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463.50 KB
- 文档页数:17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九上 1 ~3 单元:古诗赏析、默写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一古诗赏析★1.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可以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如何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述了盛大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忿、绝望的情绪。
2. 写出与下边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B乘舟梦日边——伊尹C长风破浪——宗悫3.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心里的愁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见解。
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困难险阻,象征前程迷茫。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盼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6.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烈,但前后基调不一样,前四句低落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亮对照。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显现的画面,并揭露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此刻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情景: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
含义:诗人以 " 沉舟 " 、" 病树 " 自喻,表达了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面对世变,告诫友人不用为自己的境遇而悲伤,表现了诗人抖擞的精神。
包含了新事物势必代替往事物的客观规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①对亲旧凋落的伤痛、人事全非的迷惘②示意贬谪时间长远,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迷惘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诗作《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答案】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考点】国内文学作品,近代文学,作家作品【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可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背诵、积累。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
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答案】土地;光明;太阳;火把【考点】国内文学作品,近代文学,作家作品【解析】【分析】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介绍了艾青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光明的歌手。
故答案为: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点评】本题考查对艾青诗歌的理解把握能力。
题目中的答案在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里都有,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忆积累即可。
3.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安徽卷)(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 句,不得多选......)①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⑥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⑧诗以言志,很多着名的诗人都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2017年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诗词中分享美丽,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20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白谷堆小学)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嘉兴卷21分)1.(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
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她把智慧勇气赐予我们,让我们从狭(ài)的山谷走向广阔无垠的草原。
2.(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要求(1)~(3)必答,(4)(5)选做一题)(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寄托对好友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明月表达美好祝愿。
(4)静默的山会说话,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细心品味,就会领悟到许多生活的道理,如古诗文中“”。
(写出连续两句) (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催发了人们对珍惜时间的思考,让人不禁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名句。
3.(3分)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片段,完成“阅读积累卡”。
【甲】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
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
本州差个缉捕何观察将带若干人,奉着太师钧帖来,着落郓城县立等要拿我们七个。
亏了他稳住那公人在茶坊里俟候,他飞马先来报知我们。
如今回去下了公文,少刻便差人连夜到来捕获我们。
却是怎的好?”【乙】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 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吧。
”父亲点着头,说。
【丙】“这么说,现在你对‘牛虻’的评价改变了?”“不,A,我没有改变!我否定的只是那种无意义的、带着做作和矫情的以苦行考验意志的悲剧成分。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壹设计背景 (3)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 (3)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 (3)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 (3)贰任务一 (5)初读诗歌捕捉感受 (5)一、学习目标 (5)二、课时安排 (5)三、教学资源 (6)四、教学实施 (6)第一课时启航驶向诗歌海洋 (6)第二课时向诗海更深处进发 (9)第三课时畅游诗海正当时 (13)第四课时诗意澎湃的弄潮儿 (15)叁任务二 (21)自主实践朗诵比赛 (21)一、学习目标 (21)二、课时安排 (21)三、教学实施 (21)第一课时为朗诵而躬行 (21)第二课时寻找最美朗诵人 (25)肆任务三 (27)认知诗歌尝试创作 (27)一、学习目标 (27)二、课时安排 (27)三、教学实施 (27)第一课时 (27)第二课时 (27)伍阶段总结 (31)陆教学反思 (31)柒阶段测试反馈 (31)壹设计背景【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自由创作小诗。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1.学习鉴赏,独立阅读本单元的六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反复诵读,注意诗歌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歌韵律。
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1.把握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理解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发挥想象,自选典型意象,尝试创作一首寄托自己美好情感的小诗,班级同学互品,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举办展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课文内容梳理《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
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丿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莽莽(d ng)分外(f 4 n)妖娣(r 6 o)稍逊(x ti n)风骚(sa o)成吉思汗(hd n)今朝(zh a o)数风流人物(sh ti)汹涌(y 6 ng)刮着(gu a ) 腐烂(f ti)娉婷(p I n)鲜妍(y a n)冠冕(u a n) (i Q n)浮动(f d )呢喃(n 1)丰润(r ti n)红晕(y 0 n)忧戚(q I )枉然(w d n) 谐奏(z d u)飘逸(y i )坦荡(t d n)摇曳(y d )翅翼(y 1)2•字形s I (嘶)哑h 6 u(喉)咙悲f d n(愤)1 1 (黎)明邮pi d o (票)坟ti (墓)海xi d (峡)云y d n (烟)轻1 i n (灵)庄y d n (严)柔族n (嫩)0 (鹅)黄1 i d n (梁)间n 1 n (凝)望d n (漫)游吹x i (熄)沉zu 1 (醉)3•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