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品类管理8. 商品标准 共60页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60
商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现代商业运作中,商品管理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
良好的商品管理规范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优化库存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就商品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商品管理。
二、商品分类1. 根据商品属性进行分类:将商品按照其特征、用途、规格等属性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库存管理和销售分析。
2. 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分类:将商品按照其销售量、销售额等指标进行分类,以便于对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商品采购1. 采购计划编制: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确保商品供应的及时性和充足性。
2. 供应商选择: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商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3. 采购合同签订: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商品入库管理1. 入库检验:对每批次进货的商品进行检验,确保商品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2. 入库登记:对入库商品进行登记,记录商品的基本信息、数量、批次等,以便后续的库存管理。
3. 货位管理:对入库商品进行合理的货位分配,确保库存的有序摆放和方便取用。
五、库存管理1. 库存盘点:定期进行库存盘点,核对实际库存和系统库存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2. 库存预警: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当库存量低于安全库存时,及时采取补货措施,以避免库存断货的情况发生。
3. 库存周转率管理:通过合理的销售策略和促销活动,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积压带来的资金压力。
六、商品销售管理1. 销售订单管理:建立完善的销售订单管理系统,确保订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订单处理效率。
2. 销售数据分析: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销售趋势和客户需求,为销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售后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退换货请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七、商品质量管理1. 质量检验:对商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商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一、商品分类标准1. 按照商品属性分类(1)食品类:包括生鲜、熟食、零食、饮料、粮油等。
(2)家居用品类:包括厨房用品、家纺、个人护理、清洁用品等。
(3)服装鞋帽类:包括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等。
(4)电子产品类:包括手机、电脑、家电、数码配件等。
(5)文具办公用品类:包括文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等。
2. 按照商品用途分类(1)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洗发水等。
(2)节日礼品:如月饼、粽子、年货等。
(3)季节性商品:如夏季的防晒霜、冬季的保暖内衣等。
3. 按照商品品牌分类(1)国内品牌:如华为、美的、蒙牛等。
(2)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宝洁、苹果等。
二、商品管理方法1. 商品陈列管理(1)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商品新鲜度。
(2)根据商品属性和用途进行合理分区,方便顾客选购。
(3)采用有吸引力的陈列方式,提高商品展示效果。
2. 商品库存管理(1)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销售情况,合理调整库存,避免积压和断货。
(3)对滞销商品进行促销,提高库存周转率。
3. 商品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商品验收制度,确保进货商品质量。
(2)加强商品在库养护,防止商品损坏、变质。
(3)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确保销售商品质量。
4. 商品价格管理(1)制定合理的商品定价策略,确保价格竞争力。
(2)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商品价格。
(3)对促销商品进行价格优惠,吸引顾客购买。
5. 商品促销管理(1)策划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提高商品销售额。
(2)合理分配促销资源,确保促销效果最大化。
(3)评估促销活动效果,不断优化促销策略。
三、商品分类细化与优化1. 细分市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1)针对不同年龄层、性别、消费能力的顾客,对商品进行更精细的分类。
(2)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商品分类。
2. 跨界融合,创新商品分类(1)结合时尚潮流,推出跨界商品组合,如运动与时尚结合的服装区。
商品部管理规范和标准第一部分部门各岗位职责和内容及人员架构1.部门架构:(1)品牌商品企划部(2)零售商品管理事业部(3)特许商品管理事业部(4)数据分析事业部2.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1)品牌商品企划部的具体工作职责(2)零售管理事业部的具体工作职责(3)特许管理事业部的具体工作职责(4)数据分析事业部的具体工作职责第二部商品部日常管理规范及流程1.货品到店前(1)预估销售情况(2)店铺定位2.货品到店中(1)店铺间的调整(2)定期的下店走访(3)陈列上的调整3.货品到店后(1)关注新货销售情况(2)定期与各店铺店长进行沟通和货品会议(3)跟进每周调货之后的效果(4)针对平销或滞销的产品找出解决方案(5)每周、月、季度、年度的总结分析(6)每周一各店铺之间的调货第三部商品企划工作与流程1.市场调研(1)自身品牌(2)市场品牌(3)竞争品牌调查分析2.商品计划(1)产品上市计划(2)订货(3)销售跟踪与促销策划(4)市场信息反馈收集(5)季度产品的主题风格及设计理念的推广以及货品学习3.新店开业筹备第四部商品订货实施与流程1.订货前的准备工作:(1)数据分析(2)组织研讨(3)确认初步订量2.订货中注意事项和相关工作(1)分系列选款(2)每天选款的碰头会(3)确认初步订单3.订货后的总结与改进(1)组织研讨(2)确定订单(3)订货总结第五部商品部各项指标及标准流程1.店铺定位产品结构,折扣,售罄标准及指标示意图。
2.货品流通方向以及指标示意图。
3.店铺新货铺货流程。
4.店铺促销流程。
5.店铺控制的各项指标。
第一部分部门各岗位职责和内容及人员架构1.部门架构2.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1)品牌商品企划部的具体工作职责:结合品牌定位、年度经营目标制定产品发展策略,确定商品组合、品类计划、价格计划及具体商品系列、结构的需求计划;综合分析国内外市场潮流趋势,分析需求与过往销售数据,根据公司商品企划方向来规划此类别产品的平效占比、价格占比、产品概念、季节定位、季节主题、季节推广方案;制订货品组合比例、销售预测、定价指标、销售周期及减价期。
商品管理规范一、引言商品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商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营,以确保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供应和销售等方面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商品管理的标准格式和相关要求,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商品管理体系,提高商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商品信息管理1. 商品编码:每个商品应有唯一的编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商品。
编码应简洁明了,易于识别和管理。
2. 商品名称:商品名称应准确、清晰地描述商品的特点和用途,避免使用模糊、不明确的词语。
3. 商品描述:为每个商品提供详细的描述,包括规格、尺寸、材质、颜色、功能等信息,以便客户准确了解商品的特性。
4. 商品图片:提供高质量、清晰的商品图片,以展示商品的外观和特点。
图片应真实反映商品的实际情况,避免使用过度修饰或误导性的图片。
三、商品采购管理1. 供应商选择: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 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明确商品的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限等重要条款,确保双方权益。
3. 采购数量控制: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合理控制采购数量,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的发生。
4. 采购质量检验:对每批进货的商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商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四、商品库存管理1. 库存分类:按照商品的特性和销售情况,合理分类管理库存,便于库存的查找和管理。
2. 库存盘点: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量与账面数量一致,及时发现和解决库存差异问题。
3. 库存安全控制:根据商品的销售情况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合理控制库存的安全库存量,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4. 库存周转率:定期分析和评估商品的库存周转率,及时调整库存管理策略,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五、商品定价管理1. 定价策略: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定价和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确保商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定价标准:明确商品的定价标准,包括基准价格、促销价格、批发价格等,确保定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