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鲁教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上学期1.1、秋天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语文秋天主题教案是教师在秋天为学生制定的教学方案,它紧密围绕着秋天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感受秋天,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感受秋天。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4.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
2.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重点是围绕秋天主题来展开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理解。
教学内容如下:1.秋天大家来认识透过一些秋天的图片,介绍秋天的气候、物产、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秋天的水果和蔬菜介绍秋天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子、南瓜等,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口感、营养价值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生活常识。
3.秋天的动物介绍秋天的动物,如松鼠、天鹅等,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特点,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4.秋天的节日介绍秋天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国庆节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和意义,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5.秋天的古诗词和故事介绍秋天的古诗词和故事,如《秋思》、《常胜将军落橘山》等,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和故事,感受秋天的文化底蕴,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到秋天的气候、物产、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2.讲解引导法通过讲解故事和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季节,引导学生感受四季的不同风貌和变化,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感觉和认知。
五、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引用一些常用的词语,如“金秋”,“风爽”,“收获”,“橙黄”等。
同时,学生能够阅读相关文章,并理解其中的意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鲁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秋天》原文及教案1.鲁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秋天》原文篇一天那么高,那么蓝。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
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
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2.鲁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秋天》教案篇二【设计理念】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
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
(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是怎样摘星星的。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重点: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摘星星》。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2、读了课题,你能提什么问题吗?(谁摘星星?怎样摘?摘下来了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和老师。
2、回答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3、标出自然段。
三、阅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第一自然段,学习“未”、“赏”两个生字。
未(未来)指名说一说记忆“未”字字形的方法,例如木字加一横,或味字去掉口字旁。
赏(欣赏)(观赏)(奖赏)翘舌音,注意正音。
联系课文理解“观花赏月”的含义。
2、这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认识“嘿”字。
朗读课文。
体会“淡淡的”“闪闪的”“凉凉的”和“幽幽的”几个词的含义,表现出幽静芬芳的春夜之美。
借助教师所画的简笔画,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课文。
3、过渡: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妈妈和未未说了些什么呢?读妈妈和未未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问话和未未对星星赞美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对话。
4、过渡:未未和咱们小朋友一样,都非常喜欢星星。
于是,妈妈提出要和他比赛摘星星。
可是,天上的星星那么高,离我们那么远,怎样才能摘到呢?5、自读第七自然段,看看妈妈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星星?认识“碗"、“端”两个生字。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指导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的漂亮,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练习对对子。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热身: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那么谜语,请认真听:一边绿,一边红。
红的怕水,绿的怕虫。
(打一字)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啦!一、导入新课指导写“秋”字:刚才我们猜出了字谜是秋,现在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秋”字。
“秋”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导入环节插入,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又落实了课堂写字的要求,可谓“一箭双雕”。
二、指导看图1.今日,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画了哪些景物呢?2.观测图画要根据肯定的顺次,可以从近到远,从下到上,或者从远到近,从上到下。
现在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相机认读词语:鱼虾肥、瓜果香、秋收忙、田野翻金浪、枫叶红、大雁排成行(师:我们先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谁在干什么?认真观测鱼网里的鱼,读“鱼虾肥”。
接着来看右边,地上堆满了刚采摘回来的瓜果,都有些什么?这些果子好不好吃?读“瓜果香”。
接下来我们看看稍远点的田野里,农民正在干什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不仅要捕鱼虾,要采摘瓜果,还要收割稻子,真忙啊!读“秋收忙”。
你们再看,田野里的稻子是什么颜色的?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在微风吹拂下,多像金色的波浪在翻滚!读“田野翻金浪”。
现在,我们抬头往上看,枫树的叶子变红了。
火红的枫叶多美啊!读“枫叶红”再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它们要飞到哪儿去呢?读“大雁排成行”)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帮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
最新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秋天》一、教材分析:《秋天》抓住了秋天的景色特点写出秋天的迷人: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写出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蓝天上飘着的白云;像铺了一地金子的黄澄澄的稻田;把树叶当做伞的小鱼,把树叶当做运动场的蚂蚁,把落叶当做电报的燕子等等。
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二、教学重难点:⑴会认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⑴引导学生看。
因为书中图画和课文内容极其吻合,所以首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
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
最后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了。
⑵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
可听老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⑶学生自读。
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
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同学。
(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
⑷细细地品读。
就是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品读要以“情”贯穿读。
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
“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
面对这么美丽的丰收景色,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
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
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
《秋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方法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秋天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介绍作者: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新课学习1.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3)检查自读情况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为诗歌标出小节。
(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5)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
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完成。
《课题》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4.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1.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三、导学问题1.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作做坐座写()业()家务()下()位()事()文工()一()山一()桥乘()汽车()出回答写()()者2.连一连,读一读。
美丽的灯笼金黄的图画燃烧的人们勤劳的火把红红的脸颊3.积累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枫林如火丹桂飘香4.课文介绍了秋天()()()景色。
四、参考资料1.作者简介:王宜振,(1946—?),男,汉,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在国内的《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一百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二千余首、童话五十余万字。
个人履历编辑王宜振1966年中学毕业,1968年回乡劳动。
1970年在陕西黄龙县当教师。
后又任公社党委文书、县委宣传部干事,1978年调到《陕西少年》杂志社当编辑,现任该刊(已改名为《少年月刊》)主编。
2.描写秋天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一座座、水灵灵、纷纷扬扬”。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难点: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挂图、秋天丰收美景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画、诗歌,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秋姑娘来到人间,看看在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秋天美景的录相或图片。
板书:第二课描写的就是秋天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要求:(1)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2.小组学习互读课文,互相纠正生字读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小组赛读。
(2)根据生字词认读情况出示需正音和需强化读音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4名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3.4人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选读一个自然段。
说说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4.小组汇报。
教师随学生发言在黑板上贴出与每个自然段景物相对应的挂图。
四、赏读课文,感悟理解让我们走进这些地方去看看秋天美丽的景色。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秋天到了。
(2)课件播放树林里的树叶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理解“一阵阵”“纷纷扬扬”两个词语。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②随着一阵阵秋风,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板书:“一阵阵、纷纷扬扬”③想想秋天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它们飘落下来的样子像什么?(3)想像树叶飘落的美景,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能背诵课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
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
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
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2、新课学习1.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
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秋天》【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来自《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秋天》一课。
本课由三节诗组成,内容精粹,容量较大,画面感强。
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图景贯穿起来,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激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选择】引导、解读、指导。
【学法指导】吟读、品味、领悟,联想、比较、感悟,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和投影机、粉笔等设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课件展示家乡秋景图。
导语: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
总之,秋天是千姿百态的。
)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板书课题),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2、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一座座、水灵灵、纷纷扬扬”。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难点: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秋天丰收美景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画、诗歌,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
秋姑娘来到人间,看看在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秋天美景的录相或图片。
板书:
第二课描写的就是秋天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要求:
(1)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小组学习互读课文,互相纠正生字读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小组赛读。
(2)根据生字词认读情况出示需正音和需强化读音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4名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3.4人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选读一个自然段。
说说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4.小组汇报。
教师随学生发言在黑板上贴出与每个自然段景物相对应的挂图。
四、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让我们走进这些地方去看看秋天美丽的景色。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秋天到了。
(2)课件播放树林里的树叶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理解“一阵阵”“纷纷扬扬”两个词语。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随着一阵阵秋风,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板书:“一阵阵、纷纷扬扬”
③想想秋天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它们飘落下来的样子像什么?
(3)想像树叶飘落的美景,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4)指名赛读,评评谁读得好。
2.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树林里的景色迷人。
现在你们看到田野、果园、打谷场、公路和田间地头去看看,那儿又是怎样的景像呢?
(1)学生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小组合作学习。
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伙伴听。
说说你来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样的景像。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①学生有选择地朗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说说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像。
(我们来到田野、果园和打谷场,看到了一片丰收的美景。
)
谁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
板书: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结合书上的词句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挂图,进行词语训练和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秋天是美丽的丰收季节。
第二自然段:
A.随学生谈感受板书:
()的稻子()的棉花()的高梁
B.观察黑板上的图2,进行在()里填上合适的词的口头练习。
C.想像秋天田野里丰收的美景,朗读、赛读。
第三自然段:
A.随学生谈感受板书:
()的苹果()的石榴()的葡萄()的枣
B.观察黑板上的图3,进行在()里填上合适的词的口头练习。
C.指导学生读出果园里的各种水果美丽诱人。
第四自然段:
A.结合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图4,打谷场和公路、粮食丰收的场面。
B.观察人们脸上的表情,体会他们欢乐的心情。
板书:笑声
C.指导学生读出人们欢乐的心情,感受丰收的喜悦。
③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自然段,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五、总结读文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最喜欢秋天的哪些景色?为什么?
3.你还知道秋天有哪些美景吗?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秋天景色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了《秋天》一课,你知道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指导学生先回忆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然后想像画面背诵。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评选背书能手。
三、识记生字
1.抽读会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小组长带组员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集体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加偏旁识记:分——纷以——似火——灵
(2)换偏旁识记:惊——凉场——扬刺——枣娘——粮谁——堆
(3)编顺口溜识记:棉——“白”“巾”立在“木”右边。
随——“双耳”中间“有”“走之”。
(4)利用同音字识字:风——丰杨——扬结——洁
(同音、形近的字易混淆,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这些字的字形。
)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2.重点指导“汽、苹”两个字。
汽: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小横折弯钩。
苹:上窄下宽,上下要对齐。
3.学生先描字帖中的红字,再仿写两个。
板书设计
2.秋天
一阵阵()的稻子()的苹果
纷纷扬扬()的棉花()的石榴
()的高梁()的葡萄()的枣
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作业设计
1.积累词语
(1)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
(2)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
2.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2)收集积累有关秋天的图画、诗歌及描写秋天美景的词句。
(3)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秋天,把你看到的秋天的美景画下来或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