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音乐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92.40 KB
- 文档页数:20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1关山月》人音版 (1)一. 教材分析《1.1.1关山月》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歌曲《关山月》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简单的乐理知识、节奏练习、合唱等。
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感受和理解《关山月》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关山月》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山月》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关山月》的旋律,准确演唱。
2.深入理解歌曲的民族风格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关山月》的民族风格。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讲解法: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
4.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关山月》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相关的民族音乐资料,如视频、音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关山月》的歌词,引导学生朗读。
然后播放《关山月》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介绍《关山月》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关山月》,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和练习歌曲的旋律,帮助学生准确演唱。
第二课时
关山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简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
想感情。
2.通过欣赏《关山月》,是学生初步理解音乐的基本内容、风格和特点,
感受其基本情绪,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音乐的基本内容、风格和特点,感受其基本情绪,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聆听歌曲《关山月》
介绍作品体裁及演奏乐器——古琴
二、欣赏《关山月》
1、逐句解说歌词
(1)了解内容
歌词出自李白之手,内容是感怀古代戎边展示的艰难困苦,也有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思。
(2)诵读歌词,展开丰富的联想
(3)复听古曲感知情绪
理解音乐的基本内容、风格和特点,感受其基本情绪
(4)再一次聆听,鼓励学生随之清唱三、结束教学。
教学内容:聆听《关山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全方位感受古曲的音乐风格,体会古风。
感受乐曲风格情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吟诵古诗并体验和琴曲的交融,加深对我国古老乐器的尊重和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感情。
3、知识与技能: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了解古琴与古筝的区别,并能够记住两种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内容、风格和特点,感受其基本情绪。
难点:感受、理解音乐语言、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
教具准备:琴、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激趣导入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学生自由回答:清新风格、欧美的......2、进入“古风新韵”主题,聆听《关山月》片段,感受“古风”。
师:给大家听一首乐曲片段,这首乐曲属于什么风格?(课件第一页)3聆听片段回答问题4师:你从什么角度听出来是古曲风格?生:曲调乐器听辨出来师: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古筝古琴(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老师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古筝和古琴区别,进一步去了解古琴的特点)5、认识古琴出示课件(课件第二页)A展示古琴和古筝并欣赏同一段音乐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进而明确古琴曲,了解古琴的音色、演奏特点。
B学生总结特点(1)古琴与古筝的大小不一样,琴弦也不一样,如图所示(2)音声的区别(3)古琴入心,音量小,音色沉厚古朴,能使人静心放松。
古筝悦耳:音量大音色相对明亮华丽。
演奏方法区别:古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
古筝:古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出示课件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及历史影响,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同时兼顾与古筝的区别(拓展)6 了解古琴结构(课件第三页)7(课件第四、五页)简要介绍古琴及影响、曲目。
师: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琴”,而“筝”就叫“古筝”,也称“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禹时期。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1关山月》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1.1.1关山月》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古代诗词为歌词,旋律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诗词也能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但在演唱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表现出极高的热情,部分学生则较为被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1.1.1关山月》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4.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1.1.1关山月》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2.歌曲中的诗词意境深远,学生需要理解歌词含义,体会歌曲的情感。
3.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如节奏、音高、和声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5.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歌词、旋律图示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3.乐谱:歌曲《1.1.1关山月》的乐谱。
4.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1.1.1关山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1关山月》人音版 (3)一. 教材分析《1.1.1关山月》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广东音乐《关山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广东音乐的特点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关山月》,并能够理解歌曲的含义和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关山月》,培养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广东音乐特色,如独特的音阶、节奏等。
2.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风格特点等。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关山月》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关山月》。
3.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关山月》,让学生初步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关山月》的乐谱,讲解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等。
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色,如独特的音阶、节奏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指导歌曲中的高潮部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关山月》的歌词进行创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歌曲进行改编,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关山月》是一首描绘中国古代边塞风光和士兵们英勇战斗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歌曲以雄浑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展现了我国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士兵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培养对祖国的歌颂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接受新的音乐知识,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古代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关山月》,培养学生对我国边疆风光和士兵们的敬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关山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关山月》,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起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边塞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关山月》的兴趣。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接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歌词意义,指导学生学会演唱。
3.讲解歌曲背景:介绍《关山月》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达歌曲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5.拓展学习:推荐相关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1关山月》人音版 (4)一. 教材分析《1.1.1关山月》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的传统民乐为基调,融合了西方的作曲技巧,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技巧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1.1.1关山月》,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1.1.1关山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1.1.1关山月》,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音乐表达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2.模仿法:引导学生模仿演唱,提高演唱技巧。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1.1.1关山月》乐谱2.音响设备:CD、音响3.教学辅助材料:图片、文字资料4.乐器:钢琴、民族乐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1.1.1关山月》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1.1.1关山月》人音版 (4)一. 教材分析《1.1.1关山月》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古代著名诗篇《关山月》为歌词,曲调优美,旋律激昂,表现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感。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韵味,了解音乐与诗歌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音乐韵味还不够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嗓音条件和音乐表现力也有所不同,教师需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演唱《1.1.1关山月》,感受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音乐韵味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音乐方面的重点:学会歌曲《1.1.1关山月》,能正确演唱,并对旋律、节奏有所感悟。
2.音乐方面的难点:对古代诗歌音乐韵味的理解和把握。
3.诗歌方面的重点:理解《关山月》的诗意,感受诗歌与音乐的紧密联系。
4.诗歌方面的难点:对古代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与音乐的联系。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关山月》,感受音乐的魅力。
5.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与音乐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关山月》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音乐的联系。
2.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演唱,注意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4.欣赏与讨论:聆听不同版本的《关山月》,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与音乐的理解。