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 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 fiberoptic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 FEES) 该检查使用光纤内镜经过口腔或鼻腔,能够直观地获 得吞咽过程中的解剖、咽部结构的活动性和感觉障 碍等信息。FEES能够敏感地检测腭的功能、声襞的 活动度和开合、吞咽后残留的程度和位臵以及咽喉 部的感觉。FEES能准确地检测吞咽前和吞咽后的误 吸,而吞咽时的误吸则使用VFSS观察最直观。并且, 它通过荧光屏提供的图像资料,还可对患者进行生物 反馈治疗。
实验室检查
• 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ideofl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
该检查能在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液体、浓汤、糊 状等不同黏稠度的由钡剂或碘水包裹的食团和不 同容积的食团的情况,并通过从侧位及前后位成像 对吞咽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被称为诊断吞咽障 碍、确定口咽功能紊乱机制的“金标准”
类
• 功能性(神经性)吞咽障碍 进食通道完整或基本完整
一、概述
流行病学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 • 29% ~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 多伴有构音障碍、摄食困难
老年人
• • • • 87%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 68%明确的吞咽障碍 46%经口摄食困难 35%进食姿势不良
吞咽障碍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 窒息
4级
机会误咽
5级 口腔问题
6级 轻度障碍 7级 正常范围
四、康复治疗
间接策略(基础训练):提高吞咽有关神经肌 肉的控制能力 脑卒中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 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准备训练 ①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 ②感觉刺激 ③喉上提训练 ④声带内收训练 ⑤吸吮及喉抬高训练 ⑥空吞咽训练 ⑦呼吸道的训练
发病机制
半球前部(中央沟之前) 吞咽功能,并导致误吸
损伤
较后部易损伤
损伤
单侧中央前回最下部和额下回后部 严重吞咽困难,并不伴有口、舌的失用、 言语损伤、局部麻痹
发病机制
迷走神经 损伤 咽功能造成破坏性影响
咽缩肌麻痹、声带麻痹、 吞咽时声门关闭不全、咳嗽减弱 杓状软骨肌功能异常,致喉麻痹
喉返神经
食管上括约肌顺应性下降 舌根部和会厌感觉减弱 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脊束 损伤 口腔、口底、牙龈、舌、 软腭的黏膜感觉减弱
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
分级 1级 唾液误咽 2级 食物误咽 临床表现 唾液引起误咽,应作长期营养管理,吞咽训练困难 可发生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治法也不能控制,但改变食物 形有一定的效果, 故需选择食物,为保证水的摄入可采取经 口、经管并用的方法,必要时做胃造瘘,应接受康复训练 用一般摄食方法可发生误咽,但采取一口量调整、姿势效果、 吞咽代偿法(防止误咽的方法)等可达到防止水误咽的水平,需 要就医和吞咽训练 主要是准备期和口腔期的中度和重度障碍,对食物形态必须加 工,饮食时间长口腔内残留多,有必要对食物给予指导和监察, 应进行吞咽训练 有摄食、吞咽障碍,咀嚼能力不充分,有必要制成软食、调整食 物大小,吞咽训练不是必需的 没有摄食、吞咽问题,不需要康复治疗
食管吞钡造影检查 电声门图 闪烁照相 电子束CT 核素扫描等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吞咽功能筛查
1、饮水试验(日本学者洼田氏提出)灵敏度 为42%~92%,特异度为9%~91%。
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 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 水过程,并记录饮水所用时间。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四、康复治疗
直接策略:改善吞咽的病理生理状况 适用于处于清醒的意识状态,全身状态稳定, 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误吸能通过随意咳 嗽咳出的患者 ①进食体 ②食团入口的位臵 ③食物的形态 ④一口量 ⑤饮食器具的选用 ⑥进餐环境
四、康复治疗
补偿策略:改变食物通过的途径或方向来 减轻吞咽困难的症状 ①门德尔森手法 ②声门上吞咽 ③超声门上吞咽 ④交互吞咽与空吞咽 ⑤点头样吞咽 ⑥转头吞咽
吞 咽 障 碍 dysphagia
吴立红
分四个部分
一、概述 二、临床诊断 三、功能评定 四、康复治疗
一、概述
(一)吞咽生理 吞咽动作是一个系列顺序的定型过程 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 正常吞咽:协调、流畅 湿润的口腔、鼻道开放和闭嘴 整个吞咽过程分5期: 认知期、口腔准备期、 口腔期、咽腔期、食管期
测压
放射线
超声
SEMG
脉冲血氧 定量法
吞咽障碍的症状及问诊
• 发生的部位、时间(口内、咽、食管) • 起病、频度、进程(持续时间,频度,症状进程 和严重程度) • 促发因素和代偿机制(食物硬度、温度、有无吸 吮等) • 合并症状(语言的改变、清嗓、反呕等) • 次要症状或发生并发症的证据(体重减轻、胃口 差、咳嗽、痰多等)
一、概述
(二)吞咽障碍 由于下颌、双唇、舌、软 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 功能受损,由此产生的进食困
难。
二、临床诊断
一般符合下列标准:
食物或饮品从口腔输送至胃部过程中出现问题
口腔及咽喉肌肉控制或协调不灵而未能正常吞咽
引起营养不良
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反复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
一、概述
分
器质性吞咽障碍 进食通道异常
营养不良
脱水 心理障碍等
吞 咽 障 碍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早期诊断、早期评定、早期治疗
发病机制
• 脑干或双侧皮质延髓束 • 单侧核上性
损伤
吞咽困难
发病机制
皮质
损伤
咽反射的延迟 咽阶段延长
脑干吞咽中枢 病变
双侧延髓吞咽中枢 损伤 吞咽反射消失 单侧疑核 损伤 同侧咽肌麻痹、同侧声带 麻痹及软腭麻痹 皮质下白质区域前部 损伤 使皮质吞咽 区与对侧皮质及皮质下投射的联系中断, 并干扰皮质向下的投射
四、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改变脑皮层神经细胞 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体针、电针、项针、咽针、穴位注射及针药 合用 药物治疗
四、康复治疗
其他治疗 电刺激治疗 球囊扩张术 外科治疗 胃肠营养治疗 心理治疗
吞咽过程中软腭上抬的运动减弱 或延迟是引起误吸的最主要原因
VitalStim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器操作及技术参数:电极按要求贴 于不同解剖部位(舌肌、环咽肌及咽缩 肌)、采用双向方波,波宽700ms、固定 频率范围在30一80Hz、刺激强度5一 11mA、(0一25mA峰值电流输出,可调电 流),边刺激边做空吞咽或边进食。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Burke吞咽筛查试验包括下列指标: ①双侧大脑半球卒中;②脑干卒中; ③卒中急性期发生肺炎;④进食饮水试验时出 现咳嗽;⑤不能进食正常食量的一半;⑥进 食时间延长;⑦正常进食程序改变。 患者出现上述指标中1项或1项以上即为阳性。 灵敏度为88%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检查 患者的意识状态、体位及头位的控制、自 主咳嗽能力、口腔分泌物的控制、舌的活 动、呼吸情况、发音异常以及患者吞咽5~ 60 ml水后有无水漏出口外、缺乏吞咽动作、 咳嗽、呛咳、气促、吞咽后发音异常等征 象;如出现上述异常征象之一即认为患者可 能存在吞咽障碍。 灵敏度为94%,特异度75%,阳性预 测值84%,阴性预测值89%
饮水试验 一般可分为下列5种情况:
a.一饮而尽,无呛咳;b.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 c.一饮而尽,有呛咳;d.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 e.呛咳多次发生,不能将水喝完。
判断:
①正常:a,5s之内喝完;
②可疑:a,5s以上喝完、b;
③异常:c、d、e。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2、联合吞咽筛查方案 “Any Two”吞咽筛查方案: 失音、构音障碍、咽反射异常、自主咳嗽异 常、饮水后咳嗽、饮水后声音改变 患者出现6项征象中2项或2项以上则提示存 在吞咽障碍 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30%,阳 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73%
(口腔癌、喉癌、食道癌) –喉部及气管切开 –化学物质灼伤、烧伤等
• 功能性(神经性)吞咽障碍 进食通道完整或基本完整
– 参与进食活动的肌肉暂时失去 了神经的控制(神经性疾病)
– 肌肉、骨骼运动不协调
(年老体弱,痴呆,重症肌无力 )
三、功能评定
询问病史和临床评估, 筛选患者是否有吞咽障碍 是 饮水试验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是 基本评估 特殊评估 检测手段 否 观察
损伤
舌下神经 损伤 舌不能将食物维持在口腔内
而提前溢入咽喉部,产生误 吸,或者流出口腔
临床诊断
正常吞咽:流畅、协调 异常吞咽: 食物滞留于口腔中 饮水呛咳 流口水或痰多 咽部有异物感等 吞咽时食物倒流入鼻腔或口腔 原因不明的发热或吸入性肺炎 进食后声音嘶哑或突发呼吸困难等
病因分析
器质性吞咽障碍 进食通道异常 ─ 头颈部癌症等手术切
体格检查
• 患者全身状态(有无发热、脱水、呼吸状况等生命体征)
• 意识水平(如Glasgow昏迷量表) • 高级脑功能(语言功能、认知、记忆力、情感和智力水平等) • 观察患者 口部开合 口唇闭锁 舌部运动情况 有无流涎 能否完成软腭上抬 吞咽反射 呕吐反射 注意牙齿状态 口腔内卫生状况 构音 发声 检查口腔内知觉和味觉
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且不能经口进食 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 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 在安慰中可少量进食,但仍需静脉营养 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 3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 3种食物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 除特别难吞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 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 正常摄食吞咽能力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验室检查
• 脉冲血氧定量法(pulse oximetry) 无创性 一般以血氧饱和度基线水平下降2%作为误 吸的预测标准,而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 检查方法是将脉冲血氧定量法与床边吞咽 筛查法联合应用,敏感性可达73% ~100%, 特异性达62%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