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 格式:ppt
- 大小:28.78 MB
- 文档页数:40
珠江口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1.1区域地质概况珠江口盆地是位于南海东北部的大陆边缘盆地(系指N12°以北的区域, 包括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台西及台西南和中建南、双峰及笔架等盆地),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三个洲际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和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混合叠置区[1]。
珠江口盆地其地理位置为E111°00′~118°00′,N18°30′~23°00′, 东西长约800 km, 南北宽约100 ~360 km , 海域面积为17.7×104km2。
为了适应油气勘探管理,中海油以E113°10′为界将珠江口盆地分为东、西2部分,即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和神弧隆起,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和珠二坳陷以及东沙隆起和番禺低隆起。
该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以来,在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已陆续勘探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 且石油年产量保持在千万立方米以上,约占中海油在南海北部开采量的66%以上[1]。
图1珠江口盆地基本构造单元组成及裂陷带与隆起带展布(据傅宁等, 2007)1.2地层发育作为被动大陆裂谷盆地的珠江口盆地,与中国其他裂谷盆地一样具有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共性,在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后,本地区在中生代褶皱基地上共发育了九套地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古近系神狐组、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新近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万山组及第四系(图2),各地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差异,导致其地层发育的不同。
具体分述如下:1.神狐组(古新世一早始新世,65.0-49.OMa,Tg-T90)神狐组沉积于盆地裂陷初期,地层与燕山期花岗岩基底呈不整合接触,在珠一坳陷仅有局部地区钻遇到。
岩性为一套杂色含凝灰质砂岩夹紫红、棕褐色泥岩,沉积相为浅水湖泊相和火山岩相。
2.文昌组(中始新世,49.0-39.OMa,Tg-T80)文昌组沉积于盆地裂陷一幕,与下伏神狐组存在明显的岩性突变,在大部分地区直接超覆于前古近系基岩上,地层底界面为T90反射层;文昌组沉积末,由于珠琼二幕构造运动,断陷整体隆升,使文昌组上部地层遭受强烈剥蚀,顶面T80反射层具有全区不整合特征。
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油气勘探潜力王艳【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2)006【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油气勘探; 勘探潜力; 成藏条件; Karroo裂谷; 欧加登盆地【作者】王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欧加登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东南部,是在前寒武系基底之上发育的海陆叠合盆地,构造上处于非洲板块的东北角,是索马里盆地的一个次盆,盆地整体呈菱形,总面积约35×104 km2[1]。
盆地内发育上二叠统—三叠系(最大厚度3 000 m)、侏罗系—下白垩统(最大残余厚度4 000 m)、上白垩统—新生界(最大残余厚度2 000 m)。
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10余家国际石油公司在此开展勘探活动[2],至2013年底累计采集二维地震2.3×104 km,钻井47口,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Calub气田和Hilala油气田[3],由于各家公司矿权区较为分散,因此一直未开展盆地级别的评价。
2014年通过收集所有老地震资料并重新处理,同时在重点地区新采集3 000 km二维地震资料,于2016年发现了Dohar油气田,预示着该盆地可能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需要重新探究整个盆地的勘探潜力。
1 盆地结构特征欧加登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叠合盆地,盆地底部的Karroo裂谷发育于晚二叠世—三叠纪,空间上表现为三段式,左支和右支走向为北北东向,中支走向为北东东向,主要发育了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
侏罗纪—早白垩世海相地层属中生代陆间裂谷沉积,盆地表现为整体坳陷结构特征。
通过区域地震剖面解释,根据Karroo期裂谷的构造格局[4-6](图1),可将盆地划分为“三隆起三斜坡一坳陷”七个一级构造单元,将坳陷进一步划分为: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西部凹陷、中部凹陷、东部凹陷和中央凸起共七个二级构造单元。
统计图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干湿两季,700-1000 mm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等终年高温少雨,25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0°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等(亚洲独有的气候之一)终年高温,分为雨旱两季,1500-2000mm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0-25°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皆有分布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雨热不同期)温带大陆性全年降水少< 500mm ,集中夏季,温差大温带季风 500-600mm(>500mm),雨热同期最冷月 <0℃亚热带季风 800-1500mm ,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性 季节分配均匀,700-1000mm 地中海 冬雨型,300-1000mm 最冷月 >0℃ 亚热带和温带热带沙漠 250mm 以下,温差大热带季风 雨旱两季,1500mm 以上 热带草原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雨林 降水>2000mm,分配均匀 最冷月 >15℃热带 气候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35-55°N 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沿海(亚洲独有的气候之二)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00-6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 40-70°N 温带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不足5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 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700-1000mm寒带气候南北极圈以内北冰洋沿岸 格陵兰岛内部和南极大陆全年寒冷干燥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最热月气温; 第三部,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36卷第3期2024年5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3May 2024收稿日期:2023-01-17;修回日期:2023-03-17;网络发表日期:2024-02-26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项目“陆相深层超深层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21DJ0206)资助。
第一作者:卞保力(198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勘探研究工作。
地址:(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准噶尔路29号。
Email :*********************.cn 。
通信作者:蒋文龙(1987—),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与成藏研究工作。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3-0096-10DOI :10.12108/yxyqc.20240309引用:卞保力,刘海磊,蒋文龙,等.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2024,36(3):96-105.Cite :BIAN Baoli ,LIU Hailei ,JIANG Wenlong ,et al.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 enlightenment of Carboniferous volcanic conden ‐sate gas reservoirs in western well Pen-1sag ,Junggar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3):96-105.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卞保力1,刘海磊1,蒋文龙1,王学勇1,丁修建2(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要: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摘要】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勘探取得一些突破,显示该区中二叠统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中二叠统沉积相和储层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制约了有利储集体分布预测研究.文章结合近期一些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等相标志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开阔台地相和台洼相,其中中二叠统栖霞组早期以碳酸盐岩台地模式为主,栖霞组中晚期和茅口组演变为镶边台地和孤立台凹模式.该区主要发育有台缘滩和台内滩两类主要的储集体,且主要集中在层序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期雅安-绵竹和剑阁-广元等区带,以及Sq2-HST 时期雅安-绵竹-广元区带;台内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和Sq2-HST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以及Sq2-HST时期的威远-自贡区带,Sq2-HST时期高石梯-磨溪区块台内滩储集体受古岩溶和构造热液叠加影响呈条带状展布.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台缘滩和台内滩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11页(P369-379)【关键词】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台内滩;沉积相模式;中二叠统;四川盆地【作者】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1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气层,经过60多年的勘探研究,迄今已发现多个气藏,奠定了西南地区天然气勘探建设的基础[1-3]。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何文军;王绪龙;邹阳;杨海波;赵龙梅;吴斯;丁靖;鲍海娟;吴海生【摘要】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在许多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展现良好勘探前景.然而,盆地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与勘探实际、储量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常规、非常规领域的石油资源潜力亟待落实.在解剖盆地石油成藏条件,分析成藏控制因素,总结不同地区、不同层系成藏模式及其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质评价参数研究,优选评价方法,重新评价盆地资源潜力,梳理了盆地有利的勘探方向.评价结果显示:盆地常规、非常规石油资源量近100×108 t,综合探明率约为27%;剩余待探明石油资源量近55×108 t,主要分布于富烃凹陷斜坡区的二叠系—三叠系、盆地深层及凹陷周缘低勘探程度的凸起构造.未来应围绕盆地这3个领域,加大勘探力度,同时依托技术进步,努力拓展页岩油等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的勘探领域.【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9(024)002【总页数】10页(P75-84)【关键词】成藏条件;成藏模式;资源潜力;勘探方向;石油;准噶尔盆地【作者】何文军;王绪龙;邹阳;杨海波;赵龙梅;吴斯;丁靖;鲍海娟;吴海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长输油气管道检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550 前言自1955年准噶尔盆地克1号井出油以后,经过多年的勘探,在盆地石炭系至新近系的21个层组中发现了32个油气田、440个油气藏。
2002年,准噶尔盆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区。
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苟红光;张品;佘家朝;王志勇;林霖;张亦婷【摘要】通过对吐哈盆地生储盖组合配置、成藏模式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吐哈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以及二叠系桃东沟群湖相烃源岩,这2套烃源岩生油强度较大的地区均位于台北凹陷主体沉降区,具备形成大油田的烃源基础.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等3套储层,侏罗系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粗砂岩,二叠系梧桐沟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细砂岩、砂砾岩.侏罗系主要有正向分异、逆向分异、垂向分异及混合型等4种成藏模式;二叠系为侧向长距离运聚-古斜坡成藏模式;三叠系为源内垂向运聚-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采用类比法、统计法、成因法及特尔菲加权法综合得到吐哈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09×108 t,剩余资源量为6.07×108 t.通过地质评价、原油剩余资源量和剩余资源丰度的分布预测,提出了鄯善弧形带、鲁克沁—红连带、西部弧形带3个勘探方向及有利目标区.【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9(024)002【总页数】12页(P85-96)【关键词】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勘探方向;石油;吐哈盆地【作者】苟红光;张品;佘家朝;王志勇;林霖;张亦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550 前言经过60多年的勘探,吐哈盆地发现了2套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以侏罗系水西沟群为烃源岩的上含油气系统和以二叠系桃东沟群为烃源岩的下含油气系统,揭示了以石炭系为烃源岩的潜在含油气系统。
* 第一作者简介:王娟(1980~),女,主要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工作,高级工程师。
E-mail :wangjuan5856@ 收稿日期:2019-06-26 改回日期:2019-08-06 ❶基金项目:2008年度山东省地质勘查基金资助第41卷 第4期 化工 矿 产 地 质 V ol.41 No.42019年12月 GEOLOGY OF CHEMICAL MINERALS Dec. 2019山东省自然硫矿资源前景及开发建议❶王娟* 王继国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3提 要 山东省自然硫资源丰富,仅泰安朱家庄和大汶口自然硫矿床合计探明资源储量就超过30亿t 、纯硫量超过3亿t 。
根据山东省自然硫矿的特点,预测山东省境内部分盆地仍然具有自然硫矿的成矿可能。
通过收集采矿新方法新技术等各种资料,针对深埋藏沉积型自然硫矿床的开发提出了钻井热熔开采、微生物采矿法、地下开采、地下压裂法几种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硫 资源前景 开发建议中图分类号:P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96(2019)04–0243–05山东省自然硫资源丰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评价的矿床有泰安汶口盆地自然硫矿和泰安朱家庄自然硫矿,此后在惠民凹陷、宁阳、汶上、拳铺凹陷的古近系石膏层之上也发现了自然硫矿化,但均未进行系统的评价。
关于山东省自然硫矿的开发,仅在1981~1984年间,当时的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按照长沙化学矿山设计研究院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在朱家庄矿区埠上地段小范围内进行水溶法开采试验,共提硫23次345.42t ,成品硫最高品位达94.3%,试采基本成功。
但由于矿层中石油和沥青含量较高,油和硫的分离技术当时未解决而被迫停采;截止目前,泰安地区的自然硫矿床均未开采利用。
本文旨在通过自然硫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古近系盆地特征的对比,预测自然硫远景区;讨论与自然硫矿床采矿相关的新方法、新技术,针对深埋藏沉积型自然硫矿床的开发提出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