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645.50 KB
- 文档页数:16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母鸡》优秀教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母鸡》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学习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古怪、可爱)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二、检查预习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1小组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3猫[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语文要素】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2.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能感受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体会总分结构在表达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各种猫的图片。
2.让接触过猫的学生介绍一下猫。
3.教师总结:猫——聪明灵活,行动敏捷。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
(简介作者)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花和养猫。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老舍先生家里的猫。
(出示课文插图)向它打个招呼吧!二、检查预习情况,分类识记生词1.识字写字指导。
(1)读准字音。
(2)将15个生字按照结构归类,分析其结构特点,再总结书写要点。
对学生反应有难度的字重点指导。
2.多种方法,理解四字词语。
出示:无忧无虑、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屏息凝视(1)读准字音。
(提示“折”易读错,要留意)(2)多种方法,理解意思。
要点: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生气勃勃”中的“勃勃”意为有旺盛生命力的样子;根据构词特点揣摩意思,“无忧无虑”“枝折花落”“屏息凝视”,前后两个字的意思相近;关注相对的字,“长短不同”“粗细各异”,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各不相同。
3.分析相对的词句,感受事物的多面性。
出示: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1)读正确。
注意停顿。
(2)比较,发现词组间的相同点。
(每组两个词,表达的意思是相对的。
)(3)找一找。
这些相对的词都是形容猫的,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句。
统编版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母鸡》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在语言表达上,老舍先生用词准确,生动地刻画了母鸡的形象。
例如“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通过“发了狂”“恨不能”等词语,将母鸡下蛋后的炫耀表现得淋漓尽致。
1.1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种情感变化较为复杂的文章,可能在理解作者情感转变的原因上存在一定困难。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描写动物的文章,但对于通过动物形象来表达深刻情感的文章理解深度可能还不够。
在生活中,学生对母鸡比较熟悉,但对于母鸡身上所体现的母爱的伟大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母鸡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1.2教学目标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体会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感悟母爱的伟大。
1.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不同的态度,感受作者情感的转变。
例如,通过阅读文中描写母鸡叫声的语句,如“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以及“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让学生对比分析,从而理解母鸡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抓住重点词句,如描写母鸡保护小鸡时的“它警戒着,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母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母鸡》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
本文通过对母鸡的细致观察,描绘了母鸡的生活习性和对小鸡的照顾,反映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词汇学习、句式结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文中生词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1. 对文中母鸡形象的理解,尤其是作者情感态度的转变。
2. 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如“咕咕”、“扑棱”等。
3. 句式结构的分析和模仿写作。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和展示相关图片。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母鸡的图片和播放母鸡的叫声,引起学生对母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并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4. 全班分享: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 词语学习:教师讲解生词,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6. 句式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和模仿。
7.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8.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母爱的感恩。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 课文《母鸡》- 生词列表:咕咕、扑棱等- 重点句式:例句展示- 母爱的主题:情感体验的引导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讨论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