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黄山奇石9 黄山奇石
- 格式:doc
- 大小:68.64 KB
- 文档页数:11
二年级上9《黄山奇石》《二年级上 9《黄山奇石》》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走进神奇的黄山,去看看那里有趣的石头。
黄山,那可是一个风景特别美的地方,有高高的山峰,茂密的树林,还有清清的泉水。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
咱们先来看看“仙桃石”。
这石头呀,就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你看,它的样子是不是特别像一个大大的桃子,说不定是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偷来的桃子,不小心掉在这里啦!再看看“猴子观海”。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石头,形状特别像一只蹲在那里的猴子。
这只“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它是不是在想,这片云海的后面是不是藏着它的小伙伴呢?还有“仙人指路”,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他好像在告诉路过的人们:“往前走,前面有更美的风景。
”“金鸡叫天都”也很有意思。
每当太阳升起,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这叫声好像在说:“快起床,快起床,新的一天开始啦!”黄山的奇石可不止这些呢!有的像天狗望月,有的像狮子抢球,还有的像仙女弹琴。
这些石头啊,每一块都有自己独特的样子和故事。
为什么黄山会有这么多奇特的石头呢?这是因为黄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变化。
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石头们慢慢地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有机会去黄山,一定要仔细地看看这些神奇的石头,听听导游叔叔阿姨讲的关于它们的故事,那一定会非常有趣的!想象一下,你站在黄山上,眼前是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周围是美丽的风景,是不是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呢?而且,黄山的景色可不仅仅只有石头哦!那里的山峰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陡峭,有的平缓。
山上的树木也是各种各样,有松树、柏树、枫树等等。
秋天的时候,树叶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整个黄山就像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黄山的云海也是一大奇观。
当云雾弥漫的时候,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就像大海里的岛屿。
《9 黄山奇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9 黄山奇石【课前解析】关注课文:《黄山奇石》一课介绍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这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本课主要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
黄山的奇石有意思,作者的文字更加富有趣味性,一块块石头在作者笔下仿佛富有了生命,使人不禁赞美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10个生字,其中“巨"字的笔顺容易出错,正确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每”字的笔顺也是难点,正确笔顺是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些"的笔顺也要注意:竖、横、竖、提、撇、竖弯钩、横、横。
关注插图:本课的主要插图是“猴子观海”,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图文相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利用图片理解“陡峭"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重点)5.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些”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人笔下的鹳雀楼和庐山瀑布,今天老师带大家到黄山看一看,欣赏一下黄山的奇石。
(板书:黄山奇石)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跟老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年级上9黄山奇石《二年级上 9 黄山奇石》在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处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黄山。
黄山的景色美不胜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奇特的石头了。
黄山的石头千奇百怪,有的像天狗望月,有的像狮子抢球,有的像仙女弹琴,还有的像猴子观海。
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艺术家精心雕刻出来的。
先来说说“天狗望月”吧。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石头,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天狗蹲在那里,抬着头,望着天上的月亮。
它一动不动,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这只“天狗”就显得更加逼真了,仿佛真的在和月亮对话呢。
再看看“狮子抢球”。
那两块大石头就像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它们中间有一个圆圆的石头,就像是一个球。
两只狮子都张着大嘴,瞪着眼睛,伸出爪子,想要把球抢过来。
它们的样子十分凶猛,好像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仙女弹琴”也是一处奇妙的景观。
在一座山峰上,有一块细长的石头,就像一位仙女坐在那里,身前放着一架古琴。
仙女微微低头,双手轻轻拨动着琴弦,仿佛在弹奏着一首优美的乐曲。
那悠扬的琴声仿佛在山间回荡,让人陶醉其中。
还有“猴子观海”,那可真是有趣极了。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只猴子神情专注,好像在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又好像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这些黄山奇石不仅形态奇特,而且还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据说,这些石头都是天上的神仙不小心掉落下来的宝物,它们在这里守护着黄山,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欢乐。
当你亲自来到黄山,亲眼看到这些奇石的时候,你会被它们的神奇所震撼。
你会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会深深地爱上这片美丽的土地。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每一块石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它们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被这些奇石所吸引,流连忘返。
在黄山,除了奇石,还有壮观的云海、挺拔的松树、清澈的溪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九课《黄山奇石》进行了深入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具体阐述。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九课《黄山奇石》。
课文描绘了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景观,通过生动的描写,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到黄山的奇特之处,增长见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黄山奇石的特点。
2.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黄山奇石的图片、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跟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3. 生词学习:通过PPT展示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认读和学习。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5. 观察与想象:让学生观察黄山奇石的图片,发挥想象力,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出自己心中的黄山奇石。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互相交流和学习。
7. 汇报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黄山奇石1. 奇特之处2. 生词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黄山奇石的特点。
2. 作业答案:黄山奇石的特点是奇特、美丽、壮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对于黄山奇石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
9 黄山奇石(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九课《黄山奇石》。
本课主要围绕黄山的奇石展开,详细介绍了黄山的地理特点以及一些有趣的奇石景象。
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二章内容,着重探讨“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这四块奇石的特点及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石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生字词;分析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及背后的故事。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细节:让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为什么它这么有名?”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细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生字词,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3. 课堂讲解:针对生字词、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及背后的故事。
细节: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细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细节:回顾生字词、黄山奇石的特点及背后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黄山奇石》2. 内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简述黄山奇石的特点及背后的故事。
(3)收集其他著名的自然景观资料,下节课分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
本课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奇石景观,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黄山的壮美与奇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欣赏自然美景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黄山的奇石景观;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黄山的奇石景观;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欣赏黄山奇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教师进行辅导和纠正。
3. 内容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黄山的奇石景观,教师进行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黄山奇石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辅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9黄山奇石(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第9课《黄山奇石》中遨游。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黄山的奇石景观,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奇石的形态、特点以及背后的传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
2. 领略黄山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描述黄山奇石的形态和特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说出对黄山的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查阅。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2)通过PPT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特点。
(3)讲解课文中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如“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黄山奇石的形态。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黄山奇石的特点和传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黄山奇石。
答案示例:猴子观海,仿佛一只调皮的猴子,静静地坐在山石之上,凝视着远方的大海,若有所思。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黄山其他著名的景点,如云海、温泉等,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黄山的奇石景观。
课堂讲解和随堂练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课后拓展延伸,希望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深入探索第9课《黄山奇石》。
该课详细介绍了我国安徽省黄山的奇石景观,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有趣的天然石像,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的奇石景观。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生动描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黄山的奇石图片,辅助教学。
2. 生字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3. 画笔、彩纸等绘画材料:用于课堂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山的奇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去过的美丽景点,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如“仙桃石”、“猴子观海”等。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黄山奇石。
4. 课堂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用画笔和彩纸制作黄山奇石的创意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黄山奇石》2. 生字词: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3. 重点句子:黄山的奇石真是大自然的杰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以“我眼中的黄山奇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黄山奇石,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不已。
2. 拓展作业:收集其他著名景点的图片,与同学分享,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黄山的奇石景观,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9.黄山奇石
课题黄山奇石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课文图文并茂,生动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
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产生语感,再通过课文插图,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感悟黄山奇石的奇特及人们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作为导学案设计,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小组合作和看图学文的方式,充分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2.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1.出示本课新词,开
火车读每个词。
2.指导学生齐读。
3.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新词。
2.齐读新词。
3.思考:课文怎样生动具
体地把黄山奇石的“奇”写出
来?
6.巧辨双胞胎。
(组词)
1.指导学生通过图文 1.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图7.句子加工厂。
(用加点字
板书设计。
9 黄山奇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9课《黄山奇石》新课标任务群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从单元选文和其他板块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单元人文主题为“家乡”,语文要素包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两个方面。
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来设定学习目标。
1. 会认“闻、名”等15 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 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10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
3. 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4. 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学习重点】掌握课后字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
【学习难点】能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能仿照课文,带上想象介绍图中的石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任务一:初读课文,检查预学成果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暑假有出去旅游吗?有没有爬过山呢?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跟着课本去旅行”,我们的目的地是——黄山。
黄山有四绝,云海、奇松、温泉和怪石,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旅行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黄山的险峰奇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黄山奇石》。
(1)从课题中你知道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2)再读课题,读得让大家都知道黄山石的特点——重读“奇"字。
2.读好长句,理解“闻名”。
(1)我们的目的地是“黄山”,黄山在哪呢?看你会不会在课文里有发现?结合安徽地图了解黄山位置。
《黄山奇石》教案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最近要举办奇石摄影展,你想不想参加?要想参加奇石摄影展,我们需要拍到优秀的奇石照片。
安徽黄山多奇石,今天让我们走近第九课,去欣赏黄山的险峰奇石吧,然后拍下你最喜欢的奇石照片回来参展。
来齐读课题—— 9《黄山奇石》老师发现字典中的“奇”有三个意思,请你快来读一读。
你知道奇石的奇,是哪个意思吗?黄山的奇石就是这么特殊、这么不常见。
要想拍到黄山奇石的照片,需要我们完成三个任务。
请看任务一:识记生字,赢得相机。
任务二:了解奇石,拍照留念。
任务三:展示照片,分享神奇。
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三个任务吗?任务一:识记生字,赢得相机(落实本课生字词)我们先来齐心合力完成任务一:识记生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同学们要想拍出优秀的奇石照片,必须要有专业的相机。
只要大家掌握本课的字词,就能获得一台专业的照相机。
想不想赢得照相机?快做好准备吧!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本课生字吧。
去掉拼音还认识吗?谁想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评:小老师有模有样,同学们也读得字正腔圆呢!3.出图猜“闻”。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字?评:你可真是会观察、善思考呢!小篆的闻字,外面是一扇门,里面是一个耳字,表示在门里听到门外的动静。
我们今天的闻字,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小结:根据字形猜测字的意思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师:你能给闻组词吗?不错。
老师要考考大家:在中国和外国都能听到他的名字和名声,这是什么词?——中外闻名,在远处和近处都能听到它的名声呢?那在整个世界都能听到它的名声呢?举世闻名。
同学们这些词语都形容名声传播的极远,再来读一遍记住他们吧!4.多音字本课还有一个多音字谁找到了?在本课的读音是什么?请你给它组词。
它的另外一个音是?谁会组词?师:当读du时候表示首都、大城市等意思;当读dou的时候表示全,完全等意思。
多音字回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准确吗?快自己练习读一读吧。
展示读。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后遇到多音字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根据字义,区别字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9《黄山奇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
本课主要讲述了黄山的奇石景观,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有趣的景象。
我们将详细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词汇、句子和段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述,如“仙桃石”、“猴子观海”等。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奇石景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展示黄山奇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出本课课题,板书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3)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奇石,它们有什么特点。
3.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学习第一段,感受仙桃石的神奇。
a. 出示仙桃石图片,让学生观察。
b. 朗读课文,感受仙桃石的神奇。
c. 学习生字词,如“陡峭”、“翻滚”等。
(2)学习第二段,体会猴子观海的有趣。
a. 出示猴子观海图片,让学生观察。
b. 朗读课文,体会猴子的神态。
c. 学习生字词,如“姿态”、“凝视”等。
(3)学习第三段,感受仙人指路的奇妙。
a. 出示仙人指路图片,让学生观察。
b. 朗读课文,理解仙人指路的寓意。
c. 学习生字词,如“神奇”、“奇妙”等。
4.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也学会了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9 黄山奇石【教学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1.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3.4.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915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认识初步感受黄山石的有趣、千奇百怪。
2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揭示“奇”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出示介绍黄山风景录图片。
) 1.(课件出示1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今天我们来(点出课题)。
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黄山奇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题目中你觉得哪个字要读重音?(奇)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
3.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
(42.检查自学情况。
3)(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u n ɡǒǎěi shēnɡ shán n bù xiē jù wèi m 闪狗位每升南部些巨闪”,前鼻音“南闪”,后鼻音“升”。
?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4)(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巨石著名奇形怪状风景区南部秀丽神奇尤其闻名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理解、记忆。
?)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3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整体感知内容。
3.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黄山奇石,作者具体介绍了那几块奇石?(4块:仙桃石、猴子观海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为什么写黄山奇石?(奇、有趣。
)三.生字书写出示生字:(课件出示5)田字格课件:南部些巨位每升闪狗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加一加:“犭”加“句”是狗。
“此”加“二”是些,“亻”加“立”是“位”。
(2)减一减:“海”减“氵”是“每”。
(3)换一换:“问”字里面的“口”换成“人”就是“闪”,“倍”的“亻”,换成“阝”就是“部”。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南、部、巨”并讲述:(板书:南、部、巨)(课件出示6):“南、部、巨”田字格课件。
“南”:“冂”里面的不是“羊”,而是比“羊”少一横。
“部”:左边的“立”下面的横要收一收,不要太长,右边的“阝”是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巨”: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写山河的古诗。
)7(课件出示指导朗诵:李白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课外作业新设计把《黄山奇石》的“奇”讲给爸爸妈妈听。
1. 课下收集更多有关黄山的资料和图片,我们下节课交流。
2. 许多诗人都爱写关于山的诗,其他诗人是怎样描写黄山的呢?3. 答案: 1.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2.见备课资料。
仙翁何处归来晚,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石床峰》 3.元汪珍:风落松花满石床。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观察照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按要求背诵两段课文。
1.理解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引起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全国各地。
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你还记得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对安徽黄山,风景秀丽的黄山,向来以奇石、怪树、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中外。
特别是那里的石头,《黄山奇(板书课题:干奇百怪,形态万千。
今天我们就在读文中欣赏黄山的奇石吧!)石》.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1.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标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 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金鸡奇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8——11图文):(课件出示师:叫天都”(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三、看图学文,理解内容(黄山风景区的景观照片。
)看图,(课件出示12) 1. )图上画的是什么?(1 茫茫的云海,陡峭的山峰,山峰上树木的郁郁葱葱……)黄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 山峰秀丽,树木葱笼,云海翻滚,看起来非常壮观。
(3)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彩图的呢?1自然段。
(课件出示指名读第一段:13):第 2.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各讲什么?)指名读第一句:(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⑴)(看地图)(课件出示①从这句话中你们知道黄山在哪里?14)②怎样的地方可称风景区?(有山、有水、可供人观赏。
“闻(闻名)句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③我国的风景区有很多,黄山风景区很有名,(板书:)“中外”指哪里?(中国和外国,指全世界。
名”是什么意思?(非常有名).闻名中外)(2)指名读第二句:①黄山风景区景色怎样?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青秀美丽,非常奇妙。
)②在这秀丽神奇的景色中,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石”最有趣?(尤其)“尤其”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特别、非常……)(板书:秀丽神奇尤其)(3)老师引读第1自然段,黄山的怪石怎么有趣?3.指名读第2自然段段。
(课件出示15图文):仙桃石。
(1)这幅图主要突出了什么?(山顶的大石头。
)这块石头像什么?(像大桃子。
)它所在的位置像什么?(大石盘。
)(2)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仙桃石)为什么叫仙桃石?看图: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能看清吗?为什么不能清楚地看出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呢?(因为大雾弥漫。
)远山近雾,如同仙境一般,所以人们给形似桃子的岩石取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仙桃石。
(板书:仙桃石)(3)仙桃石怎么来到石盘上?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启发学生想象。
)(课件出示16)“仙桃石”的神奇就在于:①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
②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
③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4)仙桃石怎么来到石盘上的呢?(启发学生想象)(也许王母娘娘在开皤桃会的时候,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
)过渡:那么第二块奇石又是什么呢?课文又是怎么描述它的?4.指名读第3自然段看图,(课件出示17):“猴子观海”石图文。
⑴这块石头像什么?他落在什么地方?“陡峭”是什么意思?(坡度大,直上直下。
)猴子在干什么?(观看云海。
)从书中划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
(抱、蹲、望。
)⑵猴子抱着什么?(腿)它蹲在什么地方?(山头)⑶怎么样的蹲着?(一动不动。
)它在望什么?(翻滚的云海。
)⑷想想看这块奇石会叫什么?猴子本来非常好动,这会儿为什么一动不动?(启发学生想象。
)云层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这美丽的景象,把猴子看呆了,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色,所以他一动不动。
(5)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
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翻滚的云海。
(6)想想看,这块奇石会叫什么?(猴子观海)(板书:猴子观海)6.指导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检查自学情况)⑴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18):“仙人指路”石图文。
第三块奇石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的?这块奇石叫什么?(“仙人指路”)为什么说它更有趣?(板书:仙人指路)(“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一样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谁能把这幅图画出来?(让学生想象画图)⑵指名读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19):“金鸡叫天都”石图文。
①这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几块巨石像什么?(雄鸡)②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巨石呢?(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③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神奇在什么地方?金鸡对面也是一个有名的景点,是著名的天都峰,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在巨石上好像金鸡打鸣,所以这块奇石叫──金鸡叫天都。
(板书:金鸡叫天都)7.齐读第6自然段:⑴这段主要写什么?(黄山奇石很多。
)课文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奇石?(3种)(课件出示20图片):仙女弹琴等奇石。
⑵这三种奇石只说了它们的名称,并没有写出它们的样子,谁能仿照前面的写法,说说这三种奇石的样子。
(指名让学生想象、试说。
)⑶“仙女弹琴”后面是什么?(省略)省略了什么?叫出名字的石头都数不清,那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就更多了,正等着你们去给它起名字呢?四、观图联想,写“奇”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金鸡叫天都”等图、(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21(课件出示写活了,写具体了。
.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学生观察图片用“好像”或者“真像”写话。
五、总结全文。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到黄山给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起了更好听的名字。
大家说好不好?课外作业新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用以下词语说一说黄山奇石。
……真像…………好像……读读下列词语,选选说一下你见过的景物。
3. 一枝独秀秀美秀丽景色风景如画风景百闻不如一见新闻名不虚传闻名闻名著名答案:1.略。
2.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