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人教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教课计划一、教材内容剖析本单元以颂赞大自然为主题选入了五首诗歌,意在经过对诗歌的赏析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力的感情共识,从而体会自然和人生的意趣。
二、教课目的1.累积生词,认识诗歌的体式特色及有关的文学手法;2.朗诵领会,感觉诗歌语言的魅力,并借助想象和联想感觉诗歌的境界,联合自己经验深入理解。
三、教课重难点重点:朗读品尝。
难点:认识并借鉴有关的表现手法。
四、教时分派1 课时,共估计8除第一课 2 课时外,其他每课均为 1 课时,单元开端、总结、检测各课时。
第一课时单元开端课1.通读每首诗歌,自学生词,沟通初读感觉。
2.联合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诗歌的学习重点。
3.检测生词。
1.沁园春·雪(第三至四课时)一、教课目的1.朗读想象,理解全词粗心,领会诗歌境界,领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颂赞之情及其豪放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
2.推测凝练形象而富裕表现力的语言。
3.认识写景、抒怀、谈论相联合的表达方式。
二、教课重难点重点:朗读品尝,推测语言。
难点:赏识诗歌艺术手法,理解其思想感情。
三、教课流程1. 导入教课,介绍背景(详见《全解》P4)2.解读题目,介绍文体知识。
3.初读全词,理解粗心。
4.整体感知1)上下片的内容及表达方式?2)上下片之间的联系及其连接方式?3)要旨句?“风流人物”的含义?5.赏析研究1)描述了如何的雪景?联系背景领会此中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联合详细的词语谈谈有如何的成效?2)如何论英豪?表露出如何的感情?表示作者感情的词语?真实的意图?3)通观全篇,领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表达的情怀。
6.朗读品尝。
7.作业:抄录全篇。
附板书设计绘雪景赞北国风光,抒革命情怀论英豪教后反省:2.雨(第四)一、教课目1.有感情的朗文,合有关背景掌握“雨”的形象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人手法的作用。
二、教课重点重点:朗感知点:人手法的作用三、教课流程1.入教课,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用》)2.你能从主中出哪些信息,副的作用?3.初,掌握歌感情基,整体感知。
记背手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优秀诗人。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沁.园春(qìn)惟.余(wéi)滔.滔(tāo)分.外(fèn)成吉思汗.(hán)莽.莽(mǎng)数.风流人物(shǔ)【易错字词】妖娆风骚折腰素裹略输文采一代天骄词语运用◆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风骚【释义】①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后来泛称文学。
②指妇女举止轻佻。
【用法】文学作品中常用作褒义词。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理解为贬义词,指妇女的言行举止轻佻。
【判断】假期里我们走进阿尔泰大山中的图瓦人村落,这里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我们领略了图瓦村落的风骚。
(√)名句积累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 词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揭示全词主旨,表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题识记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由评论历史人物进而赞扬当代风流人物,表明词人相信新时代会有新的风流人物,并将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创造空前伟业,表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抱负。
二、重点讲解三、素养提升词的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诗词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批判了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语文教材内容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态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课文内容
1.课文名称:《xxx》
课文主要讲述了xxx。
生词:xxx
2.课文名称:《xxx》
课文主要讲述了xxx。
生词:xxx
三、重点知识点
1.语言文字的定义和特点。
2.语文学科的研究方法。
3.课文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四、难点知识点
1.xxx
2.xxx
五、常见问题解答
1.问题1:xxx?
答案:xxx。
2.问题2:xxx?
答案:xxx。
六、研究建议
研究语文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课文的理解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
建议学生多读课文,注重生字词的积累,善于思考和归纳总结。
七、总结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九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汇总及研究建议。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研究,提高自己的语文技能,为将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800字)。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基础巩固】一、字音字形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风骚(sā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喧嚷(rǎng)襁(qiǎn)褓(bǎo)油膏(gāo)颤(chàn)动凝(níng)望朦(méng)胧(lóng) 栖(qī)息昏晕(yūn)微漾(yàng)沉浸(jìn)二、词语积累顿:立刻。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将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特别。
妖娆:娇艳美丽。
竞:竞相,互相争着做。
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田圃:种粮食、蔬菜等的园子或园地。
禁锢: 束缚,强力限制。
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知悉:知道。
栖息:(鸟类)停留,休息。
昏晕:头脑模糊,神志不清。
微漾:水面微微动荡。
沉浸:浸入水中。
多比喻出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三、文学常识沁园春·雪:沁园春,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开阔。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
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出生,北京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与舒婷、顾城、北岛、杨炼一起被称为“朦胧诗”的五位主将。
济慈(1795——1821),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课题一《沁园春雪》
生字:妖娆()风骚()多音字:数()()()
分()()P5
文学常识:《沁园春雪》选自《》,体裁是,其中“沁园春”是,题目是。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
“风”指
;“骚”指。
重点“1、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
抒情贯穿本词的始终。
难点:1、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惜”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受?
2、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课题二《雨说》
生字:田圃()留滞()P9
第一单元
课题三《星星变奏曲》
文学常识:《雨说》选自,作者是台湾当代着名的,原名,祖籍河北,1993年生于山东济南。
现旅居美国。
课题四《外国诗两首》
重点: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幺意思?。
【教学目的】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课前复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ménɡ()胧huàn()想诱huò()pān()上痴()想隐秘()喧()腾瞬()间训jiè()qiào()壁chàn()抖yū()回chuò()泣lǚ()次头yūn()目xuàn()收liǎn()guō()噪宽shù()bēi()微ténɡ()萝bènɡ()溅挑dòu()一suì()花船cānɡ()zhù()立鹤lì()土lì()āo()tū()lài()há()ma()miǎo()小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2)、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3)、头发昏,眼发花。
()(4)、因遭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5)、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6)、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8)、指蜜蜂、蝴蝶成群地飞舞,多形容花香。
()(9)、形容传说中的美酒。
()(10)、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
()(11)、忍不住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 以丛草为林--方出神-- 驱之别院--5、根据原文填空。
(1)、我常()在窗口痴想。
(2)、山那边的山啊,()着脸。
(3)、是用信念()的海。
(4)、一颗从小()来的种子。
(5)、余忆童稚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童趣》中写观察蚊子时间长久的句子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教案单元复习复习目标:现代诗歌的考查点主要有:.品味新诗语言的含蓄、精炼;.理解新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如:联想、想象、象征、对比、托物言志等手法;.把握诗的主题或诗人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鉴赏诗;.体味诗含蓄、深刻的意蕴。
教学重点:进行适当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课时一、复习巩固:.各课生字词。
2.文学常识。
.重点句子理解。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只要旗子笑 , 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 , 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诗歌主题。
.学习检测。
第二课时当堂测试一、积累与运用.下列词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一代天娇陈吉思汗绿茵留滞B.还看今朝弥足珍贵蒙胧丝缕c.淅淅沥沥润如油膏颤动蓑笠D.银波微漾引吭高歌嗒然昏晕.下列词语解释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惟余:只剩下秦皇:指秦始皇嬴政射雕:比喻善射B.留滞:停留不流通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c.妖娆:娇艳美好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弯弓:拉弓D.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须:等到俱:都.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雨说,我来了,我来四月的大地。
②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因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
③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了。
A.探访犹疑解除B.探询疑惑解除c.探询犹疑解决D.探访疑惑解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B.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D.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的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B.当我临近你们的时候/ 你们/ 也许/知悉了c.闪闪烁烁的/ 声音 /从远 /方飘D.石狮子见了我/ 笑出了泪啊.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阶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古代文化知识点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化知识,例如《诗经》和《楚辞》中的名篇,以及古代文人的美学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人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比如《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以及《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这些,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崇尚正义和善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在第一单元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训练。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文言文课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词语的运用与扩展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词语的运用与扩展。
通过学习这些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和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例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生动地描写事物和抒发情感,使我们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六、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在第一单元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老师的写作指导也能让我们更加明确写作要求和技巧,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表达的深度。
综上所述,第一单元中的知识点总结了古代文化知识、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词语的运用与扩展、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及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内容
如下:
1. 阅读理解
- 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回答相
应的问题。
- 阅读理解的方法包括全面阅读、精读和略读等。
- 阅读理解需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等方面。
2. 词语积累
- 单元中出现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如祝贺、艰难、惋惜、笨拙等。
-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基本意思、用法和读音。
3. 写作能力
- 写作是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的一种方式。
- 写作要注意选材、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 学生需要通过课文中的示范写作和练写作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古代诗词鉴赏
- 课文中引用了一些古代诗词,学生需要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背诵和分析古代诗词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5. 文化常识
- 课文中介绍了一些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名人故事等。
-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尤其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
2、体会两首诗中的感情。
3、掌握《沁园春雪》中的重点句子。
4、复习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一、课前演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妖ráo()风sāo()红装素guǒ()一代天jiāo
()
田pǔ()xuān()嚷qiǎng()褓润如油gāo()
禁gù()留zhì()静mì()消shì()
2、填空。
1)《沁园春雪》中在上下阕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
是:,。
2)提示《沁园春雪》全词中心的句子
是:。
3、圈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然后在横线上改正。
1)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
2)大河上下,顿时涛涛
3)山舞银蛇,原弛腊象
4)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二、复习研讨。
(一)教材P253页《怎样读诗》中说“读诗,要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读诗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读诗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诗歌常识”。
1、读《沁园春雪》和《雨说》,说说两首诗歌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
以《沁园春雪》例,就其中一点谈谈其语言特点。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沁园春雪》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二)表达技巧是诗词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大致可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类。
在初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如下: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注意,上列各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只是它们的共性,具体答题时,还要联系句子的具体内容作答。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跟《沁园春雪》不同的是,《雨说》整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当堂训练。
1、阅读《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嘉兴中考题)
题奉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l)吟余小立闲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2、赏析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2006年温州市中考试题)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3、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题目。
(2006年金华市中考题)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宁波中考试题)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
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
(2)清凉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2006年连云港中考试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2006年湖北省黄冈中考试题)
(甲】沁园春•雪(节选)(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2分)
A.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2)填空。
两首诗都表达了的主题.但两苜诗抒发的感情又有所不同。
甲诗侧重,乙诗侧重。
(3)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会赏析句:
答案:(1) D(2)爱国豪迈、自信忧虑、悲壮
(4)①1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风流人物”的赞美之情。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创造了空前伟大的业绩。
( 2)此句直杆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