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均工资突破千元
- 格式:pdf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农夫工工资走势_1979—2010引言中国农夫工是指农村居民外出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就业从事非农工作的一类劳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夫工群体规模逐年增加,对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农夫工的工资走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中国农夫工工资走势从1979年到2010年进行探讨。
二、1979年至1990年:初始变革时期的低工资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形势不稳定。
当时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但由于国内城市的就业机会有限,农夫工的工资相对较低。
据统计,1979年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收入仅为627元。
虽然这一数字较当时农村居民的收入要高出不少,但在城市就业环境中依旧属于较低水平。
三、1990年至2000年:改革稳定期的增长上世纪90时期初,中国进入了改革稳定期,国内经济开始逐渐进步。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行,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农夫工工资也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数据显示,1990年全国农夫工的平均工资增长到了800元左右,相比十年前有明显的提高。
到了上世纪90时期中期,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进步,外贸出口开始迅速增长。
这为农夫工创设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95年,全国城市农夫工的平均工资已超过1200元。
四、2000年至2010年:高速增长的十年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进一步加速进步,农夫工工资的增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阶段。
在这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更为迅猛,大量农夫工涌向城市,就业机会进一步扩大。
农夫工的工资也因此大幅提升。
2005年,全国城市农夫工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2500元以上,相对于1995年增长了一倍之多。
到了2010年,平均工资更是攀升至5500元,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
五、结论:农夫工工资走势存在乐观变化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农夫工的工资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农夫工工资从不足800元到5500元的大幅度提升,这是中国经济快速进步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结果。
农民工群体外出务工趋势及建议一、外出务工趋势。
1. 地域流向。
现在啊,农民工兄弟姐妹们还是倾向于往大城市跑。
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大城市,机会多啊。
就拿建筑行业来说,大城市到处都在盖高楼大厦,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
而且啊,这些城市的服务业也发达,不少姐妹会去做家政服务之类的工作。
不过呢,这几年也有一些新变化,一些二线城市发展得也不错,像成都、杭州、武汉这些地方,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大。
因为这些城市生活成本相对低一点,而且就业机会也不少,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像电商啥的,也需要不少劳动力。
2. 行业选择。
在行业方面呢,传统的建筑、制造业还是吸纳农民工的大头。
建筑行业工资相对还可以,虽然辛苦,但是只要肯吃苦,每个月挣的钱能养活一家人。
制造业的话,很多农民工在工厂里做流水线工作。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新趋势,就是往物流、外卖、快递这些行业转。
为啥呢?因为这些行业入行门槛相对低,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培训,而且比较灵活。
比如说送外卖,只要会骑电动车,会用手机接单,就可以干起来了。
而且啊,现在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快递行业发展得特别快,也需要很多人去分拣包裹、送货啥的。
3. 家庭式务工增多。
以前啊,很多都是男的一个人出去打工,现在不一样了。
很多家庭是夫妻两个一起出去,甚至把孩子也带在身边。
为啥会这样呢?一方面是现在城市里的教育资源虽然紧张,但是有些地方政策放宽了,孩子能在城市里上学了。
另一方面呢,夫妻两个一起打工,互相有个照应,而且挣的钱也更多。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住房就更紧张了,孩子上学可能还是会面临一些困难。
4. 技能需求变化。
以前啊,靠力气就能找到活干,现在不行喽。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农民工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比如说建筑行业,现在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那些会操作相关设备、懂装配技术的农民工就特别吃香。
在制造业里,会操作数控机床的工人工资比普通工人高很多。
所以啊,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也越来越重视技能培训了,很多人在打工之余,还会去参加一些免费或者低价的技能培训班。
农村住户人口与劳动力就业情况农村住户人口与劳动力就业情况基层年报表的调查对象为在被调查户居住的全部人口,包括常住人口与非常住人口。
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与外出务工情况季报表的调查对象为调查户常住人口中的所有劳动力。
一、常住人口: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和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经济、生活与本户已经分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家庭常住人口主要作为计算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收入、消费和积累水平及分析家庭人口状况的依据。
二、全部人口填报项目1.姓名:填写被登记人的正式姓名。
没有正式姓名的可填小名或某某氏,但不能填笔名、代号等。
婴儿未起名的,可填“未取名”。
填表时,户主登记为第1人。
2.与户主关系:指被登记人与本户户主的关系。
根据申报人的回答填报。
“1”为户主,户主根据家庭日常生活习惯确定;“2”为配偶,指户主的妻子或丈夫;’“3”为子女,指户主的子女;“4”为孙子女,指户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媳婿、外孙媳婿、重孙子女、重孙媳婿、重外孙子女、重外孙媳婿;“5”为父母,指户主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6”祖父母,指户主或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7”为兄弟姐妹,指户主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8”为其他亲属;“9”为非亲属。
3性别:指被登记人的性别,男性填“1”,女性填“2”。
4.年龄:按周岁填报。
指从出生年月日算起,到填报时间为止,满几周岁就填几周岁。
不满一周岁的填“0岁。
5.在家居住的时间:指调查期内住户成员实际在家居住的时间。
以月为单位填写,不足1个月的时间,按天数折算成月,保留一位小数。
6.是否常住人口:填“1”为是常住人口,填“2”为不是常住人口。
外出务工收入证明【原创版】目录一、外出务工的背景与原因二、外出务工的收入情况三、如何证明外出务工的收入四、外出务工收入证明的重要性五、结论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进行务工。
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证明其收入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证明外出务工的收入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外出务工的背景与原因。
在过去,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有限。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需要劳动力,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出务工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外出务工的收入情况。
一般来说,外出务工的收入要比农村务农的收入高很多。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务工人员的月平均收入在 4000 元左右,甚至有些人的收入能够达到上万元。
不过,具体的收入情况还要取决于个人的技能、工作经验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那么,如何证明外出务工的收入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证明:1.工资单:务工人员可以向所在单位索要工资单,工资单上会有详细的工资收入记录。
2.银行流水:务工人员的工资一般会通过银行发放,因此银行流水记录也可以作为证明收入的依据。
3.劳动合同: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通常会约定工资待遇等相关事项,这也可以作为证明收入的依据。
4.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证明:务工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可以作为证明收入的依据。
外出务工收入证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了收入证明,务工人员在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等金融业务时,可以提供更多的信用保障。
此外,对于一些需要政府补贴或优惠政策的务工人员,收入证明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总之,证明外出务工收入对于保障务工人员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务工人员应当妥善保管好相关证明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农民返乡务工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农民返乡务工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
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民就业问题,我县积极推动农民返乡务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农民返乡务工情况进行汇报。
一、农民返乡务工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农民返乡务工人数达到5000人,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返乡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家乡附近的工业园区、农业合作社、乡村旅游等领域,以务工、种植、养殖等形式谋生。
他们的返乡务工行为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农民返乡务工收入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民返乡务工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
其中,技能较高或从事熟练工种的务工人员月收入较高,达到4000元至5000元。
农民返乡务工收入的增加,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农民返乡务工就业形式。
农民返乡务工主要以临时工、合同工、自由职业者等形式就业。
他们在务工地通过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经验,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农民返乡务工面临的问题。
随着农民返乡务工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是务工人员的工资保障问题,部分务工人员遇到拖欠工资、违法用工等情况,亟待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其次是返乡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问题,需要加强对返乡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另外,也需要关注农民返乡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健全返乡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其基本权益。
五、农民返乡务工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返乡务工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强对农民返乡务工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返乡务工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度。
同时,加强对返乡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返乡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保障其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民返乡务工作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意义。
县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调查报告近期,XX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
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一)农民外出务工情况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XX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
2015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
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04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1853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1.7%,同比增长约5.0%。
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115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65.2%,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
XX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
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83.5%,其中,上海67人,占58.3%;江苏22人,占19.1%;浙江6人,占5.2%。
《山东省农民工收入调查报告》近年来,我省农民工收入显著提高。
202x年我省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695元,从202x年起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今年一季度,52%的外出农民工工资收入有所提高,人均月收入在202x元及以上的占87.0%,其中3000元及以上的占48.7%,提高8.5个百分点。
截至202x年底,山东农民工总量达2381万人,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目前山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大多数在省内,省外就业比重只有 6.8%,而且这个比重还在逐年下降。
从行业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占到了近6成。
截至202x年底,全省农民工总量已达2381万人,乡内就业1383万人58.1%,乡外省内就业835万人35.1%,省外就业163万人6.8%。
202x年,我省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695元,从202x年起年均增长14.8%,今年一季度,52%的外出农民工工资收入有所提高,人均月收入202x元及以上占87.0%,人均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占48.7%。
今年1-5月份,我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3%。
今年一季度,52%的外出农民工工资收入有所提高,人均月收入在202x元及以上的占87.0%。
截至202x年底,全省农民工总量已达2381万人,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
农民工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就地就近就业,乡内就业的有1383万人,乡外省内就业的有835万人,省外就业的有163万人,分别占58.1%、35.1%和6.8%,省外就业比重比202x年下降了5.7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33.2%、23.4%,服务业比重比202x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明显增强,我省七成以上外出农民工在固定单位务工,从事现职平均时间为4.1年,从事现职2年以上的占63.1%。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数量稳定增长,到202x年底,在外出农民工中,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4.1、5.1、3.9、0.6和0.6个百分点。
**镇**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调查报告调查人:罗** 调查时间:2012年* *月调查地点:*****村近期,我们按照县统计局的安排部署,对我镇*******村2012年1—9月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项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的现状****村同位***库区,发展水产养殖和边贸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版图面积*** 亩,耕地*** 亩,总人口2714人,实际从业人员为1457人,占两村总人口的53.68%。
其中:在本乡镇从业人员634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43.51%,同比减少2.42%;外出务工人员823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56.49%,同比增长2.42%。
外出返乡人员46人。
其中选择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16人,占返乡再就业人员的34.78%;再次外出就业30人,占返乡在就业人员的65.22%。
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具有特点:1、省外就业人员比重高于省内就业比重。
从两村调查结果看,省内就业的有293人,占35.6%;省外就业的有530人,占64.4%。
从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地区分布情况看,镇外县内的有40人,占 4.86%;县外省内的有253人,占30.74%;省外的有530人,占64.4%。
2、外出务工人员以东部发达地区向中部转移。
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到东部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287人,占34.87%,同比减少23.75%;到中部务工人员有477人,占57.96%,同比增长32.03%;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58人,仅占7.05%。
3、外出务工农民受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影响以中低收入为主。
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在1001—2000元的有367人,占44.59%;2001—3000元的有420人,占51.03%;3000元以上的只有36人,仅占4.38%。
4、再次外出就业人员多。
从两村返乡再就业调查情况看:外出务工返乡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