能训练。 如何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 摄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摄食训练前进行认真的评价。我们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握不同疾病如脑损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摄食。(3)意识水平。(4)高级脑机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及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专业的摄食训练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摄食体位:让患者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头歪向健侧。2、食物形态:本着先易后难原则进行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容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残留,如菜泥、果冻、蛋羹等,同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3、一口量:最合适于吞咽的每一口的摄食量,正常人为20ml 左右,但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先以3-4 ml少量试之,然后酌情增加。4、定速:指导患者以均匀的速度摄食、咀嚼和吞咽。5、吞咽残留食块去除训练包括吞咽训练、数次吞咽训练,点头样吞咽训练、侧方吞咽训练。7、选用餐具:勺子面应小,不易黏上食物,勺柄粗、长度要适宜。8、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辅助用具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 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意义 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失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改善摄食和吞咽能力,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 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风痰阻络证:吞咽困难、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兼有恶风头痛,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浮或弦滑。 2.肝肾亏虚证: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足废不能用,足冷面赤,口干不欲饮,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沉细弱。 3.气虚血瘀证:吞咽困难、言语不利,身倦乏力,少气懒言;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舌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 二、治疗方法 (一)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训练:有条件的单位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分期情况,由言语治疗师与康复医生指导完成:口腔期障碍的训练措施有口腔周围的自主及被动

运动、舌肌运动、冰块按摩皮肤、冰块按摩咽喉等或湿热刺激发声训练;咽喉期麻痹的训练措施有侧卧吞咽、边低头边吞咽、空气或唾液吞咽训练、小口呼吸、咳嗽、哼唱等。 1.感官刺激 (1)触觉刺激:用手指、棉签、压舌板等刺激面颊外、唇周、整个舌部等,增加这些器官的敏感度。也可以用电动牙刷刺激。 (2)咽部冷刺激及空吞咽:用棉棒粘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3)味觉刺激:用棉棒蘸不同味道果汁或菜汁(酸、甜、苦、辣等),刺激舌面各部味觉,增强味觉敏感性及食欲。 2.吞咽肌功能训练 ①面颊肌、颈部运动:患者口吸气后鼓腮,随后呼气轻轻吐出气体;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然后在颌下施加向上作用力;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硬腭); ②舌肌运动:患者向前伸出舌头,然后左右摆动,再用舌尖舔上、下唇并抵压硬腭部; ③吞咽反射训练:让患者用力吸棉签上的水,然后马上做吞咽的动作。 3.呼吸训练 治疗者两手分别放在患者的上腹部和胸部,让患者平稳地以鼻吸气、以口呼气。注意胸廓的向外向上运动,纠正肩部运动。每次呼吸之间要有停顿,防止过度换气。 治疗者数1、2、3时,病人吸气,然后数1、2、3憋气,再数1、2、3病人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 级 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使其能够及时吞咽,称感觉促进法。感觉促进法包括: ⑴把食物送人口中时,增加茶匙下压舌部的力量。

吞咽障碍的评估

吞咽障碍的评估 正常吞咽是一个流畅协调的动态连续过程,在上述肌肉和关节、神经协调作用下完成。吞咽过程一般分为五期,口腔前期(所需时间不定),口腔准备期(视食物而定),口腔期(1秒),咽期(1秒),食管期(0.75秒)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引发和加重某些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肺部感染、脱水、窒息等 阻碍神经功能康复 增加死亡率 吞咽障碍临床表现: 口腔期:咳嗽、吞咽前呛咳,食物粘附在口中,进食缓慢,以固体食物最糟糕 咽期:食物在舌根堆积阻塞感、食物未向下推进将食物咳出,咳嗽或梗呛,吞咽后咽异物感,食物反流,嗓音嘶哑 食管期:进食后呕吐、鼻腔反流、胸痛、胸部阻塞感、慢性烧心感 吞咽障碍评估:

(一)临床检查 包括患者相关既往史、高级脑功能和意识状态,主观上吞咽异常的详细描述,如吞咽困难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频率、加重和缓解的因素、症状、继发症状;观察是否存在气管套管、鼻饲管或胃造瘘以及目前的进食方式与食物类型,了解患者目前的营养状态 (二)与吞咽有关的口颜面功能评估 1、直视观察:观察口腔分泌物状况,唇、颊、舌、硬腭、软腭等结构完整性及粘膜完整性,腭弓形状及是否存在舌肌萎缩 2、量表评定:常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表中吞咽部分项目评定,包括下颌位置、唇运动、舌运动、软腭运动以及喉运动,每项最低1

分,最高5分 (三)吞咽功能筛查 1、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2、饮水试验 (四)特殊检查 1、吞咽造影检查 2、电视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 3、测压检查 4、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5、超声检查 6、肌电图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